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建筑涂料发展迅速。北京市生产建筑涂料的企业近200家,生产能力2万吨以上,而市场需求量仅为生产能力的三分之一,供过于求。广大城乡居民仍沿用石灰浆、大白粉、可赛银等传统的内墙建筑涂料,其主  相似文献   

2.
建筑的内外墙面采用涂料作饰面,是各种饰面作法中最为简便、最为经济的一种。目前,我国建筑装饰涂料已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生产企业约2000家。生产中高档建筑装饰涂料的企业约1000多家。年产量达70到80万吨之多。这其中以内墙涂料生产比例最多,约占60%,外墙涂料约占25%左右,其它约占15%左右。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涂料  相似文献   

3.
业内有关人士对3种涂料的发展分析如下: ——建筑涂料。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第一大支柱产业,它要先于汽车业的发展,所以与之配套的涂料也就在整个涂料生产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的建筑涂料生产厂约有400余个,总生产能力为100万吨/年,年产量约为40万/吨左右,社会对建筑涂料需求到2000年可达70万吨,我国建筑涂料从数量上应能满足市场需求,但由于产品的质量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4.
据业内人士分析,今后相关行业对涂料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市场前景看好。 一、建筑涂料。目前我国建筑涂料生产企业约2000家,分布于建材、交通、建筑、轻工、煤炭、农业、文教等行业,年总生产能力的100万吨,年产量约30万吨,预计到2000年产量将达到70万吨,目前我国生产的建筑涂料低档产品比例过大,中、高档产品比例较小的问题依然存在,防火、防霉、防虫杀虫、隔热保温、抗静电等功能性涂料尚处于起步阶段。从需求上看,我国建筑涂料的年需量约  相似文献   

5.
自1990年起,国外企业在中国独资和合资的建筑涂料厂约16家,每家生产规模都在2万~5万吨水平,这些企业在中国涂料市场的占有率已达到45%左右。其中立邦公司将投资41亿日元使廊坊公司和苏州公司的生产能力各扩建为16万吨,上海扩建为14万吨,广州重建为7万吨,全  相似文献   

6.
1、行业概况1.1 回顾和现状 化学建材主要包括塑料管、塑料门窗、新型防水材料、装饰装修材料、建筑涂料、外加剂、粘结剂等,是当代新兴的继钢材、木材、水泥之后成为第四大类的重要建筑材料。1.1.1 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 建筑塑料:我市有塑料管材、管件主要生产企业22家,年生产能力5.55万吨,其中管件0.55万吨;塑料门窗型材生产厂12家,生产线20条,年生产能力5500吨;门窗组装厂37家,生产线  相似文献   

7.
湖南造漆厂始建于1950年,现属化工部25家涂料行业重点油漆生产厂家之一。有职工1200多人,厂区占地面积16.5万平方米,主要生产湘江牌油漆、涂料等产品,年生产能力4.3万吨,产值达2亿元,1990年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  相似文献   

8.
1 上海化学建材行业概况 上海的化学建材行业,是我国最早发展的地区之一,生产也具备一定的规模,产品品种较多,质量在不断提高,已有一批产品质量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上海建筑塑料管生产企业已有20家,到1996年底的年生产能力达7.1万吨。其中生产能力3000吨/年以上的有11家,5000吨/年以上的有4家。1996年生产1.2万吨,销售1.1万吨,生产的品种有硬聚氯乙烯(外墙)雨水管、硬  相似文献   

9.
张宏祥  张蓓 《山东建材》2003,24(1):37-39
1 概述建筑乳胶漆以水为分散介质 ,具有安全无毒、无污染、施工方便 ,容易清洗等特点 ,近十几年来 ,已成为建筑涂料的主要产品之一 ,深受用户的青睐。我国建筑涂料生产企业约有 4 5 0 0家左右 ,2 0 0 0年全国建筑涂料产量约为 130万吨左右 (含聚乙烯醇类低档涂料 )。其中内墙涂料占 5 5 % ,外墙涂料占 2 0 % ,防水涂料占 10 % ,其他占 15 %。从涂料品种看 ,聚乙烯醇类及其改性物类涂料占 (30~ 4 0 ) % ,乳胶漆占 (40~ 5 0 ) % ,其他占 (10~ 2 0 ) %。据统计上海 2 0 0 0年内墙乳胶漆销量超过 8万吨 ,2 0 0 1年突破 10万吨。我国建筑涂料…  相似文献   

10.
徐峰 《砖瓦世界》1989,(2):13-14
1.产量与引进情况目前国内建筑涂料的实际年产量为25万吨以上,其中内墙涂料16万吨,外墙涂料6万吨;生产厂家在400家以上,这还不包括为数众多的乡镇企业或个体厂家。由于大部分厂是以销定产,故其实际生产能力要远高于此。据统计,自1983年以来,我国建筑涂料行业的许多生产厂家分别从美国、英国、日本、  相似文献   

11.
我国建筑涂料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允连 《江西建材》1998,(3):36-36,12
我国建筑涂料的发展现状(1)市场情况。我国将来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涂料市场。我国的建筑涂料业是涉及到化工、建材和建工等多部门的行业,其市场分布广阔。据统计1997年建筑涂料总量为185.2万吨,目前年生产能力将达到200万吨。(2)生产企业。由于建筑...  相似文献   

12.
1我国建筑涂料的发展现状1.1市场情况。我国将来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涂料市场。我国的建筑涂料业是涉及到化工、建材和建工等多部门的行业,其市场分布广阔。据统计1997年建筑涂料总量为185.2万吨,目前年生产能力将达到200万吨。1.2生产企业。由于建...  相似文献   

13.
一、国内外建筑涂料发展现状 1、产量 国外近几年全世界涂料总产量在2300万吨左右,建筑涂料占45%左右,约1000万吨,美国涂料年产总量500万吨以上,建筑涂料占52%,超过一半。 国内:1995年总产量:60万吨,1996年总产量:70万吨,2000年总产量:预计100万吨,建筑涂料市场较大。  相似文献   

14.
世界涂料行业己经走过了高速发展时期,进入成熟期,并且发达国家市场己趋饱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由于巨大的市场潜力成为大公司竞争的焦点。目前,世界涂料总产量约2800万吨,其中建筑涂料占40%~50%,约1100~1400万吨左右。在工业发达国家,建筑涂料为消费比例最大的一类涂料,占涂料总产量的50%左右。美国建筑涂料年产量近10年来一直保持在270万吨左右,占涂料总产量的52%。欧洲和日本也基本保持在这个水平。据美国Freedonia集团预测,至2005年,世界涂料需求年增长率为3.7%,中国大陆年均增速将达6.6%;东欧涂料市场年均增长率约为8%;西欧、北…  相似文献   

15.
一、碳纤维发展现状1.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全世界现有生产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厂家约有20多家,总生产能力已达9000吨/年左右。下表为世界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需求量。世界聚丙烯腈基碳纤维需求量  相似文献   

16.
0 前言近年来,我国建筑装修饰材料在产品结构、技术水平、生产能力和推广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步,其中建筑涂料连年增长,总体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90年代初的先进水平。生产已形成一定规模。我国的建筑涂料年产量有望达到150万吨左右,开始走上一条从单一品种向多品种,从低档产品向中、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 ,建筑涂料生产也蓬勃发展。有关资料表明 ,单在我省建材协会有登记的生产企业就有 160多家 ,而在工商部门登记的还远远不止于此。我省涂料年生产能力在 10万吨以上 ,成为我省不可忽视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 ,由于建筑涂料生产自身的特点和管理机制的滞后 ,目前建筑涂料生产和市场经营呈现一种无序状态 ,给建筑工程造成损失和浪费的状况屡屡发生。涂料进入千家万户是近 2 0年的事 ,人们并不了解它 ,不知道它的化工原理 ,认为只是把几种原料混合在一起 ,加以搅拌就能出产品 ,发白就是涂料。因此 ,一些人为…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内墙建筑涂料质量现状 据建材系统行家分析,1994年,我国建筑涂料产销量为40万吨左右,1995年为60万吨左右,1996年接近70万吨。其中,内墙涂料约占建筑涂料的52%。目前,水性内墙涂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聚乙烯醇水玻璃,及在此基础上进行改性的低档水溶性内墙涂料;另一类是各种合成树脂乳液内墙涂料。目前内墙乳胶涂料产品,选用合成树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建筑涂料起步较晚,七十年代末期全省只有三四家厂生产从上海引进的PVA体系涂料和建筑胶水。随着对外开放和四化建设的发展,我省建筑涂料的应用才逐渐广泛。党的三中全会后,发展速度也加快了。据不完全统计,八十年代初全省建筑涂料生产厂约10家,产量约2000吨;1985年全省已拥有建筑涂料生产厂约150家,产量突破了万吨大关。产品有内墙涂料、内墙多功能涂料、地面涂料、外墙涂料、建筑胶水等多种。据福建省建材科研所1986年函调反馈  相似文献   

20.
煅烧高岭土应用与市场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煅烧高岭土的生产能力已达13万吨左右,其中高白度和超细优质煅烧高岭土的生产能力约5万吨。  煅烧高岭土的主要市场(应用领域)是油漆、涂料、造纸、橡胶和塑料制品、电缆、陶瓷等,其中油漆涂料和造纸是国内优质煅烧高岭土最主要的消费领域,分别占国内超细、高白度优质煅烧高岭土消费量的60%和30%左右。2000年国内煅烧高岭土在油漆、造纸、橡胶、塑料、陶瓷中的消费量约16万吨,其中高白度(92±2)和超细(1250目以上)优质煅烧高岭土的消费量约12万吨。在优质煅烧高岭土的消费量中,油漆涂料(汽车漆、内外墙涂料等)的消费量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