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在的传统文化意味正在逐渐消弭。本文就如何塑造、焕发春节这一文化载体的丰富内涵为使命,提出对外塑造国际形象,对内重建文化品牌的影响力,通过合理有效的构建春节品牌视觉形象来重建提升其民族文化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2.
传统村落保留着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美丽中国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随着传统村落发展所暴露出的种种问题:破坏性改建、商业化开发、同质化传播等,文章提出传统村落也应该建立可以展示自己身份的视觉识别系统,达到村落发展与品牌共建的目的。文章借助传统村落视觉传达系统,并借助手绘元素在视觉传达系统中的特殊应用,通过品牌提升传统村落整体形象,拓展传播途径,重建传统村落印象。  相似文献   

3.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重要的传统文化。由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总体设计完成的"欢乐春节"活动视觉识别系统经文化部审定已向全球发布。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分析传统春节意象设计理论问题,探讨设计中传统与世界的融合方式。厚重、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个性,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同时,借用一种生动、直观、亲切的形式,让文化与世界拥抱,共筑人类共同的文化梦。  相似文献   

4.
《数码摄影》2015,(3):173
由腾龙公司主办、蜂鸟网承办的2015年度"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正式启动。本次腾龙行拍摄内容包含亟待保护的传统戏剧、民俗工艺等六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旨在通过照片的保存形式,记录下历史遗留、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借此活动推动和唤起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第一站京剧主题拍摄活动将于2015年2月6日开始招募。活动发布会暨启程仪式将于2015年3月5日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  相似文献   

5.
研究背景旧时潮汕地区的春节民俗活动,总免不了有祀神祭祖以及游神赛会的项目,既有祭祀色彩,又具有喜庆娱乐的气氛,成为潮汕人不可或缺的风俗。经过历代的演变,潮汕民间传统节日习俗在继承民族传统节日风俗的基础上,又表现出一定的地方特色。民俗活动在与各地大体相同的前提下,其不同之处在于反映了由于气候、环境的变化,饮食、工艺和奉祀等呈现出的地方特色,从更深的层次反映了潮汕人的心理特点。研究目的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而春节的习俗在不同的地域又有不同的特色。潮汕春节民俗文化作为潮汕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造型是非遗动漫化传播的基础,文章以潮汕地区为例,将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民俗类非遗、传统美术类非遗和戏曲舞蹈类非遗,通过分析各类非遗的地域和艺术特色,从中抽取出潮汕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元素,最后根据这些元素提出了地区非遗的动漫化造型转换原则。  相似文献   

7.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体现,它是国家的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对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国家的各项活动及其成果所给予的总的评价和认定。公众对于一个国家形象的诠释认知来源于国家形象的视觉符号,而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符号主要在二维平面上演绎古今,与中国形象的塑造密切关联。基于此,文章结合相关国内外美术作品,运用索绪尔二元结构法与罗兰·巴特意义分析法,揭示视觉文化语境下中国国家形象的“自塑”和“他塑”的表征,为重塑国家形象贡献智谋。  相似文献   

8.
传统节日是否应该立法保护网友观点jiangfen:春节迎新,清明踏青,端午击水,中秋赏月,重阳登高。fatcatliu:我认为作为炎黄子孙,应该重视传统节日。因为传统节日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沦落到要靠立法来保护传统节日的地步,那么我说,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应该感到非常悲哀!姜芬:支持立法保护传统节日。节日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春节、清明、端午及中秋……在这些中国味十足的节日里,流淌的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它就和遗传基因一样,从先辈那里一代代地传下来,把那些流传千古的优良品质注入我们的生命,构成我们这个民…  相似文献   

9.
《个人电脑》2014,(5):90-90
正过大年吃饺子,元宵节放花灯,立春日剪春幡……中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在悠悠五千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然而,在现代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许多的传统民俗正不断地变迁,有些传统民俗甚至濒临消失。日前,希捷科技公司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合作,利用希捷行业领先的存储解决方案,帮助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数字化保存中国民俗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是中国高校顶尖的社会学系之一,历史悠久,人才济济。严  相似文献   

10.
浙江石窗是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一项民间美术,它是盛开在浙江大地上的一朵建筑民俗之花,它的审美趣味与当地的民风民俗和建筑风格完全融合,它的表现手法与中国的吉祥图案一脉相连。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杰出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文明标志与精神支柱。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更是当今社会迫切面临的一项弘扬民族精神的重大工程。而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重要场所,本文章以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为例论述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优势以及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当前动画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不断发展、成熟,具视觉呈现与交互的动画在其应用领域上更广泛、更便捷,其中动画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动画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秦淮灯会已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文章研究其发展历程以及各式扎灯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并据此进行再创作,以技术创新和艺术实现为主旨,力图呈现秦淮灯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3.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随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非遗的建档保护日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文章对天津市级(省级)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津派花丝镶嵌技艺"的现状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田野调查并进行了SWOT分析,发现其在传承和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并对传统技艺类非遗的建档原则、范围、保护策略进行论述,以期能为非遗建档和教学传承保护提供路线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技的创新与进步,传统的文字和影像的展示表现已经难以满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需求,用移动平台(手机或者i Pad)进行VR展示,逐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新媒介。文章以"木结构"APP创作为实践主体,以VR的形式,通过移动平台对传统的榫卯结构和鼓楼风雨桥进行再现,以人机交互的方式展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木构建筑的营造技艺,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如何数字化传统建筑。  相似文献   

15.
dream 《电脑迷》2012,(1):65-65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如期而至,在这个传统节日中最受关注,全民皆欢的春节里,处处是一片喜气洋洋。中国有很多特有的节日,除了春节外,还有端午、中秋、清明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中国的各大传统节日吧。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高等学校可以通过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从而拓展德育内容、增强德育效果、扩 大德育范畴,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德育相结合,进行个性化教育,将德育生活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社会各界得到广泛关注,担负着文化传承中坚力量的大学生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保护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学生构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且实践程度不高。大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时代责任感不强、高等 学校非物质文化教育缺乏系统化等是其重要成因。因此,可通过借鉴日本经验,通过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教育、建立非物质文 化遗产保护体系、构建完善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提高大学生社团实际运作质量与作用,以及政府提供一定就业优惠与补贴等促 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8.
活动背景中华的传统节日源远流长,是最富人情味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突出亮点。然而随着西方文明的渗透和中国社会的转型,传统的节日文化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许多外来节日如圣诞节、愚人节等日益抬头,传统节日正在被不断淡化。前不久,韩国人抢先申请“端午节”为世界文化遗产,这无疑给中国人敲响了警钟,我们不能数典忘祖,不能忘记中华民族自己的传统节日。我们既然能够欢度西方人的传统节日,那么对于自己的传统节日又有什么理由去抛弃呢?活动目标1.了解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生平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2.了解我国端午节…  相似文献   

19.
为将苗族服饰纹样更好地运用于现代设计,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使得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得到保护传承及开发利用,以苗族服饰纹样为研究对象,20名设计专业背景的研究生为被试者,应用心理测量结合生理测量的综合研究手段,深入探讨了被试者对不同纹样的眼动特征及相应美感,得出了线条动感、构图丰富、视觉形象新颖的苗族服饰纹样具有较高美感。并通过量化研究的方式提高了苗族服饰纹样美感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亦为视觉识别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以及开发利用提供了可借鉴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和发展环境急剧变化,尤其是在拥有多种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城镇,构建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生态系统,并保持其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也是今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