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群时延作为衡量变频器件相位线性的主要指标,对于变频系统来说更是重中之重,对射频器件测量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群时延测量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群时延的定义及概念,然后从群时延的测量原理入手,逐步讲明了利用PNA型矢量网络分析仪的标量混频器+相位(SMC)模式测量变频器件群时延的方法及适用性,最后利用实验对该新型群时延测量方法与传统测量方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利用标量混频器+相位模式测量变频器件的变频损耗与群时延与利用矢量混频器模式测量得到的结果较为一致,变频损耗测量误差在0.5dB以内,群时延测量误差在皮秒量级,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及准确度。且无论从测试复杂性、稳定性与溯源性上均优于传统的矢量混频器法,因此该测试方案可广泛应用于变频器件的变频损耗与群时延测量。  相似文献   

2.
针对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GUM)所述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经典精度理论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新方法。分析了当不确定度来源繁杂或测量模型未知等特殊情况时,以测量正确度和测量精密度作为2项主要来源进行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的优势及理论依据。最后,坐标测量机(CMM)工件端面距离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CMM测量环境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相对于正确度和精密度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可忽略不计。在测量环境非主要不确定度来源时,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初始模型仅需考虑正确度和精密度2项来源就可获得较可靠的测量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3.
俞小君  何通能 《浙江电力》2010,29(2):9-11,22
简述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意义和概念,详细介绍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在绝缘油溶解氢气组分含量测量中的应用。通过不确定度评定,分析测量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来源,研究处理和改进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测量准确度,提高检测质量。  相似文献   

4.
基于量值特性的ATS动态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ATS测量不确定度难以全面评价的难题,用基于量值特性的动态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对ATS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分析了ATS和动态测量的概念及关系,阐述了基于量值特性的动态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并以自动测试系统的数字多用表直流电压10V量程为例,分析了应用该方法进行动态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全过程。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具有方法简单、不确定度来源分析全面、评定结果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对配电线路杆塔的接地电阻测量结果进行了不确定度的评定和分析。通过对重复性测量结果的比较,分析了影响测量结果的A类不确定度和B类不确定度。结合桂林地区10 kV配电线路的接地电阻测量,讨论了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介绍了评定不确定度的方法,并评定和分析了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和意义,分析了不确定度和误差的区别,对电能表在一个典型负载点下的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并以此为例对电能表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变频系统群时延测量技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群时延的基本概念出发,阐述了目前针对变频系统群时延测量的2类常用方法,其中调制法采用了3种设备进行了测试,对4种群时延测量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给出了在实际使用中的建议。该实验对比结果和相关建议对实际的工程测量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用田口方法推断校准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测量过程中存在许多可能引起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量,这些不确定度分量的综合效应影响,使得测量结果的可能值按某种概率分布。在对仪器进行校准时,给出测量结果的同时还应给出其测量不确定度。传统的计算方法是对典型点进行多次测量,求出算术平均值和实验室标准偏差,从而求出测量不确定度,此法很难给出测量范围内任一点的测量不确定度。田口方法利用测量误差损失函数及测量特性的信噪比等参数来表征测量质量的优劣,可以很好地解决测量过程中任一点的测量不确定度求解难题。本文简要介绍了田口方法的原理及其应用,着重叙述了在已知部分测量数据的基础上如何利用田口方法推断出校准参数的估计值以及相应的测量不确定度,并通过实例验证了其正确性和可行性。此方法的计算过程适合计算机编程,使该方法的推广应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固体绝缘材料绝缘电阻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基于测量绝缘电阻的原理,分析了引起绝缘电阻测量不确定度的因素。以聚氨酯圆片为例考察每个因素带来的影响,得出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并提供了降低测量不确定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EMC(电磁兼容性)测量中引起测量不确定度的因素复杂难辨性,通过对EMC测量进行分类和特点的分析,提出了EMC测量误差源定性、定量结合的分析识别方法,及不确定度分量相关性排除方法。在不确定度因素识别的基础上,对EMC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给出了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较传统变电站而言,智能变电站二次回路中的延时不确定性增加,对继电保护产生的影响也更大。为了实现对二次回路整体延时特性的测试和对单个装置的检测,首先通过对智能变电站二次回路中所存在的延时环节进行分析。然后针对二次回路中信息传输的形式提出对整个回路延时的检测方法和实验方案。最后给出一组采用所提实验方法的测试仪器的测量结果。该检测方法和实验方案测量精度高、操作简单、易于实现,能够切实地测量二次回路中单个装置的延时以及回路整体延时,供工作人员从整体把握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对二次回路中装置的运行维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的发展环境,全球都将提高电机能效作为重要的节能措施。随着测量不确定度的发展,在以往的电动机效率评定时,测量不确定度的方法或要求不统一,只考虑电动机效率容差,如何考虑二者的使用成为了难题,本文的研究,不仅在电动机效率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理论、方法上有一定的探索,而且对电机效率检测也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由于相量测量单元(PMU)因成本问题无法在配电网中大规模配置,且不同设备向主站传输数据时存在客观的通信延迟、带宽限制等因素,因此状态估计器输入端存在不良数据。提出一种基于同步相量量测的主动配电网抗差估计方法,并提出以虚拟PMU量测模型补充大量的高精度冗余数据。将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SCADA)量测系统、PMU量测和虚拟PMU量测构成的混合量测系统作为状态估计的输入端。考虑网络和量测数据不确定度对抗差M估计算法进行改进,避免了传统加权最小二乘估计中删除坏数据的残差判断和迭代过程,降低了估计耗时,提高了状态估计的可靠性和抗差性能。改进IEEE 14和IEEE 33节点配电网算例的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普适性。  相似文献   

14.
双向单程距离与时差测量系统及零值标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队飞行卫星间的距离和时间差测量是实现分布式航天器,完成特定任务的重要基础。在介绍双向单程距离与时差测量系统的基础上,提出测量系统的一种在系统整体零值标定方法,按照天线是否在系统连接,设计了有线对接标定和无线对接标定两种方式。经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表明所测数据稳定、结果可信。文中所提方法可作为一种新的系统零值标定方法,适用于双向单程距离与时差测量系统的出厂标定,系统零值标定的标准不确定度优于0.47as。  相似文献   

15.
为使同步相量测量在动态情况下满足精度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高斯窗解耦调制函数的复带通滤波算法。给出了对应于不同相量上传速率的测量带宽和滤波延迟,使该方法能输出不失真的幅值调制分量、抑制带外干扰并具有快速动态响应速度。获取基波相位后,利用基于权重最小二乘的频率估计方法代替传统的对相位求导测频方法,提高了频率估计的鲁棒性。仿真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稳态时,所提出的方法符合IEEE标准C37.118-2005中的1级性能要求;动态时,该方法在幅值调制、斜线变化频率和阶跃变化情形下均具有较好的相量和频率测量精度。此外,该方法运算量较小,能满足在线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使用二级内插法的基于PCI总线的插卡式时间间隔计数器的设计方法,解决了精密时间间隔测量中精度和量程不能兼顾的问题。采用双通道交换测量法校准了START和STOP输入通道的时延,消除了这两个通道之间时延差异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该计数器结合CPLD技术和TDC技术,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基础之上,扩展了测量范围,满足了实际应用需求。文章介绍了该计数器软硬件实现的方法,并通过与RS620比对测试检验了设计方案的正确性。测试结果显示,该计数器的测量范围为0~107 s,单次测量不确定度优于1 ns,多次测量标准差优于0.4 ns。  相似文献   

17.
导体直流电阻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量不确定度是对测量结果的不可信程度或对测量结果有效性怀疑程度。本文建立了导体直流电阻测量不确定度的数学评价模型,结合测量结果给出合成不确定度,并对影响其测量不确定度的分量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测量的一些具体方法,对导体直流电阻的测量及其它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