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迅速发展,我国建筑垃圾处理问题日益突出。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建筑垃圾处理能力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了减少建筑垃圾的产量、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本文通过研究建筑垃圾的产生过程及现有的处理方法,提出了建筑垃圾产生的全阶段概念和处理措施的优先级。通过各阶段的针对性处理,达到减少产量、提高资源化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余热锅炉》1999,(1):31-32
北京是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最大的城市,在垃圾的清运,综合利用和处理过程中,目前的管理制度和方法还存在许多问题。要控制生活垃圾的污染,庆全面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实行垃圾清运和处理处置有偿服务,对垃圾回收利用制度税费优惠政策,对垃圾产生实施源头控制,完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法规,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生活垃圾监测与管理中。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主要特点和利用现状,提出并分析了燃气内燃机发电技术在城市垃圾填埋治理利用上的可行性方案。本文主要介绍了内燃机在城市垃圾填埋治理上的垃圾填埋气发电技术系统方案及原理;并介绍了垃圾填埋气发电机组主要特点,以及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城市垃圾处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垃圾围城"现象越来越严峻。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系统是一个多目标,复杂不确定性,综合性的系统。利用TRIZ的基本原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针对现有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系统,设计基于TRIZ的城市生活垃圾流程优化模式,根据创新原理,对现有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系统进行整合,建议采用生命周期法,高度资源化的全过程管理。  相似文献   

5.
与日俱增的人口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生活垃圾.面对垃圾围城的严峻形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变得越来越迫切.为了预测上海市未来的垃圾产生量,探讨合适的处置方法和调控措施,利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建立了上海市城市生活垃圾产生和处理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并收集数据,预测未来生活垃圾的产生总量和处理总量,对各种处理方式的收益进行了对比,并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软件VENSIM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在调控措施下,未来上海市垃圾产生量能得到控制和更加环保的处理;同时,需要控制人口,提高环保投资占GDP比重,实行垃圾收费制度.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生活垃圾产量的提高,如何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将生活垃圾经一系列流程制成垃圾衍生燃料(RDF)与煤掺烧发电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利用技术,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工程应用带来了广阔的前景。然而,RDF与煤掺烧可能会对锅炉的燃烧性能、污染物及重金属排放、锅炉结渣结垢造成影响,文中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利用有机垃圾发酵生产酒精新能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寻找垃圾的再生利用新方法,采用微生物酶制剂对有机垃圾酶解后,用酒精酵母对有机垃圾进行厌氧发酵生产乙醇。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条件下,乙醇产量7—9mL/100g有机垃圾,每吨垃圾可生产70-90L酒精。该研究表明,有机垃圾的利用,不仅可变废为宝,提供能源,而且改善环境卫生。为城市有机垃圾的再生利用,发展新能源,找到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对浙江省某地25 t/d的生活垃圾气化炉进行了检测研究,通过分析得到原生垃圾气化实际工况下,洁净合成气热值为1947 kJ/m3,干合成气的产量为1969 m3/t;焦油热量占气化炉出口合成气热量比例为29.5%;合成气中含水率为28.17%,对入炉垃圾进行脱水提质有助于提高合成气产量和品质;垃圾气化联合燃烧系统污染物排放浓度较低,在未使用烟气净化系统时CO、NOx和SO2已能实现达标排放。分析认为,气化技术能实现生活垃圾能源化清洁利用,未来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市生活垃圾产量的与日俱增及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循环流化床(CFB)燃烧技术逐渐在城市生活垃圾的回收和利用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简要探讨循环流化床焚烧垃圾技术的特点及优势。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推进,人们对资源的需求只增不减,但是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近十几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在高楼林立的城市背后,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旧城区改造过程中,大批旧建筑的拆除产生数量巨大的建筑垃圾。同时,偷倒建筑垃圾的情况也屡禁不止,建筑垃圾大有"围城"之势。"循环经济应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因地制宜地找准切入点,以不同模式循序渐进。"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在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从保护城市生活环境和利用土地资源化的角度,阐述城市生活垃圾的来源与成份,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危害及处理方法,对城市生活垃圾土地资源化利用的发展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世界各国城市垃圾管理状况(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产量迅速增长.城市垃圾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而且给人们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面对世界各国城市垃圾严重污染的形势,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极其重视城市垃圾的治理工作.在坚持垃圾治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前提下,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管理,从而实现城市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目标.下面就各国对城市垃圾管理具体情况分别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3.
城市垃圾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并对人们生活产生影响危害的废弃物.伴随城市垃圾的大量的堆积,合理合适的处理方法至关重要.文中主要论述了当前我国城市垃圾的现状,分析垃圾的大量堆积带来的影响,总结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和能源化利用途径,并指出城市垃圾的能源化利用是减少垃圾污染和缓解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1月22日,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阮力一行赴上海市市容绿化局调研。上海市市容绿化局副局长唐家富等介绍了本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综合利用工作进展、老港生态环保基地规划和建设情况,对电子废酸、拆房和建筑装潢垃圾、废塑料、废纺、城市污泥等城市发展中难点、重点废弃物的环保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提出要求,希望综合利用企业不断提升技术能级,合理产业布局,提高低价值废弃物的处置利用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气甲烷产量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卜美东  张田 《可再生能源》2012,(5):89-94,99
研究了国内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填埋量、构成特点及变化趋势,采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推荐的用于估算填埋气甲烷产量的IPCC缺省法,对2005~2009年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气甲烷产量进行了初步评估;目前我国年垃圾填埋气甲烷产量已超过50亿m3,可转化为电能200亿kWh左右,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发达地区其填埋气产量越高,在地域上呈现由东到西递减趋势。开发填埋气回收利用工程,不仅能有效地控制温室气体甲烷的排放,而且通过净化后还可获得资源量可观的清洁能源,实现能源与环保的双赢。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也在迅速增加,"垃圾围城"的形势日趋严峻。如何合理有效地解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关注焦点。在重庆梁平区,一个由北京德兆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项目",不仅克服了传统填埋和垃圾堆肥所造成的二次污染问题,较好地实现了生活垃圾处  相似文献   

17.
在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发电热力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垃圾组分和质量流量对系统热效率和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得到城市生活垃圾对系统热-环境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城市生活垃圾组分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是影响垃圾发电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城市生活垃圾逐月碳元素质量分数最高为30.23%(11月),此时发电系统热效率和总等效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30.24%和20.70 kt,能源-生态效率指标ε达到全年最高值,为0.610,且逐月垃圾组分变化导致ε月度变化率最大为3.60%。当生活垃圾质量流量从28.53 kg/s降低到14.27 kg/s时,系统热效率从28.53%降低至26.90%,总等效污染物排放量从19.07 kt降至9.54 kt,ε则从0.590降至0.530;垃圾质量流量每降低10%,ε下降率最大为1.80%;垃圾组分变化相比于垃圾质量流量变化对ε的影响更大;采用实际工程中NOx、PM和SO2减排控制措施均可提高ε,ε的变化受NOx排放量的影响最大,ε从0.605提升至0.667,提升了10.25%。  相似文献   

18.
王建伟  郑鹏  崔慧 《新能源进展》2020,8(5):391-39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垃圾的产量快速上升。采用等离子体气化熔融技术来处理城市垃圾,能避免传统处理方式带来的二次污染问题,但由于我国城市垃圾含水量高、热值低等原因会造成等离子体炬电耗高的问题。本文结合气化熔融技术、回转式预热器、蓄热式燃烧以及余热回收等多项先进技术,理论上设计了一套日处理垃圾能力在10 ~ 30 t的等离子体气化熔融/垃圾处理系统。系统的减容率在95%以上,在充分利用垃圾中的能源的同时,将二噁英的排放控制在国家标准0.1 ng-TEQ/Nm3以内,减少重金属等二次污染物的排放,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环保性。  相似文献   

19.
许元 《上海节能》2012,(12):31-35
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是今后建筑行业节能环保的重点领域,文章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在明确建筑垃圾分类及再生利用技术的基础上,对建筑垃圾的源头控制减少产生量,支持企业培育产业,强化环保认知,变资源浪费为资源再生等方面展开思考。  相似文献   

20.
国外建筑垃圾再利用一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能与环保》2010,(10):8-9
<正>1日本立法实现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由于国土面积小、资源相对匮乏,日本的构造原料价格比欧洲都要高。因此日本人将建筑垃圾视为"建筑副产品",十分重视将其作为可再生资源而重新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