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三叶在铜、镉、铅复合污染土壤修复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牧草白三叶对中低度铜、镉、铅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发现白三叶能同时富集污染土壤中的铜、镉、铅,且富集量可观,特别是对镉的富集,在2年内可使土壤中的镉浓度从1.16 mg/kg降到0.25 mg/kg.加之白三叶牧草的特性,修复效果好,适用范围广,是一种绿色、安全、无二次污染的土壤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卜静 《节能》2020,39(4):81-87
以铁氧化物以及黏土矿物为主要成分的复合药剂为原位钝化功能材料,选用土壤调理剂、生物质炭及酵素为土壤盐碱化改善功能材料,对目标地块进行修复及改良。修复后对项目605亩农田分5个修复区域进行修复,最后采集共计47个土壤样品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经原位钝化修复后本项目区域表层(0~30 cm)土壤中有效态砷含量从修复前均值0.458 mg/kg降低至修复后均值0.025 mg/kg,平均降幅达到92.54%。采集共计47个水稻籽粒样品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谷物砷含量降低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限值0.5 mg/kg以下,从修复前均已接近0.5 mg/kg的状态降低为均值在0.232 mg/kg,降低了砷的生物可利用性降低,且有效降低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剂重金属的生态毒性。土壤pH值从修复前8.42的降到修复后的7.42,土壤盐碱化程度从弱碱性降至中性。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到20 g/kg以上,达到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第三级水平要求,表层土壤有机质均值从8.44 g/kg提高到32.39 g/kg,提高了2.84倍。修复区域大部分点位EC降低为2 000μs/cm,均值为1 616.4μs/cm,属于中盐渍化水平,达到此标准以后作物出苗率将增加到50%以上。修复区域土壤耕作层的主要肥力指标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提升到54.25 mg/mg、28.3 mg/mg、268.8 mg/mg,土壤肥力达到较高标准,改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宋景慧  谭巍 《新能源进展》2014,2(4):270-274
在亚洲最大的50 MW生物质循环流化床直燃锅炉上进行了掺烧防腐蚀剂的燃烧试验,防腐蚀剂采用多孔膜结构,主要成分是MgO、高岭土、活性Al2O3和发泡剂,试验结果表明:掺烧防腐蚀剂不会降低锅炉热效率,且能够有效地降低飞灰中K、Cl元素的含量,将其固留在炉渣中。当防腐蚀剂添加量占总燃料质量的3%时,飞灰中的K元素含量由7.62%下降为5.69%,Cl元素含量由3.86%下降为2.35%;而炉渣中的K元素含量由4.03%上升为4.71%,Cl元素含量由756.58 mg/kg上升为1 121.31 mg/kg;同时烟气中的HCl排放量由25 mg/Nm3下降为15 mg/Nm3,NO含量由268 mg/Nm3上升为309 mg/Nm3。  相似文献   

4.
硫脲对铁矿石烧结过程中二恶英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铁矿石烧结过程二恶英(PCDD/Fs)高效低成本的控制技术,研究了硫脲对PCDD/Fs的抑制作用。硫脲添加量分别为0.05%、0.1%、0.5%时,PCDD/Fs排放浓度及毒性当量(TEQ)比未添加硫脲时(20.70ng/kg,0.272 ng TEQ/kg)分别减少了38.84%(67.63%)、47.83%(72.61%)、77.58%(76.46%),添加量为0.5%时减排率最大。硫脲加入烧结料前后,PCDD/Fs的排放始终以PCDFs为主,硫脲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从头合成"反应的抑制。TEQ最大贡献物始终是23478-P5CDF。  相似文献   

5.
随着环保法规日益严格,催化轻汽油醚化、C_5/C_6烷烃异构化、烷基化工艺作为清洁汽油调合组分生产工艺日益受到重视。催化轻汽油醚化工艺的原料催化汽油中有害杂质主要为二烯烃、金属阳离子、乙腈、丙腈,宜分别控制在≤1000.0mg/kg、≤1.0mg/kg、≤2.0mg/kg、≤10.0mg/kg范围内;低温型烷烃异构化原料C_5/C_6烷烃中有害杂质主要为水、氮化物、硫化物、C_7~+组分、苯,宜分别控制在≤0.1mg/kg、≤0.1mg/kg、≤0.5mg/kg、≤1%(质量分数)、≤5.0%(质量分数)范围内;硫酸烷基化原料C_4组分中有害杂质主要为乙烯、丁二烯、硫化物、水、二甲醚、甲醇,宜分别控制在≤10.0mg/kg、≤50.0mg/kg、≤20.0mg/kg、≤10.0mg/kg、≤100mg/kg、≤50mg/kg范围内。此外,也给出了这些工艺中其他原料中有害杂质的上限值。鉴于我国成品汽油总量中催化裂化汽油占到70%以上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开发和完善这些工艺,降低其对原料中有害杂质的苛刻要求,为清洁燃料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辉 《中外能源》2014,(4):71-74
青岛石化25×104t/a半再生催化重整装置加工直馏石脑油和加氢焦化石脑油的混合物料,原料中硫、氮含量最大设计值分别为300mg/kg和2mg/kg。但受原料品种变化的影响,其硫含量通常高于400mg/kg,最高时接近900mg/kg;氮含量通常高于3mg/kg,平均为5mg/kg,最高时接近30mg/kg,导致精制后的石脑油氮含量大幅上升。为维持水氯平衡,只能采取提高注氯量操作。过多的氯会与生成的氨结合成氯化铵,在低于337.8℃时生成氯化铵盐。当氯化铵盐进入稳定塔后,会加剧塔盘堵塞,造成装置操作紊乱,无法正常生产。提出以下应对措施:通过提高汽柴油加氢装置的脱氮能力,降低加氢焦化石脑油的氮含量,改善原料油品质;通过更换新型重整预加氢催化剂,提高预加氢的脱氮能力,改善精制油品质;通过对稳定塔进行在线注水洗塔,去除塔内铵盐,恢复稳定塔的正常操作。  相似文献   

7.
选取广州增城区内11条典型黑臭河道,测定了表层沉积物中总氮、总磷、有机质及重金属的含量,采用有机指数与污染指数对沉积物有机质、总氮和总磷,污染负荷指数对重金属元素进行污染状况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有机质、总氮及总磷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1%~12.0%、298 mg/kg~5 700 mg/kg和445 mg/kg~3 793 mg/kg,总氮和总磷、有机质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总磷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表明了它们较好的同源性;重金属Cu、Zn、Pb、Cr、Ni及C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20 mg/kg、541 mg/kg、121 mg/kg、69.7 mg/kg、31.8 mg/kg和1.49 mg/kg,各元素均远超广州土壤背景值。沉积物营养盐评价结果表明黑臭河道沉积物受到磷污染比氮和有机污染更为严重;沉积物污染负荷指数(PLI)范围在1.8~4.5之间,表明黑臭河道沉积物普遍受到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8.
叙述了芦苇对重金属离子Pb2+,Mn2+的生物吸附特征以及其对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受不同重金属初始浓度的影响和芦苇根、茎、叶对重金属离子的富集情况,指出,芦苇对Mn2+的吸附在35 min内达到平衡,对Pb2+的吸附在50 min内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结果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决定系数分别为0.984 6和0.971 3;Freundlich等温线可较好地拟合芦苇吸附Mn2+及Pb2+的过程,Mn2+及Pb2+的吸附量分别达到8.281 8 mg/g和6.025 3 mg/g。芦苇各器官对Mn2+富集强于对Pb2+的富集能力。不同器官对同种重金属离子的富集量差异显著,茎叶是富集Mn2+的主要器官,根是富集Pb2+的主要器官。  相似文献   

9.
简述制备分离富集水体中铅离子印迹膜,以铅离子印迹膜吸附水体中铅的吸附量为主要性能优化指标,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制备条件为:模板离子、功能单体、交联剂、引发剂的摩尔比为1∶4∶10∶0.02,显示铅离子印迹膜具有良好的抗水力冲击负荷,从而总体提高了离子印迹膜技术的应用水平,为利用铅离子印迹膜技术去除环境水体中重金属Pb(Ⅱ)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基于风险管控原则,提出建设用地的土壤修复目标值。该文以某有机化工厂地块为研究对象,结合用地规划和评估模型,开展土壤中典型有机污染物苯、氯苯、硝基苯的风险评价,并估算其修复目标值。研究表明:(1)该地块土壤苯、氯苯、硝基苯超过建设用地一类筛选值;(2)该地块土壤环境的致癌效应、非致癌危害商都大于人体可接受水平;(3)苯、氯苯、硝基苯的土壤风险控制值分别为3.4、91.69、11.56 mg/kg;(4)基于风险控制值,提出苯、氯苯、硝基苯的土壤修复目标值为3.4、91.69、11.56 mg/kg。该土壤修复目标值的确定既保障了人体健康,又避免了过度修复。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在低水力负荷下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的破胞释磷特性,以厌氧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使用SBR反应器在水力负荷为0.4~1.02kg/(m~3·d)的条件下培养具有脱氮除磷能力的好氧颗粒污泥,设置静置、热解、酸解、碱解和搅拌五种条件,分析每种条件下其上清液中磷氮浓度的变化趋势并得出最佳释磷条件。结果表明,在静置条件下PO_4~(3-)-P净增长可达到5.02mg/L;热解条件下在60℃时PO_4~(3-)-P净增长可达到36.057mg/L;酸解条件下当pH=3时PO_4~(3-)-P净增长可达到12.097 mg/L;碱解条件下pH=10时PO_4~(3-)-P净增长可达到19.732mg/L;搅拌条件下在100r/min时PO_4~(3-)-P净增长可达到约23.641mg/L。对比分析五种不同条件可知,温度和碱解对低水力负荷下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破胞释磷的影响最大。研究成果为减少污泥量及磷的资源回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半连续两相厌氧发酵工艺处理蔬菜废弃物产沼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一款自行设计的两相厌氧发酵装置,以半连续进料的方式对蔬菜垃圾产沼气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酸化相阶段,温度的升高有利于产酸反应的进行,35℃下,总挥发酸(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在酸化时间第3天时获得最大产量6892 mg/L,其中乙酸含量为4589 mg/L,达到66.58%,主要为乙酸型发酵,p H值在酸化开始后不断下降至3.42,于第9天逐渐回升并保持在7.0以下。氧化还原电位(ORP)随酸化时间的延长总体趋势逐渐降低。35℃的产酸效果和停留时间均优于25℃时。甲烷相的最佳有机负荷率为3.0~3.5 kg VS/(m3·d),平均SCOD去除能力在92%以上,平均沼气产量为0.59 m3/kg VS,甲烷产量为0.36 m3/kg VS,日容积产气率最高为2.6 m3/(m3·d)。  相似文献   

13.
《可再生能源》2013,(11):111-115
设计单因素试验,考察了热处理时间和碱投加量对剩余污泥有机质溶出和厌氧消化产沼气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和碱预处理均可明显地促进有机质溶解和提高厌氧产气效率;与原污泥相比,高温处理20 min后,剩余污泥可溶性有机质和累积厌氧产气量达到最高,分别为2 550 mg/kg和3 275.33 mL,较对照污泥分别增加了7.4倍和34.15%;高浓度CaO(6%和10%)处理后,剩余污泥中STOC浓度分别达到3 280 mg/kg和3 340mg/kg,较对照污泥STOC浓度(305 mg/kg)提高了9.75和9.95倍;CaO预处理对污泥厌氧消化影响较复杂,表现为低浓度促进产气和高浓度抑制产气;2%CaO处理下,累积产气量比对照提高了39.87%;6%和10%CaO处理下,累积产气量低于对照污泥。  相似文献   

14.
《动力工程学报》2017,(3):237-241
利用化学试剂对富氧气氛下煤与生物质掺烧后的灰进行湿法消解,采用AFS-933原子荧光分度计对其中的砷含量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掺烧生物质后砷的释放受到一定的抑制,生物质掺烧比例越大,灰中砷元素的相对富集系数越大;随着燃烧温度的升高和O_2体积分数的增大,灰中砷的相对富集系数减小,有利于砷的释放;不同的生物质种类与不同煤种掺烧燃烧时,生物质种类对砷释放的抑制作用比煤种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新鲜猪粪为发酵原料,采用批量发酵工艺,对不同浓度土霉素条件下的日产气量、日产甲烷量、累计产气量、累计产甲烷量以及动力学拟合结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土霉素浓度的增加,各实验组的累计产气量均逐渐减少,当土霉素浓度为500 mg/kg时,累计甲烷产量为4 454±114.35 mL,且抑制率达到最大值(15.02%);当土霉素浓度为0~100 mg/kg时,可用线性方程估算出抑制率;当土霉素浓度为300~500 mg/kg时,土霉素会对产甲烷菌产生较大的影响,但系统尚有自我恢复能力;土霉素的引入并未对厌氧发酵过程及产气规律产生较大影响。该研究结果可为采用含有土霉素的生物质进行厌氧发酵产甲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节能》2019,(5):134-135
国内某大型有色冶炼企业购入的铅锌精矿原料通过铅锌冶炼工序生产主产品后,其原料中带入的砷、锑、铋等元素除部分进入挥发窑窑渣、烟化炉炉渣固化外,主要产出的渠道是稀贵综合回收产生的砷锑烟灰。企业对砷锑资源没有回收,降低了铅锌生产附加值,本企业通过集中处理,实现回收渣料中的铅、锑、银、铋等金属。  相似文献   

17.
《可再生能源》2019,(11):1616-1621
吸附剂的开式吸附性能是指其在大气中对水蒸气的吸附能力。为了研究细孔硅胶和金属有机骨架MIL-101的开式吸附性能,文章基于湿差法等测量了这两种吸附剂的吸附量、吸附速率等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质量为50 g的细孔硅胶,利用湿差法和重量法测得其平衡吸附量分别为10.00 g和10.13 g,二者之间的差值(0.13 g)为该吸附剂对干空气的吸附量;当环境温度为10~25℃时,MIL-101和细孔硅胶的吸附速率与环境温度均呈正相关,当环境温度为25~35℃时,MIL-101和细孔硅胶的吸附速率与环境温度均呈负相关;当环境温度为25℃时,MIL-101的平衡吸附量为0.334 kg/kg,相对于细孔硅胶,增加了25.6%;MIL-101的最大吸附速率为456 g/(kg·h),为细孔硅胶最大吸附速率的5.6倍。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高原河流水体中砷(As 75)等微量元素之间的关联性与分布特征,于2021年7月(丰水期)和2021年11月(枯水期)对雅鲁藏布江的重要支流雅砻河水体开展微量元素调查分析。基于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等数理统计手段探究水体中的砷75(As 75)、硼11(B 11)、铁(Fe 57)、锶88(Sr 88)、锡118(Sn 118)、锂7(Li 7)、钒51(V 51)、钴59(Co 59)、镍60(Ni 60)、铜63(Cu 63)、锌66(Zn 66)、硒82(Se 82)、钼98(Mo 98)、铅208(Pb 208)等元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元素之间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差异显著,可分为丰水期和枯水期含量均较为稳定的元素(Ni 60、Co 59、Cu 63、Li 7、Zn 66)、季节性变化明显的元素(Sr 88、V 51、Mo 98、Li 7、Se 82、As 75、B 11、Pb 208)、与其他元素联系较少的元素(Sn 118)三类。此外,雅砻河流域水体大部分的微量元素均与Ni 60、Co 59、Cu 63、Li 7、Zn 66存在一定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了解流域...  相似文献   

19.
以某燃煤电厂脱硫废水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开展电絮凝台架实验,并设计建设了废水处理能力8 t/h电絮凝处理装置。试验结果显示:电流密度为(4~8)mA/cm~2时悬浮物脱除率较高,CODcr和镉、铬、砷、铅等重金属有一定去除率,出口水质符合排放标准;停留时间对悬浮物有影响,对其他污染物降低影响较小。脱硫废水电絮凝处理装置的试验显示,系统对悬浮物去除效果明显,去除效率为99.3%,出水重金属含量均低于排放限值。  相似文献   

20.
试验研究了沼液和NaOH用于药渣堆沤预处理对发酵过程的影响,以及接种量、pH值对于产气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药渣经过沼液堆沤预处理后即可在较短的时间内高效发酵产沼气,发酵高峰为第210天,此阶段产气为总产气量的95%以上;以秸秆沼液预处理后的药渣产气量最高,为11 940 mL,原料产气率为54.4L/kg干药渣。药渣发酵过程中无需添加畜禽粪便调节碳氮比,秸秆沼液中驯化富集的利于秸秆类物质分解的微生物可大大提高药渣的降解率。NaOH预处理可显著提高药渣的产气潜力,发酵持久且总产气量高。以质量分数5%的NaOH预处理10 d,原料(干药渣)产气率达196.8 L/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