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阐述了企业文化的含义及基本特征,指出企业文化创新应确立正确的经营理念,确定正确的愿景与战略使命,建立CEO价值观,建造“融合网”。企业文化创新是一种制度创新,对企业经营管理具有先导性。  相似文献   

2.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内在驱动力,强化企业文化建设是推进企业发展的必要和必须。本文首先从企业文化的定义、内涵、特点等方面认识企业文化,并阐述了现代企业文化的特征;接着从企业文化的显性与隐性作用、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促使企业可持续成长以及企业文化在人才争夺战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论证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现代商品中文化的含量和附加值越来越高,文化因素在企业生存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从现代市场经济的整体发展趋势来看,现代市场经济正在走向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也就是说,当前企业的最佳生存与发展的手段是将文化与企业营销相结合。文化在企业营销中的作用表现是多方面的,深层次的,同时,企业营销也相应地影响着企业文化。本文主要从企业文化在企业营销中的作用、企业文化在企业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营销中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相关讨论,希望我国企业对企业文化在企业营销中的作用有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美国哈佛商学院,通过对世界各国企业的长期分析得出结论:“一个企业本身特定的管理文化,即企业文化,是当代社会影响企业本身业绩的深层重要原因。”我国有关专家亦指出,“有文化的企业未必都会成功,但没文化的企业注定不会成功”。据IBM咨询公司对世界500强企业的调查表明,这些企业出类拔萃的关键是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他们令人瞩目的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就是根植于其优秀而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他们位列500强而闻名于世的根本原因。企业文化已被当今世界公认是企业管理的一种先进管理方法。我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特…  相似文献   

5.
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从管理科学中分出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理论体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企业逐渐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沿袭了西方的理论,随着企业文化建设程度的加深,急需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企业文化,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决于两个重要因素:一是体制,二是管理。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企业制度也不断完善,旧的体制障碍对于我国企业的发展将不断减弱,而企业发展的永恒因素——管理水平的提高及管理模式的创新,愈益成为企业发展显著的、甚至是根本性的因素。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赫然兴起,企业文化开发、创新,越来越成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企业文化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及如何建设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两个层面阐明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企业文化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就是企业领导人的文化。企业领导人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发挥着创建、继承和变革企业文化的决定性作用。企业领导人要发挥好这三种作用,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思想上必须要有建立企业文化的冲动;二是方法上必须要建立企业文化相关的人文思想,并从话语文化、行为文化和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加以引导,最终形成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8.
企业审美文化是企业发展与审美文化发展互动促进的产物,也是时代审美变革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步履蹒跚,注重经济效用和企业文化表象,忽视企业文化建设内涵,这使得企业审美文化建设日趋迫切。企业审美文化积淀、价值观提炼、企业伦理及企业审美文化主体美育构成了企业审美文化的核心环节,它对企业遵循“美的规律”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起着关键的作用,企业审美文化建设应围绕这几个关键环节来构建。  相似文献   

9.
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其对日本企业和日本经济发展的支撑与制约作用。联系我国的实际.认为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很有必要学习和借鉴日本企业文化表现出来的“以人为本”思想、节约精神和忧患意识、学习与创新精神、民族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及强调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的经营理念。  相似文献   

10.
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转变价值观念,转变企业经营理念,转变企业员工和企业的道德规范,转变企业制度文化等等。企业文化建设也能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巩固,主要表现在企业文化的先导作用、指导作用、衡量作用和巩固作用。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实践基础,要根据我国实际,创建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1.
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说明了技术领先战略中仅靠自然壁垒保护技术创新的不足后,研究了技术创新的基本过程,论述了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的作用,提出了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模型和加强立法、执法和普法上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文化影响着公司治理的模式与效率,公司治理文化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尽管对文化的度量存在一定的困难,但还是可以通过四维度或三维度法进行描述。中国独特的文化特征影响到公司的治理文化,由此也对符合中国文化特色的公司治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企业与人共同发展——企业文化的浅析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一个成功企业--中建建筑承包公司的发展为例,论述了企业的发展必须与职员发展和谐一致,公司的发展离不开职员的发展;这种发展需要营造一种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文化与人的整合,使职员的价值取向与企业相互协调,从而推动公司更快、更好的发展。基于上述观点,作者就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和职员的行为准则等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了详细诠释,最后根据中建建筑承包公司实际情况归纳出来公司赖以发展的两条生命线-“创新-奋发-追求卓越”和“求实-诚信-规矩实在”。  相似文献   

14.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发地,更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要求、还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需要,抑或是信息技术、科技创新使公共空间发生的"质变""裂变",都将形成巨大的推动力,推动我国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获得新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主要发展将呈现如下趋势:一、从"农村公共文化空间"到"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回归;二、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到"社会主义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建构";三、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主体"到"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共同体"的发展;四、从"现实公共文化空间"向"虚拟公共文化空间"的拓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创新能力是我国汽车产业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了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内涵与特征 ,以及影响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环境因素 ,认为我国汽车产业惟有实行技术创新的合作 (融入 )战略、平台战略和集群战略 ,才能有效利用国际、国内及地区的创新资源 ,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社会机制和民族心理是化主体结构的化观。论述了水利对中国化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开拓性、奠基性及熔铸大一统、高稳固社会机制和向心趋同、强烈求衡民族心理的化主体特性的作用,着重论述了黄河水利孕育黄河化,黄河化作为中国传统化的主体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发展史上所起的开创、传播、整合作用,并结合黄河化的当代发展,论述了中华化、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当代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学本身就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文化现象。大学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载体。但大学并非与生俱来就有文化,因为文化的创造积累既需要主动设计创造,又需要一定的条件、时机。先进发达的文化既要科学的理论指导,又要深深植根于民族肥沃土壤。我国大学文化建设的成就总体上是值得肯定的,这是因为建国以来,大学文化始终是在先进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但同时要看到我国大学文化存在缺损,长期以来大学文化建设中由于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开发挖掘不够,以致于崇高的思想理论与价值认定体系难以找到合适的民族文化土壤,其原因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华文化的发展创造的时机渐已成熟,从而也为大学文化的创新建设提供了极好的时机。  相似文献   

18.
传统图形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符号语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是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的重要元素和题材.在全球化背景下,建筑装饰设计如何发展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通过对我国传统图形的认识、形式重构、色彩与意象表现等实证研究,探索既能体现本土特色和民族性格,又能反映传统文化精神和具有时代感的设计手法,实现传统图形与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的共生共赢.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文化之源,孕育着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深厚的文化滋养,在立德树人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第二课堂,需要从顶层设计、校园文化、社团发展等方面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是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独立性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精神源泉。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西方文化的冲击、生产方式的变革导致生存环境逐步瓦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不够等一系列困境。只有通过转变保护观念,多元化传承与创新,才能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实现社会经济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