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NTT DoCoMo是全球率先推动商用WCDMA网络的运营商,也是全球最早推出HSDPA网络的运营商之一。如今,它不仅是日本移动通信市场的主导者,也是全球无线技术发展的先锋。尽管朝气蓬勃的KDDI和软银公司都在想方设法积极地吸引客户,但目前,NTTDoCoMo依然在日本市场占据霸主地位。NTTDoCoMo长盛不衰的秘诀在于,它总是能够不断地凭借技术、应用上的创新,引领日本乃至全球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吕成华  郭炜 《通信世界》2007,(19A):29-30
NTT DoCoMo公司以创新为原动力推动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公司根据日本移动通信市场的变化,不断研发新技术、新业务,满足用户、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创新不但使NTT DoCoMo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引领着日本移动通信市场的技术、业务走向,而且支持着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成为NTT DoCoMo不断增长的力量源泉。为此,NTT DoCoMo公司曾被美誉为“日本创新符号”。  相似文献   

3.
《移动通信》2012,(15):92-92
7月26日,全球领先的移动卫星通信运营商Inmarsat(海事卫星)宣布在日本推出全球卫星手机IsatPhone Pro,并将于今年8月初在日本市场上市。日本最大的移动运营商NTT DoCoMo公司将与JSAT移动通信公司合作向日本市场提供IsatPhone Pro。JSAT移动通信公司是Inmarsat和SKY Perfect JSAT公司共同组建的  相似文献   

4.
NTT DoCoMo公司是于1992年7月由原日本电报电话公司无线部(NTT DoCoMo)合并了NTT的移动通信运营部和销售部而成立的,它从NTT分离出来独立经营,但仍由NTT控股.目前,NTT DoCoMo占有日本蜂窝电话市场的50%,截止到2002年3月,其总资产已达到59 125亿日元,是日本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公司.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NTT DoCoMo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在不断地发生变革,并逐步完善.下面就NTT DoCoMo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一些特点及其变革做简要的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5.
中国移动宣布,包括其在内的全球七大运营商已决定联合发起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组织,该组织被命名为NGMN。这七大运营商是中国移动、日本NTT DoCoMo、法国Orange、美国Sprint Nextel、德国T—Mobile、英国沃达丰、荷兰KPN。七大运营商共同表示,NGMN组织将共同制定移动通信网络和技术发展愿景,促进移动行业在HSPA和EVDO之后的繁荣发展。其主要职责是,将与现有的标准组织协力工作,致力于促进下一代移动网络技术的标准化和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6.
NTT DoCoMo是全球首家提供商用3G服务的运营商,但其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曲折和探索。介绍了NTT DoCoMo移动通信的发展,特别是3G建设和运维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主要集中在网络覆盖范围的扩大、服务质量的提高、网络的安全防灾,以及全球化策略中对标准的关注和多方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通信》2008,10(22):72-73
在3G时代,日本的NTT DoCoMo公司始终是最为积极的一个移动通信运营商,从早期的技术采用、大量的研发活动以及知识产权保护行为来看,DoCoMo都走在同行前面。该公司是世界上第一个部署3G系统的移动公司,但它采用的是一个与其他网络不兼容的准标准格式。  相似文献   

8.
《移动通信》2007,31(9):30-30
近日,由中国移动、沃达丰、法国Orang、日本NTT DoCoMo、T-Mobile、荷兰KPN、美国Sprint、美国Cingular全球八大移动通信运营商组成的NGMN组织,在法兰克福召开会议并发布了  相似文献   

9.
《现代电信科技》2011,(4):32-32
金雅拓公司近日宣布,日本运营商NTT DoCoMo为其下一代移动通信服务Xi部署了金雅拓的LTE技术解决方案。Xi是日本首个基于长期演进(LTE)技术的无线上网服务。LTE技术主要用于超高速移动互联网及全I4P网络。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通信》2009,(24):94-94
日本通信公司于12月10日开始提供名为“Moshimoshi Doccica”的服务。此项服务是基于移动网络的IP电话服务,加载在该公司作为MVNO(移动虚拟网络运营商)提供的数据通信服务“Doccica”上,其借助的是日本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NTT DoCoMo的线路。  相似文献   

11.
日本3G市场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有强 《电信技术》2006,(1):116-118
日本一直是全球移动通信业务开展最好的国家之一,其业务开展良好不仅仅是用户普及率高,而且北务丰富多彩,业务使用的普及率也很高。日本是全球最早提供3G业务的国家之一,既有WCDMA网络也有cdma2000网络。日本移动电话市场上提供3G业务的公司有3家,分别是NTT DoCoMo、KDDI和Vodafone KK。随着日本3G用户的增加。日本3G手机的服务覆盖区域已接近2G。[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NTT DoCoMo公司以创新为原动力推动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公司根据日本移动通信市场的变化,不断研发新技术、新业务,满足用户、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创新不但使NTT DoCoMo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引领着日本移动通信市场的技术、业务走向,而且支持着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成为NTT DoCoMo不断增长的力量源泉。为此,NTT DoCoMo公司曾被美誉为“日本创新符号”。  相似文献   

13.
何庆立 《世界电信》2006,19(11):15-16
2006年10月24日,日本NTT DoCoMo、KDDI、SonBank三家移动通信运营商开始提供号码携带商用服务。  相似文献   

14.
在3G时代,日本的NTT DoCoMo公司始终是最为积极的一个移动通信运营商,从早期的技术采用、大量的研发活动以及知识产权保护行为来看,DoCoMo都走在同行前面.该公司是世界上第一个部署3G系统的移动公司,但它采用的是一个与其他网络不兼容的准标准格式.  相似文献   

15.
《通信世界》2006,(40B):5-16
在2G时代.日本采用本国PDC标准发展移动通信产业,在这一平台上NTT DoCoMo创造了i-Mode的神话。 在3G时代.日本不是全球第一个发放3G牌照的国家,却率先将各种3G业务推向了市场。当一些国家还在进行“到底要不要上3G”的思考时.日本的3G相美应用服务已多如繁星。在全球3G市场泡沫一个个破灭的时候,日本的3G市场异军突起,成为了全球3G领域的一匹“黑马”。 每一个到过日本的人.都会感叹其移动通信所带给人们的巨大冲击力。应该说.日本运营商对本国通信产业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因其对终端企业、内容提供商具有绝对的掌控权.使日本的通信行业得以在短期内迅速崛起。然而.也正因为运营商的强势力量使得日本的终端厂商缺乏市场拓展能力.导致其在海外市场中节节败退。 让我们一起揭开日本3G发展的神秘面纱.分享日本3G发展背后的故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庾志成 《移动通信》2005,29(10):20-23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是移 动通信发展的方向,也是全球通信领 域关注的焦点,但她的发展却经历了 很多坎坷。从2001年日本NTT DoCoMo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个 WCDMA网络以来,全球3G的发展由 于受到网络覆盖以及终端等因素的影  相似文献   

17.
NTT DoCoMo的国内外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TT DoCoMo是日本最大的移动通信公司,主要提供2.5G的i-mode和3G的FOMA服务。DoCoMo在国内的战略是将i-mode构建成开放式的移动网络;实现一步到位的3G战略,推出价格便宜的FOMA服务。但由于准备不足,DoCoMo在推进FOMA服务时出师不利。DoCoMo在进军国际市场时注重了地域及合作伙伴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1 引言目前,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之一的WCDMA技术在很多国家已经处于商用的阶段,自从2001年日本NTT DoCoMo正式开通第一个WCDMA商用网至今,在全球范围内WCDMA用户一直没有达到空前繁荣的阶段,这与运营商的推广策略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其中的终端一致性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9.
《广东通信技术》2005,25(1):78-78
以日本NTT DoCoMo为代表的日本移动通信业界已经开始着手开发“老人移动通信市场”.根据日本电气通信事业者协会的数据显示:截止2004年10月.日本的手机用户签约数已达8466万5300件。有手机在年轻人中已经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手机功能也在不停地多样化。不过.在60~80岁这一年龄段,日本的手机普及率还在40%以下。  相似文献   

20.
日本--3G业务发展的领头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2000年12月,日本就以评审方式颁发了3G牌照,获得牌照的移动运营商分别为当时的NTT DoCoMo,KDDI和J—Phone。在3G技术上,NTT DoCoMo和J—Phone采用的是WCDMA技术,而KDDI则是支持cdma2000技术。NTT DoCoMo在发牌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于2001年10月1日),在全球率先推出了商用WCDMA业务——FO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