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1)
目的了解南平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保障民众饮水卫生与安全。方法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对2010—2013年该市城区与农村的生活饮用水3 677份水样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2010—2013年共抽检城区水厂出厂水样228份,平均合格率82.89%,其中2010—2013年合格率分别为85.09%、72.88%、87.93%和85.97%。2011年合格率较低,不合格指标主要为p H值、铁、锰、铝和微生物。抽检城区末梢水717份,合格率73.92%,各年份合格率分别为71.20%、57.72%、93.82%和87.93%,呈上升趋势,不合格指标主要为游离余氯、p H值、铁、锰和菌落总数及总大肠菌群,不同年份合格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89,P<0.01)。抽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样2 732份,合格率37.23%,各年份合格率分别为30.00%、38.26%、37.02%和45.45%,呈明显上升趋势,不合格指标主要为游离余氯、p H值、铁、锰和微生物,不同年份水样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56,P<0.05)。城区水厂出厂水水质合格率(82.89%)明显高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合格率(37.23%,χ2=181.79,P<0.01)。结论目前南平市城区生活饮用水水质基本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要求,微生物污染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合格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强卫生管理和监督力度,同时预防控制生活饮用水的微生物污染,保障民众饮用水的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5)
目的了解石首市农村分散式供水水质现状,为农村改水事业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石首市14个乡镇办分散式供水点水样共168份,其中包括沟渠/河塘水样40份,家庭自备井水128份。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对采集的水样进行检测和评价,每个水样分析23个水质参数,全部检测参数合格的水样判定为合格。结果在被检测的168份水样中,合格37份,合格率仅为22%,主要超标污染物为色度、浑浊度、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杆菌、耗氧量。结论石首市农村分散式供水水质合格率偏低,地方政府应加大投入,将现有集中式供水管网延伸至整个农村地区,同时加强现有小型分散式供水设施卫生管理和消毒,最终实现全市农村安全饮水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5)
目的针对某铁路局辖区供水水质现状提出保障水质安全的建议。方法于2012年4月—2013年4月对该局主要铁路干线沿途部分供水站点进行调查采样,共收集水样214份,水样检测项目共23项,检测及评价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执行。结果该局主要铁路干线的214份水样中,合格水样89份,合格率41.59%。其中,管井直供水样187份,合格率40.11%,路外购买水样27份,合格率51.85%;水样主要不合格指标为浑浊度、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氨氮。结论该路局辖区供水水质卫生存在隐患,针对其供水行业特点,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提出保障供水卫生安全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3)
目的分析2010—2013年河南省淮河流域四个县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变化趋势,为提高该地区的农村饮用水质量和我省淮河流域癌症综合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对2010—2013年河南省淮河流域四个县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2010—2013年共监测水样1 024份,四水样总合格率为43.8%;四年间水样总体合格率持续提高,有统计学意义(!2=14.02,Ρ<0.05)。X县水样合格率最高61.5%,S县水样合格率最低25.4%,四个县间水样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6.33,Ρ<0.05)。分散式供水水样合格率小于集中式供水水样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45.8,Ρ<0.05)。四年间枯、丰两期水样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值为1.79、1.4、0.38、1.43,Ρ>0.05)。微生物学和氟化物指标合格率较低(分别为72.7%和85.7%),是影响水样综合指标合格率的重要因素。结论 2010—2013年,河南省淮河流域四个县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合格率持续提高,但微生物学指标和氟化物超标问题依然严重。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1)
目的了解和掌握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水质卫生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为改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质卫生状况和预防介水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技术方案》实施,数据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上报,数据审核后导出,用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运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处理。结果 2008—2013年共监测10 648个工程,工程日供水≤200 m3的工程占84.82%;饮水完全处理的工程占9.42%,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χ2=84.04,P<0.01)。共监测42 592份水样,合格8 828份,合格率为20.73%,呈逐年上升趋势(χ2=5.87,P<0.05)。出厂水合格率高于末梢水(χ2=7.43,P<0.01);枯水期合格率高于丰水期(χ2=691.60,P<0.01);以地面水为水源的水样合格率高于以地下水为水源的水样合格率(χ2=17.31,P<0.01);完全处理的水样合格率高于其他供水方式水样合格率(χ2=3 382.78,P<0.01);使用液氯消毒的水样合格率高于使用其他消毒剂处理的水样(χ2=4 126.54,P<0.01);水样合格率随工程日供水能力增加而上升(χ2=2 194.72,P<0.01)。单项指标合格率低于90%的指标有:总大肠菌群、肉眼可见物、菌落总数、浑浊度4个指标。结论云南省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以日供水规模较小的工程为主,供水方式逐年改善,但完全处理的工程占比仍较低。水质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微生物和一般感官性状不合格是水质合格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
目的了解河南省餐饮单位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污染状况,为监管部门提供有效的监管依据。方法抽检全省各地市、县的宾馆酒店、中小型饭店、学校及幼儿园餐厅的生活饮用水278份,依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1]测定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菌4项微生物指标。结果 278份水样综合合格率为68.3%,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菌合格率分别为73.7%、76.6%、82.4%和92.1%;市区和县区餐饮单位生活饮用水综合合格率分别为74.6%和5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7,P<0.01);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和分散式供水合格率分别为71.1%、88.7%和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9,P<0.01);宾馆酒店、中小型饭店、学校及幼儿园餐厅生活饮用水合格率分别为88.9%、57.8%、62.5%和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1,P<0.01)。结论河南省餐饮单位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指标合格率偏低,分散式供水餐饮单位微生物污染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3)
目的了解通辽铁路辖区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现状,保障沿线人民群众和旅客的生活饮用水安全。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采样、保存并运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进行评价,检测指标1项不合格即为本水样不合格。对2009—2011年采集的280份水样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单项合格率,氟化物、锰和铁的合格率较低,分别为93.21%、74.29%和74.64%;肉眼可见物、耗氧量、臭和味、氯化物、总大肠菌群、色度、浊度和总硬度合格率分别达到99.64%、99.64%、99.64%、98.93%、98.93%、98.57%、98.21%和96.79%,总合格率为53.93%。结论通辽铁路辖区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状况亟待解决,并提出整改建议。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5)
目的掌握有关接待宾馆等单位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为第七届全国农运会饮用水卫生安全做好保障。方法对市政供水单位和比赛相关自建集中式供水单位进厂水、出厂水、末梢水进行监测,对比赛相关的二次供水水质进行卫生监测,水质分析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结果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共监测737份水样,水质总合格率为85.89%,市政供水水质好于二次供水和自建集中式供水水质。单项指标检测以游离余氯、菌落总数、耗氧量、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较低,分别为87.51%、94.03%、96.07%、97.01%、98.51%。结论南阳市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较高,整个南阳农运会期间未发生因饮水引起的水质污染事件,确保了南阳农运会的饮用水卫生安全。微生物超标和消毒剂余量不足是影响水质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关单位应加强建设和管理,以保障饮用水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3)
目的调查东北某地水源水及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指标状况,为提高饮水微生物指标合格率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于2015年夏、秋两季,分别对东北某地的水源水和生活饮用水进行采集,共计92份,依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微生物指标》(GB/T 5750.12-2006)、《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GB/T 8538-2008)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测》(GB 4789-2013)对样品进行微生物指标检测,检测项目包括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菌3项卫生微生物学指标和大肠埃希菌O157﹕H7、沙门菌、志贺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4项病原微生物学指标。依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卫生部,2001)和《Protocol for Developing Pathogen TMDLs,First Edition》(USEPA,2001)对检测结果进行判定,其中任何一项指标不合格者则判定为该份水样不合格。结果经消毒处理的水、自备井水、水源水的微生物指标不合格率分别为20.00%、95.45%和54.00%。其中,自备井水污染尤为严重,不合格样品中总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菌最高浓度分别为5 600 MPN/100 m L和344 MPN/100 m L,是造成水样不合格率较高的主要因素。三种不同来源的水样三种微生物间相关性各异,可能与各自的生存环境有关。在水源水中检出1株以色列沙门菌和2株肠沙门菌双相亚利桑那亚种,其它三种致病菌在所有水样中均未检出。另外,该地区丰枯水期水源水微生物污染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42;P=0.002),经消毒处理的水和自备井水微生物污染状况丰水期和枯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该地区存在水源受粪便污染风险,应加强饮水微生物监测,预防介水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张杰  索郎给顿  洛桑  邓茵  曲宗  朗珍 《城镇供水》2015,(3):89-90,21
通过分析拉萨市区2014年8月~9月水质检测结果,了解拉萨市区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情况,为饮水卫生提供依据。方法:拉萨市区2014年8月~9月水质检测数据,按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感官指标和一般化学指标共6个,色度和浑浊度合格率为92.60%和86%,p H、溶解性总固体、嗅和味、肉眼可见物均100%符合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p H平均值为7.33,为弱碱性水;溶解性总固体平均值为216.44mg/L;其他检测指标中,电导率平均值为286.86us/cm、氯化物平均值为160.6mg/L,水温平均值为21.22摄氏度,检测结果显示拉萨市区管网末梢水水质总体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