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齐头并进?近期召开的"碳中和科技创新路径选择"科学会议上,相关领域专家认为,科技是保障同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专家们认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充分发挥好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的作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要突破储能、智能电网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综合评述了世界能源化工企业应对碳达峰碳中和、做低碳绿色转型的进展,我国碳达峰、碳中和任务极为紧迫和艰巨。指出能源结构转型是“双碳”达标的核心任务。分六大方面阐述了能源化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正在进行的工作:世界能源化工公司主业转型分成两大阵营;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政府从源头控制“两高”能源化工企业发展;传统石油化工企业的节能减排和绿色化;碳回收利用和封存(CCUS);化工基地和园区的减碳举措。  相似文献   

3.
黄现统  王真  杨贵莹  王闯 《清洗世界》2023,(10):101-103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到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任重而道远。通过碳中和在环保产业中应用,我国应从绿色环保产业的角度设立碳中和的关键时间节点,促进环保技术革新,推进资源优化和能源转化,采取有效减排措施降幅高碳排放强度,以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推进我国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促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安全、低碳利用。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百年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控煤政策,通过对碳排放的现状和分布进行分析,挖掘碳减排潜能。按照天津市“双碳”工作要求,科学地规划组织并实施节能减排项目,采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明确碳减排路径,确保如期达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朱哲  王胜杰  刘帅  王勇  陈苏芹 《水泥》2024,(2):17-19
依据《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文件,提出了我国水泥行业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研究分析了标准体系中基础通用、核算与核查、技术与装备、监测、管理与评价等子体系的标准制修订进展及缺失原因。“十四五”是我国水泥行业实现碳达峰、进军碳中和的关键时期,水泥行业应优先健全碳核算核查标准子体系,加快突破技术与装备、监测标准研制,稳步推进基础通用、管理与评价类标准制修订,持续完善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支撑水泥行业实现绿色低碳、安全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前原材料价格上涨,全球货运成本高企,成为横亘在制造业面前的难题。全球供应链遭遇严峻挑战,出现局部断裂。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推动产业链现代化成为重要一环。在中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引领下,各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都进入了全面加速时代。  相似文献   

7.
论坛寄语     
正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去年的气候峰会上重申了我国"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碳达峰"、"碳中和"即成为我国水泥行业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日趋严苛的政策环境、一再提升的排放标准、不断拓宽的治理范围,这不仅是水泥企业的责任,相关水泥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装备企业,都要变"环保压力"为"绿色动力",积极行动起来,集聚智慧、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才能在转型发展上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碳达峰、碳中和是能源革命的两个里程碑。本文从八个方面分析了实现双目标面临的困难和机遇,重点强调碳达峰不是冲高峰,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能源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做好节能提效,开拓可再生能源市场。  相似文献   

9.
李惠 《化学工程》2022,(1):前插2-前插3
化工行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构建化工行业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化工创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对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务院国资委相继印发《"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  相似文献   

10.
《腐植酸》2021,(4)
正7月24日,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1北京峰会"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表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的政策体系将很快发布。一、优化能源结构,控制和减少煤炭等化石能源。二、推动产业和工业优化升级。三、推进节能低碳建筑和低碳设施。四、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五、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六、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1.
当前原材料价格上涨,全球货运成本高企,成为横亘在制造业面前的难题。全球供应链遭遇严峻挑战,出现局部断裂。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时,推动产业链现代化成为重要一环。在我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引领下,各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都进入了全面加速时代。  相似文献   

12.
一、"双碳"战略 1."双碳"目标 2020年9月22日,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而且多次向全世界承诺.国家已经将碳达峰、碳中和列为今后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如何实现"双碳"目标,成为业内外广泛关注和深入探讨的议题.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19年已经...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既是我国履行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历史担当,也是我国进一步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新征程的重要标志和最新举措。建筑材料行业是我国碳排放较大的行业之一,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全力推进碳减排工作,提前实现碳达峰,为国家总体实现碳达峰预定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做出积极贡献,是建筑材料行业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和应尽的义务。为全面提升建筑材料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加快推进建筑材料行业碳减排工作,促进建筑材料行业提前实现碳达峰,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特向全行业发出以下倡议。  相似文献   

14.
正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从部委到地方正加快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记者获悉,《"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即将发布,同时相关部门将面向有色金属、建材、钢铁等重点行业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工业降碳实施路径,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提升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地方也积极部署,培育壮大绿色产业,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绿色制造应用,打造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等,以加快工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陈立泉表示,能源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我们一定要大力发展储能产业,加速推动"动力中国"建设,这非常重要。陈立泉认为,对于先进动力和储能电池产业来说,必须抢抓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以及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的机遇,着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2020年新冠疫情加速了全球能源行业向低碳转型.国际主要石油公司纷纷出台碳中和目标路线图,采取了剥离上游资产、发展天然气、布局新能源、加强碳资产管理等系列举措.中国在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之后,国内石油企业也显著加大了低碳转型步伐,致力于绿色发展和净零排放.文章对碳中和目标下的石油公司转型路径和实践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建议国内油企着眼长远,制定明确的碳减排目标和方案,统筹碳资产,积极参与碳交易,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磷化工产业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随着“十二五”规划能耗降低20%、二氧化碳排放减少17%的要求的提出,为我国磷化工产业发展趋势的调整指明了方向。介绍了碳达峰、碳中和以及碳交易的概念,并对当前磷化工发展中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背景下,提出磷化工产业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的具体策略,以实现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正1水泥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的背景碳达峰、碳中和成了2021年开年热词。所谓"碳达峰",简而言之,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值达到最大值,不再增长,而后要逐步降下来;所谓"碳中和"就是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利用能源革命、节能减排、植树绿化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  相似文献   

19.
面对全球碳市场结构性变局压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顶层规划的快速推进,我国碳市场构建步伐不断加快.油气和石化产业是传统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十四五"期间将加快融入全国碳市场,迎来产业发展的命运关口.一方面是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重要化工原材料供给的政治责任;另一方面是锚定碳达峰、碳中和"30·60"战略目标、加快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现实压力,传统油气和石化产业亟需加快转型发展、低碳发展、高质量发展,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大变局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20.
正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这是我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确定的时间表。实现碳中和目标,对能源系统不啻是一个巨大的改变,甚至是一次彻底的能源革命。一种能源被替代,可能不仅仅是资源的枯竭,而是新技术革命带来的颠覆或替代。碳中和提出的背景我国提出碳中和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根据《巴黎协定》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上升幅度控制在2℃之内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