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盐边酸汤鱼     
相信很多朋友都品尝过贵州凯里的酸汤鸡、酸汤鱼、酸汤羊肉等酸汤系列菜,而我这里要给大家介绍一种同样久负盛名的风味酸汤菜,这种菜在当地流传了上百年,它就是以盐边酸汤鱼为代表的彝家酸汤系列菜。  相似文献   

2.
赵君 《四川烹饪》2005,(7):26-26
要说攀枝花的“乡风美食”,那还非得提到盐边菜。对于很多攀枝花人来说,老盐边县城只是一个回忆,因为随着二滩库区的蓄水发电,老盐边县城已经不复存在了,但随着以二滩库区为中心的旅游资源被开发利用,以前那些“养在深闺人未识”——具有浓厚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的盐边菜式,自然也就成了外面人了解盐边、了解攀枝花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3.
四川人吃辣是出了名的,那刻骨铭心的辣,酣畅淋漓的辣,往往让不吃辣的外省人一见就发怵。我刚当兵来四川时,就被吓得几乎不敢吃菜。尽管我们的炊事班长发誓说菜中没放辣椒,连里的老兵也出来作证,说菜里吃不出一点辣味,可是我们几个从北京来的新兵还是被辣得呲牙咧嘴。二十多年以后,我早已从一个北京人演变成了一个地道的四川人,而与当年同样的事却被我的外甥遇到了。外甥从北京来,事先在电话里说千万别给他吃辣椒,为此我特意叮嘱保姆周姐:“外甥在成都期间尽量别做带辣椒的菜。”周姐满口答应道:“莫得问题。”临到我带着儿子到…  相似文献   

4.
阿飞 《四川烹饪》2009,(9):40-41
我研制“鱼肉素鸡”这道菜的灵感.其实最早是来自朋友店里的两道热卖菜。上个月.我去朋友老张的酒楼“取经”时.品尝了他们店里的两道旺菜——“葱拌素鸡”和“酱汁焖秋刀鱼”。当这两道菜端上桌时,我便被它们的样子给“雷”住了。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我所在的酒店里来了一位客人,他要求给他介绍一些比较好的下酒菜。于是,我便给他介绍了我们酒店的一些凉菜、炸收菜和辣子菜等。哪知客人听完后却说:“这些都不好吃。”这一下可把我给难住了。情急之中,我突然灵机一动,边想边给他介绍了“三椒炒鸡粒”这款菜,并说明了炒制的方法和成菜的风味。客人听后立即说道:“行,先炒出来再说。”待这款菜炒出来送客人品尝后,客人称赞说:“好,这才是一款地道的下酒菜嘛。”从此,“三椒炒鸡粒”这款菜就成了我店的特色风味菜。后来,我又在“三椒炒鸡粒”的基础上,先后改良创制了两…  相似文献   

6.
伊琪 《饮食科学》2008,(5):55-55
我在一个魁北克朋友家里品尝了一次正宗的“中国馅饼”,这种纯正的“中国馅饼”也只有在魁北克的老百姓家里才能吃到。一位去过魁北克的朋友曾如是说:“想在魁北克吃到地道的中国菜实在是太难了,连那里的中国餐馆都做不出正宗的中国菜。”而当地的老外又何以家家会做“中国馅饼”?这您还得听我细细道来。  相似文献   

7.
杭松 《四川烹饪》2005,(3):35-36
接到编辑部的约稿电话,我既高兴又惶恐,高兴的是我这款“金丝香蕉”被许多同行朋友看重;惶恐的是担心在短短一篇文章里把问题说不清楚。但恭敬不如从命,这里我就把制作此菜的经验和体会说给大家。  相似文献   

8.
初尝“炒野鸡丝”,是在1999年,那时我刚来南通,朋友热情相邀我去了一家当地有名的饭馆吃饭。刚入座,朋友便从服务生手里接过菜谱让我点菜。要我来点菜,还真有点为难,因为我当时对南通菜一点都不了解。当我看到一道名叫“炒野鸡丝”的菜时,便点了一份,因为这道菜的价格实在是太便宜了,菜谱上标出的是3元钱。  相似文献   

9.
前几天,我的一个朋友从老家回来,给我带的礼物是他家乡的特产“山味薯物”——当地人叫“皮扎”,原来这是用红薯加工而成的一种红薯粉块,成本低,入口比较软滑,还稍微带点韧劲。朋友告诉我,说是在他老家,做酥肉一般都用这种红薯淀粉,因为这样做出来的酥肉口感很特别,由此我想到了可以利用这皮扎做配料,进而创制出一些新菜。下面介绍的,就是我的试验成果。  相似文献   

10.
山村食事     
浙江安吉县的南部有上墅乡,再往南有一个山村———石塔底村,那里离临安县界已经不远了。今年8月初,我和几位朋友去石塔底村避暑。在这一周的时间里,我们在山民的家里吃到了一些很平常的菜,但这些菜却很有特色,令人难以忘却。现选其中几道来说说。山地毛豆我曾读过聂凤乔先生的《豆腐干与白花首》一文,说的是他去浙江淳安,在菜场考察时见到一种豆腐干,为纯豆白色,没有任何染饰,捏在手上既挺且柔韧,是在其它地方没有见到过的。随后他到“蠡园”就餐,席间有两道菜特别突出:一道菜是清蒸白鱼头,美称为“白花鱼首”,另一道就是…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看到1988年出版的《中国京菜》一书,这本书系统完整地论述了北京菜的结构、特点,是人们详细了解北京菜的历史,发展和组成,明白什么是北京菜不可多得的一本书。而这本书的作者就是京菜大师苑树棠师傅,他是第一个把北京菜从理论上完整论述的人。前不久,与苑师傅的一次长谈,让我走进了他的“京菜”世界。  相似文献   

12.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彭清一同志。彭清一同志是国家一级演员,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副理事长,他与毛泽东的女儿李敏是极要好的朋友。过去,毛泽东主席健在的时候,李敏生日那一天,彭清一常常是她的座上客,并与毛泽东主席无拘无束地畅谈天南海北。 彭清一同志对我说:“你能不能帮我一个忙,给李敏配一副你们厂生产的那种防疲劳眼镜?”我说:“行!” 去年4月份,彭清一与我以及我爱人一道去北京地安门内大街,给李敏配眼镜。在我想象中,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是亿万老百姓心中的“神”,他的女儿至少也应具有“神”的一丝半点光彩。然而,那天下  相似文献   

13.
农家菜三例     
近日,笔者的朋友欲接手一“农家乐”。俗话说,知已知彼,百战百胜。于是友人邀我对周边的一些农家乐做实地考察。转了一圈下来,我有这么一种感觉:这些农家乐菜品多为市肆酒楼的常见品种,真正的农家风味菜少之又少。友人将了我一军,让我帮忙开发几道农家莱,于是我便试着制作了下面这几道农家菜。  相似文献   

14.
记得我一个住在珠海的朋友给他在东北的母亲打电话说,想吃家乡的酸菜了,要母亲想办法给寄来一些。可是他母亲到了邮局去办理邮寄的时候,人家却告诉她,这样的菜是不可以邮寄的,因为酸菜里有水分,在邮寄的过程中会发生泄漏,污染别人的邮件,所以不能给办理。于是朋友的母亲失望而归。谁不想尝尝家乡味呢,可吃酸菜,却成了生活在南方的东北人的奢望。  相似文献   

15.
等母亲吃饭     
一次,有朋友来我家做客,掌大勺的自然又是我那厨艺一流的母亲.几个菜上桌后,我招呼朋友入座、开吃.我倒好了酒,朋友却不动筷子,他坚持说:“等一下老人家吧.” 我跟他说不必客气,如果等菜都炒好了才上桌,那前面炒的菜已经凉掉了.这时,系着围裙的母亲从厨房里出来,热情地招呼我朋友先吃.  相似文献   

16.
葛颂 《饮食科学》2004,(7):66-66
一次朋友聚会,我们约定每人做一个菜。我们这群人在一起,平时以文会友,看来今天得各出奇招,拿出自己的独门绝技,“以菜会友”了,我是贵州人,那天,他们指定我要做久闻其名的家乡的特色菜——“凉拌折耳根”。  相似文献   

17.
初识路上那块冰 我有许多餐饮界朋友,他们有时请我去试菜,或者用我的眼睛和舌头(含牙齿)看一看,应试的厨师水平如何。话说,有一天,某餐厅老板请我到一家饭店试菜,声明只吃冷菜。正好那天另一家餐馆请我去吃饭。先到这里“弯一弯”,  相似文献   

18.
麻仁大扁     
前不久,我和几位厨师朋友去一家饭店吃饭,点了一道叫“麻仁大扁”的凉菜,吃后感觉很不错,于是回来试制。由于制作这道菜的难度比较大,所以试了好几次都没成功——不是芝麻粘不均匀,就是芝麻很快就掉落。虽然如此,我也没有放弃,我用了两个午休时间,终于将此菜试制成功了。今天,我就把方法告诉大家。  相似文献   

19.
食坛掇英     
近几天,有朋自广东来,我竟充任临时导游。导游,其实无多少游可导,结果主要成了导吃。 朋友来自惠州,下机伊始就想去吃“红子鸡”,硬被我劝阻。我说,你要吃粤味,他来上海两年了,入乡随俗,已不正宗,你要尝上海本帮菜,他更不精通,且菜价太贵,不如去吃杭州菜。结果10  相似文献   

20.
鸭泥蒸馍     
我的故乡在川北阆中的保宁镇,这里以出产“保宁醋”而出名。其实,阆中除了“保宁醋”外还有两种小吃非常有名,那就是“张飞牛肉”和“保宁蒸馍”。就拿这“保宁蒸馍”来说吧,其做工十分讲究,吃起来入口化渣,甜而不腻。不久前,笔者受北京传统清真名菜“鸭泥面包”的启发,突发奇想,把该菜中的面包换成了“保宁蒸馍”,并将味型进行了一番改进,创制出“鸭泥蒸馍”这款菜。由于此菜色彩鲜艳美观,味咸鲜略带酸甜,入口酥脆与软糯并存,故推出后深受食客的欢迎。下面,我就将其制法介绍给大家,有兴趣者不妨一试。原料:鸭脯肉50克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