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Planning》2019,(11)
本文以苏州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到的努力创建"具有独特魅力的国际文化旅游胜地和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国际化大城市"为背景,在运用多学科理论进行融贯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实地考察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苏州城市形象定位为基础,有针对性地探讨基于苏州未来城市形象的文化展示策略。提出从文化动态展示,从打造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到未来文化遗产地城市、文化与生态有机结合、构建标志性文化形象区域3个方面入手,全面优化苏州文化整体展示的策略;建议将城市形象管理、文化展示与苏州城市建设规划有机整合,从而塑造具有独特文化魅力和影响力的新形象,推进城市健康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唐正彪 《山西建筑》2012,38(14):31-33
在研究已有成功案例的基础上,提出城市设计应当抓住本地的特色要素,将之提炼和实现到城市层面上,创造有文化延续性的特色城市形象,以苏州为例,分析其在树立城市形象过程中对特色要素的把握和应用,对其他城市形象塑造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城市形象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城市形象的概念、分析了城市形象的特点、意义,并论述了其影响因素,最后讨论了有关城市形象建设的几点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一个良好城市形象的塑造,而一个良好城市形象的塑造与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息息相关。本文以苏州为例,分析了苏州商业广场平江万达广场、特色的街区山塘街区和古镇古村落的发展现状,研究了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对于城市的总体形象和人文理念的深远意义。惟其如此,苏州城市独特风貌的塑造,才不会仅仅局限于形式的束缚,向更为深刻的方向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户外广告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现象,是城市形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益阳市户外广告现状进行调研,从城市形象建设的角度,对益阳市户外广告的设计、规划、管理等做了具体分析和研究,探讨户外广告对益阳城市形象的影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玉林市城市形象建设为依托,从分析城市形象的内涵、特征着手,结合玉林市城市形象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塑造玉林市崭新城市形象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针对张家界市中心城区城市形象与城市主导职能不协调和不匹配的问题,通过长期深入细致的调研、观察,从规划设计的角度深入分析城市形象问题的具体表现,并从整体格局、空间尺度、功能结构等七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同时指出,城市形象是城市发展水平的外在体现,提升形象的措施不仅要从规划设计方面去思考,还要从城市的内生动因——城市产业和功能着手,从根本上促进城市形象与城市主导职能相匹配,做到表里如一。  相似文献   

8.
张扬  田丽娟 《山西建筑》2008,34(1):45-46
从静态交通和动态交通的关系出发,调查了苏州古城区停车系统的有关资料,分析了苏州古城区停车存在的问题,并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做了进一步的探讨,提出了解决苏州古城区停车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化与现代化的推进,城市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城市间形象作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也受到普遍关注.现从城市形象识别系统理论入手,分析城市形象系统理论在城市形象构建中的应用及其面临的主要困境,并从理念形象、视觉形象、行为形象出发,提出CIS理论指导下城市形象构建的新思路,并系统地阐述了新方法在大理城市形象中的应用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张辉 《规划师》2002,18(9):60-62
从公共关系的角度探视特色城市形象问题,就与城市形象关联的几个问题及塑造特色城市形象的理论根据等内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苏州城市意象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认知地图、问卷调查、照片识别以及访谈对苏州市民进行城市意象的调查,得出苏州的公众意象,并以凯文·林奇的五元素分析法为基础加以时间的纵向轴解析苏州的意象元素,以供城市规划、更新与发展参考。  相似文献   

12.
当代苏州城市形态演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当代苏州的空间演化进行分析,梳理其历史脉络,探讨其规划和建设模式,探寻其演化机制,剖析其中的规律性和真实性.  相似文献   

13.
近现代苏州城市形态演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对苏州古城的研究和分析提供主要参考,并作为较早开埠的传统中心城市的范例,对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借鉴,运用城市形态学的方法对近现代苏州城市空间演化进行案例研究,从阶段划分、规划模式、演化轨迹和结构关系等角度梳理其历史脉络,探讨其规划和建设,展示其内在的规律性和其实性。  相似文献   

14.
张志强  郑曦 《中国园林》2022,38(7):133-138
以《东庄图》和《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中的城墙景观为研究对象,采用图像和园林历史情境互证的方法,通过由图到园和由园及城的系统分析,解译了这2套园林绘画中城墙形象出现的画理依据、造园因素和城市风景文化情结,认为城墙形象在沈周和文徵明为代表的吴门画派的园林题材绘画作品中具有指示园林地望的作用,同时城墙也是当时城内和城外园林的重要借景对象;随着城市的功能转移,城墙周围的城市边缘区域对于园林的布局起到空间的牵引作用,究其原因与被内外城河环绕区域丰富的园艺空地和良好的水运交通分不开,最终形成了半村半城的园林和城市的空间耦合关系。旨在为苏州古城历史上形成的园林和城市风貌关系的传承和保护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鲁墨 《室内设计》2013,28(4):102-106
当代中国城市的历史脉络和地域文化逐渐丧失,城市建筑呈现同质化的趋势。本文以"本土设计"立意,从空间和意境两个方面对苏州博物馆新馆与苏州园林进行比较,认为前者全面深刻地传承了后者的风格特点,非常熨贴地嵌入了特定的建筑环境,从而延续了苏州的地域历史文化脉络。苏州博物馆新馆渗透着贝聿铭先生"中而新、苏而新"的创新理念,是一次本土设计的成功实践,为我们从文化的角度理解建筑与城市、城市与环境的关系提供了绝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16.
苏州古城地处太湖之滨,河流湖泊众多,近郊群山林立,城内河道纵横,街道和建筑临河而建,形成"水陆相邻、河路平行"的双棋盘格局。乾隆时期徐扬所绘的《姑苏繁华图》以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路过的苏州为背景,细腻地描绘了苏州城郊的风景和街市的繁华景象,具有极大的史料价值。从《姑苏繁华图》内容入手,结合相关文献,从河岸空间、街巷空间、建筑形态和园林名胜4个方面展开分析,提炼了清代苏州古城的景观风貌特征。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苏州市住宅的生态环境性能,包括苏州水乡原生态住宅和新生态住宅,通过对生态住宅小区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分析了苏州生态住宅存在的问题,从而寻求实现苏州生态住宅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对保护中的苏州古城传统特色进行了回顾,对苏州古城公共空间建设的不同阶段进行了划分,探索了苏州在建设新城区过程中的特色,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苏州古城的保护和建设,积累古城建设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周一晴  姬向华 《山西建筑》2011,37(33):22-24
通过分析苏州市老城区RBD的发展演变过程与现状特征,并探讨了苏州老城游憩商业区的形成机制,空间格局及发展趋势;提出应依托环城水系和步行商业街等城市开放空间,构建适应苏州老城区更新发展的RBD空间结构和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