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500 kV直流同杆并架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导线电晕产生的无线电干扰直接影响线路导线的选取、排列方式、导线对地高度和塔型的确定,计算分析了直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的无线电干扰,在"F"塔型的基础上采用镜象延拓建立双回线路模型,研究了±500 kV同塔双回直流线路4种极导线布置方案下的无线电干扰及对地平均高度、导线分裂教、子导线截面、分裂间距对无线电干扰的影响,提出了满足无线电干扰限值要求的导线布置及线路参数.  相似文献   

2.
±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参数的计算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涉及到一系列诸如导线及铁塔选型、直流极间距与对地高度的优化等技术问题.提出如何准确计算±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参数。为设计和运行提供借鉴参考。研究围绕合成电场、磁场、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等电磁环境参数,通过对不同杆塔和导线型式进行计算,得出了满足相应标准的导线型式和对地高度。  相似文献   

3.
750 kV输电线路导线激发函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特高压电晕笼试验,得到了750kV输电线路所采用的4种6分裂导线无线电干扰激发函数曲线;实测证明针对6分裂导线电晕笼实测得到的激发函数比CISPR推荐的公式计算激发函数更为准确,并就如何利用激发函数计算无线电干扰给出了说明。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地面附近的离子流场问题,应用BPA法求解双极直流输电线路离子流场,结合逐次镜像法计算的标称电场,进而求得合成电场,并利用该方法计算了±800 kV直流输电线路的离子流场与合成电场问题,分析了导线对地高度、极间距、子导线半径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合成电场的影响。此外,还对比了求解合成电场强度的电场线法。结果表明,BPA法求解离子流场准确有效,且计算效率大大提高;提高导线架设高度和增加分裂子导线半径均可改善地面附近电磁环境,而减小导线极间距能够降低地面附近的合成电场强度,但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鉴于我国特高压交流线路跨越超高压交流线路架设的情况越来越普遍,电晕放电引起的无线电干扰问题已成为线路导线选型和杆塔结构优化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建立了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特性仿真计算模型,利用模态传播原理获取电晕放电电流在导线上的分布特性,获得了不同路径上的无线电干扰分布情况,通过测量河南省南阳市境内实际运行中的一条1 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跨越500kV超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无线电干扰特性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进而建模分析了线路不同对地高度、交叉角度等对无线电干扰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加线路对地距离可有效减少场强幅值,但衰减速度会减慢;增大交叉角度可减小场强幅值,增大衰减速度,使边相外20m场强值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6.
为了掌握中冰区分裂导线不均匀脱冰跳跃特性,考虑输电塔、导线、绝缘子串和间隔棒等构件的力学特点、设置导线阻尼和边界条件,建立了中冰区五档四分裂塔线体系覆冰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导线脱冰时张力和脱冰跳跃高度的变化,研究了脱冰位置、脱冰率、脱冰方式、覆冰厚度、线路档距等因素对导线冰跳高度的影响规律,给出了导线冰跳高度工程实用计算公式,并与现行规范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导线脱冰跳跃呈现先急剧增大后振荡衰减的趋势,覆冰厚度增大,导线运行张力增加;五档四分裂塔线体系中档脱冰时导线跳跃高度大于边档脱冰,档中向档端的非均匀脱冰方式对导线的冰跳高度影响最大,从左往右的脱冰方式其次,均匀脱冰和两边往中间的脱冰方式影响较小。覆冰厚度、脱冰率及线路档距对导线的跳跃高度影响较大;中冰区塔线体系有限元建模方法适用于分裂导线脱冰跳跃计算,利用导线冰跳简化公式可快速计算中冰区高压输电线导线之间的安全间隙。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多回超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平行架设区域的无线电干扰分布特征,建立500kV单回与同塔双回超高压交流线路平行架设时的有限元模型,利用激发函数法分析不同线路间距、对地高度以及相序排列下平行架设区域无线电干扰分布特征,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线路间距减小会使无线电干扰高场强区域减小,但幅值会有一定提高;增大对地高度会使无线电干扰场强幅值减小,但衰减速度会变慢,边相外20m处的场强值也有所增加;改变导线相序排列对输电走廊中部区域场强分布有一定影响;模型可较准确反映实际无线电干扰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8.
利用编制的电磁环境计算软件,对750 kV同塔双回交流架空输电线路电磁环境进行了仿真研究,分析了导线对地高度、相序布置、分裂数、子导线直径、分裂间距等因素对电磁环境的影响,依据相关的限值要求提出了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特高压输电线路下方工频电磁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前苏联特高压输电线路为模型,利用CDEGS软件包对影响线路下方地面以上的工频电场的对地高度、相间距离、分裂导线的根数、分裂间距、子导线直径等各种因素进行了仿真,得出升高相导线对地高度、减小相间距离、减少分裂根数、缩短分裂间距、选择小截面子导线均可以减小地面场强,其中提高输电线路对地高度的效果最明显。另外,还提出在相导线与地面之间安装屏蔽线的方法,并对架设2、3、5和7根屏蔽线的情况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安装屏蔽线能明显地减小地面场强。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交直流同走廊输电线路的地面电场对于评估输电线路周围的电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的研究中多不考虑交直流导线电荷间的相互影响。采用计及此相互影响的方法计算交直流同走廊的地面电场。实例对比表明本文算法可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子导线半径、子导线分裂数、天气状况和导线空间布置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子导线半径,增大子导线分裂数,采用直流线路正极性靠近交流线路的空间结构等措施均可以有效减小同走廊输电线路空间电场;雨天时的地面电场显著增加,应予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1.
根据直流输电线路的主要设计原则和特点,通过仿真计算,从电磁环境、过电压水平、雷电性能及线路运行维护等方面对荆—枫±500 kV同塔双回直流线路的4种极导线布置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并确定了最佳极导线布置方案。所得结果已用于荆—枫±500 kV同塔双回直流输电线路设计中,且工程项目已良好运行超过1年,验证了该设计方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耐热导线应用在500 kV输电线路的线路设计及电磁环境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500 kV输电线路中采用的四分裂240截面积耐热导线,通过全寿命周期理念论证了在大幅提高输送容量的同时,能保证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最优化,最后对采用耐热导线500 kV线路的无线电干扰、可听噪声、电晕损失和自然功率等关键因素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输送容量大的耐热导线能满足电磁环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导线选型是±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设计中的关键课题之一,对工程造价和安全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载流量、电场强度、离子流密度、无线电干扰、可听噪声5个方面分析了导线的电学特性;从过载能力、弧垂特性、荷载情况等方面比较了导线的机械特性;总结以往工程经验,分析了导线的经济电流密度和经济性,为今后工程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昌吉-古泉±1 1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首次将电压提升到±1 100 kV电压等级,导线金具重量都与±800 kV线路有着质的差别,施工工艺、施工工器具等都需根据要求作出适应性改变。针对±1 100 kV级特高压工程塔型结构不同于±800 kV级特点,故对绝缘子悬挂、滑车布置、"一牵2"走板及展放牵引连接方式、840 kN耐张串吊装、导线开断施工、直线转角塔附件、孤立档及耐直耐弧垂控制等关键施工技术开展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导线的选择是±800 k 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的重要课题,它对线路的输送容量、传输性能、电磁环境(合成场强、导线表面最大场强、电晕、无线电干扰、噪声等)和技术经济指标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选择合理的导线型式对±800 k V输电线路的建设和运行至关重要。针对山地、高山地区±800 k V输电线路的特点,采用全寿命周期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对于不同气象条件下的线路着重研究导线截面、型式等对工程造价和年费用的影响,从而选取最经济的导线型号。  相似文献   

16.
向—上±800 kV输电工程与舟白机场及信标台间距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重庆舟白机场及多普勒全向信标台的特点,分析了向—上±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相关塔位与机场净空保护间距、全向信标台场地保护间距的要求,并对有源干扰进行了评估,得出输电线路相关塔位需要限制铁塔高度,并在实际工程中实施。  相似文献   

17.
为获取温度、湿度对实际运行的直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情况,通过在±500kV宜华线建立长期观测站,开展无线电干扰、可听噪声、直流合成场与气象参数的长期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湿度对无线电干扰有较大影响,好天气下可听噪声较小,直流合成场变化范围较大;在温度为5~30℃时,湿度每增加1%,0.5MHz无线电干扰降低0.042~0.089dB,平均降低0.066dB。研究结果可为直流输电线路设计和电磁环境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 参数控制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长距离、大容量输电时,特高压直流输电能够有效地节省线路走廊、有助于改善网络结构,实现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总结了国内外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就如何规范±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环境行为,围绕电场、磁场、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等电磁环境参数进行研究,提出了环境参数的控制指标:以30kVhn作为直流输电线路下方最大地面合成场强的控制指标;25kV/m作为邻近民房的最大合成场强的控制指标;以好天气下58dB(μV/m)为距极导线投影外侧20m处0.5MHz的无线电干扰电平的控制指标;L50=50dB(A)为线路可听噪声设计控制指标,人口密集区以L50=45dB(A)校核。  相似文献   

19.
同塔双回线路共有六种相序布置方式,为选取最优相序,以皖电东送淮南—上海1000 kV特高压输变电工程为例,利用CDEGS软件包、MATLAB、EMTP程序,仿真计算了同塔双回线路各种导线排列方式下电场、磁场、无线电干扰、可闻噪声、自然功率、线路不平衡度和反击跳闸率。结果表明,相序布置对同塔双回线路的电磁环境、自然功率、线路不平衡度及耐雷性能等电气特性有一定的影响;线路的工频电场、自然功率和线路不平衡度是决定线路最优相序布置的关键因素。综合各种电气特性因素,得出了线路的最优相序布置——ABC/CBA;最后在最优相序布置下推算了1000 kV同塔双回线路跨域建筑物的安全距离。其计算方法与结果可供实际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0.
超高压变电站是整个输电工程的重要部分,现场观测结果表明,超高压变电站母线由于设计型式不合理及海拔高度影响,电晕现象尤为严重,从而导致较大的可听噪声和无线电干扰。为此通过经典公式分析了导线分裂方式、子导线线径、导线分裂间距等因素对其表面最大电场强度作用规律,并以某超高压变电站导线为例,根据实际电站结构,应用有限元仿真计算软件ANSYS建立了有限元三维仿真计算模型,计算了实际电站二分裂导线表面场强分布规律,而后将导线分裂方式设计为三分裂,与导线二分裂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在导线三分裂基础上,对子导线线径及分裂间距进行优化,最终优化结果取子导线线径64 mm、导线间距360mm,即可达到优化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