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铝,铜,镁对铸态锌基合金组织和阻尼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铝、铜、镁等合金化元素对铸态锌基全金组织和室温下阻尼性能的影响,利用悬臂梁法测试了合 阻尼性能。结果表明,锌铝二元合金随含量增加,初生a相增多,共晶体逐渐减少直至消失。镁、铜等合金元素对Zn-27%Al合金a相大小和分布无大的影响。镁、铜可固溶于基体中,当基个体户交高时,分别在组织中形成MgZn2化合物和CuZn5化合物,分布于晶界。铝含量在6-60%范围内的铝合金在铸态下均具有高的阻尼能力  相似文献   

2.
Ce对Zn-Al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Ce对ZnAl合金(ZA27、ZA43)的力学性能、淬火时效特性及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e能明显细化合金的铸态组织,提高其强度和塑性。当ZA27和ZA43中含Ce量分别为0.10%和0.15%时,获得最佳的力学性能。提出了Ce细化ZnAl合金的机理,加Ce后成分过冷效应所引起的枝晶熔断脱落对细化α相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微量锆对Zn—22%Al合金阻尼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自然时效、人工时效等热处理工艺研究了微量锆对Zn22%Al合金阻尼性能(内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锆可提高Zn22%Al合金的阻尼稳定性。运用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未加锆和加锆的试样进行观察和分析,明确了锆减缓Zn22%Al合金时效后阻尼性能(内耗)降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Zn,Al对Mn—Cu减振合金减振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研究了合金元素Zn、Al对新型减振降噪(高阻尼)铸造MnCu合金Ms点、减振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重点讨论了合金成分与减振性能SDC及力学性能的关系。开发了高阻尼、高强度锰铜基阻尼合金ZMnD1J,最优成分为Mn50%、Zn5%、Al2%、余量Cu。典型性能:SDC=44.5%,σb=678MPa,δ=24.1%。MnCu系新型高阻尼功能材料的减振能力很高,同时力学性能可达ZGD345570的水平,可做结构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5.
闫淑卿  谢敬佩  刘忠侠 《铸造技术》2007,28(12):1619-1621
研究铝含量(Al≥30%)对铸态锌基合金微观组织、硬度及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铝锌合金的铸态组织由初生α相和(α+η)共析体组成。随着铝含量的增多,合金中的初生α相增多,共析体减少;同时合金的硬度和耐磨性随铝含量的增多而增大;当铝含量大于30%时,合金的二次枝晶臂间距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根据盐雾腐蚀试验和常规3%NaCl溶液中ZA27合金腐蚀组织观察和分析,指出:合金化和热处理状态和ZA27合金腐蚀特性有一定影响。ZA27合金腐蚀特点是晶界腐蚀和选择相腐蚀共同作用。选择相腐蚀特点是在试样表面形成许多球状白色锈斑;晶界腐蚀特征是晶界出现明显的腐蚀开裂。  相似文献   

7.
对框架材料类Cu-Fe-P合金进行了成份优化和微合金化,分析了Mg和Er、形变时效对Cu-Fe-P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小合金中的P含量,并添加一定量镁,可以细化合金铸态组织,铸态下合金晶界上分布有长条状析出相.对合金进行固熔处理后,晶界上的条状相基本消失,固溶到基体中,固溶后的组织为过饱和固溶体和少量的残留相组成.形变时效后Mg3P2相从固溶体中析出,并形成弥散质点;合金中析出相与镁含量成正比,这种析出相对合金的性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Sb低合金化对Mg—9Al基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5  
研究了合金元素Sb 对Mg9Al0 .8Zn(AZ91) 基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b加入后改善了合金的铸态组织, 使粗大的树枝晶变得更细小、弥散,Sb 主要是以弥散的第二相Mg3Sb2 的形式分布于基体中。由于该相致密, 熔点高, 热稳定性好, 强化了晶界, 使得合金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得到一定的改善, 尤其使得抗高温蠕变性能大幅度提高, 塑性并没有受到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9.
硼对亚共晶Al—Si合金的细化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DSC,SEM 和X 射线衍射等手段, 分析了硼对纯铝及亚共晶AlSi 合金的细化作用。发现在纯铝中, AlB2 分布在铝的晶界上, 无细化作用; 而在AlSi 合金中, AlB2 具有细化α(Al) 晶粒的性能。分析认为, 在AlSi 加硼的熔体中, AlB2 虽不能作α(Al) 的核心, 但它为Si 的析出提供形核衬底,随温度的下降, α(Al) 在Si 相上形核, 达到细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喷射成形Al-Pb合金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喷射沉积成形AlPb 合金的显微组织及耐磨性能, 并与铸态AlPb 合金进行了对比。同时还研究了喷射沉积成形AlAl(Pb) 复合板的组织及回复再结晶行为。研究表明: 喷射沉积成形AlPb 合金, 显微组织为均匀细小的等轴α基体上弥散分布着均匀细小的Pb 颗粒。与铸态AlPb 合金相比, 喷射沉积成形AlPb 合金具有更细的晶粒度和更好的耐磨性能。弥散均匀分布的细小Pb 颗粒对提高合金的耐磨性能具有很大的帮助。喷射沉积成形AlAl(Pb) 复合板经20 % 轧制后其回复再结晶温度明显高于普通的Al 合金。  相似文献   

11.
对比考察了超声强化与不加超声强化时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中硅、铁等杂质在种分溶液中的浓度变化,以及硅、铁和钠在种分过程晶种中的含量变化。实验表明超声强化相比一般种分,种分溶液中杂质浓度没有明显变化,也并没有显著增加晶种与产品中的硅、铁和钠等的杂质含量,仍可得到一级品的氧化铝。  相似文献   

12.
采用硫化氢分离、深孔电极直流电弧粉末法进行了一种镍基合金中微量有害杂质(Pb,Bi,Sn,Sb,As)的分析。 由于操作流程较长,试剂用量亦较大,即使采用分析纯级试剂实验空白(主要为Pb,Sn,As)也很高。为此系统地分析了空白的来源,并寻找了降低的办法,最后使Pb,Sn的空自值降低至1—2微克。满足了分析的要求。 试样中,As的蒸发很不完全。加入P_2O_5后,使As的蒸发大大加速。由于有效地利用了样品,因而使As的灵敏度提高了4—5倍。实验中发现在As 2349埃处有碳电极在空气中燃弧所产生的带状光谱。 系统实验的结果表明,可以用经过硫化氢沉淀后的纯溶液来配制标准样品,避免了采用一般增量法制定定标曲线,保证了结果的准确度。 通过系统实验,确定了操作条件。对于三个实际试样进行了多次分析。结果说明,本法的分析下限分别为:Pb:0.0001%,Sn,Sb:0.0002%,As:0.0003%,Bi:0.00002%。  相似文献   

13.
铅、铝、铜土壤腐蚀随季节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试件自然埋藏及土壤环境因素原位连续测试方法,研究了在鹰潭试验站土壤中,线缆金属材料Pb、Al、Cu埋藏1a的腐蚀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土壤环境因素变化差异较大的春夏季节交替时,腐蚀率最大。在埋藏的3种金属中,Pb腐蚀较严重。  相似文献   

14.
W, Co, Ni对时效合金强度和韧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W,Co,Ni对时效合金强度和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Co的FeWCo合金有强的时效硬化能力,但其韧性较低。以Ni取代部分Co之后,合金的韧性得到大的提高。FeWCo合金的Co量约23%,W,Mo总量超过18%时,硬度增加甚少,韧性损害较大,而FeWCoNi的Co当量达23%,W,Mo总量达24%时获得最佳的强度和韧性的配合。萃取化合物的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时效合金的主要金属间化合物是Fe3W2型,还有Fe7W6和Fe2W型化合物。淬火态、退火态萃取物的化学分析表明,时效合金中,W,Mo主要存在于化合物中,而Co,Ni主要存在于固溶体中。时效硬化主要通过W,Mo金属间化合物的析出引起。而Co,Ni主要通过影响析出相的数量、析出物形态及分布状态来影响时效硬化。  相似文献   

15.
李玉清  汪慈榕 《钢管》1995,(6):19-23
分析了18Cr一2Mo铁素体不锈钢毛管及冷轧管裂纹产生的原因,即较高含量的C、N、S间隙原子及其所形成的片状沉淀对{100}面的双重弱化效应。减少间隙原子量有利于抑制裂纹产生。  相似文献   

16.
采用晶粒表面的萃取碳复型技术,观察研究了钛在一种具有大晶粒尺寸的高温合金中的晶界析出行为-晶界(Ti,Mo)C脆性包膜的形成和效应;不同含量的铌对一种高温合金晶界析出相类型、形貌分布、成分和数量的影响;分析讨论了钨和钼等元素对某些高温合金晶界碳化物和硼化物的析出行为存在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7.
虞宝煜 《金属学报》1982,18(2):164-175
本文计算、绘制了 Fe-Mg-Ti-O_2-Cl_2的氯化热力学平衡相图(1123K),分析了由高镁钛铁矿(Fe,Mg)TiO_3(≈6%MgO)对铁、镁氧化物选择氯化的可能性.采用 CO-Cl_2和 C-Cl_2在500—950℃间研究了铁、镁、钛纯氧化物及钛铁矿的氯化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纯氧化物的氯化过程受化学反应控制,钛铁矿氯化受灰层扩散控制.由于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的限制,以固体碳作还原剂沸腾选择氯化高镁钛铁矿时,FeO 和 MgO 的选择氯化率不可能很高.本文还对试验中发现的“低温效应”和 FeCl_3的催化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胡助理 《硬质合金》2002,19(2):118-120
介绍了一个用于过程控制的 m A、m V、V小型实用信号发生器电路的工作原理 ,结合温度、压力系统介绍它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9.
在Al2O3—H2O相态图确定的理论温度和压力基础上,根据水热刚玉微粉实际合成过程中反应物成分、原料粒度以及加热均匀性等影响因素,研究了反应压力、温度和保温时间参数对微粉粒径尺寸和颗粒形状的影响,以进一步优选最佳(压力)P—(时间)T关系曲线,通过不同的(时间)T—(压力)P—(温度)t关系的试验,最后,可得到与预期理想产物相符的T-P-t曲线。结果表明:在矿化剂、原料、温度、保温时间保持稳定条件下,压力越大,产品粒径越粗,结晶越完整,产品转化率越高;而在矿化剂、原料、压力、温度保持稳定条件下,保温时间越长,产品粒径越粗,α-Al2O3转化率也越高;但同等条件下保温时间对粒度的影响不如压力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20.
硬质合金用纳米级(W,Ni,Fe,V)系复合氧化物粉末的制备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张丽英  吴庆华 《金属学报》1999,35(2):152-154
用H2WO4,NiCl2,可溶性盐的碱性水溶液与FeCl2水溶液快速混合的方法,在超声喷雾热转换装置中制备(W,Ni,Fe,V)系纳米级复合氧化物粉末。通过X射线衍射及透射电镜分析,研究了复合粉末的物相组成、颗粒形貌及粒径范围。结果表明,采用上述两种溶液快速混合及超声喷雾热转换的方法,可以制备出成分均匀的复合氧化物粉末,其物相组成为WO2.92,NiO,V2O3,粉末的千粒平均粒径为32nm,颗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