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采用不同方法对活性炭(GAC)进行表面改性处理,通过BET,Boehm滴定、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测定等方法对改性前后活性炭进行了表征分析,并在不同反应条件下,考察了活性炭改性前后对Zn2+吸附效果.结果表明:活性炭经不同方法改性后,比表面积和表面各种含氧官能团的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经过硝酸氧化改性的活性炭比表面积有所增加,其官能团总量上增加明显;在pH中性条件下,GAC对Zn2+的去除率为12%左右,10%N-GAC对Zn2+的去除率为37%左右,70%N-GAC对Zn2+的去除率为44%左右,改性后的活性炭对Zn2+去除率有较大的提高;随着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加,各种改性活性炭对Zn2+去除率都有较大的提高;pH值是影响Zn2+的吸附去除率的最大因素,随着pH的增大,3种吸附剂对Zn2+的去除率均增大.动力学研究表明:10%N-GAC吸附Zn2+反应在前30min属于Lagergren准一级(PFO)反应,吸附30min后的反应属于Lagergren准二级(PSO)反应.  相似文献   

2.
对改性玉米秸秆对水体中重金属Pb2+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浓度≤30mg/L的Pb2+的水体中,当改性秸秆的加入量为0.2g、pH值为6.0~8.0、温度为298K时,经过40mi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且Pb2+的吸附率为94.57%,吸附量为9.01mg/g.采用双常数方程拟合该吸附过程的动力学特征曲线,R2为0.867 7;其吸附等温线可用Langmuir和Temkin方程很好地拟合,其中Langmuir方程拟合得最好(R2为0.996 6),最大饱和吸附量为9.12mg/g.  相似文献   

3.
考察了废水初始pH值、不同阳离子、阴离子、有机物、共存重金属离子、极端条件等因素对吸附Zn2+的影响.结果表明,8 h后吸附接近饱和,废水初始pH=6时处理效果最好,Zn2+吸附容量为3.98 mg/g,去除率为79.6%;Na+、K+、Mg2+、Ca2+均会抑制Zn2+的吸附,影响顺序从小到大为Na+〈K+〈Mg2+〈Ca2+;Cl-、SO24-对吸附Zn2+抑制作用很小,且Cl-的抑制作用小于SO42-;COD对吸附Zn2+有促进作用;Pb2+、Cu2+共存时,对Zn2+的吸附有抑制作用,影响顺序为Pb2+单元体系〈Cu2+单元体系〈Pb2+、Cu2+二元体系;高盐和强酸对Zn2+的吸附有较大影响,但高温基本无影响.饱和吸附材料的后处理试验表明,在550℃马弗炉中热处理6.5 h,烧失率为75.4%,烧渣中Zn2+含量为1.75%,与热处理前相比,富集倍数为4.1倍.本文研究成果为吸附法处理含锌重金属废水并回收废水中的重金属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用15%氢氧化钠对芦苇进行改性制成芦苇吸附剂,并进一步研究了该吸附剂对印染废水中Pb^2+的吸附过程。考察了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pH值以及溶液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Pb^2+为40-160 mg/L的模拟废水中,吸附剂用量为2 g/L、粒径为150μm、pH值为4的最佳实验条件下,吸附120 min后基本达到平衡,去除率最高可达95%以上。吸附过程可用Langmuir等温方程较好地拟合,改性芦苇对Pb^2+的最大吸附量为144.1 mg/L。  相似文献   

5.
对比Pb^2+,SDBS,PNP单元和三元复合后在煅烧高岭土上的吸附,探讨了在不同投加量、吸附时间、pH值下三元共存在煅烧高岭土上的吸附影响.结果表明:Pb2+单元去除率为94.71%,三元复合后为85.50%;SDBS单元去除率为75.36%,三元复合去除率为84.04%;PNP单元去除率和三元复合去除率分别为64.24%,55.57%.表明三元复合对Pb2+和SDBS的去除产生拮抗效应,而三元复合对PNP起到增强吸附的作用.由IR红外分析可知煅烧高岭土吸附三元复合污染物并没有引起结构的改变,吸附过程为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6.
膨润土对废水中Cu~(2+)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钙基膨润土和钠基膨润土对废水中铜离子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钠基膨润土和钙基膨润土的吸附行为都依赖于溶液的pH值,初始离子浓度和吸附剂用量。在低pH值时主要是H+与Cu2+竞争吸附位。pH值在3到7时基本的吸附机制是离子交换的过程。在高pH值(〉8.3)时,在膨润土颗粒表面形成氢氧化铜的吸附或沉淀。随初始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去除率降低,而吸附剂的单位吸附量迅速增加。Cu2+浓度为40mg/L时,钠基膨润土和钙基膨润土的去除率分别达98.4%和81.2%。钠基膨润土和钙基膨润土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26mg/g和12mg/g。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微生物资源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对重金属铜进行生物吸附,研究了转速、pH值、吸附时间等影响因素对黑曲霉生物吸附Cu2+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转速为100 r/min时,黑曲霉对Cu2+的生物吸附量最大,为6.688 mg/L;当pH为5时,黑曲霉对Cu2+的生物吸附量达到最大,为6.713 mg/L;前30min,黑曲霉对Cu2+的生物吸附非常迅速,吸附效率由0增加到18.95%,30~60 min,黑曲霉对Cu2+的生物吸附缓慢增加,60 min后吸附达到稳定.  相似文献   

8.
采用烧杯实验对桂林市自来水厂突发性Pb2+污染应急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来水厂现行工艺以及多年平均PAC投加量条件下,能处理的进水最大Pb2+浓度为0.02 mg/L;改变混凝剂组分,可以使进水Pb2+浓度超标4倍的出水水质达标;投加PAM可以提高Pb2+去除效果,能使Pb2+浓度0.1 mg/L的原水经处理后出水水质达标。使出水达标的最小混凝剂投加量与进水Pb2+浓度的关系为y=-1 141.4x2+296.17x-3.084 9;在保证出水残余Pb2+浓度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要求的条件下,根据此式计算出不同原水Pb2+浓度下的最小药剂投加量,为桂林市饮用水源突发性Pb2+污染应急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鞘细菌细胞为生物吸附剂,采用TAS-99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Cu^2+的浓度,研究不同因素对Cu^2+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模拟废液初始Cu^2+质量浓度为200mg/L以下时去除效果最好.随着鞘细菌投加量的增加,吸附率不断升高,温度对离子吸附影响较小,在常温下就可以完成吸附.适当的有机负荷可以提高吸附率.pH=5.5的200mg/L Cu^2+溶液100mL,投加0.3g培养12h的鞘细菌细胞处理2h吸附率可以达到35%.  相似文献   

10.
采用碱化活性污泥吸附去除Cu2 、Zn2 、Cd2 、Pb2 4种重金属离子,研究了pH、污泥投加量、吸附时间、重金属离子质量浓度4种影响因素对碱化活性污泥吸附去除上述4种重金属离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碱化的活性污泥的吸附量增大,投加量相对减小,且达到吸附饱和的时间明显缩短.在最佳试验条件下,碱化活性污泥对Cu2 、Zn2 、Cd2 、Pb2 都能达到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大小顺序为:Cu2 >Pb2 >Cd2 >Zn2 ,碱化活性污泥对Cu2 的去除率达到90%左右.  相似文献   

11.
以4A和13X分子筛为吸附材料,考察废水pH值和Cd2+初始浓度等对Cd2+去除率的影响,并研究了分子筛对Cd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4A和13X分子筛投加量为0.16 g/L、废水pH值为5、Cd2+浓度为20 mg/L时,Cd2+去除率达到95%以上;分子筛对Cd2+的去除机理以离子交换吸附为主,交换出来的Na+与分子筛吸附的Cd2+摩尔浓度比为2;在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4A和13X分子筛均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和Lagergren二级速率方程,计算的饱和吸附容量 Q0分别为150.15、163.67 mg/g ,二级反应速率常数K2分别为2.45×10-3、3.96×10-4 g/(mg · s)。该吸附反应是一种单分子层反应速度较快的化学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为了处理餐饮油脂废水中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采用类Fenton试剂(Fe-H2O2)对其进行处理,分别考察了pH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H2O2投加量和Fe投加量对CODCr和动植物油去除率的影响,总结得出了H2O2投加量的系列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废水初始CODCr浓度为1 633.52 mg/L,油脂值为349.58 mg/L时,在pH值为2、反应时间30 min、反应温度60℃、H2O2(30%)投加量为5 mL、nH2O2∶nFe=6∶1的最优条件下,CODCr和动植物油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1.2%和96.47%。  相似文献   

13.
用15%氢氧化钠对芦苇进行改性制成芦苇吸附剂,并进一步研究了该吸附剂对印染废水中Pb2+的吸附过程。考察了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pH值以及溶液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Pb2+为40~160 mg/L的模拟废水中,吸附剂用量为2 g/L、粒径为150μm、pH值为4的最佳实验条件下,吸附120 min后基本达到平衡,去除率最高可达95%以上。吸附过程可用Langmuir等温方程较好地拟合,改性芦苇对Pb2+的最大吸附量为144.1 mg/L。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铁酸钾(K2FeO4)去除饮用水中的2-溴乙酰胺(MBAcAm),考察反应时间、K2FeO4投加量、pH以及温度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BAcAm的去除率随着反应的进行而逐渐上升;增加K2FeO4的投加量,去除率不断提高,当投加量从0.01 g/L增加到0.10 g/L时,去除率提高了22.75%;pH对去除效果的影响显著,当pH=6时,去除率达到最高值74.44%;温度对去除效果的影响较小。MBAcAm的去除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规律。  相似文献   

15.
研究pH、温度、吸附时间、Pb^2+质量浓度及菌丝球投加量等对曲霉属菌种Dh-B1吸附Pb^2+的影响.结果表明,pH为5,吸附时间20 min,Pb^2+质量浓度100 mg/L,菌丝球投加量2 g/L(干质量)时吸附效果最好,此时温度为30℃,吸附量可达39.96 mg/g.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对吸附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菌丝球吸附Pb^2+的主要活性基团是酰胺基(—CONH)和羟基(—OH),吸附前后—OH键发生约15 cm^-1位移,酰胺基Ⅱ、Ⅲ分别发生约13 cm^-1、14 cm^-1位移;羟基结合Pb^2+后νOH相对强度减弱,而且吸收峰变窄,说明Pb^2+与被—OH键掩盖的—NH—键发生络合.  相似文献   

16.
在研究高岭土吸附单体污染物Cd2+和对硝基苯酚的基础上,研究了高岭土在Cd2+/对硝基苯酚复合污染体系中的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单一的对硝基苯酚和Cd2+在高岭土上的吸附与溶液pH值和初始浓度密切相关,对硝基苯酚的吸附以分配作用为主,而Cd2+则以表面吸附作用为主;在复合体系中,低浓度时的对硝基苯酚在高岭土上的吸附以表面吸附为主,从而与Cd2+产生激烈的竞争吸附,使对硝基苯酚的去除率从56.34%上升到71.23%,而Cd2+受对硝基苯酚竞争吸附的影响,在高岭土上的吸附被抑制,去除率从82.29%降到60.19%;高浓度时对硝基苯酚在高岭土上的吸附以分配作用为主,因此Cd2+的存在对对硝基苯酚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稻壳炭对重金属Pb2+的吸附量受吸附时间、吸附剂投加量、温度、pH、稻壳炭理化性质等因素影响。实验通过单因素分析法研究了上述各影响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设计正交试验探讨了常温下稻壳炭吸附Pb2+的最佳吸附条件,采用扫描电镜(SEM)对吸附前后稻壳炭样品进行了表征分析。实验发现:吸附过程前30min为快速吸附阶段,60min后吸附过程基本完成,120min后吸附量达到最大值;相同浓度条件下,稻壳炭对Pb2+的吸附量存在一个最佳投加量;温度方面20℃时对吸附较为有利,温度高于25℃或低于15℃时不利于吸附;pH对吸附效果影响较大,pH 5-7条件下对吸附最为有利,过酸过碱均不利于吸附进行;对稻壳炭进行活化改性是提高其吸附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对改性花生壳处理含Cr6+废水进行研究,考察吸附时间、改性花生壳投加量、pH值、Cr6+溶液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吸附时间100min、改性花生壳投加量为5.0g/L、pH值2.0、Cr6+溶液初始浓度25mg/L、常温的优化实验条件下,硝酸改性花生壳比盐酸改性花生壳吸附效果好,硝酸改性花生壳吸附率达到87%,盐酸改性花生壳为71%。改性花生壳是一种较高效的重金属离子吸附剂。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微生物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 EPS)Wangia profunda SM A87 (SM A87 EPS)的分离问题,选用环境友好材料聚乙烯醇(polyvinylalcohol, PVA)和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微生物胞外多糖SM A87 EPS固定化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固定化SM A87 EPS小球的吸附效能进行了初步研究。以PVA、SA、EPS的质量分数及硬化时间为因素,以Pb(II)去除率为主要指标,成球性、多糖溶出率、耐酸性为辅助指标,获得了固定化EPS小球的最优配比为m(PVA)∶m(SA)∶m(EPS)∶m(H2O)=80∶20∶1∶1000,硬化时间为16h。通过批次实验,研究了固定化小球用量、pH值、吸附时间对固定化EPS小球吸附Pb(II)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化小球对Pb(II)的去除率随吸附剂用量的增加而升高;pH值对固定化小球吸附Pb(II)有影响;浸泡组的吸附速率大于干燥组的吸附速率。Langmuir等温线能够较好地拟合固定化EPS小球吸附Pb(II)的热力学过程,相关回归系数为0.954,最大理论吸附量为82.64mg/g。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固定化EPS小球吸附Pb(II)的动力学过程,吸附过程受两个以上的阶段控制。  相似文献   

20.
食用菌菌糠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廉价生物吸附剂去除污水中Pb2+和Zn2+的技术,研究了食用菌菌糠的吸附特性,调查污水pH、重金属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和温度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食用菌菌糠吸附剂用量分别为16g/L和12g/L,pH值分别为5和6,初始重金属质量浓度为20mg/L,吸附时间为3h,25℃条件下,达到了最大吸附量,对Pb2+和Zn2+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2.79%和88.96%,处理后的Pb2+和Zn2+质量浓度分别为1.442mg/L和2.208mg/L,接近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排放质量浓度1mg/L和2mg/L.食用菌菌糠对Pb2+和Zn2+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leundlich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