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是超超临界机组热力系统中重要的工作介质和冷却介质,锅炉补给水水质稳定合格对机组的安全运行十分重要。介绍了膜法+离子交换水处理技术(纤维过滤器/超滤/一级反渗透/一级除盐/混床)在某超超临界机组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情况,详细讨论了反渗透+离子交换水处理工艺特点、系统运行方式、控制参数和注意事项,比较了膜法+离子交换和全膜法工艺特点和经济性。运行结果表明,膜法+离子交换水处理系统出水水质稳定优良,符合超超临界机组锅炉补给水水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传统电厂水处理系统采用“反渗透+离子交换床”的半膜法制水工艺,但其深度除盐系统结构复杂,辅助设备多,占用空间大,且树脂再生消耗大量药剂,操作复杂。而近年来,新兴的全膜法制水采用“两级反渗透+电除盐(Electro Deionization 电去离子,后续简称EDI)”的工艺,不仅有效解决了上述存在的问题,而且运行维护成本低,是更为节能环保的水处理解决方案。本文就上述两种制水工艺的设备配置、运行工况、前期投资及后期维护等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肯定了全膜法在实际生产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流行于热电行业的反渗透加混床和一级复床加混床水处理工艺各自的特点,探讨采取可编组式水处理脱盐流程对具有相同或相近出力的不同制水系统进行改造,增设联络管路和相关联络阀门,配置变频器调整相关水泵扬程及流量的改造方案,实现不同工艺流程编组,使即有的水处理设备能够适应原水水质波动,达到稳定制水系统运行,提高产水水质,降低运行成本,减轻环境影响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深圳赛格日立彩色显示器件有限公司EDI工艺的运行情况,并与现有的复床和混床工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EDI工艺的运行更稳定,出水水质更好,且具有操作简便、生产过程环保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后运行电耗和药剂消耗高的问题,对主要工段能耗进行分析,采取泵类设备安装变频器,合理控制生物池DO值,提高臭氧反应器的转换效率,同时严控进水异常指标,优化A/O工艺碳源等措施,在保证出水水质达标的前提下,显著降低了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6.
针对实际城镇污水,以水质优于地表Ⅲ类(总氮10 mg/L)、水量全回收为目标开展了MBR-NF新水源工艺中试研究。将部分NF浓水回流至MBR并达到平衡后,NF浓水中COD和Ca~(2+)浓度分别降低约40%和11%,实现了高回收率NF系统的稳定运行。在此基础上采用芬顿-生化技术处理剩余浓水,建立了水资源全回收的MBR-NF新水源工艺。NF对COD、氨氮和总磷的截留率分别高于60%、30%和75%,但对总氮基本无去除。MBR-NF工艺主要出水指标达到地表Ⅲ~Ⅱ类水质(总氮为5~10 mg/L),电耗和药剂消耗成本为1.17元/m~3,其中MBR、NF和浓水处理成本分别占39.3%、48.7%和12.0%,开发和应用低压NF膜及高回收率NF系统是降低工艺运行成本的关键。MBR-NF工艺出水水质优良,水量全回收,是一种有应用需求和发展前景的高品质再生水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7.
浸没式膜过滤(SMF)工艺应用于天津纪庄子再生水厂砂滤站改造工程,在长期连续运行过程中考察其对污水深度处理效果以及系统的运行稳定性。结果表明:系统出水水质稳定,UF膜对浊度具有较高的去除率;膜系统跨膜压差(TMP)可长期维持在较稳定的范围;通过对冬季4种运行方式进行比较,在不影响水厂正常供水的情况下,尽量设定在较低滤水流量下运行,TMP波动更稳定。浸没式膜过滤系统运行电耗约为0.05 kW·h/m3,药剂消耗成本为0.014 5元/m3,综合成本为0.06~0.07元/m3,处理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8.
成都市民用建筑能耗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成都市民用建筑电耗、气耗及水耗现状的调查,得到了各类建筑的消耗指标,并对能耗总量及公共建筑节能减排潜力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9.
英国ELGA公司是一家著名的研究和制造超纯水处理技术成套设备的专业公司,该公司提供的超纯水处理设备采用一系列先进技术:预处理系统中无需投药;反渗透装置后取消脱气塔;采用复合膜;初级离子交换系统以混床代替传统的复床;回收清洗水降低制水成本;采用固体电路及微机编程控制和整个超纯水系统为全自动操作。现将主要技术座谈内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重庆地区屋面雨水的水质,介绍了两种雨水处理工艺,探讨了不同工艺的雨水处理效果,并从药剂、滤料、电耗等方面,对比了两种处理工艺的运行成本,最后确定了一种比较合理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