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草原“珍珠”哈萨克毡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萨克族,自古就以游牧、狩猎为生,逐水草而居,过着动荡漂泊的生活,主要住在穹庐式的帐篷中。最早出现穹庐式房屋是在西汉时,细君公主出嫁乌孙,她在诗歌中就提到“穹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5)
随着经济文化交流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少数民族文化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作为一种少数民族文化,新疆哈萨克族毛毡房建筑艺术也不例外。因此,对新疆哈萨克族毛毡房建筑艺术进行研究,不仅能很好地记录一些关于哈萨克族毛毡房建筑艺术的真实理论依据,而且对于研究新疆哈萨克族毛毡房形成的历史及其历史文化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党君和  吕红医 《华中建筑》2012,(10):155-158
豫西南盆地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其传统民居兼具南北民居的匠作特征。该文在对豫西南盆地的传统民居详细踏勘的基础上,分类详细地介绍了豫西南盆地传统民居木作、瓦作、砖作和土作等营造技术及方法,并进而讨论了豫西南盆地传统民居营造技术的主要影响要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究湘南地区的传统屋面瓦作营造工艺。从技术角度研究传统民居屋面瓦作构造做法,主要以屋面坡度、屋面形式及铺设方式、屋脊构造、屋面曲线及屋面交接部位构造等五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其相关的构件与构造做法及工艺特点。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现场测绘及走访当地传统匠人,真实地记录传统建筑屋面瓦作技术构造方面的经验与手法,分析整理总结出湘南传统屋面瓦作营造工艺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以浙西南地区传统村落的黛瓦屋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测绘,主要从屋面材料及构造、屋面坡度、屋面形式等方面重点分析景宁畲族自治县东弄畲族村的黛瓦屋面营造特点,以期为新材料、新技术背景下的畲族传统村落特色景观传承和塑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乡土建筑的价值,以东源曾家村乡土建筑为例,从穿斗式木构架、立面、天井、装饰与装修等方面,阐述了其建筑特征,探讨了乡土建筑的营造技术,对当前建筑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时代的变迁、技术的进步、传统建筑与现代生活、现代营造技术的不相适应性越来越突出,本文以丽江玉河走廊为例,在介绍了其中钢筋混凝土与木组合的几个细部构造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应用新技术仿制传统建筑,并提升其使用价值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滇西北传统建筑匠作体系略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剑川地区为代表的滇西北传统建筑匠作体系,是云南较为成熟的匠作体系之一。由于历史、地域及人口分布等原因,使白族成为了滇西北剑川匠系中匠群的构成主体。论文全面解析了滇西北剑川匠系的历史成因、传统师承,列举了历代著名匠师及其建筑作品,同时厘清了当代滇西北剑川匠系的传承发展模式。这一传承上千年的古老匠作体系是汉族及白族传统建筑文化相融合的结晶,其营造技艺作为活体技术仍在城市及乡村的建筑营造活动中使用传播,至今维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是中国传统建筑匠作体系中难能可贵的鲜活案例,具有极其珍贵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刘哲  常艳  华欣 《华中建筑》2015,(2):70-74
民居的产生和发展具有着明显的地域性,不同的自然环境必然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民居特征。该文在详细勘探豫西南山地传统民居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当地的地理气候、环境、文化因素以及周边地区的影响,从传统民居与自然、人文环境关系的角度出发,从适宜性、包容性和独特性三个方面来探讨豫西南山地传统民居的营造技术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关系、与周围地区民居形态的包容关系以及自身在长期发展演变中形成的独特性,对现代居住建筑设计的启迪及借鉴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营造是中国传统建筑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往的研究多停留在对于已建成建筑的营造原理、营造技术等的反观式的静态分析层面。然而,对于从社会性的视角全面反映建筑营造的全体参与者——房东及工匠群体在营造实践中的运作机制的深入研究却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11.
“营造算例”是中国营造学社搜集汇编的工匠秘传抄册的统称,曾被公认为工匠体系的营造精要而备受瞩目。 本文通过系统梳理相关史料,挖掘研究细节,还原营造算例的发现与早期研究历程的史实。通过分析算例研究者所处社会环境与个人状态,解读其在研究实践中的动因,进而揭示朱启钤在算例的研究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深厚学术造诣和卓越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16)
通过探讨哈萨克族民族传统饮食(阿物加勒)中的大部分熟食品(普斯汗巴普特拉尔)的寒热性以及药用作用,为哈萨克医药养生保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借鉴社会学理论的基础上,以跨学科分析的方式,从较为宏观的视角建构了"匠场"这一全新概念,并藉此揭示了中国传统建筑营造匠场的运作机制以及建筑营造技艺的传习机制。这为探究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继承与发展及历史建筑的保护方式提供了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14.
营造技艺是建筑遗产得到科学保护与修缮的重要前提,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随着传统营建活动的日趋减少,依靠工匠"口传身授"的营造技艺也开始走向衰落,面临传承断代的威胁。本文选取高平市二层砖木混合结构的传统民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查、口述访谈的研究方法,对传统民居的营造流程、技艺要点等进行全面的记录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炼传统工匠营造的民间智慧与创造力。  相似文献   

15.
16.
天镇县自古为寒冷的边防之地,其民居大木作技艺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本文采用田野调查和工匠访谈的方法,研究了当地传统民居的木构架体系及其大木作营造技艺,对木构架类型、节点构造以及营造中的算料选料、房屋设计、构件加工、立架方法等进行了详细解析。最后对当地民居大木作技艺的特点和价值进行了总结概括。  相似文献   

17.
以尼日利亚北部豪萨族传统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文献研究及对历史学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从建筑材料及其建造技艺着眼,总结出豪萨族传统建筑在建筑形态、材料选取、低技术营造、生态性等方面具有的显著特征,提高人们对这一正在消失的独特传统建筑类型的认知。  相似文献   

18.
天镇县自古为寒冷的边防之地,其民居大木作技艺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本文采用田野调查和工匠访谈的方法,研究了当地传统民居的木构架体系及其大木作营造技艺,对木构架类型、节点构造以及营造中的算料选料、房屋设计、构件加工、立架方法等进行了详细解析。最后对当地民居大木作技艺的特点和价值进行了总结概括。  相似文献   

19.
营造技艺是建筑遗产得到科学保护与修缮的重要前提,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随着传统营建活动的日趋减少,依靠工匠“口传身授”的营造技艺也开始走向衰落,面临传承断代的威胁。本文选取高平市二层砖木混合结构的传统民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查、口述访谈的研究方法,对传统民居的营造流程、技艺要点等进行全面的记录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炼传统工匠营造的民间智慧与创造力。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6,(6)
在建筑领域,有些建筑师或建筑设计专业学生喜欢谈文化、文脉,喜欢在一定语境下为自己单薄的设计作脆弱的支撑,有的更是用现代的、西方的、自以为理性的方法分析建筑设计。笔者对此并不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