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磷硅酸盐型稀土矿是一类重要的稀土资源,该矿石矿物元素组成复杂,矿石结构嵌布紧密,主要含稀土矿物为菱黑稀土矿,其稀土元素理论品位低,且与脉石矿物可浮性相近,分选难度高,开发利用困难。针对某低品位磷硅酸盐型稀土矿开展矿物学及选矿技术研究,以形成适于低品位磷硅酸盐稀土矿开发利用的选矿技术。以REO品位为1.46%的某磷硅酸盐型稀土矿石为研究对象,采用单一浮选工艺,选用自主研发的浮选捕收剂RFS,经一次粗选、两次扫选、三次精选闭路流程,获得了REO品位23.25%,REO回收率为78.03%的稀土精矿,为磷硅酸盐稀土矿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篇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论文。本研究以四川某稀土尾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尾矿中稀土金属成分的分布矿物较一致,主要存在矿物为氟碳铈矿及氟碳钙铈矿。由于样品中稀土品位较低,仅为1.06%,采用重选工艺对尾矿中的稀土矿物进行预富集,以达到降低选矿成本的目的。对预富集的产品开展浮-磁工艺研究,捕收剂采用自主研发的植物基部分取代氨基苯环的绿色高效药剂RF802,抑制剂采用水玻璃,经一粗三精一扫的浮选工艺和强磁选工艺,可获得REO品位为53.63%、回收率为70.54%的稀土精矿,实现了该低品位稀土尾矿中稀土矿物的有效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3.
为合理开发和利用白云鄂博的稀土尾矿中的萤石资源,对该矿的稀土尾矿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通过化学分析、物相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检测手段对该矿石进行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稀土尾矿中萤石含量为26.6%,铁矿物含量高达16.4%,硅酸盐矿物霓辉石、钠闪石和黑云母含量共计19.9%,碳酸盐矿物白云石、方解石含量共计15.7%,稀土矿物含量有3.9%。稀土尾矿原矿中萤石矿物的单体解离度为76.50%,萤石矿物与铁矿物、碳酸盐矿物、硅酸盐矿物以及稀土矿物大量连生,经过磨矿后稀土尾矿中萤石矿物的单体解离度92.38%。此研究结果为该矿的稀土尾矿中的萤石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了四川某稀土矿的矿物组成,稀土元素的赋存形式。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含稀土总量TREO为9.93%,稀土元素主要为镧系元素,矿石中的稀土元素主要以氟碳铈矿的形式存在,研究结果可作为该稀土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基本参考依据,并丰富了该类型矿石的矿物学资料。  相似文献   

5.
我国稀土选矿联合工艺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稀土选矿的发展现状,从其选矿的工艺流程进行了详细概述,综述了稀土选矿常用的磁选-浮选、磁选-重选、重选-浮选、磁选-重选-浮选联合工艺以及部分化学浸出工艺。不同地区矿石类型、结构性质的不同,导致所选择的工艺和药剂制度亦有所不同。分析研究不同类型稀土矿的选矿工艺方法,对稀土选矿技术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国外某富铁型稀土矿中铁、稀土矿物嵌布关系复杂、连生包裹紧密,采用单一浮选工艺分离困难,本文通过优选铁矿物选择性抑制剂和稀土矿物捕收剂,形成适于该矿石分选的浮选降铁-磁选除杂的选矿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针对REO品位为2.95%, Fe2O3含量40.30的稀土矿样品,以RF-10为铁矿物抑制剂、RFS为稀土矿物捕收剂,经浮选降铁-磁选除杂工艺可以得到REO品位为36%的稀土精矿产品,铁矿物脱除率达95%,论文研究成果为含铁稀土矿的有效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四川德昌大陆槽稀土矿开发利用过程中堆积的稀土尾矿有用矿物含量多,如不合理利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会污染环境。对德昌大陆槽某稀土尾矿样品进行工艺矿物学分析,结果表明,该稀土尾矿REO品位2. 42%,主要有用矿物为氟碳铈矿、重晶石、天青石及萤石,脉石矿物以钾长石、斜长石、碳酸盐矿物及石英为主;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紧密共生,具有铁和细泥含量高、粒度分布"两头多、中间少"的特点,适合采用强磁选—浮选回收稀土矿物、重选—浮选联合工艺回收天晶石与重晶石、重选尾矿浮选回收萤石。工艺矿物学分析结果可为该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内蒙古某尾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工艺矿物学分析结果表明:原料中REO含量为6.2%,稀土矿物主要为氟碳铈和独居石,还含有少量的氟碳钙铈矿和黄河矿等,粒度在-25μm占比62.9%,粒度较细。脉石矿物主要为萤石、辉石、闪石等。以矿物学分析结果为基础进行回收稀土的实验研究,通过吸附动力学拟合计算,表明P8捕收能力强,适当用量可完全使氟碳铈矿上浮。在浮选实验中采用羟肟酸类捕收剂P8、水玻璃作为抑制剂、FM-132作为起泡剂;经一粗两精闭路流程,可获得品位(REO)51.85%,回收率(REO)79.12%的稀土精矿,实现了稀土资源的高效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国内稀土资源的回收利用,基于矿物型稀土矿石的矿物特性,对国内矿物型稀土矿选别流程和浮选捕收剂的机理进行了综述。指出矿物型稀土主要以常规选矿方法进行选别,而如今稀土矿伴生关系相对复杂,联合工艺选别成为主要趋势;阐明了现今对单一捕收剂与稀土矿物之间的作用的研究已较深入,联合捕收剂的协同作用机理研究与新型药剂的合成是未来稀土矿物捕收剂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国内外稀土资源及竹山庙垭稀土资源状况?通过原矿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竹山庙垭稀土矿矿物组成及含量、矿物嵌布特性、稀土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通过选冶联合工艺试验研究,获得冶金产品碳酸盐稀土,品位60.46%,总回收率65.43%。  相似文献   

11.
选择蒙古国某稀土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显微镜、扫描电镜、化学分析、电子探针、XRF、XRD、ICP-MS等技术手段,对该矿床稀土的赋存矿物及矿石工艺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稀土平均品位5.59%; 稀土元素以类质同象形式进入氟磷灰石晶格,应将该矿物作为选稀土的工艺矿物; 矿区氟磷灰石化蚀变普遍,氟磷灰石矿物颗粒较大且纯净,易与其他矿物解离; 主要脉石矿物为正长石,其余可综合利用元素涉及锶与铁,建议在开发中考虑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12.
滇中某稀土金属风化壳型矿床是碱性正长岩风化后形成的以镧、铈、镨和钕为主的风化壳轻稀土矿床,属国内罕见的超大型稀土资源类型。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该稀土资源,对其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1)矿石的主要构造有松散块状构造和土状、粉末状构造;矿石的主要结构有变余斑状结构、显微鳞片变晶结构和碎裂、碎斑结构。(2)矿石中矿物相的稀土主要以氟碳铈矿与独居石为主,占49.52%;独居石常充填于高岭石、云母间隙中,或与高岭石、云母、正长石连生;在-0.15 mm粒级中,氟碳铈矿多为解离的单体,少数与高岭石连生。(3)矿石中的稀土矿物总量为0.208%,离子吸附型的稀土矿物占50.48%,达到离子吸附型轻稀土资源全相最低工业品位指标标准,可考虑采用原地注浸的工艺进行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13.
采用化学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ICP-MS、SEM及AMICS等分析方法对白云鄂博尾矿库尾矿中铌、稀土的赋存状态及相应矿物产出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尾矿中元素种类较多,矿物组成非常复杂,嵌布粒度很细。尾矿中的稀土矿物主要是氟碳铈矿和独居石,且比例约为2∶1,稀土矿物主要与铁矿物、萤石连生。尾矿中的铌主要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其次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在铁矿物、稀土矿物及硅酸盐矿物中的铌包括类质同象和微细包裹体两种,而在萤石、碳酸盐、重晶石、石英中,铌以微细粒独立铌矿物包裹体存在。稀土、铌矿物的解离度不高,因此是矿物选别难度所在。此研究结果对白云鄂博稀土尾矿的高效综合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某磷酸盐型稀土矿中含有独居石、磷灰石、黄铁矿、磁铁矿、赤铁矿等多种矿物,具有较大综合利用价值。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矿石中稀土品位为0.52%,稀土元素主要赋存于独居石和磷灰石中,其中70%的稀土元素分布于独居石中,磷灰石中含有26.60%的稀土元素;独居石嵌布粒度微细,约83.86%的独居石颗粒小于38μm,且独居石与磷灰石嵌布关系密切。在预先回收矿石中黄铁矿、磁铁矿和赤铁矿的基础上,采用混合浮选方法得到稀土-磷灰石混合精矿,该混合精矿经预浸—磁选工艺,可以得到REO含量45%的独居石精矿,磷灰石中稀土元素进入预浸液,全流程稀土回收率达74.20%。  相似文献   

15.
闫宝宝  景慧  刘永茂 《金属矿山》2019,48(8):98-101
蒙古国某低品位稀土矿石REO含量为1.50%,矿石中稀土矿物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磷灰石中,粒度一般为0.005~0.20 mm,矿物结构多为粒状、板状、柱状或片状,采用常规稀土浮选药剂浮选难以获得较好的浮选指标。通过浮选稀土载体矿物磷灰石进而实现稀土浮选的工艺,在磨矿细度-0.074 mm占70%条件下,以碳酸钠为调整剂,水玻璃为抑制剂,F-716为捕收剂,经1粗2精1扫闭路浮选工艺,获得了稀土精矿REO品位11.65%、回收率86.95%的指标,为该稀土矿石资源工业利用提供了依据,可以为我国同类型矿山企业合理开发利用稀土矿产资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甘肃某稀土矿石REO含量为192%,主要稀土矿物羟硅钙铈石、直氟碳钙铈矿、氟碳钙铈矿的嵌布粒度较细,REO含量加权平均值为5488%,即稀土精矿的理论REO品位为5488%。为确定该矿石的开发利用工艺,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强磁选和重选均不适合该矿石的预先抛尾;矿石采用粗磨—浮选—再磨—强磁选流程处理,可获得REO品位为2389%、回收率6470%的稀土精矿,稀土次精矿REO品位为532%、回收率1162%,稀土总回收率为7632%。该稀土精矿品位不高,后续需进一步开展提质降杂试验.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多元素分析、偏光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微区能谱分析及AMICS自动矿物分析系统对白云鄂博矿床主、东矿内霓石型稀土矿石中的铌元素赋存状态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主、东矿霓石型稀土矿石中铌的品位(Nb2O5)分别为0.22%和0.14%,主矿铌品位高于东矿。主、东矿霓石型稀土矿石中分别有82.78%、80.21%铌元素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于易解石、铌铁矿、铌铁金红石、烧绿石及包头矿等铌矿物中。易解石和烧绿石为主、东矿霓石型稀土矿石中分布最广泛的两种铌矿物,其中的铌元素分布率普遍高于铌铁矿、铌铁金红石等其他铌矿物。主矿易解石的矿物含量高于东矿,烧绿石含量在主、东矿间无明显变化。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建议采用重选、磁选、浮选和化学选矿联合的阶段磨矿阶段选别流程。   相似文献   

18.
离子型稀土矿床成因与矿石性质复杂,矿体特有的黏土矿物不仅不利于稀土离子的渗流浸出,而且易产生药剂残留、渗流盲区,还可能引发山体滑坡等地质环境灾害。为给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溶浸、高效回收工艺以科学指导,从原地溶浸化学反应、渗透规律、浸出动力学、水动力学、铝动力学等角度深入分析了离子型稀土矿浸出渗流规律研究现状,指出了原地溶浸过程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总结探讨了浸出渗流过程的调控方法。结果表明,以理论为指导,开发高效、经济、环保型浸出剂,研发助浸、抑杂、防膨、促渗等辅助药剂,改善注液、收液方式将是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溶浸工艺优化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针对白云鄂博稀土精矿镨、钕配分合量降低的问题,采用配分分析、粒度分析、物相分析、矿物组成分析研究了稀土分选流程中镨、钕配分合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稀土精矿中镨、钕配分合量为19.59%,相对入选给矿(强磁尾矿)降低了1.18个百分点;随着矿物粒度的减小,REO-F分布率逐渐降低,镨、钕配分合量与粒度分析结果相矛盾;相对入选给矿(强磁尾矿),稀土精矿中氟碳铈矿与独居石矿物含量比值增加了0.41,稀选尾矿降低了0.50;由于氟碳铈矿镨、钕配分合量低于独居石,故镨、钕配分合量在稀土精矿中降低,在稀选尾矿中升高。该研究对白云鄂博矿稀土元素的回收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