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张延吉  林高志 《城市规划》2021,45(12):95-103
现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主要沿用"单一控制"思路,除人口规模和气候区外,尚未考虑影响城市用地的其他因素.为此,本研究从职能视角出发,以全国26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对象,揭示了36个产业部门的职能指数与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人均值、工业用地面积人均值和比重值的对应关系.回归分析表明,城市职能是决定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人均城市工业用地面积、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比重的关键因素,其相对影响已超过既有标准中的所涉变量,但各类二三产部门对土地要素投入的需求强度不尽相同.在预测用地规模及修订现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时,建议根据重点产业部门的职能标准化指数,对规划期内的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给予弹性增减,以提高规划成果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2.
工业开发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梳理和总结工业开发区用地政策演变规律对于工业用地政策改革创新及促进工业开发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开发区的发展历经创建探索期、高速增长期、清理整顿期、平稳发展期和转型发展期5个发展历程。工业用地供应政策经历了行政划拨、协议出让、招拍挂出让和租让结合4个阶段。工业用地利用监管政策展现了由计划配置向市场竞争转变、由外延扩张向节约集约转变、由经济绩效考核向过程标准控制转变、由生产功能向综合功能转型的政策特点。工业开发区用地管理改革要注重"五量调节"管理、全过程管理和综合用地管理。  相似文献   

3.
1总述 工业城市向后工业城市转型,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而城市经济体系与产业结构发生转型,必然带来城市中部分土地用地性质的改变,工业用地与配套仓储用地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公共设施用地与居住用地的增加;同时工业城市发展而带来的问题(如生态系统破坏、环境污染等),在用地性质转型的过程中,应首先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新时期小城镇工业用地的有效利用为目标,结合用地条件及所承载的企业,进行空间绩效评价,探索在"产业—空间"相互作用的微观视角下小城镇工业用地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研究采用熵值TOPSIS法对案例城镇工业用地的空间绩效进行计算,并解释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案例城镇存在着"外部规模、内部规模、片区均质和滞后松散"四种不同的工业用地使用类型;透过熵权值的比较分析,发现产业聚集度、产业关联度与产业规模是案例城镇工业用地空间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结合产业的转型升级探讨工业用地有效利用的针对性措施,为调整和优化产业空间结构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城市的空间结构本质上是经济、产业等因素在城市范围内的空间投影,在研究有关城市用地问题时应当充分考虑产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展创新型产业已成为城市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零散工业用地是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独特的用地类型,与工业区中集聚的工业用地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但目前各地对零散工业用地缺乏较为明确的发展思路,影响了其优化调整的进程。本文试图站在城市产业发展的视角,通过研究创新性产业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以及零散工业用地调整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将发展创新型产业作为零散工业用地的优化调整方向,并结合城市规划用地管理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我国26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工业用地效率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目前我国城市工业用地效率普遍偏低,且呈现出东部地区高、中西部低,大城市高、小城市低,经济发达地区城市高、传统工矿城市低的分布规律;2.我国城市工业用地效率低的最主要表现是工业企业利润较低,其次是资金投入的利用不足,再次是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的投入冗余;3.我国多数城市处于工业用地规模效率递增状态,且城市规模等级越低,规模效率递增城市所占比例越大。  相似文献   

7.
朱韵涵 《城市住宅》2021,28(5):185-186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触及建设用地的"天花板",增量滞涨与存量博弈成为现阶段我国大城市发展的两难状态,大规模、低密度建设的存量工业用地成为开发困境中的最大主体.通过分析不同视角下存量工业用地更新的需求及存量工业用地更新的困境,并以杭州市的存量工业用地为例,解析相关政策与地方实践,总结创新用地分类、编制专项规划、配套"读地云"平台3个方面的规划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张振龙  王玥蓉  姜玉培  庄恬 《规划师》2021,37(20):13-21
在存量背景下,深挖城市工业用地的内在价值并实现高效配置,成为促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议题.文章探寻地块尺度的工业用地高质量利用评价方法,通过挖掘工业用地高质量利用的内涵特征,重点从经济高效、用地集约、创新驱动、宜业宜达和生态低耗维度构建了工业用地高质量利用评价体系,并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开展多维度综合评价,基于评价结果识别工业用地的关键问题,从用地差异化管控、空间高品质集聚、产业高层次集群及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提出工业用地高质量利用的优化策略,进一步为工业用地更新提供参考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上海近现代城市发展进程中,工业用地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占地大、区位好的港口码头和工业仓储用地成为新一轮经济转型发展的关注点。在城市整合发展、更新改造的实践过程中,上港十四区成为上海宝山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建设示范区,"上海长滩体验馆"仅是区域改造的起点。对于保留建筑,我们汲取其富有特点的造型,赋予全新的空间功能,保留融合、新建穿插、触发记忆,做有历史的建筑。  相似文献   

10.
上海城市困难立地识别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策  郑思俊  张浪 《园林》2021,(2):7-12
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上海在建设用地紧张与生态之城建设的双重压力下,存量用地转型发展成为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途径。上海作为典型的高度城市化地区,未来生态建设极大依赖于城市困难立地开发与利用。对上海城市困难立地资源进行识别及分析,结果显示:2019年,上海市开发边界内(中心城区域)已规未建绿地中城市困难立地占比达到76.2%,其中以一类、二类、三类城市困难立地为主,占比分别为35%、50%、15%;开发边界外城市困难立地(减量化用地)占比达到10.5%,工矿仓储用地类型与农村居民点用地类型的城市困难立地面积比例约为3∶7;各区城市困难立地占比及空间分布特征也存在一定差异。工业用地、商服用地、居住用地等城市困难立地的空间梳理与转型开发是上海生态空间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几十年来上海城市建设迅猛,城市发展迅速,城市建成区面积快速增长至3000km2左右,约占市域面积的50%,远高于香港、东京、伦敦、等国际大都市。截至2014年末,上海市中心城工业用地122.67 km2,占比18.51%。尽管近年的数据表明,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中比重正在逐年减少,工业用地的扩张速度低于城市扩张速度,但与国内外同等城市的比较,上海的工业用地总规模和比重均远超其他同类别国际大都市。同时存量工业用地在城市可建设用地中所占比重大幅超越新增工业用地,如何在建成区既有空间物质环境的基础上,逐步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和资源利用效率,"在城市上建造城市",成为目前规划土地工作的重大课题。本文以上海徐家汇社区为例,对徐家汇社区现有存量工业用地现状进行规划梳理、研究分析,为盘活徐家汇社区存量工业用地,建立规范、有序的长效工作机制,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充分挖掘存量建设用地资源,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品质,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2.
刘贵利  朱波 《规划师》2012,28(2):29-33
旧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工业用地标准与其在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有相关性,原有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无法实施有效控制。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及工业用地管理的日益严格,工业用地标准应做相应调整,如按照工业用地对居住和公共环境的干扰程度来进行分类,考虑各地区、各类型城市的不同特点和工业化发展阶段提出城市工业用地指导型比例,修正人均工业建设用地指标等。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上海中心城区闸北区现有的50个都市型产业园区为研究对象,根据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总体要求,以及闸北区聚焦"四新"经济和"5+X"重点产业的发展要求,在对产业发展、相关土地政策等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产业园区现状主要问题,通过整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存量工业用地转型规划研究和闸北区产业发展规划,综合分析规划、土地和产业三大影响因素,从建设情况、规划控制、土地利用和产业发展四个方面建立综合评估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园区未来发展方向和相应的处置措施,从而引导产业园区内涵式发展,实现闸北区产业转型升级和土地集约利用的综合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4.
黄伟  吴新纪  陈翀 《城市规划》2016,(10):23-31
化工园区是工业园区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通过化工产业空间集聚,以利于产业协作、生产安全控制和"三废"的集中治理,但发展中也存在产业集群度不高、土地使用粗放、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各类化工污染事件频发等问题。在发展转型的背景下,如何切实推进化工园区的转型升级,提升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综合效益就成为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常州滨江化工园区为例,在用地适宜性评价、工业用地环境影响分析和工业用地综合效益评价等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生态修复与建设、用地布局调整和防污体系构建等措施,以提升化工园区综合效益,引导化工园区发展与转型。  相似文献   

15.
贺炜  余柏椿 《中国园林》2009,25(7):58-62
当代中国许多城市正经历着产业转型,在这个过程中早期入驻的工业企业逐渐退出,第三产业和新型工业企业逐步进入.在这一背景下城市水道的功能由原来的满足工业运输和农业灌溉逐渐转变为丰富市民生活,周边用地也从原来的工业用地和交通设施用地转换为市民休闲用地.主要探讨城市水道在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功能演变,总结了伦敦水道规划的经验,最后介绍了佛山澜石案例在产业转型过程中水道规划所能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通过生态水道规划来提高地区活力和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6.
《规划师》2016,(6)
文章以上海中心城区闸北区现有的50个都市型产业园区为研究对象,根据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总体要求,以及闸北区聚焦"四新"经济和"5+X"重点产业的发展要求,在对产业发展、相关土地政策等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产业园区现状主要问题,通过整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存量工业用地转型规划研究和闸北区产业发展规划,综合分析规划、土地和产业三大影响因素,从建设情况、规划控制、土地利用和产业发展四个方面建立综合评估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园区未来发展方向和相应的处置措施,从而引导产业园区内涵式发展,实现闸北区产业转型升级和土地集约利用的综合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7.
杭州五县(市)中心城市发展现状和措施 1.发展现状与条件分析 五县(市)中心城市发展呈现东高西低状况的分布规律,按城市人口规模(常住、暂住人口)可分三个层次,富阳、临安接近15万左右,桐庐、建德10-12万左右,淳安7万左右.各中心城市常住人口占县(市)域总人口比在10-16%之间,中心集约度低.中心城市规模相对较小,产业和人口集聚程度相对较低,经济规模和集聚程度低,使其参与区域经济要素交流和竞争的能力受到制约,城市的开放性程度和接受区域中心城市辐射的能力也相对较小.县(市)中心城市发展水平低,是近阶段制约五县(市)域经济和城镇体系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系统化重构的背景下,城市中心城区工业用地管控迎来了新要求。文章从效益、结构、趋势、低碳四个维度探索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工业用地规划管控技术,构建以多级传导为基本特征,以用地评价—指标配置—管控指引—支撑保障为核心逻辑体系的城市中心城区工业用地规划管控技术路线,并以泰州市中心城区规划为例,探讨划分新增、存量与减量三类工业用地管控空间,同时耦合规模管控与效率管控内容,提出四类工业用地管控路径,以响应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的发展要求,为城市中心城区工业用地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润朋  马向明 《规划师》2009,25(8):49-53
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产业转移、区域一体化发展,是当前珠三角地区发展最为重要的特征.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应抓住珠三角区域转型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自身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条件,在总体规划中重点处理好工业发展与城市服务业发展空间、城镇建设与生态保护、区域一体化和城市特色保持的关系,通过实施"精明增长"策略、产业的"平行推进"策略和"特色提升"策略,克服区域转型发展带来的产业规模扩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城市特色同质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工业区用地的规划控制与策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立峰 《规划师》2004,20(6):32-34
厦门的工业区用地存在土地利用强度低、土地效益低、产业水平低等问题。一方面,应对工业区用地进行规划控制,做好工业用地规模预测;另一方面,应提高工业项目的准入门槛,采取规模开发与集约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