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铁炉村冶金遗址位于广东省罗定市船步镇铁炉村附近的丘陵脚底,遗存面积约200 m2。团队从2013年至今开展多次田野调查并取样。采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SEM-EDS)、金(矿)相、加速器质谱(AMS)碳十四断代等研究手段,对铁炉村遗址的7个炉渣和2个金属铁块样品进行了成分和显微组织的检测分析,对1份木炭样品开展14C检测。研究结果表明,该遗址既是生铁冶炼遗址又是生铁炒钢冶金遗址。生铁冶炼炉渣是铁硅铝系高硅低铁渣。遗址遗存的大块金属样品的显微组织为铁素体,磷偏析严重,为生铁炒钢产品;其相对应的炒钢炉渣为铁硅铝系高铁渣。此类高铁渣基体局部留存有大量浮氏体等。该遗址为迄今我国发现的第一处明确遗存有古代炒钢冶金产品的遗址。该遗址遗存的竖炉及生铁冶炼炉渣、炒铁炉、炒钢产品及其冶金炉渣等一整套较为齐全证据链的生铁冶炼及生铁炒钢冶金遗物,目前国内仅见一处,将为确立古代生铁炒钢渣的鉴别标准等提供重要的科学资料。AMS-C14检测结果显示,遗址至晚距今570±25 (BP)(约元中至明初)开始钢铁冶金活动。  相似文献   

2.
冶南遗址位于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冶南村,面积约1.2 km2,考古年代为西汉。采用X射线荧光分析仪(EDX)、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仪(SEM-EDS)、金(矿)相显微镜等对冶南遗址采集的6个炉渣和2个金属铁块进行了基体成分和显微组织检测分析。结果表明,6个炉渣样品为硅钙铝系低铁渣;2个铁块样品为熟铁,可能是生铁炒钢产品。判断该遗址为生铁冶炼遗址,同时也是生铁炒钢遗址。该遗址是目前山西地区确认的第一处大型生铁冶炼及炒钢的汉代官铁遗址。  相似文献   

3.
铜山利国古代冶炼遗址位于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利国镇中心的珍珠泉附近,对两处遗址进行田野调查并获取炉渣、矿石等冶金遗存。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分析(EDX)、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SEM-EDS)、金(矿)相观察等科学试验方法,对17个炉渣等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合炉渣的化学成分与显微组织探讨该遗址的冶炼性质与技术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其中一处遗址为冶铁遗址,技术类型为生铁冶炼,炼铁渣属于硅钙铝系高钙炉渣;另一处遗址有高铁炉渣遗存,综合判断很可能是生铁炒钢炉渣。  相似文献   

4.
西川冶铁遗址位于黑龙江省阿城市小岭镇西川屯300 m处,面积约5 000 m2,考古年代为金代。2021年7月对该遗址进行了田野考察取样。采用X射线荧光仪、金(矿)相显微镜等手段对西川冶铁遗址17个冶炼炉渣、炉壁残块等样品进行基体成分分析和显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西川冶铁遗址为生铁冶炼遗址,生铁炉渣类型为硅锰铁铝钙多元系炉渣,生铁炉渣中铁颗粒的显微结构以片状石墨和珠光体为主。炉渣样品中的高铁炉渣可能为生铁炒钢渣。  相似文献   

5.
平山战国冶铁遗址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北白家岸村西侧,面积约47 000 m2。2022年7月对该遗址进行田野调查并获取炉渣、炉壁等冶金遗存。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EDX)、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SEM-EDX)、金(矿)相观察等科学试验方法,对10个炉渣等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合炉渣的化学成分和显微组织讨论该遗址的冶炼性质与技术特征。结果表明,该遗址为冶铁遗址,技术类型为生铁冶炼,炼铁渣属于钙硅铝系高钙炉渣。  相似文献   

6.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对广西梧州后背山遗址出土的炉渣、矿石及炉壁等冶金遗物进行科学检测。结合炉渣形态、基体成分与物相、炼炉型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后背山遗址为一处古代块炼铁冶炼遗址。该遗址为目前梧州地区发现并经科学发掘的一处年代最早的冶炼遗址,对该遗址及其出土冶金遗物分析研究,可以为探讨古代梧州地区乃至岭南地区早期冶铁技术的起源、发展与传播提供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7.
对辽宁建平县牛河梁红山文化保护区内小北山冶铜遗址进行调查和冶金遗物进行科学分析。结果显示,遗址炉渣为铜氧化矿石直接还原的冶炼渣,炉渣化学成分相对波动较大,冶金技术相对落后。通过对采集遗物分析、与相关遗址对比研究和C~(14)测年,初步判断小北山冶铜遗址属于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  相似文献   

8.
玉林胜果寺古代冶铸遗址位于广西玉林市兴业县龙安镇杨前村胜果寺附近的丘陵,面积超过2 000m~2。采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SEM-EDS)、金相和矿相等研究方法,对胜果寺古代冶铸遗址的5个冶金遗物炉渣样品进行成分和显微组织分析检测。结果表明,该遗址为生铁冶铸遗址,炼渣属锰硅铝系高锰炉渣。冶炼产品除供本地铸锅等生产生活用品外,大量运往韶州涔水场浸铜。  相似文献   

9.
龙旗顶古代铸造遗址位于广西玉林兴业县龙安镇绿鸦村龙旗顶山坡顶部,遗物遗存面积超过10 000 m2。作者于2020年至2021年对该遗址开展了多次田野考察调查取样并开展考古类型学研究。本研究采用X射线荧光仪、金(矿)相显微镜等研究手段,对龙旗顶古代铸造遗址12个铸造炉渣、铸铁、陶范陶模样品进行了成分检测和显微结构观测。结果表明,龙旗顶古代铸造遗址的主要产品是铁锅和铁釜;遗存的生铁铸造浮渣为高铁炉渣,炉渣成分为铁硅锰磷多元系炉渣,渣中留存有生铁颗粒;铸铁显微结构是以莱氏体为主的生铁组织,铸铁成分为铁硅磷镍合金。陶范陶模一般至少由三层泥胎叠堆制成,模范的内里层材料最为精细,且有意渗进草木灰;模范中间层的材料是细小泥沙并渗杂有稻禾壳,模范外层为颗粒较粗的泥沙并渗杂有稻禾壳。陶范陶模内里层表面含有Zr耐高温防护物质。  相似文献   

10.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六陈镇六浊岭遗址是目前贵港地区冶铁遗址群中唯一一处经科学发掘并报告的冶炼遗址,共清理出了13座炼炉,出土了大量炉渣、矿石、木炭、鼓风管及炉壁等冶金遗物。对出土木炭进行碳十四测年分析,结合出土陶瓷器类型学分析可知,六浊岭遗址为一处晋唐时期的冶炼遗址。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成分分析及金相显微镜观察等科学分析方法对遗址出土的炉渣、铁块及矿石等冶金遗物进行科学分析,结果表明,平南六浊岭遗址为一处块炼铁遗址。  相似文献   

11.
铜山岭遗址位于湖南江永县铜山岭农场办公大楼斜对面50米处,遗存面积约为2 000 m2。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将其定为战国至汉代的矿冶遗址。2020年对该遗址进行了田野调查并采集冶金遗物。使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等对遗址所得7个炉渣样品的基体成分和金属颗粒进行检测分析。初步研究表明,该遗址使用烧结—还原熔炼法,冶炼产品为粗铅。炉渣均为还原渣,具有适当的熔点及较好的流动性,渣中铅含量较为稳定,表明当时的冶炼技术已到达一定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蓝田县怀珍坊遗址是一处商代早期的冶炼遗址,出土了大量铜渣、木炭、红烧土块等冶金遗存。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了怀珍坊遗址采集的矿石和冶炼渣等考古样品,结果显示:该遗址采集的矿石为斑铜矿,冶炼渣为还原渣,其中大部分冶炼渣是硫化矿石直接冶炼红铜的,少量冶炼渣是氧化矿石直接冶炼红铜的。研究中未发现熔炼渣,进一步证实了该遗址应是一处性质单纯的小型冶炼遗址。研究结果对深入探索关中东部地区商代冶铜技术的发展,以及与商王都地区的文化交往互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镍火法冶炼的高硅酸铁渣在综合利用中还原提取铁比较困难,通过在镍熔炼渣中适当增加CaO含量、减少SiO2含量以改善后续还原提取铁的热力学条件.在对所确定的新渣型对镍锍进行分离试验后,对熔炼终渣进行物相分析和还原提取铁试验,探讨了原渣和高钙低硅新渣型还原提取铁的不同.研究结果表明,高钙低硅新渣型终渣中铁主要以Ca(Fe,Mg) Si2O6以及MgFe2O4形式存在,50%以上的Fe以MgFe2O4的形式存在,其磁性以及还原性都比原渣中的(Fe,Mg)2SiO4要好,有利于其还原.与原渣的还原性相比,在试验条件下,当wCaO/wSiO2为0.80时,其还原率由48.53%提高到了57.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