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孕11-13+6周产前超声检查在诊断胎儿肢体畸形的意义。方法:以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入院行孕检的2013例孕妇为本次观察对象,所有孕妇给予行规范化超声检查,测胎儿NT厚度,观察胎儿肢体结构、形态等情况,对早期检查异常者并给予引产者行X线检查,对于继续妊娠者追踪妊娠结局,观察中期超声检查结果。结果:孕早期检出7例,误诊1例、漏诊3例,孕中期检出2例,孕11-13+6周检出率为66.6%,9例异常胎儿其中2例NT出现异常,所占比例为22.2%。结论:胎儿肢体畸形在孕11-13+6周行超声检查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超声胎儿鼻骨测量对胎儿畸形筛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临床纳入46例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超声筛查异常的孕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取46例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孕妇胎儿的超声检查情况,分析胎儿鼻骨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有22例胎儿超声显示鼻骨强回声连续性中断,诊断为胎儿鼻骨缺失。另24例胎儿超声显示,鼻骨发育不良或鼻骨短小。不同孕期观察组胎儿鼻骨长度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在胎儿鼻骨发育情况的诊断中有着重要作用,有效提高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超声检查应用在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中对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接收的孕11周-13周超声胎儿NT孕妇中选取胎儿NT不低于2.5mm的孕妇59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结果:染色体核型:54例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孕妇中,44例染色体核型无异常;染色体数目异常10例,异常检出率为18.52%。结论:在孕11周至13周期间实施超声诊断胎儿NT增厚,能够明确染色体异常的情况,还有利于了解胎儿其他的结构畸形,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实时四维彩超在产前诊断胎儿畸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超声科自2014年9月-2015年1月期间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420例,每位孕妇均采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四维彩色容积超声两种方法进行检查,观察其诊断准确率。结果:本组孕妇产后有畸形胎儿14例,其中二维超声诊断与产后诊断相符的有11例,准确率为78.57%,漏诊3例。经四维超声诊断与产后相符的有13例,准确率为92.86%,漏诊1例。两种方法均未出现误诊。经对比,实时四维超声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二维超声,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前检查方面,实时四维超声不仅可以全面、详细的观察胎儿发育情况,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胎儿畸形的检出率,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孕妇进行产前筛查B超诊断,探讨其对胎儿畸形的影响,并分析漏诊原因。方法:对我院病房收治的60例胎儿畸形的孕产妇患者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对B超诊断的检出率和胎儿畸形的类型进行分析和观察。结果:该60名孕妇住院前均在我院行产科超声检查,其中超声一共发现57例胎儿畸形患者,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5.0%。在这些畸形类型中,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畸形的情况最多,其次则是心血管系统畸形和胎儿水肿综合征以及泌尿生殖系统畸形等。结论:对孕妇采用B超进行产前诊断,其检出的缺陷几率比较高,对胎儿结构异常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采用B超筛查诊断也具有其一定的局限性。所以,采用新技术则能够有效地使得超声诊断的检出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胎儿肢体及手足畸形产前超声诊断情况及图像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接收的1000例孕妇进行观察,所有孕妇均接受二维、三维超声及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检查,分析产前超声图像,观察胎儿肢体及手足畸形发生情况。结果:经产前超声诊断发现胎儿肢体畸形18例,其中11例胎儿确诊为手足畸形,7例骨发育不良,5例裂手裂足畸形,4例足内翻,3例桡骨缺失,2例前臂缺失。结论:产前对孕妇实施超声诊断能够有效检查出肢体及手足畸形胎儿,为优生优育提供保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已公认,B型超声诊断胎儿畸形是一种高效率的检查方法。目前对常见的胎儿畸形诊断已不难,但对复杂畸形的诊断,必须结合胎儿在宫内不同胎龄期的生长发育状态变化,才能区分正常与异常。为此我们应用B超对10422例15~42周孕妇进行了监测,尤其对胎儿泌尿系,消化系,骨骼系,神经系的正常发育过程,畸形发育指标等进行了探讨,得出了一些规律。并对2000例高危孕妇进行了仔细检查,发现了53例畸形胎儿,检出率2. 65%,符合率98.4%,各种畸形分类如下:神经系24例,消化系8例,泌尿系7例,胎儿水肿6例,颈部囊性淋巴管瘤3例,骨骼系3例,其它2例。2例假阴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在胎儿产前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5年3月的高危因素孕妇200例,通过三维超声对胎儿实施孕期检查。结果:184(92.00%)例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三维超声图像,经产后证实以及尸检证实,共有38例胎儿存在结构异常,三维超声检查确诊34例,确诊率89.47%,其中内脏畸形胎儿10例,三维超声产前确诊7例,确诊率70.00%,体表畸形28例,三维超声确诊27例,确诊率96.43%,内脏畸形确诊率与体表畸形确诊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三维超声对胎儿进行产前检查时,大多数胎儿均可取得比较理想的三维超声图像,对结构异常胎儿的确诊率较高,特别是对于体表畸形的胎儿,其确诊率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9.
卢立寰 《影像技术》2012,24(3):24-25
目的:通过1312例孕妇产前胎儿超声检查结果,研究三维超声在产前胎儿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孕期经超声诊断的胎儿畸形87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胎儿畸形在产前三维超声诊断结论与产后检出的数量及结果。结果:87例畸形胎儿中,产前诊断与产后检查完全相符86例,漏诊1例。畸形病例中,以中枢神经系统畸形最为常见。结论:三维超声可在孕期诊察胎儿器官发育情况.在产前预先发现先天性畸形,对临床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在胎儿先天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6/1-2016/12于本院接受超声诊断确诊为胎儿先天畸形的6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超声诊断情况。结果:经过超声诊断及对胎儿先天畸形的分类可知,60例胎儿先天畸形中有54例单发畸形,6例复合畸形,58例与产后临床诊断相符合,确诊率达96.7%,漏诊7例,漏诊率达11.7%。结论:孕妇产前超声诊断结果具有很高的确诊度,具有较强参考价值,可以及时发现胎儿先天畸形,有助于及时加以处理,对家庭稳定以及推行优生优育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三维超声成像诊断胎儿唇裂的临床诊断效果及应用价值,为后期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门诊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入行三维超声检测的3280例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280例孕妇中,经超声监测得到满意图像的3150例,超声显示单胎的为3056例,双胎36例,三胎5例,胎儿唇裂者30例,唇腭裂合并者23例。在联合诊断中,二维超声诊断时出现漏诊12例,三维0例;二维超声诊断误诊15例,三维0例。二维与三维检测结果在漏诊、误诊、准确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超声可为医务人员提供全面、直观、清晰且准确的诊断资料,具有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泌尿系统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科2010年6月-2012年6月间,产前超声诊断胎儿泌尿系统畸形的胎儿进行回顾总结。结果:胎儿泌尿系统畸形74例,其中肾积水52例,占70%,双肾发育不全4例,一侧肾脏发育不全6例,多囊肾8例,盆腔异位肾1例,融合肾1例,外生殖器畸形2例。结论:超声对胎儿泌尿系统畸形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但仍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孕11-13+6周产前筛查胎儿严重结构畸形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200例行孕11-13+6周产前筛查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产前筛查,探究其临床意义。结果:200例孕妇中,通过孕11-13+6周产前筛查,共筛查出2例腹裂,占比1.0%;2例露脑、无脑,占比1.0%;3例肢体异常,占比1.5%;2例全前脑,占比1.0%;2例联体双胎,占比1.0%;1例单腔心,占比0.5%,其筛查准确率为92.30%(12/13)。200例孕妇中,共有187例孕妇属于正常健康胎儿,其中13例胎儿存在严重结构异常;13例胎儿均行引产,其中有2例腹裂,占比1.0%;2例露脑、无脑,占比1.0%;3例肢体异常,占比1.5%;2例全前脑,占比1.0%;2例联体双胎,占比1.0%;1例单腔心,占比0.5%,1例开放性脊柱裂,占比0.5%。结论:孕妇孕11-13+6周产前行筛查胎儿,可以及时发现胎儿严重结构畸形,不仅能够提供重要的遗传学信息,还能尽早采取补救措施,提升优生优育率,减轻孕妇的痛苦和社会压力。  相似文献   

14.
雷野 《影像技术》2013,25(2):23-24,40
目的:探索B超检查了解宫内节育器情况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来我站检查IUD位置的育龄妇女82例,对其进行宫内节育器的B超诊断,并进行回顾分析所有妇女宫内节育器情况。结果:进行B超检查的82例妇女中,节育器位置正常者78例(95%),节育器异位者3例(3%),节育器嵌并发子宫内膜炎1例(1%),带环受孕1例(1%)。结论:B超对节育器异位诊断明确,暴露清楚,定位准确,分离钳取容易超声检查能较为准确的诊断宫内节育环异常情况,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刘新国  刘建平  龙辉 《影像技术》2013,25(2):28-29,18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后B超监测在治疗阴道出血时间延长中的价值及应用意义。方法:对2011年2月—2012年3月间在我院进行药流出现阴道出血时间延长并在B超监测下进行治疗的102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02例患者中有76例B超检测有异常回声,对患者进行清宫治疗,宫腔清出物病理检测为绒毛组织及坏死的蜕膜机化物,B超监测诊断率为100%;36例患者B超监测宫腔内无明显异常回声,常规治疗,33例一周内出血停止,3例患者治疗效果不好,复行诊刮书,刮出物为坏死的蜕膜组织,B超监测诊断率为91.67%。结论:B超监测能准确对宫腔内有无残留物做出诊断,避免对患者盲目治疗,对于减少阴道出血时间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胎儿心脏外翻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20年2月产前超声检查发现3例胎儿心脏外翻畸形声像图及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胎儿心脏外翻的超声诊断及预后。结果:2例晚孕期胎儿表现为心脏完全裸露胸腔外,其中1例合并右心发育不良、肺动脉瓣狭窄及胎儿唇裂畸形;1例合并单心室、近似单心房、单组房室瓣、大动脉异位及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12周早孕期胎儿前胸腹裂,心脏通过发育不良的膈肌下移至腹腔,并与肝脏一起外翻畸形,胎儿皮肤水肿综合征,双足内翻畸形,染色体18-三体综合征。3例均终止妊娠。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胎儿心脏外翻畸形以及胎儿其他组织器官的畸形,为临床产前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绝经后无症状B超提示子宫内膜增厚的患者处理方法。方法:对48例无症状绝经后B超子宫内膜增厚进行诊断性刮宫,了解内膜增厚的病因及病理。结果:无症状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的48例中,正常绝经后改变32例(66.17%),良性病变16例(33.13%),无1例恶性及癌前病变。结论:绝经后妇女仅B超子宫内膜增厚,不伴出血等症状时,恶性可能小,可随访处理。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documents the development of adverse fetal outcome predictors dedicated to the analysis of road accidents involving pregnant women. To do so, a pre-existing whole body finite element model representative of a 50th percentile 26 weeks pregnant woman was used. A total of 8 accident scenarios were simulated with the model positioned on a sled. Each of these scenarios was associated to a risk of adverse fetal outcome based on results from real car crash investigations involving pregnant women from the literature. The use of airbags and accidents involving unbelted occupants were not considered in this study. Several adverse fetal outcome potential predictors were then evaluated with regard to their correlation to this risk of fetal injuries. Three predictors appeared strongly correlated to the risk of adverse fetal outcome: (1) the intra uterine pressure at the placenta fetal side area (r = 0.92), (2) the fetal head acceleration (HIC) (r = 0.99) and (3) area of utero-placental interface over a strain threshold (r = 0.90). Finally, sensitivity analysis against slight variations of the simulation parameters was performed and assess robustness of these criteria.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介绍了CT技术的原理以及其发展过程,并详细介绍了其在医学上的相关应用,可以给想要掌握CT领域现有技术的人群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