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计算机与网络》2005,(19):40-40
继10M以太网标准后,100M的快速以太网在90年代中后期飞速发展,成为当时局域网联接主要应用的网络技术。但是在高速宽带联接中面对ATM和FDDI技术的挑战,只能达到2节点中最大距离101m、100Mbps的响应速度的100M快速以太网已经显得吃力了。  相似文献   

2.
万兆以太网标准呼之欲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3年,施乐公司Palo Alto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Robert Mtetealfe(后来创建了3Com公司)、和David Boggs等人开发了以太网,当时开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该中心一个实验室内部的各台计算机的互联。最初以太网的速率只有2.94Mbps。如今,在以太网诞生30周年即将到来的时候。其他风光一时的计算机局域网技术,如令牌坏网,StarLAN、FDDI等都已经销声匿迹,ATM也退出了局域网领域,而只有以太网青春常在,活力无限。虽然目前千兆以太网的应用正如火如茶,但人们却又开始期待着万兆以太网,即速率为10Gbps(10000Mbps)的以太网标准的问世。  相似文献   

3.
在数据信息爆炸增长的同时,作为信息传输媒介的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也可谓一日千里。在人们继续延用小型Novell网络。津津乐道于10Mbps以太网的传输效率时,一些高速的通信技术,如:FDDI、TCNS、ATM、交换式以太网、快速以太网/100Base-T,向你一涌而来。本文就是在这种前提下  相似文献   

4.
一、千兆位以太网技术 1.什么是千兆位以太网技术?它和10/100Mbps以太网有什么联系? 千兆位以太网是对取得巨大成功的10Mbps和100Mbps802.3以太网标准的一个扩展。千兆位以太网提供了1000Mbps的原始数据带宽,同时和现有的7000多万个以太  相似文献   

5.
编者寄语     
我们在第6期第41页曾经醒目地提请读者注意“本刊下期将有重大变化!”本期第39页我们再次请您注意并请您参与揭开这个谜底。“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发展是读者与我们共同的心愿。 传统的10Mbps以太网技术正在受到100Mbps快速以太、FDDI和ATM等新型网络技术的挑战,未来的网络将摈弃很多传统的色彩而代之以全新的概念。本期“PC世界”栏目向您  相似文献   

6.
自1973年诞生的以太网技术,起步于4Mbps,又走过了10Mbps、百兆和千兆的历程,甚至不久前达到了万兆。最近,Cisco又宣称能在未来两年内将4万兆的以太网技术推向市场。 Cisco的一位官员表示,发展4万兆的以太网技术,比发展10万兆技术的难度大为降低,并在未来两年内更具现实性。据介绍,Cisco旗舰型的企业底层交换机产品线——Catalyst 6500系列,通过最新的Supervisor Engine 720(监视引擎720,能将每个底层交换机的总交换能力提升至720Gbps),已能对每个界面  相似文献   

7.
系统方案设计 系统由本地专线接入设备、用户拨号服务器、FDDI、网管设备、信息源及网关等组成,可以提供80路2Mbps以下的专线接口、360路64Kbps的专线接口、16个本地以太网接入的10Mbps接口以及拨号用户的接人。总体结构采用模块化结构,以便于结构和应用上的长期扩展;整个结构可分为网络模块、接入模块、信息服务模块、综合管理模块和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前,以太网在桌面领域占据着统治地位。而下久之后,它很可能会在高速网络连接中一显身手,向人们一直认为的高速网络领域的霸主——ATM技术发起挑战。尽管新一代的以太网产品刚刚面市,但其100Mbps至1Gbps的传输速率足以击败目前最高速率为622Mbps的ATM。除此之外,为了提高以太网在高速网领域的竞争力,供应商正在增加以太网的冗余设计,交换和路由功能也被考虑集成进去。由于干兆以太网络能简化网络管理,许多公司趋之若骛。他们将下再需要混合、协调各种不同的网络技术,以太网将提供一揽子的网络解决方案:桌面系统用10Mbps的以太网,部门级复杂的应用程序用100Mbps的以太网,整个企业范围内的连接用千兆以太网。这种集成的解决方案会减少培训和管理的费用。技术人员只需要一套管理工具,就能维护整个网络.。  相似文献   

9.
升级到万兆     
以太网的发展经历了从10Mbps、100Mbps 1Gbps到10Gbps(万兆以太网)的发展过程。目前,万兆以太网已经走出了象牙塔,进入了实际应用阶段。万兆以太网可以满足新的容量需求,解决低带宽接入,高带宽传输的瓶颈问题,能扩大应用范围,并涵盖和兼容以前的几类以太网技术。对于用户来说,万  相似文献   

10.
Ethernet has以太网已经统治台式机和工作组网络市场十几年了,它的装机量十分惊人:截止1996年,全球范围已经安装了1亿块以太网卡。这种统治的原因很简单:以太网简单、廉价且有效。几年前,以太网似乎——走入穷途末路——10Mb的带宽已经捉襟见肘。FDDI和ATM粉墨登场。这两项技术似乎能够占领以太网力所不能及的市场,但它们在提高速度的同时也面临着困难:与以太网相比更复杂、更昂贵且需要对工作人员再训练。快速以太网的出现更使FDDI和ATM没有了出头之日。今天,快速以太网卡约为100美元一块,价格上很具竞争力。 ATM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千兆以太网是相当成功的10Mbps以太网和100Mbps快速以太网连接标准的扩展,能为网络主干提供lGbps的带宽,充分满足教育领域的需要。湖北省税务学校采用千兆以太网构建本校的校园网,并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了一款经济实用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1973年,为了实现几台电脑之间的简单联接和信息交互,施乐公司Palo Alto研究中心(PARC)的研究员Bob Metcalfe描绘出了大致的网络构想,并将这项技术命名为“Ethernet”。当时的数据传输速率为2.94Mbps,以太网就此诞生。三十多年来以太网在有线和无线领域的市场和技术方面蓬勃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杰出成绩,且目前正以更快地速度不断地在进步和发展。本文对以太网的进一步发展趋势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Fluke支持DSL     
Fluke公司为进入xDSL(数字用户线)市场而推出xDSL One-Touch Installation Assistant允许用户对xDSL进行测试。xDSL One-Touch Installation Assistant是带图形界面的手持设备,其显示屏为触摸式,可同时测出上行和下行数据流量。该产品还支持Ping以及其它的以太网特性,可用于10Mbps和100Mbps以太网。  相似文献   

14.
如何设计一个计算机局域网,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仅从技术角度而言,目前,以太网采用的传输介质已从细同轴电缆、粗同轴电缆几乎完全转变为无屏蔽双绞线和单模、多模光纤,以太网传输速率也从过去的共享10Mbps发展到10Mbps交换、100Mbps共享及交换,正在向1Gbps高速交换发展;ATM技术的应用正在快速展开,并为与以太网技术接轨而发展了局域网仿真技术,可以使以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犹如戏剧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台。从传统的以太网(10Mbps)发展到快速以太网(100Mbps)和千兆以太网(1000Mbps)也不过几年的时间,其迅猛的势头实在令人吃惊。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今天,千兆甚至万兆网络在高校中的应用,网络业界对“三层交换”和VLAN这两词已经不感到陌生了,该文就以一位高校网管的亲身经历对学校如何一步一步布置VLAN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6.
以下四种产品目前还未掀起热潮,但它们预示着连网时代的来临: LAN开关为台式机提供了更为有效的带宽,用户无需改变台式机,只需保持现有以太网或插在PC机内的令牌环调节卡,即解决了这一问题。最为有用的开关产品应可以在修改之后,处理与高速网络基于技术相关的连接。目前,多数开关产品都支持FDDI和FastEthernet连接,要想在未来的企业网络中站稳脚跟,开关产品必须要能够适应ATM基干连接。  相似文献   

17.
背景 今日局域网的日益重要和桌面计算机应用的日益复杂都需要高速网络技术。10Mbps的以太网连接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典型的桌面计算应用。一些高速局域网技术已经出现,这些技术能够提供更高的带宽并改进Client/Server计算的响应时间。在这些技术中首当其冲的是快速以太网100BaseT,这是一种可将10BaseT以太网平滑升级至100Mbps高速运行的技术。  相似文献   

18.
网事经纬     
5年以后,六类将取代超五类而成为布线的主导。早在80年代末,市场上的布线系统大多是三类,当时的网络应用增多为10Mbps的以太网或16Mbps的令牌环。当时五类刚刚出现不久,工业界尚在争论使用五类产品是否真得有必要。然而仅仅是5年以后的1995年,五类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90%,取代三类而成为市场的主导。而超五类自出现起,却又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取代五类而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19.
在局域网建设之初,面对各种网络部件与设备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网络规划与管理者便面临着日益复杂的选择。这种选择一方面是选择网络主干技术,另一方面是对具体网络设备的选择。所有这些选择取决于用户的应用。除原始的10Mbps以太网技术之外,目前已开发出更快的100Mbps快速以太网技术,以太网设备也由最基本的介质共享型集线器和网段交换机,发展到了为每个用户提供到桌面的线速交换机。Bay Networks公司的BayStack 350系列自适应交换机正是顺应这一发展趋势而产生的新型交换机。 BayStack 350系列自适应交换机是低成本、高性能的解决方案。所有的BayStack 350系列交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与网络》2002,(3):10-10,12
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没有人不为新技术升级速度之快而感到惊奇。这在IT业已经不算是什么秘密,但是随着Inter公司推出的82543GC千兆位以太网控制器的问世,LOM技术再次受到了业界空前的关注。该控制器的功能足以让广大网迷们乐开怀了,82543GC在一个单芯上集成支持10Mbps、100Mbps和1000Mbps (即1Gbps)的网络连接,这可使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位以太网技术在同一套网络里无缝协同应用,同时这对老式以太网向新一代千兆位以太网高速前进提供了一条清晰的途径。更为让人感到兴奋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