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HS-SPME和GC-MS分析白酒大曲中微量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阻S—SPMD方法研究中国白酒大曲的挥发性成分。研究了样品萃取量、超声波萃取时间、以及不同萃取溶剂对微量挥发性成分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大曲粉用量0.2g,用5mL去离子溶解水,混匀,50℃超声振荡30min,再用HS—SPME法进行检测。该方法从大曲中共检出112种微量挥发性成分,其中烷烃3种,硫化物3种,呋喃类化合物9种,醛类6种,酯类8种,酮类7种,醇类12种,芳香族化舍物21种,吡嗪类化合物23种,酸类11种,酚类4种,其他杂环化合物5种。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异戊酸,其次是2-苯乙醇。  相似文献   

2.
蛇龙珠新品系葡萄酒香气成分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技术比较分析了烟台地区8个蛇龙珠新品系(编号为E-01~E-08)的香气差异。结果表明,8个蛇龙珠新品系共检测出70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酯类19种,醇类10种,酸类10种,醛酮类6种,萜烯类5种,芳香族7种,硫化物1种,C13-降异戊二烯类2种,内酯类1种,酚类9种。经气味活性值(OAV)鉴定出16种对葡萄酒香气有积极作用的活性香气成分(OAV>1)。隶属函数值分析比较表明,蛇龙珠新品系当中,品种E-04香气表现最好,其次是品种E-01、E-03。  相似文献   

3.
以红枣为原料,经浸提处理得到以透光率为9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4%的大枣清汁,在0.09MPa真空度条件下浓缩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65%,馏分用乙醚萃取后,利用色谱─质谱联用系统测定。结果表明,馏分中含有71种化合物,在已知的39种中,有7种酯类物质,17种有机酸,6种烷类物质,2种醛类物质,4种醇类物质,2种烯类物质和一种酚类物质。在酯类物质当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是戊酸甲酯  相似文献   

4.
全国16个主产烟省(区)烟草侵染性病害调研报告   总被引:113,自引:8,他引:113  
经过全国16个主产烟省(区)烟草侵染性病害调查研究协作组3年的调查、研究和鉴定,共查清烟草侵染性病害68种,已鉴定的62种,尚待鉴定的6种。在62种病害中国内首次报道的11种,5种是世界上首次报道,它们是烟草茎点病、烟草细菌性叶斑病、烟草细菌性黑茎病、烟草细菌性黑腐病及日本菟丝子,都是偶然发生的病害。62种病害中主要烟草病害有15种,其分布范围为11~16个省(区),其为害严重省(区)为1~14个省(区),为害中等省(区)为2~9个省(区)。62种病害依病原物划分,其中真菌性病害30种,细菌性病害8种,病毒病害17种,类菌原体病害2种,线虫病害3种及寄生性种子植物2种。就烟草花叶病(主要包括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和黄瓜花叶病毒病)、赤星病、黑胫病、青枯病和根结线虫病5种烟草主要病害,1989~1991年3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损失估计研究,据不完全统计烟叶产量损失4.8亿多kg,产值损失15亿多元。烟草病害为害程度,仅此可见一斑。从烟草病害发展史着眼,烟草病害一直威胁着烟草的产质,所以为保护烟草生产与病害长期斗争的任务是艰巨的。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葡萄中的有机酸成分,将葡萄有机酸提取、酯化后,采用GC—MS分析葡萄中的有机酸,研究表明,葡萄中含有17种有机酸,其中多元酸7种,饱和脂肪酸5种,不饱和脂肪酸4种,此外,还包括1种氧代有机酸。  相似文献   

6.
《中国食品工业》2005,(8):27-27
为进一步规范企业的生产和提高产品质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国家质检总局对黑木耳、银耳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福建、江西、广东等8个省、直辖市50家企业的50种产品,合格31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为62.0%。其中黑木耳22种,合格12种,抽样合格率为54.5%;银耳28种,合格19种,抽样合格率为67.9%。  相似文献   

7.
以八种不同原料发酵的原醋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对其挥发性物质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八种原醋中共检测出128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大枣、葡萄、山楂、桑葚、柿子、大米、梨、香蕉原醋分别检出60种、51种、47种、47种、38种、37种、35种、29种。八种原醋中共有成分6种,为苯甲醛、乙酸乙酯、乙醇、苯乙醇、醋酸、3-乙酰基-2-丁酮。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分析,筛选出31种对八种原醋风味有重要贡献的关键化合物,其中,酯类和酸类物质对八种原醋的风味有着最重要的贡献,是发酵原醋中独特香味来源的主要物质。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6种糖炒燕山板栗香气的构成特点及品种间滋味和气味上的差异。以6种糖炒板栗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技术及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法分析6种糖炒板栗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和关键香气化合物,并结合电子鼻和电子舌对其挥发性气味成分和滋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GC-MS技术从6种糖炒板栗的挥发性成分中共检测出57种化合物,其中酯类19种,醇类12种,醛类5种,酮类5种,烯烃类4种,苯环类4种,胺类2种,其他类6种;其中23个OAV>1的成分被确定为糖炒板栗的关键香气成分。电子鼻评价结果显示6种糖炒板栗的主要挥发性气味成分为醇类、醛酮类、氮氧化合物、有机硫化物、无机硫化物以及甲基类几种。电子舌评价结果显示6种糖炒板栗在各项味觉指标上整体较为相似,其中丰富性和鲜味传感器对不同糖炒板栗的响应值最大,酸味和涩味最小,丰富性、鲜味、甜味、咸味、苦味、苦味回味6个...  相似文献   

9.
葛利利  康宁 《中国纤检》2004,(10):21-22
分析了三种机织物中特种动物纤维与化纤混纺含量检验方案,显而易见,第一种方案是存在问题的;第二种方案虽严谨,但工作量大,效率不高;第三种方案是正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HS-GC-IMS分析樱桃酒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日照产樱桃为原料酿造苹果酒,利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分析樱桃酒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并对樱桃酒中挥发性物质进行指纹图谱、离子图谱和香气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樱桃酒中共检出23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酯类9种,醇类5种,醛类4种,酮类3种,吡嗪类1种和有机酸1种,大部分挥发性物质由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在樱桃酒发酵过程中产生,这些物质构成了樱桃酒的主要风味,樱桃酒的香气类型主要为水果香、柔和果香和青香。  相似文献   

11.
公告(四十)     
2000年新闻出版署印刷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对 22家中央级优秀出版社 1999年印刷的图书及 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2000年印刷的图书和春、秋季教材的印装质量进行了监督抽查,现将结果公告如下:   中央级优秀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共抽样 8种,批质量合格 8种;   高等教育出版社,共抽样 11种,批质量合格 10种,不合格 1种;   人民卫生出版社,共抽样 11种,批质量合格 10种,不合格 1种;   机械工业出版社,共抽样 9种,批质量合格 8种,不合格 1种;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共抽样 9种,批质量合格 8种,不合…  相似文献   

12.
为解析不同品种牡丹花的香气物质组分及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丹凤’、‘香玉’、‘海黄’3种品种牡丹花瓣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并使用SPSS 22.0进行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SIMCA14.1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通过检索NIST 17谱库、与文献核对保留指数、查阅相关文献等多种方式,从3种牡丹花瓣中共鉴定出115种化合物,包括醛类20种、酮类3种、醇类27种、酸类2种、酯类22种、烷烃类13种、烯烃类17种和其他类11种,3种牡丹花挥发性成分在种类及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异。通过PCA、OPLS-DA分析,从3种品种牡丹花瓣香气组分中共筛选出19种差异成分,‘丹凤’和‘香玉’之间有12种差异成分,‘香玉’和‘海黄’之间有10种差异成分,‘丹凤’和‘海黄’之间有12种差异成分。三种牡丹花中,‘丹凤’青香味较重,‘海黄’甜香香韵较为突出,‘香玉’青香和甜香均比较适中。研究结果对研制不同香型可食用牡丹香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专利5则     
一种营养酒,一种发酵枸杞葡萄酒及酿制方法,一种沙棘枸杞葡萄酒的制备方法,大曲酒的新酿制工艺,  相似文献   

14.
在加碘盐的生产中,往往需要加入两种添加剂,一种是KIO3,一种是K4[Fe(CN)6].3H2O,前一种的作用是预防碘缺乏病,后一种的作用是预防食盐结块。在多年的实际生产实践中,作者根据多年工作实践和经验,提出了碘酸钾和亚铁氰化钾混合添加方法,经生产实践证明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5.
大曲作为糖化发酵和生香剂在白酒酿造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大曲微生物代谢产生的大分子有机酸等挥发性较低的组分,以及酯类等挥发性香气组分对其原酒的风格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实验分别采用UPLC-MS和HS-SPME-GC-MS两种方法对浓香型大曲进行组分检测并分类对比,以探究浓香型大曲的组分特征。结果表明:样品经UPLC-MS分析共鉴出334种组分,包括酯类29种、醇类39种、酸类140种、醛酮类41种、含氮化合物12种、呋喃类4种、含硫化合物3种、其他类66种;样品经HS-SPME-GC-MS分析共鉴出36种组分,包括酯类5种、醇类4种、酸类4种、醛酮类4种、杂环类/含氮化合物6种、烃类5种、芳香族化合物4种、酚类4种;其中,含硫化合物、酚类化合物和吡嗪类化合物等均可作为浓香型大曲的特征组分。该研究有助于明确浓香型大曲的组分特征,为大曲成分检测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6.
《福建轻纺》2005,(4):22
目前,食品包装材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淀粉或凝胶制成的糯米纸类,另一种是塑料类。用糯米纸包装的食品虽然可食,但强度低,遇水受潮易溶解,难以满足包装要求。用塑料包装食品虽然强度大,但废弃的塑料难以分解,易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可食性包装,也称为“零包装”,其材料为一种可食性的薄膜。  相似文献   

17.
《北京纺织》2012,(9):134-138
有人说,行走是一种习惯,彷如一段段旅程,每一步都在找寻新的精彩;有人说,行走是一种逃脱,摒弃沉闷的节奏,找寻真实的自我;ECCO说,行走是一种态度,在纷繁错落的生活中,表达自我展现风尚……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不同产地西瓜酱的挥发性风味物质,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测定,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西瓜酱、河南西瓜酱、安徽西瓜酱中共分离鉴定出7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24种烯烃类、9种醇类、5种醛类、20种酯类、3种酚类、3种酮类、3种醚类和7种其他类物质,3种西瓜酱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总质量浓度分别为9 648.74,8 560.10,4 976.02μg/g; 3种西瓜酱中气味活度值(OAV)大于1的风味物质分别有26,17,22种,其中苯乙醛是对三者贡献率最大的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西瓜酱间挥发性风味物质区分明显。3种西瓜酱中共检出7种有机酸,其中含量最高的为柠檬酸,仅在山东西瓜酱中检出醋酸,其含量为242.92 mg/100 g。  相似文献   

19.
李艾 《北京纺织》2011,(5):134-137
踏青年复一年地进行着,与其说是一种习惯,倒不如说是种心境,一种只在春天发生的心境。  相似文献   

20.
枣挥发油的提取及其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颉  张子德 《食品科学》1998,19(2):38-40
以红枣为原料,经浸提处理得到以透光率9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4%的大枣清汁,在0.09MPa真空度条件下浓缩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65%,馏分用乙醚萃取后,利用色谱一质谱联用系统测定,结果表明,馏分中有71种化合物,在已知的39种中,有7种酯类物质,17种有机酸,6种烷类物质,2种醛类物质,4种醇类物质,2种烯物质和种酚类物质。在酯类物质当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戊酸甲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