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孔道调剖剂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堵塞大孔道,在聚丙烯酰胺聚合物中引入辅助剂环氧树脂,显著地增加聚丙烯酰胺聚合物的剪切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减少聚合物吸附量、增大堵塞孔喉的聚合物量,筛选出复合交联剂,交联出立体型网状聚合物,成胶后老化粘度增大60%以上。成胶的聚合物复合体系对于油藏的大孔道、高渗透率裂缝性油层的调剖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聚丙烯酰胺冻胶堵剂是目前较为常用堵水调剖剂,现场应用存在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过大、支链过多,导致过炮眼剪切严重、交联效果差,影响堵调效果。对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对冻胶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用现场污水配制不同浓度的聚丙烯酰胺溶液,与酚醛交联剂交联,测试成胶前后黏度变化、成胶强度、热稳定性、抗剪切性及封堵性能。结果表明,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800万~1 500万,聚合物初始黏度低,成胶后强度高,热稳定性好,抗剪切能力高,封堵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有机锆交联聚丙烯酰胺驱油剂配方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任占春  史爱萍 《油田化学》1998,15(2):146-149
交联聚合物驱油方法是针对非均质性严重、原油粘度较高的油藏提出的。本文报道了有机锆交联聚丙烯酰胺驱油剂的配方研究,通过对聚丙烯酰胺/有机锆交联剂体系粘度时间关系的考察,讨论了聚丙烯酰胺和有机锆浓度、体系pH值和交联温度(30—60℃)对延缓交联和交联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得到了适用于60℃及以下油藏的驱油剂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4.
针对河南油田江河区高温高盐现状,开展了聚合物调剖性能评价研究。考察了不同聚合物交联体系的成胶情况,评价了不同聚合物交联体系的耐温性、抗盐性、剪切稳定性及长期稳定性,测定了其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并对不同聚合物交联体系进行了初步经济评价。结果表明,梳形聚合物用量是常规聚丙烯酰胺用量的2/3时,其交联体系黏度相当,且梳形聚合物各项性能均优于常规聚丙烯酰胺,而以梳形聚合物为原料的调剖剂提高采收率最高,达15.61%,且该调剖剂价格仅为156.80元/t,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交联聚合物调驱技术研究及矿场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联聚合物调驱技术是在聚合物驱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集调剖和驱替于一体的化学驱技术.交联聚合物是采用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与交联剂按一定浓度比形成的凝胶,在油藏中适应性强.与聚合物对比的实验研究表明,交联聚合物调驱技术在黏度、耐温性、耐盐性、热稳定性、剪切恢复性、残余阻力系数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矿场试验结果表明,交联聚合物调...  相似文献   

6.
新型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堵水剂性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堵水剂在裂缝中的漏失问题,研制出二次交联聚合物凝胶堵水剂,对一次交联聚合物弱凝胶的流变性、耐剪切性、注入性和滤失性和二次交联聚合物凝胶的突破压力、封堵率、耐冲刷性、对基质伤害率和长期热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一次交联聚合物弱凝胶具有剪切稀释的流变特征,耐剪切,注入性好,滤失量低;二次交联聚合物凝胶具有突破压力高、封堵率高、耐冲刷性强、对基质伤害率低和长期热稳定性好的特点,在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堵水作业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锦16块聚合物驱聚合物性能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河油田锦16块开发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双高期。为了提高采出程度,降低综合含水,拟采用聚合物驱。该文对聚合物驱所用聚丙烯酰胺和黄胞胶做了对比和筛选,进行了增粘性,长期稳定性,剪切稳定性、过滤性、弱交联性和驱油效率等方面的实验研究,考察了两种水性性聚合物对油藏及其流体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核孔膜过滤和动态光散射法,研究了高相对分子质量低浓度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与柠檬酸铝反应所形成的交联聚合物溶液的剪切稳定性及降解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交联聚合物溶液对孔径为1.2μm的核孔膜的封堵能力降低,但仍能对孔径为0.4μm的核孔膜形成有效封堵.交联聚合物溶液受剪切作用后封堵性能下降的原因是体系中的交联聚合物线团粒径和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分子线团粒径受剪切作用后变小,不能对核孔膜形成有效封堵.  相似文献   

9.
聚丙烯酰胺类聚合物凝胶改善水驱波及技术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聚合物凝胶体系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各大油田,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扩大注入水波及体积进而达到稳油降水的目的。按照组成成分和应用条件,聚丙烯酰胺类聚合物凝胶体系主要分为单体凝胶、聚合物凝胶和预交联凝胶3种。最早使用的地下单体凝胶聚合堵水调剖剂为丙烯酰胺;传统的地下交联聚合物凝胶技术包括金属交联聚丙烯酰胺本体胶和有机交联聚丙烯酰胺本体胶;预交联凝胶体系包括预交联凝胶颗粒、微凝胶及透明水。基于对三大凝胶体系成分及应用条件的分析,提出未来新型凝胶研究应加强深部液流转向用凝胶的开发及应用于恶劣油藏环境凝胶的研制。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有机铬交联聚丙烯酰胺凝胶(Cr-HPAM)深部调剖剂的配方及现场应用情况,通过对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有机铬交联剂体系粘度-时间关系的研究,讨论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和有机铬交联体系的成胶性能,即延缓交联性、抗盐敏性和热稳定性,得到了适用于温度75℃、矿化度40000~50000mg/L油藏的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11.
研制了一种聚丙烯酰胺为主要成分的复合交联聚合物型调剖剂体系,考查了聚丙烯酰胺、稳定剂、温度等因素对调剖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配方体系可在120℃条件下成胶,可配置出黏弹性高、强度高、黏度保持率高的复合交联聚合物调剖剂。通过室内实验研究,确定该调剖剂可用于120℃以下高温油藏的调剖作业。  相似文献   

12.
以聚丙烯酰胺HPAM/Cr3+为例研究了影响弱凝胶体系成胶规律的因素。聚合物的生产工艺或杂质含量对体系的成胶影响很大;提高聚合物浓度、降低聚合物/交联剂质量比,有利于提高体系的成胶速度和成胶强度;适当的矿化度可促进聚合物体系的交联;在45-75℃范围内体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稳定成胶;弱凝胶具有一定耐低速剪切能力。用大庆助剂厂生产的聚合物,在聚合物浓度为400mg/L、聚合物/交联剂质量比为201,体系矿化度为2000mg/L,地层温度为65℃的条件下,可形成弱凝胶。  相似文献   

13.
聚丙烯酰胺/有机铬聚合物凝胶体系的制备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聚丙烯酰胺(PAM)为原料,有机铬为交联剂,制备了PAM/有机铬聚合物凝胶体系。考察了交联剂三氯化铬与醋酸钠质量比及加量、聚丙烯酰胺加量、温度及稳定刺加量对聚合物凝胶体系性能的影响。确定了PAM/有机铬聚合物凝胶体系最佳配方:交联剂加量为3.0%-4.0%,其中三氯化铬与醋酸钠质量比为l:3.5,PAM加量为0.2%-0.3%,稳定剂加量为0.1%-0.2%,甲醛加量为0.2%。性能评价表明,该凝胶体系可适用较宽的温度范围,具有较好的耐温抗盐性,及对不同裂缝性地层的良好封堵能力,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验筛选适合锦90块的弱凝胶深部调驱剂配方,对调驱体系中聚合物的增黏性、热稳定性和抗剪切性,以及不同交联剂体系的成胶性能进行了考察,确定最佳配方为:0.2%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Y+1.0%酚醛类交联剂FQ1。该弱凝胶体系稳定性好,凝胶以整体形态存在,在单管岩心实验中可提高驱油效率6.21%。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温油藏,在模拟油藏温度75℃,以相对分子质量400万、800万、1200万、浓度为0.5%~2%自制阴离子型低水解度(<5%)聚丙烯酰胺(PHPAM)配与0.2%~0.8%环保交联剂聚乙烯亚胺(PEI)交联形成环保堵水凝胶。通过对聚合物浓度,交联剂浓度等影响因素的研究,得出聚合物和交联剂加量不宜过多,否则会出现自聚和过度交联的现象。通过对配制水矿化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矿化度变大,堵剂成胶时间延长,成胶时间可控。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堵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稳定4个月以上,是一种性能良好的长期堵水剂。  相似文献   

16.
一种延缓交联深部调剖剂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简要介绍了聚合物凝胶体系延迟交联作用机理,通过优化凝胶体系中各种组分的含量,研制出一种高效延迟交联深部调剖剂。研究结果表明,该凝胶成胶时间在1~6d可调,该调剖剂具有可泵性好,成胶时间可调,成胶后凝胶强度高,对岩心封堵率大,热稳定性能好等特点,可用于深部调剖。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稠化剂的抗温性,以羟丙基瓜胶、2-吡咯烷酮和(2-氯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原料,合成了新型改性羟丙基瓜胶稠化剂。采用TGA进行了抗温性能评价,研究了稠化剂的交联条件以及压裂液的耐温耐剪切性能、破胶性能、残渣含量和岩心伤害评价等。结果表明,羟丙基瓜胶通过引入刚性基团改性后,热降解温度提高到了220℃,在0.6%的加量下增黏效果好。压裂液体系优选配方为:0.6%改性羟丙基瓜胶+0.5%高温防膨剂BZGCY-C-FP+0.5%高温助排剂BZGCYC-ZP+0.1%温度稳定剂BZGCY-Y-WD+0.2%碳酸钠+清水+有机硼锆交联剂BH-GWJL (交联比为100:0.4),在200℃、170 s-1下剪切120 min后黏度保持在60 mPa·s以上,提高了稳定性。现场应用效果表明,该体系能够满足高温井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18.
低渗油藏缔合聚合物调剖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缔合聚合物调剖技术通过添加交联剂,使之与缔合聚合物形成三维网状结构体系,可控制成胶时间及强度,改善了单纯聚合物体系存在的抗盐性、耐温性、抗剪切性差的问题。针对马寨油田油藏特点,对缔合聚合物的黏-浓、黏-温、稳定性、耐盐性、耐剪切性等指标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缔合聚合物体系具有良好的抗温、抗盐及剪切恢复性能。在95℃、马寨注入水配制条件下,3000mg/L时体系黏度可达64mPa·s;在同浓度下(1000mg/L),与聚丙烯酰胺、AMPS聚合物常温增黏特性相比,缔合聚合物黏度高于前二者2~30倍。现场实施取得了良好的增油效果,表明缔合聚合物调剖体系适用于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孤东油田黄原胶驱先导试验粘度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孤东油田黄原胶驱油先导试验,探讨了黄原胶溶液在整个试验中的粘度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并与聚合物驱油试验中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粘度变化相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黄原胶具有增粘性好、抗盐、抗剪切、热稳定性好等优异性能,在实际注入中粘度受注入过程剪切和污水水质影响小,在地层中稳定性好,对现场注入系统要求相对较低,适合于某些条件较差、清水资源缺乏的油区开展三次采油,亦可作为增粘剂用于其它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