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黄国军  陈海忠 《山西建筑》2006,32(22):15-16
分析了新城市主义兴起的背景,介绍了新城市主义的设计理念,论述了新城市主义对我国社区发展的启示,指出应结合我国国情,吸取新城市主义中干我有利的内容,促进我国城市社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文梳理了近年来在北美城市设计领域兴起的"新城市主义"的发展过程及产生的历史背景、及主要理论。以新城市主义的社区设计思想与中国居住区设计思想的比较为基础,总结新城市主义对我国居住社区设计的影响和实践中还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城市主义提倡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潮与运动,其规划设计强调建成环境的宜人性以及对人类社会活动的支持,对当下城市规划如何干预人群步行活动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本文首先对新城市主义理念及其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总结促进步行活动的基本理念与设计策略。然后通过文献综述分析新城市主义发展模式的步行绩效,进而归纳出建成环境的临近性、连通性、场所性等特征对步行干预的积极作用。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城市和社区两个层面提出步行干预的城市空间规划策略,同时进一步阐述了新城市主义的规划设计策略在我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新城市主义运动为人类认识城市蔓延、解决中心城区空心化及社区冷漠等问题提供重要的理论思考范式。本文系统梳理新城市主义运动发展至今的二十多年实践历程和不同思潮的演变,提出新城市主义理论始终贯穿于一系列实践项目中,而当前的新城市主义理论呈现吸收批判思想、完善理论框架、加固实施保障及创新理论实践四方面发展特征。进而指出针对新城市主义运动的批判涵盖运动起源、理论内容、实践操作三个层面。最后,立足新城市主义运动褒贬不一的认知,指出新城市主义运动是城市动态发展过程的阶段性平衡策略,城市发展过程中任何动态不确定因素的变化都是构成新城市主义发展的未知数。文章对中国现阶段新城市主义的实践进行深刻反思,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建议与预期。  相似文献   

5.
新城市主义的逻辑结构与实践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新城市主义理论的剖析,解构了其在西方城市产生的理论判断前提、理论的价值取向以及实践的具体模式,从而构建起“新城市主义”理论的逻辑结构。在此基础上,根据新城市主义理论的逻辑结构,分别提出了新城市主义在中西方不同城市发展背景下的实践性。针对中西方的差别,提出了在中国新城市主义本土化实践过程中,进行改良所要注意的4个基准条件以及新城市主义在中国实践所能给予中国城市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在北美城市设计领域兴起的一种新思潮,产生于美国大城市发展的历史背景中,在美国大城市经历了城市化、郊区化、绅士化的发展历程后,作为针对郊区蔓延发展批判的“新城市主义”思想越来越受到规划专家、城市政府、开发商、社会公众的关注。本文通过对比的手法,分析新城市主义对我国居住区规划的影响以及在探索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问题的解决方法,以供我国居住区规划设计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东莞金地格林小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城市主义是上世纪80年代起源于美国的一种建筑思潮,是对现代城市运动的非人性化问题的一种反省,主张以生活的角度去设计城市;金地格林小城正是基于这一理念,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而诞生的,它是新城市主义与中国传统的院落建筑风格结合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8.
新城市主义“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给全世界城市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对于当代中国城市开放空间的构建尤为重要,本文基于新城市主义研究城市开放空间的构建,探讨新城市主义设计思想在构建五里亭片区开放空间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城市设计领域的重要理论,新城市主义提倡可持续发展与紧凑的规划设计,鼓励公共交通和步行,减少对小汽车的依赖,主张混合功能布局以及混合收入阶层人群的聚居。文章分析新城市主义传入我国的背景,以古滇民族部落项目为例,从城市设计、建筑风格、业态特征与自然互动等方面入手,对新城市主义理论在中国古镇设计的应用进行系统的辨析。  相似文献   

10.
宋彦  张纯 《国际城市规划》2013,28(1):98-103
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推行新城市主义规划运动,旨在通过塑造良好的城市物质和社会空间,达到抑制城市蔓延、促进社会多元化的目标.本文对新城市主义政策在美国实施近30年以来是否已经达到其目标进行反思与评估,发现新城市主义社区虽然改善了社区内部物质空间的设计,但并不能彻底促成城市宏观空间结构的根本性改变和城市社会多元群体的真正融合;新城市主义设计促使房价增长更形成了不同社会阶层的空间分隔.这说明,即使社区物质空间按照新城市主义原则来设计,也未必能实现其所倡导的社会融合与和谐的目标.文章最后对新城市主义经验对中国的借鉴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的规模以及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空间对立也在不断加剧,旧城区的更新摆在了开发与保护的矛盾之中,让人们在市场经济与历史场所之间的抉择。本文以探索新城市主义设计在旧城区改造的思想,列举了国内具有新城市主义思想的旧城建筑改造的三个案例,希望对现今旧城更新改造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启示,为人们留下乡愁的记忆。  相似文献   

12.
何韶瑶 《中外建筑》2009,(6):110-112
本文通过回顾“新城市主义”规划理论的背景与发展以及描述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的现状,分析了如何在“新城市主义”规划理论指导下,优化城市道路网系统和交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以满足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赵宁  陆毓晗 《华中建筑》2006,24(12):163-165
在把大连建设成“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大目标指导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筑形式日渐多样和新颖,但目前给人们的印象与理想还有很大距离,尤其在大连环宇阳光科技广场所赴的工业厂区,建筑物比较低接平板,从城市更新和发展的角度,这里需要出现突破性的改现。新城市主义的设计观念在于强调邻里感、场所精神,整体、有机、持续发展,主张恢复城市人文价值以提高城市生活品质。这个理论为我们建设新型城市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盛嘉 《福建建筑》2012,(1):40-42
新城市主义作为当时当地的一种规划思想传播至今并且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它所倡导的以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促进邻里交往和社区网络的重建等等思想深刻影响我国。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借鉴新城市主义理论在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为我国社区建设过程中的人性化方法营造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城市标识设计艺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标识的灵魂在于创意 ,创意的内涵在于文化 标识作为一种特定的视觉符号 ,是城市形象、特征、文化的综合和浓缩 ,城市标识设计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 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城市旧貌换了新颜 ,标识的发展更为城市文化锦上添花 在知识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今天 ,对城市标识设计的知识性、前瞻性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因此 ,城市标识设计应规范化统筹管理 ,精心打造城市标识样板街 ,以利于城市形象和名城地位的形成与提升  相似文献   

16.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中国当前城市建设面临许多非人性化的人居环境忧患。对20世纪下半叶美国的边缘城市主义和其后的新城市主义思想从理论上进行了对比和分析,表明了城市设计理念从科技理性向自然和人性的转变,阐述了新城市主义本质内涵是人居环境思想。启迪人们应从人本主义角度探讨城市建设,用人本思想来提升城市人居环境,保持人、自然和人居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城市环境才能走上真正健康之路,对城市开发区建设具有学术价值和深远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Utilizing the empirical study of four ‘New Urbanist’ housing schemes, this paper seeks to unpack the emergence, legitimisation, contestation and subsequent hybridisation of New Urbanism in urban and suburban Toronto. Conceptually, the paper builds on the observation tha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irculation of New Urbanism as a global mov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irst de-universalize the processes; to view it as a globally circulated idea that crucially is co-constituted by the practices of situated interpretative communities of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actors. The situated complexities of New Urbanist production in Greater Toronto are used as a critical lens to understand the constrained dynamism of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building culture which is relationally assembled through regulatory, industry and ideological practices. New Urbanism is re-positioned as a localized and politicized housing response to suburban growth management and urban intensification agendas that is unevenly supported in terms of market acceptance, historical precedence, technocratic planning and product design flexibility.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创办于2005年的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专门关注城市和城市化,十年来在开拓城市观念和方法上,呈现出九方面需要重新认识和消化的特点:城市策展应用;城市开放性;城市自发性和主体性;城市日常生活;城市基础;城市生命周期;城市与乡村农业;城市建筑;城市知识分享和教育。  相似文献   

19.
郑宸 《福建建筑》2013,(1):9-12,19
本文从普特南的文章入手,解析了社会资本的相关概念,并详细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和与城市发展及社区建设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市场化条件下其对于城市与社区发展重要意义。同时,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反思了新城市主义等社区规划模式的缺陷,探讨了城市社区规划的相关特点。最后,与传统社区规划模式进行对比,从培育社区社会资本的视角,论述创新社区规划的理念与途径。  相似文献   

20.
潜嫂(或海女,Haenyeo)是在韩国济州岛生活的女性潜水人。她们通过屏住呼吸的潜水,以捕捉海洋动物和收割海藻为生。回应着潮水的起落,她们同时在海洋和陆地上耕耘,将所需的养料从一处传递给另一处来建立2种生态间的联系。基于主笔人康峻豪在潜嫂社区长达一年的景观实地考察,提出潜水都市主义(Submersible Urbanism):它作为一个有节律的、相互的、区域性的系统,其中的角色积极地在可耕种的陆地/海洋和建成环境之间,交换各自的产品和副产物。研究从城市、景观和建筑3个尺度,提出3个关于潜水都市主义的设计主张:建立岛屿和海洋间循环的营养系统,打造潜水步道,以及为扩展潜嫂社区提供新的公共资源系统。潜水都市主义的这些设计主张为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的时代提供了一个弹性的生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