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某220kV变电站带电检测发现的110kV GIS存在局部放电信号情况,介绍特高频、超声局部放电检测方法,分析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以及放电源定位结果,解体检查结果验证了带电检测手段的有效性,并提出相关结论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取特高频、超声波局部放电等多种带电检测方式,可以有效检测GIS设备潜伏性局部放电缺陷。针对某变电站一起110 kV GIS电缆终端局部放电缺陷,采用特高频定位检测查找缺陷部位,综合特高频、超声波局部放电及高频电流法定性分析缺陷类型,最后通过停电解体验证了GIS终端存在气隙放电缺陷。  相似文献   

3.
相比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法,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法对GIS固体绝缘内部放电缺陷检测灵敏度和定位精度较高,但无法确证此类缺陷部位和类型,据此制定的设备检修策略难以保证完善、准确。因此,文中研究了特高频局部放电和X射线数字成像联合检测GIS固体绝缘内部放电缺陷的方法,使用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法对固体绝缘缺陷进行检测和定位后,在设备检修期间应用X射线数字成像技术对缺陷进行可视化确证。该方法在某110kV变电站110kV GIS的带电检测中成功发现隔离开关绝缘拉杆内部电树枝缺陷,表明了该方法有助于提升GIS固体绝缘内部局部放电的检测和定位效果,为检修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相比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法,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法对GIS固体绝缘内部放电缺陷检测灵敏度和定位精度较高,但由于无法确证此类缺陷部位和类型,据此制定的设备检修策略难以保证完善、准确。因此,本文研究了特高频局部放电和X射线数字成像联合检测GIS固体绝缘内部放电缺陷的方法,使用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法对固体绝缘缺陷进行检测和定位后,在设备检修期间应用X射线数字成像技术对缺陷进行可视化确证。该方法在某110 kV变电站110 kV GIS的带电检测中成功发现隔离开关绝缘拉杆内部电树枝缺陷,表明该方法有助于提升GIS固体绝缘内部局部放电的检测和定位效果,为检修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GIS局部放电检测中特高频法与超声波法灵敏度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特高频法和超声波法在GIS设备局部放电检测中的灵敏度进行对比,以实际的GIS设备为基础,建立了一套220kV GIS局部放电检测平台,模拟了实际中较为常见的5类放电缺陷,利用特高频法和超声波法对5类缺陷在不同电压下的局部放电同时进行了测量,并对两者获得的起始放电电压、平均视在放电量、放电次数和放电幅值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特高频法对上述5类局部放电的检测均较为灵敏;超声波法对GIS设备中绝缘子表面自由金属颗粒缺陷、绝缘子表面设备外壳内侧金属尖刺缺陷以及高压导体接触不良缺陷引起的局部放电的检测较为灵敏,但与特高频检测法相比,灵敏度仍然略低。因此建议以特高频作为GIS设备内部缺陷检测和诊断的主要手段,超声波法为辅助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6.
为了防止GIS的内部缺陷进一步发展造成事故,对GIS局部放电(局放)进行检测十分必要。笔者利用GIS特高频局放在线监测系统发现110 kV高新站110 kV GIS秀高Ⅰ线间隔有局部放电信号,并采取现场GIS局放带电测试、定位,以及进行一序列的开盖检查及缺陷排查,发现局放源位于110 kV高新站秀高Ⅰ线GIS A相电缆终端接头位置,最后更换了A相电缆终端接头后局放信号消失,避免了事故的发生,从而验证了GIS特高频局放在线监测系统检测GIS设备内电缆终端头故障的有效性,为较早地发现GIS内电缆终端头内部缺陷提供了有效检测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首先介绍了开关柜局部放电超声波及特高频带电检测技术,然后介绍了一起10 kV开关柜局部放电带电检测实例,通过联合采用超声波信号幅值分析、频率成份分析和特高频信号相位特征分析、时间差定位,成功发现开关柜穿屏套管悬浮放电缺陷。通过解体检查找到了放电部位,与带电检测结果一致。最后采用COMSOL软件建立穿屏套管电场仿真模型,分析了穿屏套管悬浮放电发生过程及原因。  相似文献   

8.
全江涛  蔡静  陈敏 《湖北电力》2012,36(6):20-21,52
特高频/超声波局部放电测量技术已成为运行GIS设备局部放电监测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特高频和超声波局部放电测量的原理,采用2种局部放电检测手段对有异常局放信号的GIS设备进行了检测和分析定位,并结合局部放电检测结果,对GIS设备进行了现场解体。  相似文献   

9.
GIS绝缘故障的发生会对电站和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严重影响,局部放电检测可有效发现GIS设备的潜伏性故障,保障GIS设备安全运行。特高频法及超声波法是GIS局部放电检测的常用方法。采用特高频时差定位法、声电联合定位法成功定位一起220 kV GIS隔离开关悬浮放电故障。解体后发现,由于齿轮传动轴与绝缘拉杆接头尺寸配合不当造成电位悬浮,进而产生局部放电。建议进一步改进该类型隔离开关绝缘拉杆处的结构设计,增加等电位连接措施,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0.
郑云海 《电工技术》2019,(1):101-102
利用局部放电带电检测法对某220kV变电站10kV开关柜内局部放电故障进行检测,确定了缺陷类型及位置。经停电检查处理,验证了超声波及特高频检测法对开关柜内局部放电检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笔者介绍了10 kV开关柜局部放电带电测试的地电波和超声波原理,并且成功检测出了深圳110 kV田面变电站10 kV 2号站用变柜ST2存在局部放电信号,同时通过对ST2柜的停电检查,发现ST2柜中的A相MOA是产生局部放电信号的源头所在,从而验证了采用地电波和超声波这两种原理相结合的方式检测10 kV开关柜故障的有效...  相似文献   

12.
新投运的拉西瓦电站750kV GIS和GIL设备均已安装有先进的在线监测设备(局部放电检测装置),可进行实时检测和分析GIS和GIL设备早期的局部放电问题。该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在今后电站、电网高电压等级GIS和GIL设备局部放电检测技术得到推广,对保障GIS、GIL设备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运用超声波法和特高频法相结合的局部放电检测技术,发现和定位了运行中的220 kV站GIS(全封闭组合电器)避雷器气室内部的局部放电,对放电源的类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判断,确定为浮电位部件放电类型。通过停电解体检查证实了检测和分析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为应用带电测试技术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4.
李秀广  郭荣坤  马波  周秀  郭飞 《电气技术》2016,(12):162-166
本文在对126kV GIS设备带电检测发现其存在放电故障,通过多种检测方法对故障进行了定位,判断了故障类型,对GIS带电检测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750 kV GIS耐压及局部放电、超声波探伤试验进行了介绍,针对这两个现场特交试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意见与建议,有助于后续750 kV工程特交试验的顺利进行,保证设备可安全投入电网运行。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超高频带电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检测方法及检测仪器,结合220 kV华山站故障断路器的现场检测实例,介绍了超高频局放检测技术在断路器绝缘缺陷检测中的应用。通过现场检测分析、拆解维护及实验室局放实验,多种途径验证了超高频技术用于SF6断路器局放检测的可行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超高频窄带法的GIS局部放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提高GIS运行的可靠性,笔者简要说明了超高频法检测GIS局部放电的原理,并在实验室以一段220 kV电压等级的GIS母线为试验对象,设计和模拟了GIS中典型的4种局部放电模型,并使用自主研发的超高频窄带检测系统对其局部放电信号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超高频窄带系统能有效测量GIS局部放电信号,同时获得了不同类型缺陷所产生的超高频信号及其对应的特征,为今后GIS局部放电模式识别提供了数值依据。  相似文献   

18.
笔者设计了一套基于虚拟仪器的GIS局部放电声电联合检测系统,通过不同速率的数据采集模块对GIS局部放电过程中所产生的超高频、高频电流以及超声波信号进行多通道同步联合检测。系统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平台开发,可连续捕捉与采集存储局部放电脉冲波形信号、实时计算放电脉冲相位。利用采集的局放信号进行时频分析和模糊聚类实现了多源局放的有效分离和类型判断,同时基于多路局部放电超高频信号与超声波信号本身或两者之间的时差可实现局部放电源的定位。该系统已在多个220 kV及500 kV GIS变电站的局部放电现场检测中得以应用,检测结果验证了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基于暂态地电压法(Transient Earth Voltage,TEV)的开关柜局部放电定位问题,针对传统定位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种局部放电脉冲自动提取与匹配方法。利用Akaike信息准则法(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进行信号时间差的自动精确求解,根据多路信号时间差实现局部放电定位。基于该方法组建了包括四通道传感器、高速采集卡及上位机可视化处理软件等的便携式检测系统,实现了TEV波形的采集、显示、波形分析及信号时间差的自动确定方法,实现局部放电源的自动定位。最后利用试验证明了该方法较传统仪器所使用的阈值法确定时间差效果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