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花状CeO_2载体,并选择了3种沉淀剂NH_4OH、Na_2CO_3和NaOH,通过沉积-沉淀法分别制备Au/CeO_2催化剂。以CO氧化为探针反应,研究不同沉淀剂对催化剂催化CO氧化性能的影响,通过ICP-AES、XRD、TEM、XPS、H_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探讨了不同沉淀剂对Au/CeO_2催化CO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aOH为沉淀剂制备催化剂室温活性最低,以NH_4OH和Na_2CO_3为沉淀剂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好的CO氧化催化活性,室温转化率高于95%,但后者的室温催化活性相对更高。不同沉淀剂制备的催化剂活性与其实际金的负载量、金颗粒尺寸和载体还原的难易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在450~550℃的还原温度下,Co/ZnO催化材料存在2种结晶态钴物种。在空速为1 500mL/g催化剂·小时、总压为2.0 MPa、H_2∶CO比为2∶1的反应条件下,对比了负载在路易斯碱性担体(ZnO)和路易斯酸性担体(γ-Al_2O_3)上的钴基催化材料的费托合成催化性能,发现不同酸碱类型的担体对钴基催化材料的CO加氢活性、产物选择性以及表观活化能均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氧化碳(CO)催化氧化反应因在工业、环保、军事、人类生活等方面应用广泛而受到人们普遍关注,如激光器中微量CO的消除、封闭体系中CO的消除、汽车尾气净化以及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少量CO的消除等。近年来关于纳米金催化剂用于CO低温氧化反应的研究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阐述了金颗粒尺寸、载体种类、制备方法、制备条件等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总结了催化机理的研究现状和导致催化剂失活的因素,最后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2%(质量分数)Au/CeO_2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投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程序升温还原等手段研究了纳米金催化剂在室温空气中存放和冰箱冷冻存放失活的机理。结果表明,冰箱冷冻储存更有利于抑制金纳米颗粒的长大,使催化剂保持更高的储存活性。纳米金催化剂储存失活是部分可逆的,导致其失活因素有两方面:(1)金纳米粒子的长大,导致不可逆失活;(2)表面吸附二氧化碳和水,可通过高温焙烧来恢复部分活性,属于可逆性失活。  相似文献   

5.
超纯装置公司的新UP系列气体纯化器可分离小于10ppb的H_2和O_2杂质,且可在常温下操作。其中,UP—3型(标准流速 3L/min)和 UP—10型(标准流速10L/min)适用于氩、氮和氧。该纯化器结构易改成Semi—Gas或Millipore常温纯化器。如进入的杂质总量为 10ppm,则使用  相似文献   

6.
张静静  孙杰  李吉刚  周添  陈立泉 《材料导报》2016,30(Z2):369-373
采用水热合成法、沉积沉淀法分别制备花球状CeO_2和负载型Au/CeO_2。考察了反应液pH、金的负载量和煅烧温度对Au/CeO_2催化氧化CO活性的影响,确定最佳制备参数,并对优化的Au/CeO_2进行稳定性、储存性和再生性测试。结果表明:反应液的最适宜pH为8.5~9,最适宜的负载量和焙烧温度分别是2%(质量分数)和300℃。优化的Au/CeO_2催化剂,室温下将1%CO催化氧化至1.8×10-6,连续反应67h活性开始下降,当温度升至55℃时,连续反应700h,CO浓度仍然保持在8×10-6以下。此外,该催化剂还表现出良好的储存性和再生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催化剂,并利用XRD,XPS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铜掺杂量,焙烧温度,空速以及CO_2和H_2O的存在对选择氧化消除CO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0℃焙烧后的催化剂具有最佳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而且在CO_2和H_2O的存在下140℃也能达到有效消除CO(100 ppm以下)的目的,同时选择性可达到了70.1%。100h的连续测试显示,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主要介绍了克劳斯催化剂在硫回收过程中的几种失活原因,包括硫沉积、硫酸盐化、碳沉积、热老化、水热老化、等,并简要提出控制克劳斯催化剂失活的措施及克劳斯催化剂失活后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选择负载型铜催化剂为研究对象,以富氢条件下研究CO选择性氧化反应为导向,考察了反应气氛、焙烧温度、CuO含量及Al2O3掺杂对CuO/CeO2催化剂的CO选择性氧化催化性能的影响,并采用TEM表征技术探讨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介绍了克劳斯催化剂在硫回收过程中的几种失活原因,包括硫沉积、硫酸盐化、碳沉积、热老化、水热老化、等,并简要提出控制克劳斯催化剂失活的措施及克劳斯催化剂失活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介绍了克劳斯催化剂在硫回收过程中的几种失活原因,包括硫沉积、硫酸盐化、碳沉积、热老化、水热老化、等,并简要提出控制克劳斯催化剂失活的措施及克劳斯催化剂失活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工艺气体系统过滤器及纯化器可除去99.9999%的大于0.01μm的粒子,使粒子、湿气、O_2、CO_2、CO和其它杂质降到1位数或十亿分之几含量。此装置安有316L不锈钢壳体,适用于大部分腐蚀气体、惰性气体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目前高温脱硝催化剂温区窄、易失活和中毒的问题,制备了Fe,Ce改性的MnO_x-TiO_2低温脱硝催化剂。0.08Fe0.05Ce/MnO_x-TiO_2催化剂脱硝效率达到90%以上的温区最宽,达到了99~374℃。XRD、BET测试表明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在TiO_2载体上的分散性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增加。XPS分析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化学吸附氧增加,Mn以MnO_2和Mn_2O_3的形式存在,Ce和Fe的加入促进了MnO_2和Mn_2O_3之间的转化,有利于脱硝反应的进行。H_2-TPR、NH_3-TPD分析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的弱酸和中强酸含量提高,低温氧化还原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浸渍法制备一系列负载型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常压下考察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与等离子体共同作用下对CO2氧化甲烷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O2添加量为30%时不同过渡金属催化剂对甲烷反应影响不同.其中CuO/γ-Al2O3催化剂具有较高XCH4,而Cr2O3/γ-Al2O3催化剂则表现出较高C2烃选择性.分析了过渡金...  相似文献   

15.
以SO42-/TiO2-Si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为例,选择松香与甘油酯化这一高粘度有机反应体系,通过IR、TPD、XRD和BET等检测方法,研究了SO42-/TiO2-SiO2的失活原因。研究表明,催化剂表面吸附有机物、酸中心减少、酸量下降是导致该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再生方法,优化了再生条件:在500℃焙烧脱去吸附物,再用H2SO4浸渍对失活催化剂进行再生。再生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与新鲜催化剂性能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6.
以新型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53(Al)和传统多孔材料Al_2O_3为载体,采用满孔浸渍法负载铜铈金属离子,分别得到(Cu-Ce)/MIL-53(Al)催化剂与(Cu-Ce)/Al_2O_3催化剂用于CO氧化,对两种材料的催化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样品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N_2物理吸附-脱附等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载体MIL-53(Al)的比表面积高于Al_2O_3的比表面积,MIL-53(Al)上负载的铜铈颗粒分布均匀且粒径小于Al_2O_3上铜铈颗粒粒径。在CO氧化反应中,MIL-53(Al)负载铜铈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明显高于Al_2O_3负载的铜铈催化剂,(Cu-Ce)/MIL-53(Al)催化剂在120~130℃时使CO氧化的转化率达到100%,(Cu-Ce)/Al_2O_3催化剂在205~235℃时使CO氧化的转化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7.
燃煤电厂SCR脱硝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法脱硝是目前控制氮氧化物最有效的方法,在SCR系统中催化剂是核心.介绍了SCR法脱除氮氧化物的基本原理,分析了飞灰堵塞、催化剂中毒、硫酸盐堵塞等各种引起SCR催化剂失活的原因,并针对不同的失活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比较了各种引起SCR催化剂失活的因素,判断出在不同灰分条件下引起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分析了不同类型催化剂的特征;指出了适合不同类型催化剂再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甲烷是对全球温升贡献仅次于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且其全球增温潜势是CO2的80倍以上。在全球变暖和大气中甲烷含量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完全催化氧化大气甲烷对于减缓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具有重要价值。然而,由于甲烷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在温和条件下将其催化氧化一直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甲烷完全氧化在热催化、光催化以及光热协同催化三种反应条件下的研究进展,热催化中高温增大了能耗并加速了催化剂的失活,开发低温反应条件下的催化剂已经成为甲烷完全热催化的重点;光催化提供了一种常温常压条件下利用光能氧化甲烷的方法,但是相对热催化来说反应速率较低;光热协同催化在光能和热能的协同作用下,可实现温和条件下的甲烷高效完全催化氧化,表现出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就三种反应催化剂的发展进行综述,系统分析了不同反应的原理,以及不同反应条件下甲烷完全催化氧化的优势与不足,同时总结了催化氧化甲烷所面临的挑战,并提供潜在的解决方案,期望为今后的甲烷氧化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老化处理会导致三效催化剂(TWCs)严重失活,因此提高催化剂的耐久性能是TWCs设计的目标。本工作采用不同碱辅助的沉积沉淀法,即尿素辅助沉积沉淀法和氨水辅助沉积沉淀法制备了Pt/Ce_(0.4)Zr_(0.5)La_(0.05)Pr_(0.05)O_2 (Pt/CZ)三效催化剂,分析了不同碱对催化剂物理化学性质、催化活性和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辅助沉积沉淀法(UDP)制备的Pt/CZ催化剂的抗老化性能较差,而氨水辅助沉积沉淀法(ADP)制备的催化剂的抗老化能力较强。XRD,CO吸附,XPS和H_2-TPR表征结果表明,ADP中较大的Pt颗粒以及更强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使ADP在老化过程中烧结程度较低,有利于维持催化活性。因此,ADP催化剂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在环管工艺结合生产工艺中,原料丙烯的精制是一个关键问题。丙烯中的水能引起高效催化剂活性中心的失活而使催化剂活性降低,甚至造成反应弱或不反应现象;丙烯中的硫是极其有害的杂质,不管是有机硫还是无机硫对反应都是有害的,特别是COS、能使聚合反应链终止,造成催化剂活性下降、粉料中出现塑化块,所以为保证高效催化剂生产聚丙烯,保证聚合反应的正常进行,达到优质高产的效果,必须有效地脱除丙烯中的水、硫、氧等杂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