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以工业纯铝L2为实验材料,采用硫酸交流阳极氧化-着色工艺在铝表面制备黑色膜层,重点分析着色溶液pH、温度及乙酸钴质量浓度对黑色膜层的影响,通过分析型扫描电镜测试,结果表明,电解液成分为200 g/LH2SO4、1 g/LAl2O3,U为12V,θ为(20±1)℃,t为60min的交流电阳极氧化条件下,着色液成分为30~40 g/LCo(CH3COO)2,1 g/LNiF2.2H2O,θ为50~60℃,pH为4.5~6.0,t为30min的工艺条件下可以获得与工业纯铝L2基体良好结合力,耐蚀、耐热及吸光性较好的黑色膜层。  相似文献   

2.
采用交、直流交替氧化的方法,改变3005铝合金在硫酸介质中阳极氧化膜的结构与组成,探讨其对膜层电解着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交、直流氧化的顺序及相关电解着色参数对电解着色膜性能产生明显的影响。最佳氧化及着色工艺条件为:直流氧化电流密度1~2A/dm2,交流氧化电压15~20V,着色电压5~7V,着色温度20~30℃,着色时间2~7min。由此可获得浅茶色、桃红色、朱红色、紫黑色等一系列具有高装饰性的铝阳极氧化着色膜。  相似文献   

3.
铝合金交流电阳极氧化膜电镀黑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以常用的工业纯铝L2为实验材料,采用硫酸交流电阳极氧化和电镀黑镍工艺来降低成本,着重分析温度、电流密度、镍离子的质量浓度等对黑色膜层性能的影响。通过SEM表征、EDS及性能测试表明:在优化的电镀黑镍工艺条件下可以获得与工业纯铝L2基体结合力良好,且耐蚀性、耐热性、吸光性均较好的黑镍镀层。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供了铝阳极化膜电解着烟灰色系的工艺方法,随着色时间延长,依次可获得银灰、中烟灰、深烟灰、灰黑、黑灰至黑色.色调均匀饱满,着色液稳定,可调性好.用电镜分析了膜层成分,探讨了灰色显色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以铜盐为主的红色系电解着色液的工艺规范和各成分的作用;对着色膜物化性能进行了系统测试,证明膜层性能优良;可在同一着色液中依次获得酒红、鲜红、红紫、黑紫至黑色,为铝制品提供了新色系.  相似文献   

6.
用李沙育图形法研究铝阳极氧化膜的电解着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用李沙育图形法研究GKC青铜色系电解着色液组份的作用机理和工艺参数的影响,并探索控制着色的可能性。作者的结论是:1)施加于铝阳极氧化膜的交流电压,所引起的交流电流由法拉第和非法拉第电流组成,以法拉第电流占主导。正常着色电压下,阻挡层的整流作用很明显;电压过高,失去整流作用,膜层随之剥落。2)观察和分析通电初期李沙育图形之变化、I-t曲线及膜层外观,提出了电解着色初期有一个“前置反应”期的看法。3)证实了锡和镍共存时能发生共析。作者认为,李沙育图形法是研究交流电解着色的一种简便方法,可用以判断并分析电解着色过程,工业上可监视着色正常与否。  相似文献   

7.
1.铜及其铜合金氧化着色工艺 2.“定时器”触点滚镀银工艺 3.多层镍电镀新工艺 4.高应力镍电镀工艺的研究 5.关于电镀的防腐蚀性能的试验标准及评价方法的一点看法 6.论微机在电镀工业中的应用 7.多层镍——微孔铬电镀工艺在环形电镀自动线的应用 8.氧化膜耐碱膜测试方法及仪器 9.铝阳极氧化染黑色故障排除讨论 10.考查引进电镀生产线对轻工系统电镀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交流扩孔对铝氧化膜电解着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磷酸溶液交流扩孔对铝阳极氧化膜电解着色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交流扩孔后氧化膜的电解着色性能发生了明显变化。改变交流扩孔的工艺条件,可获得黄色、灰色、绿色、古铜色、蓝色等多种色调的氧化膜。扫描电镜照片显示,经磷酸溶液交流扩孔后,多孔氧化膜孔径可增大一倍以上,电解着色并未引起膜表面微观形貌的明显变化。所得最佳扩孔工艺条件为:磷酸90~110g/L,电流密度1.5~1.75A/dm2,电压5~10V,时间8~12min,温度20~30°C。  相似文献   

9.
不锈钢电解着色工艺及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Cr17铁素体不锈钢电解着黑色工艺和膜层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探讨。本工艺具有发黑速度快,色泽均匀,较好的抗蚀性能。电解着色不锈钢表面形成铬的复合氧化膜,增强了钝性,使得自然电位和阳极极化电位正移,提高了膜层的电化学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两种化学着色工艺,分别在黄铜表面得到了青绿色膜层和黑色膜层。采用电化学测试、点滴试验、耐磨性测试和扫描电镜对着色黄铜的耐蚀性、耐磨性和表面形貌进行了检测。黄铜表面着青绿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硫代硫酸钠120g/L,硫酸镍40g/L,氯化铵60g/L,温度25℃,时间7min。黄铜表面着黑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过硫酸钾12g/L,氢氧化钾50g/L,温度55℃,时间9min。黄铜着青绿色后,膜层暗淡,均匀性和耐磨性较差;而黄铜着黑色后,膜层致密,色泽光亮,并且其耐蚀性和耐磨性均比着青绿色膜层的强。黄铜着黑色工艺能同时起到装饰、防腐、耐磨的作用,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陈昌炽  陈焕明  黄元盛 《广东化工》2010,37(12):23-23,29
使用直流电源,研究了0Cr18Ni9不锈钢表面电化学着蓝色膜工艺。探讨了电流密度、着色时间和温度对着色膜色彩的影响。使用擦拭法测试了膜的耐擦拭性。试验了如何提高色彩的稳定性的方法。结果表明,蓝色膜的最佳电流密度控制在0.2 A/dm-2比较合适。温度和时间范围分别为40~50℃和5~15 min。着色膜具有较好的耐擦拭性和很好的附着性能。可通过调节着色液温度和成分来提高色彩的重复性。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铜及铜合金着色的原理.总结了铜及铜合金着黑色、褐色、绿色、蓝色的工艺配方及操作条件,介绍了手工点涂铜绿(铜锈)、双色点蚀(先着黑色再点蚀铜绿)、套色、着土黄铜绿色等多种特殊的着色工艺.  相似文献   

13.
闫小星  潘萍 《涂料工业》2018,48(12):64-68
研究了大红、深黄、水紫、黑色4种颜色色浆对氟树脂/铝低红外发射率涂层光泽、附着力、硬度、粗糙度、耐冲击性、色差、红外发射率、耐腐蚀性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深黄色色浆涂层的发射率最低,约为0.1;不同色浆对氟树脂涂层色差明度影响不同,相对于其他色浆,水紫能够使涂层偏暗;大红、深黄、水紫色浆的涂层硬度均为6H;加深黄色浆的涂层附着力最好,其次是大红色浆和水紫色浆;深黄色浆对涂层的耐冲击性影响最大,其次是大红色浆和水紫色浆;相对于大红、深黄、黑色色浆,水紫色浆涂层具有最低的粗糙度,表面比较光滑;水紫色浆和深黄色浆的红外波峰比较持平,有利于减小表面发射率;水紫色浆氟树脂涂层的耐腐蚀性能最好。耐盐水腐蚀测试后4种涂层均没有明显失光,水紫涂层没有发生明显变色,深黄和黑色涂层起泡密度较低。水紫色浆因其粒径均匀细小,在氟树脂涂料中易分散,与氟树脂相容性好,因此具有相对较优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4.
铝合金化学发黑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开发出一种铝合金化学发黑新工艺。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该工艺通过两步氧化着色法,得到了结合力好、耐蚀性强、颜色鲜艳美观的铝合金黑色氧化膜。  相似文献   

15.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着色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艳芝 《电镀与精饰》2001,23(3):20-22,26
较系统地评述了近年来铝及铝合金材料在表面着色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广泛应用的交流电解着色技术(简称电解着色法),电解着色法按其发色特点,可分为自然发色法、一步电解着色法、二步电解着色法和三次多色电解着色法等等。其中,三次多色电解着色法是当前最先进的电解着色技术,此外,还介绍了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和进入工业生产应用的微孤氧化陶瓷成膜技术。  相似文献   

16.
Powder coatings, which are made by plasma‐spraying processes, are being used 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because of their wear resistance, chemical resistance, and high impact strength even at low service temperatures. These factors increase the importance of plastic and plastic‐based coatings 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In this study, an aluminum–silicon–polyester‐based composite coating was applied by plasma‐spraying processes with and without an intermediate bond coat (Ni–Al). The effects of the coating thickness, intermediate bond coat, and processes parameters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wear properties of the coating were studied experimentally. The wear properties of the coatings we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ball‐on‐disk procedure. Th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coating were examined by optical microscop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lasma‐spraying current and thickness had a strong influence on the wear resistance and micro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the aluminum–silicon–polyester coating. © 2006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100: 3609–3614, 2006  相似文献   

17.
304不锈钢化学着黑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INCO法的基础上,通过添加辅助成膜剂和添加剂对不锈钢化学着色液的配方进行改进,采用时间-电位差法控制着色过程,在304不锈钢表面得到了黑色膜(简称304黑钛板)。实验结果表明:304黑钛板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耐磨性能和加工性能。Tafel极化曲线表明:着色膜的形成提高了304不锈钢板的阳极极化作用以及电化学稳定性。SEM和EDS分析结果表明:黑色膜均匀、致密,主要由Fe,Cr,Ni,Mn,Ce,C,O,P等元素组成。此外,初步探讨了304不锈钢表面黑色膜的成膜机理。  相似文献   

18.
不锈钢表面化学着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锈钢具有强度高、可加工性好、耐蚀、耐磨等特点,目前已在航天、海洋、军工和化工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探讨了各种添加剂在不锈钢化学着黑色中的应用,并分析了不锈钢化学着彩色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AlCl3+LiAlH4有机溶剂中铝镀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lCl3 LiAlH4的四氢呋喃-苯有机溶剂体系在低碳钢Q235基体上进行了镀铝实验,并就不同电镀时间和电流密度对铝镀层的结构、表面形貌、晶粒尺寸、镀层厚度、结合力及耐蚀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AlCl3 LiAlH4的四氢呋喃-苯体系在低碳钢镀铝是可行的,铝镀层表面光滑、均匀,并呈现不规则的颗粒状或块状的生长特性。铝镀层的厚度和晶粒尺寸随电流密度和电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铝镀层与碳钢基体间的结合力良好,且铝镀层具有较好的耐蚀性能。铝镀层的最佳工艺为电流密度2~4A/dm2,电镀时间30~60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