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刘玮  李雄 《工业建筑》2018,(1):7-11
"山水城市"是钱学森先生针对当代中国城市景观危机提出的概念。对"山水城市"营建理论体系进行梳理,包括"山水城市"的概念、发展过程。阐述中国传统宇宙观及山水诗画对人居环境营建的影响。从城市选址、空间格局营造、审美意境的表达三个方面总结山水城市人居营建策略。以杭州和苏州为例,阐述两种典型的"山水城市"人居环境营建的策略。山水城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理论,"山水城市"人居环境的营建需要将生态、文化、美学意境融入城市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在不断总结创新中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以苏州古城及其周边山水为研究对象,从风景园林的视角解读了苏州作为山水城市的演变过程。通过对城市与近郊山水体系组成的"山——水——城"模式下的区域风景系统形成发展过程的梳理,剖析了苏州古城西郊浅山区作为关键连接体,在景观和人文上与城内的风景体系相互融合,构建超越城市范围的"城——郊"区域风景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提出山水城市建设应当在保护自然山水格局的基础上,从区域风景系统的视角将城市与自然山水结合,为当代城市的建设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王欣  李烨  冯展 《中国园林》2020,36(4):22
山水城市是传统文化语境下的美好城市人居环境,体现了风景园林与城市的有机关系。以杭绍古城山丘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1 600多年中,从建城到基本格局固定的历史样貌,并进一步研究其在山水城市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比较杭绍两城山城关系异同,发现在同样的山水理法之下,存在"仙山"和"形胜"2种景观意象,并由此形成2种山水城市意象原型。在此过程中,通过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山丘成为城市重要文化景观。在新时代,要继承和发展山水城市优秀传统,建设以人为中心的、生态和文态俱美的公园城市。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城市拥有与西方城市不同的空间营造逻辑和规划设计方法,尤其是结合山水元素的人居环境营建理念及方法,曾指导人们创造了大量“天人合一”的中国式城市空间。本文以清涧古城历史人居环境营建为例,在古城历史城池图复原的基础上,借助 Arcgis 地理信息系统对其自然山水中地表和河流灾害进行模拟分析,探寻城市营建择地经验,并利用空间句法分析城市历年空间结构的演化发展,总结其空间结构构架经验。与此同时,运用 Arcgis 视域分析方法对城市建筑群体肌理以及重点建筑视线关系进行剖析,以提取城市建筑布局经验。希冀通过科学定量的分析方法发掘转译中国古代城市人居环境营建智慧,以启发当代于山水之间实现人居和谐的城市规划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5.
山水文化是山水之中蕴涵和引发的文化现象,其"天人合一"的思想基础与古代中国人最为根本的空间观念—"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同出一辙。赣州独特的山水格局孕育了以客家文化为主体的小盆地农耕经济和堪舆文化背景下的山水景观,对古城选址、空间发展、景观营造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产生了显著影响,并对新时期赣州的城市空间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对山水文化的利用将是赣州城市空间发展永恒的主题,将不断引导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城市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将人居环境科学作为理论基础,以乐山古城为例,总结其营造城市景观时对周围自然山水的因借和利用方法,进而探讨古代城市景观的设计手法,并为当代城市的景观设计提供历史经验,也为乐山地区整体文化景观的保护提供一些历史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山地城市因其城市地貌高低起伏、山水相依,城市建设依山傍水、因地制宜,形成了独特的山水景观与山水文化格局。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城市水系的景观文化规划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该文将以英德市为案例,探析景观文化策略下我国山地城市的水系规划,强调水系景观和水系文化的关键在于将山地城市水系的生态服务功能与地方"山水格局"充分结合,具体策略包括:①以保护修复为主建立山水生态格局;②以山水格局为形营造水景观;③以传统传承为境彰显水文化。  相似文献   

8.
丽江大研古城轴线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耀玕 《山西建筑》2007,33(30):52-53
通过对丽江大研古城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过程的深入分析,指出在其自由而致密的城市肌理中也包含着三条轴线,一为中河,一为木府建筑群的中轴线,一为流官府城的中轴线,从而促进丽江大研古城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三峡人居空间景观的生态特质是库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科学总结其生态经验,对"后三峡时期"库区人居环境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通过对其山水环境、簇群人居、滨江岸线和多维绿地4个方面景观生态特质的提炼,分析三峡人居景观与特殊自然环境的系统耦合关系,识别山水关联、簇群交错、蓝绿网络、复合格局主导的景观生态模式与特征.结合三峡...  相似文献   

10.
1990年7月31日,钱学森先生在给吴良镛教授的信中正式提出山水城市概念。广义的山水城市指自然生态系统,狭义的山水城市指有山有水的城市。本文在狭义山水城市定义下,仅讨论山水中“水”这一要素与古代城市之间的景观营造关系。通过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对湖湘地区永州、长沙和岳阳三座古城在城市选址格局、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水景营造等三个方面的横向比较,梳理捋清山水城市之“水”景观的内在意涵,探讨揭示水在古代城市中的景观营建机理,拓宽延伸山水城市理论的边界范畴,旨在为当代山水城市的风景园林营造累积科学论注、补充思考论点。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新城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将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新城建设结合起来,对于指导我国未来的新城开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成都天府大道南延片区概念规划研究为例,提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优化和改造,从而建立区域生态景观架构的生态优先的新城规划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城镇建设冲击并蚕食着乡村景观,使其风貌特征和地域美学逐渐丧失。从空间过程的角度研究乡村景观格局的特性与演变规律是对其进行保护与调控的基础。首先提出乡村景观格局演变的多尺度分析框架;其次以图式语言呈现了乡村古镇乌镇各尺度空间格局特征;最后分析了影响格局演变的多尺度空间过程。研究发现:自然生态过程是整体尺度上反映人们对人居安全和水患防范基本需求的主导过程;经济生产过程是复合尺度上促使乌镇交通与产业彼此适应与景观格局发展的主要动因;人文文化过程是单一尺度上使景观格局向着人的意愿与需求呈现地方特征的主要驱动。研究结论对制定乡村景观多尺度保护、恢复、维护和提升策略具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宜佳  郭巍 《中国园林》2021,37(4):93-98
古代福州是中国传统城市设计与山水自然系统完美结合的典范。在山、水、城一体的城市结构下,古代福州水系的运行方式体现了城市水系作为自然水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在近几十年快速城市化过程中,这种协调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以福州江北城区为例,通过城市水系对城市格局、城市水利、城市景观和城市文化4个方面的影响来分析清末时期城-水适应性,并与现代时期城-水适应性演变进行对比。最后针对现代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将传统城-水适应性转化应用于当代语境下的山水人居建设,为其他沿海水网型城市规划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水利与城市发展密不可分,水利工程通过塑造区域整体环境进而影响城市风景的形成与演变。现代水利工程的建设往往对区域环境产生干预和改变,峡江地区特殊的自然条件和社会背景使得这一现象更加凸显,大型水利工程对峡江山地城镇风景系统的影响显著。梳理三峡工程建设前后库区城镇经历从峡江原貌到迁建扩容再到成库后期的影响阶段,分析城镇沿江风景系统在要素、界面、结构和内涵上的演变特征,即风景要素更替与去集群化、弱圈层化;滨江界面推移与弹性转换;江-城-山风景结构多类型化,以及因人成景的风景内涵演化。在此基础上思考总结峡江地区大型水利工程与城镇风景营建的关系,其中的经验与启示对其他类似的山地滨江城镇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冯一民 《规划师》2010,26(4):36-41
城市山水边缘地区是城市生态景观建设的重要地区。新余市仰天岗南部地区景观规划设计在秉承山水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利用生态学中边缘效应,以格局、结构、要素和手法为景观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理想山水景观模式。  相似文献   

16.
通过梳理陕西武功人居空间要素的关联性生长,进行历时性与共时性分析,探究人居空间要素在武功山水人文空间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并审视当代城市问题,即传统城市山水人文空间是人居物质、文化需求的整体观照;而包括武功县城在内的当代城市人文空间建设,常忽视根源探讨与整体思维,以致历史空间的碎片化消解。基于武功历史人居环境古今演变的认知,思考历史城市空间发展的内在脉络,以指导当代实践。  相似文献   

17.
达婷 《中国园林》2012,28(5):121-124
山水城市理论伴随中国城市的建设发展已有20年。近年来,人们认识到,在青山绿水中建设诗意的栖居环境时,保持城市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是至关重要的。从对山水环境自然灾害的讨论入手,以中国传统文化生态观为出发点,通过解析中国传统山水观,明确了尊重自然山水及其生态价值的意义,挖掘传统园林设计思想中的生态意识,归纳了传统园林以尊重自然形态,利用改造自然、注重山水组合模式、形成综合水环境和重视植物环境营造的造园方法。以传统造园实践来启发当代城市建设,得出整治山水形态、形成综合水环境、建立绿色空间意象等现阶段山水城市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低碳园林的生态学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导致的城市生态环境急剧退化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低碳城市是应对这一问题的重要对策之一.作为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低碳园林开始受到了城市管理者和规划人员的重视.但目前低碳园林仅处于概念层面,缺乏具体的实施途径.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对城市人居环境的影响、低碳园林概念及其与低碳城市关系辨析的基础上,从生态学角度探讨了低碳园林的发展策略.提出了增加城市绿量、改善景观布局、选育应用功能性植物、建设近自然园林、综合利用水资源及引导居民参与园林建设等低碳园林规划建设的生态学途径,以期为低碳园林和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提供实施依据.  相似文献   

19.
视觉关注度与审美偏好是衡量城市景观元素感知属 性的2个独立变量。这2个概念往往易被混淆,且鲜有研究探 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并甄选出既受人关注又受人喜爱的景观元 素。通过将城市景观照片作为测试媒介,结合眼动分析法与审 美偏好测试,量化分析了城市景观元素的视觉关注度与审美 偏好。结果显示:1)相比自然景观元素(山体、树林、水体、 草地),人工景观元素(现代建筑、传统建筑、桥梁、道路)更 易受到关注;2)不同自然景观元素对审美偏好的贡献差异显 著,水体审美偏好显著,而山体偏好表现负向;3)在易受到 关注的各类景观元素中,传统建筑、桥梁等偏好显著,现代建 筑偏好表现负向。该研究结果可为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实践提供 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卓琦  顾蔚文  施拥军 《山西建筑》2010,36(33):273-275
结合江南水乡某城市入城主干道的绿化景观设计原则和建设效果,阐述了江南地区如何将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做到乔灌结合、层次丰富、林荫夹道、色彩多样、游人留连的良好效果,以改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