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保存在太原晋祠博物馆的一座宋代楼阁式建筑的小样进行了详细的断代分析和鉴定,并针对其残损情况,参照现存同时期宋代建筑的法式特征和构造特点,提出了小样的修复方案。通过断代分析,确认了“扎小样”这一重要的营造技术手段至迟在宋代就已经成功应用。对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的研究和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断代是古建筑研究的基本问题,而历经多次修缮并更换构件是古代木构建筑保存的常态。现存的大量宋元明建筑中都包含多种时代特征的构件,尤其在江南地区,断代标准如何选取、年代分析方法如何建构是个重要课题。本文以虎丘二山门为案例,讨论了古代木构建筑年代与价值认知、年代研究方法、江南地区构件样本库等问题,以及对文物建筑保护实践的启示。着重讨论了类型学方法在实物年代分析方面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该文基于对宋代以后画作(尤其是建筑画)中有关钩阑形象的大量总结和分析,并在对《营造法式》(宋)的深度解读与认知的基础上,利用艺术史研究中的形象对照法,从钩阑中的直接亲人构件和基本组成构件——"寻杖"入手,通过对寻杖交接方式、寻杖与望柱、间柱的关系、寻杖与盆唇、地栿等平行水平构件之间关系的深入探讨,总结木钩阑这一重要的建筑围护构在做法上的发展规律,并结合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探寻中国传统建筑中小木作在实用和审美上的内在考量,最终彰显一定社会背景下传统建筑隐含的设计原则和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4.
尚鹏鹏 《居业》2021,(11):23-24
建筑工程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宋代则是建筑行业和建筑绘图的高峰,并且在大量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的制图体制,更是对现代建筑制图起到了借鉴和参考价值.因此,针对宋代建筑绘画与现代建筑绘图的关系进行探究与分析,对促进建筑制图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建筑》2015,(2)
以葡萄牙里斯本贝尔蒙特宫扩建项目为研究案例,探讨古城核心区域一般性历史建筑的遗迹保护与更新问题,并对历史建筑遗迹的"原真性"及其复原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在该类历史建筑遗迹的保护与更新工作中,应全方位发掘其中具有保护价值的部分,并通过"断代清晰"的更新思路使新建部分与历史环境相协调。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23)
《百花图卷》是一幅优秀的细笔工笔形态的花鸟画作品,其艺术成就代表了宋代院体风格花鸟画的较高水准。其绘画样式介于文人画与院体画之间,虽笔法工致,但以水墨设色,这令画作的断代研究产生了诸多不同的说法。从绘画风格的角度来分析《百花图卷》,不但可以深化其艺术成就的影响,同时亦可为其断代提出新颖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我国建筑史的研究工作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已在分期断代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同时至少在以下一些方面尚显薄弱 :(1)对某些相邻朝代的建筑特征区分的研究仍有待深入 ,如明代建筑与清代建筑的区分尚不十分明朗。 (2 )对每个朝代的建筑分期特征的研究工作未充分展开。如果说宋元以前的建筑现存较少 ,因而研究难度较大的话 ,即使对清代建筑而言 ,对其分期特征的研究也不能说已十分充分。 (3)虽然我们一直在说“唐代建筑”、“宋代建筑”、“清式建筑”等等 ,但实际上建筑风格肯定不会因朝代的更迭而突然发生改变。那么每个沿革、渐变时期的…  相似文献   

8.
山水画既是古典园林造园的灵感源泉和创作蓝本,也是古典园林发展的真实记录。文章以宋代山水画中的建筑要素作为研究对象,从宋代山水画入手,探究宋代山水画中"建筑"作为构景要素的构景特征,从中找寻山水画"画理"与古典园林"园理"的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9.
文化遗产     
正高台建筑基址gaotai jianzhu jizhi重庆合川钓鱼城发现宋代大型高台建筑基址重庆市文物考古所近日对合川钓鱼城进行了大规模抢救性发掘,发现两座宋代大型高台建筑基址,对研究钓鱼城城市功能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此次抢救性发掘针对合川钓鱼城范家堰遗址,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截至目前,考古工作人员已发现两座宋代大型高台建筑基址,均为条石垒砌,内部以红黏土夹杂石块夯筑。两座宋代大型高台建筑基址保存状况较好,残高近6米。高台周边发现有排水暗沟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近现代博物馆建筑发展趋势的概述,结合当代著名老博物馆修复与加建设计案例,对于旧建筑更新的理论进行深层次的解读,总结在面对建筑遗产的复兴时建筑师处理方式的共性。将修复与加建中涉及的要素重点归结为在风格,材料,构造衔接方面强调历史"断代","延续",以及"尊重性",并以此为依据和出发点,梳理完善旧建筑保护和更新的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11.
基于近期对故宫奉先殿建筑勘测成果的整理与分析,本文在建筑构造、斗栱形制、遗存题记、用材特点等方面对其建筑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参考宋代《营造法式》和清工部《工程做法》,并与明、清殿阁式建筑实例对比,结合清初宫廷史资料记载进行综合分析后,推断出故宫现存奉先殿应建造于清顺治朝,这不仅代表了北方明清官式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对研究清初官式殿阁式建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解放以后发现了福州华林寺大殿、莆田玄妙观三清殿和泰宁甘露庵三处宋代木构建筑。它们除具有宋代建筑的一般特点,并由于地区偏僻,在某种程度上保存着一些更为古老的做法外,还有很浓厚的地方特色,为研究宋代和宋以前南方建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史料。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那些福建地区的建筑特色和日本镰仓时期从中国南宋传过去的“大佛样”建筑极为相像,证明“大佛样”是传自南宋福建的地方建筑式样,为了解古代中日两国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物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具体分析了易县清真寺建筑彩画的特点,分析了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并通过绘制小样的方式展示了该彩画的特色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四渎庙之一的济渎庙中宋代建筑——寝宫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测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济渎庙寝宫的平、立、剖面及细部构造作法进行讨论。并在与其它五代——宋代建筑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得出了寝宫等宋代建筑的多样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具体分析了易县清真寺建筑彩画的特点,分析了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并通过绘制小样的方式展示了该彩画的特色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四川建材》2017,(4):67-69
通过对建筑类型学及其起源的论述,说明了学术界认为的建筑类型学在20世纪60年代的断代问题,并通过对现象学及环境行为学的研究,认为建筑类型学在20世纪60年代后并没有退出学术界,而是通过更多学者对现象学和环境行为学的研究开始了文化转向。  相似文献   

17.
国宝建筑之晋祠圣母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明芳 《山西建筑》2008,34(18):62-63
简述了晋祠圣母殿的历史意义,对圣母殿的建筑手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圣母殿用材的特点及其梁子的用材,以挖掘宋代建筑的构造方式,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宋代的建筑风格及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宋代绘画内容丰富、写实,其中有大量的建筑图像。以宋画为依据,发掘宋代城乡民居建筑的形制、特点以及追求的意境,对人居环境的研究,或是古建筑保护和修缮都有重要的研究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明代官式建筑室内斗栱的各类结构类型明代是中国古建筑历史上营造活动频繁,建筑水平高超,留存实物较多的时期。明代大木作上承宋、元,下启清代,具有不同于宋、元、清时期建筑的独特之处。而明代官式建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不用天花的殿宇中使用室内斗栱来加强梁檩枋之间的联系,并从而增加了室内装饰的效果。这既是对宋代"厅堂"类建筑做法的延续和发展,也是明代和清代建筑之间的明显差别。在明代,室内斗栱根据施用位置及自身特点的不同而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结构类型:1.品字科  相似文献   

20.
斗拱虽从早先的结构支承作用演变至后期的装饰作用,但其已成为古建筑里面的精华部分。本文从历史文献入手结合现场测绘,对南京六合文庙中戟门、大成殿及万寿宫三个建筑中"斗拱"形制做比较,从细部入手判别建筑建造的批次,从某种意义上是从而有效地帮助古建筑断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