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随着移动通信事业的快速发展,用户对通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在逐渐拥挤的密集城区,许多地下空间也变成了停车场或购物中心等餐饮娱乐场所,室外架设的通信基站已经不足以解决信号覆盖的全部问题。分布系统是解决室内盲区信号覆盖的重要方式,室内信号的有效提高,对室内话务繁忙和通信质量都有了很好的改善。由此看来,带有众多优势的室内分布系统对移动通信的覆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让通信更加无盲区无阻挡。  相似文献   

2.
《通信世界》2007,(39):49
3G时代的网络覆盖盲区问题 伴随着移动通信的普及,建筑物内的话务密度不断上升,室内话务占总话务的比例越来越高.根据国外运营商的统计,70%以上的话务量来自室内,且数据业务绝大多数发生在室内,而室内恰恰是网络覆盖的难点和薄弱环节,仅仅依靠室外宏蜂窝基站的覆盖已无法满足容量及通信质量的要求.室内覆盖系统的建设可以有效解决室内的覆盖、容量和通信质量问题,同时也是运营商提升品牌,争夺用户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多载波扩容和小区分裂是目前解决WCDMA室内热点区域容量提升的手段。随着3G网络的高速发展,用户渗透率越来越高,在现有系统内,传统室内场景扩容手段已无法满足重要会议、演唱会、体育赛事等大型聚会类高业务量网络保障需求。据此提出一种室内场景立体分层扩容方案,引入精确覆盖的Mini扇区分流话务,不但使室内场景网络承载能力大幅提升,而且较传统方案相比有效改善了网络质量。最后通过重要会议保障的数据分析验证该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杨柳 《电信技术》2007,(7):71-72
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移动通信的便利性使得用户数量迅猛增加.为了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各运营商不得不对移动通信基站大量扩容或新增.原本密集的城区及闹市区,基站的布局由当初单一的宏基站逐步过渡到宏基站和微蜂窝立体布置的局面,话务高发区的微基站甚至一个接一个,部分宏基站又裂化为几个大的宏基站进行覆盖,以便分摊均衡话务.  相似文献   

5.
随着各运营商LTE网络的不断加速建设,4G网络覆盖不断增强。但由于LTE频段较高,信号损耗较大,深度覆盖不足情况较为严重,尤其密集城区,对室内深度覆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各种基站设备的出现和成熟,4G网络正在向立体覆盖网络发展,将利用多种不同的技术与设备对不同场景进行更加有效的覆盖。  相似文献   

6.
卞国东  蒋自强  周飞 《移动通信》2005,29(10):82-86
室内分布系统是解决室内深度覆盖、吸收室内话务的有效手段。在3G系统 中,室内分布系统不仅能改善室内覆盖,同时还能提高网络容量和质量,室内分布 系统对未来3G网络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侯海风 《通讯世界》2017,(12):20-22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演进,4G网络技术在室内覆盖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4G技术的引进有效地提高了运营商的网络容量,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据统计,大量的移动数据业务发生于室内,室内覆盖的性能与质量对运营商的客户体验及收益产生重大影响.TD-LTE网络属于高频段组网,空间传播、穿透损耗相对较大,因此室内深度覆盖成为网络部署的重点与难点.本文结合实际工程经验,通过分析传统室内覆盖建设模式及存在问题,介绍新技术手段在室内深度覆盖中的应用,为下一步TD-LTE网络室内深度覆盖建设和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针对4G用户和VoLTE用户的快速增长以及室内移动业务的快速提升,尤其是视频、手游和网络直播等对数据业务的高要求,室内深度覆盖问题成为各大运营商建设精品网络、抢占市场,创造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新型数字化分布系统,相比传统的DAS系统,具有高效吸收话务、灵活快速组网及快速实施的能力,能够对目标区域达到全监控、高定位、高容量、易协同及多制式覆盖的效果,是LTE网络室内深度覆盖的不二选择,亦是5G室内网络覆盖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密集市区无线传播环境复杂,用户众多,是CDMA网络需要重点覆盖的区域.本文分析了密集市区无线传播环境,根据特定环境下的CDMA网络覆盖特点,提出了各种区域的覆盖解决方案.对于商业中心区应结合室外基站和室内分布系统加强深度覆盖.高层建筑通过基站分裂小区,安装特定的天线,天线上仰等方式进行大部分楼层的覆盖,电梯、建筑物底层、地下停车场通过室内分布系统完善覆盖.密集住宅小区通过在小区外围设站,或者通过射频拉远方式对住宅区进行覆盖,并结合天线美化与伪装,直放站信号源和分布系统进行覆盖.密集城中村通过基站、直放站等信号源结合室外分布系统,选取合适的天线及安装位置进行覆盖.  相似文献   

10.
在短短的几十年中,移动通信实现了从概念提出到全球普及应用的飞速发展,目前已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成为个人与信息网络相连接的最重要纽带之一.然而,目前适用于移动通信的频谱资源已经分配殆尽,而用户密集化、业务海量化的趋势对网络在单位面积上所支持的总容量的需求不断攀升.单纯依靠物理层传输技术的改良和平面蜂窝网络架构的演进,已经很难满足这种需求.密集立体覆盖,作为一种依托未来城市形态而产生的全新网络架构,有望提供一种在平面之外的第3个维度进行复用的全新频谱复用方式,大幅度提升移动通信网络的频谱效率.本文拟初步探讨密集立体覆盖移动通信中的若干基础问题,阐明“物理”和“逻辑”立体网络中的若干挑战及可能的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网络流量异常检测过程中提取的流量特征准确性低、鲁棒性差导致流量攻击检测率低、误报率高等问题,该文结合堆叠降噪自编码器(SDA)和softmax,提出一种基于深度特征学习的网络流量异常检测方法。首先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设计SDA结构两阶段寻优算法:根据流量检测准确率依次对隐藏层层数及每层节点数进行寻优,确定搜索空间中的最优SDA结构,从而提高SDA提取特征的准确性。然后采用小批量梯度下降算法对优化的SDA进行训练,通过最小化含噪数据重构向量与原始输入向量间的差异,提取具有较强鲁棒性的流量特征。最后基于提取的流量特征对softmax进行训练构建异常检测分类器,从而实现对流量攻击的高性能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所提方法可根据实验数据及其分类任务动态调整SDA结构,提取的流量特征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鲁棒性,流量攻击检测率高、误报率低。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现有深度覆盖规划流程,对现有的流程优缺点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利用MR定位室内用户分布指导5G深度覆盖规划的合理性,提出了利用MR数据进行室内外用户采样点区分的方法,提出了利用MR数据精确定位室内外用户分布区域的方案,提出了利用MR定位室内用户分布指导5G深度覆盖规划的流程,对利用MR定位室内用户分布指导5G深度覆盖规划流程应用实现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面对5G室内覆盖系统容量快速增长的需求,本文从技术原理、性能提升、工程实施和投资成本等方面分析了小区分裂、频段内双载波、新增频段等常规扩容方式的综合效果.本文特别针对极限高密空旷场景的容量需求问题,分析了分布式皮基站应用分布式Massive MIMO及小区合并功能提升网络容量的可行性,并结合实测数据提出网络规划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磊  付康  王清府 《通信技术》2020,(4):1039-1046
为解决传统室内分布造价高、施工难度大、周期长等相关问题,采用室内立体深度覆盖综合解决方案可以迅速实现布放室内分布设备,提升多场景室内深度覆盖能力。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的楼宇,需要根据场景特点、业务量需求制定个性化高效合理的立体解决方案,巧妙地将室外覆盖与室内深度覆盖相结合,充分体现施工美观、快速部署的特点,提升深度覆盖网络质量,同时大大降低建设成本。分场景制定立体室内深度覆盖解决方案,合理利用技术手段和硬件资源,以实现建设产出的最优回报。  相似文献   

15.
The integration of small cell technologies into the current mobile network operators is a necessity for providing capacity and coverage improvement in the future mobile networks (5G). This integration paves the way for heterogeneous networking. In this paper, a novel heterogeneous architecture for the efficient integration of small cell technology into the current mobile networks is developed, namely advanced heterogeneous mobile network (AHMN). AHMN architecture consists of a stack of multiple cell layers wherein the upper layer is the macrocell layer while under this layer, a number of lower small cell layers are formed. Focusing on femtocells and metrocells, as the most typical paradigms of small cells, a femtocell layer which serves the indoor traffic activity of femtocell users is considered, while the metrocell serves the outdoor traffic activities as well as the overflow traffic from femtocells. The overall heterogeneous network (HetNet) is completed with the macrocell overlay layer, which serves only the macrocell users and the overflowed traffic from the underlay metrocell layer. In the proposed AHMN architecture, the metrocell layer is deployed as a complementary layer between the macrocell and femtocell layers and facilitates the handover traff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edge layers. Meanwhile, the mobility management in this architecture is critical and henc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uccessive network layers, due to the handover (HO) traffic, is analyzed. Furthermore, for each network layer, a guard channel scheme is proposed 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HO dropping rate of the mobile users. We show both analytically and by simulation the capability of AHMN in offloading traffic and reducing the blocking/dropping probability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acrocellular network.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高层建筑室内TD-LTE深度覆盖不足的问题,结合室外覆盖室内的技术思路,通过研发新型天线与挖掘广播波束赋形技术,实现了低中高层各种高度楼宇的有效覆盖。本文从场景覆盖思路转变、新型天线研制、垂直需求匹配楼宇高度等技术创新点进行了阐述,并给出了几种典型的应用场景及应用效果,以及在多省市推广与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覃鑫萍 《移动信息》2023,45(6):45-47
由于5G使用频谱资源的频段相对较高,其绕射能力及电磁波穿透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存在室外基站覆盖、室内隔墙传输难度较大的问题。为满足室内深度覆盖需求,需要做好室内深度覆盖规划。文中通过对5G室内深度覆盖基本情况的介绍,分析了覆盖规划原则,并重点探讨了深度覆盖的解决方案,旨在提高5G室内覆盖效果,保证深度覆盖规划方案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针对WCMDA室内分布系统不同场景存在的网络质量问题,通过话务量、MR覆盖、导频污染、容量、网络故障等方面对室分WCMDA网络现状进行多维度的评估分析,创新建立基于MR数据分析的分场景室内分布优化评估体系,有效解决了室内深度覆盖网络问题,实现了室分WCDMA网络质量和用户感知的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19.
We consider the load balancing and coverage problem of femtocell networks in indoor environment. We propose a novel framework exploiting the Voronoi diagram with respect to the radio propagation distance. Our initial power assignment scheme achieves maximal indoor coverage with minimized maximum required transmit power, which results in reduced interference. Our approach can adopt any radio propagation model to achieve more accurate coverage for an indoor environment with various obstacles. Time varying data traffic may cause unbalanced data load of base stations producing traffic overload. Our dynamic power control algorithm redistributes the data load by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ransmit power levels according to data traffic estimation while preserving coverage. Moreover, we present an algorithm to cope with the dynamic deletion and insertion of femto base stations.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 achieves better coverage, reduced interference, and good load balance compared to previous algorithms.  相似文献   

20.
由于移动用户数据业务大多发生在室内,随着高层写字楼、商务中心、酒店等场所的建设,对室内场景无线网络的容量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场景具有话务高、无线传播环境恶劣、隐蔽性强以及工程实施困难等特点,使得室分系统的覆盖和质量提升成为目前4G网络建设的重点。本文结合运营商4G室分建设实践,探索和研究多手段和实施性更强的室分系统覆盖方案,对后期室分建设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