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汽车零部件》2013,(2):23-25
正2012年7月初,国务院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下称"《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即: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同时,《规划》也对新能源汽车与节能汽车进行出了区别定义:插电式混合动力与纯电动汽车列为新能源汽车;非插电式混合  相似文献   

2.
《汽车零部件》2012,(7):33-33
7月9日,中国政府网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规划提出,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过5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能源产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有观点认为,混合动力汽车只是一种过渡产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终极目标是电动汽车,因此中国应该跨过混合动力,直接发展电动汽车,实现弯道超车。现在看不是这样。科技部发布的《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摘要)》指出: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三种类型的电动汽车技术各自具有最优的适用车型。对短途出行需求,可采用小型纯电动汽车;对长途出行需求,主要采用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或者燃料电池汽车。中型电动车如比亚迪E6的电池重量接近500kg,而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道路交通的关键在于开发清洁、高效、智能的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要成功开发这些新能源汽车有赖于正确的技术路线和产业化路线.根据作者30多年从事电动汽车研发的经验,指出研发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正确技术路线和产业化路线,供读者参考讨论.  相似文献   

5.
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石油资源的紧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发展兼具节能和环保特色的电动汽车在汽车界受到高度重视。电动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三类。由于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中的  相似文献   

6.
绿色汽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环境保护和能源短缺的压力下,绿色汽车在全世界得到了加速发展。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小排量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的概念、工作原理以及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最后得出了绿色汽车的发展方向: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将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汽车零部件》2013,(11):76-76
在中国工博会上举行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展上,77家参展商在这里集中展示了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以及驱动系统、充电设施、相关零部件、汽车设计等领域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据野村综合研究所预测,2020年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不包括轻度混合动力汽车)约为850万辆,其中混合动力汽车占主流,销量将超过600万辆;纯电动汽车将近100万辆。一辆混合动力汽车配备电池容量约为0.5~1kwh,一辆纯电动汽车配备电池容量约为混合动力汽车的20~40倍。按此计算,虽然预计2020年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中纯电动汽车的市场比例只占一成多,但其车载电池的市场金额可能将占一大半。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能源日益紧张、环境问题日趋国际化的背景下;国家已经明确发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目前,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如下简称《规划》),提出了要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在传统能源日益紧张、环境问题日趋国际化的背景下;国家已经明确发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日前,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如下简称《规划》),提出了要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在《规划》中,纯电动车被定义为未来的战略取向,但技术瓶颈难突破、配套设施不完善的现状。中国的电动车热潮正在减退,技术和基  相似文献   

11.
《汽车零部件》2012,(11):53-53
日前,博格华纳3项技术入围2013年汽车行业杰出供应商奖.博格华纳的3项入围技术分别是:调节型三级涡轮增压系统,高级紧凑型无刷电机控制器和Visctronic型高速储油系统.据了解,博格华纳3项创新技术均入围产品类别的最后角逐.最后获奖者将由独立评审小组选出,将于2013年4月15日在底特律向公众宣布. 博格华纳的调节型三级(R3S)涡轮增压系统(regulated three-stage turbocharging system)将二级涡轮增压的高输出功率与平行连续涡轮增压的最佳动力性相结合.该项创新性技术不仅提高了功率密度,同时也提高燃油经济性,并降低了小型柴油发动机的排放量.2004年,博格华纳推出二级(R2S(R))涡轮增压系统,该项先进技术能够更广泛地应用到柴油发动机市场.为了满足不断增加的提高燃油经济性的需求,同时也为了改善发动机性能,博格华纳研发了三级涡轮增压系统,该系统由两个小型高压双涡轮增压器和一个较大型的低压涡轮增压器组成.  相似文献   

12.
《汽车零部件》2012,(3):16-16
混合动力还是纯电动?争论已久的新能源技术路线已经清晰.近日,《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摘要)》发布.“纯电驱动”将为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规划》明确指出,发展电气化程度比较高的“纯电驱动”电动汽车是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重中之重.要在坚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过渡与转型”并行互动、共同发展的总体原则指导下,规划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汽车零部件》2012,(10):33-34
欧洲厂商坚持传统发动机路线,拒绝混合动力的坚持,正在被奥迪改变。日前一汽大众正加大奥迪第一代混合动力车型:Q5hybrid quattro的营销攻势,意图打破混合动力技术一度被丰田、本田两家日系车企封锁的局面。对于混合动力的态度,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薄石说得很清楚:"奥迪从今年开始每年投资20亿欧元研发新车及新技术,在华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力度会非常大,2013年内奥迪在华投产的车型中将全面搭载混合动力系统。"这是欧洲厂商第一次进入日本厂商优势领地,喊出全面搭载混合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14.
任桂华 《现代机械》2005,(3):71-72,80
汽车制造中焊接技术应用广泛,随着我国汽车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及焊接在汽车制造业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对汽车焊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入世的冲击、技术的挑战及我国取消对汽车的非关税措施带来的冲击,本文旨在探讨焊接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及发展趋势,以利于我国汽车工业的品牌提升,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汽车零部件》2012,(11):51-52
在2012北京国际汽车展上,参展商展出了多项节能减排新技术.节能减排是行业的不老话题,也是汽车行业以后的发展方向.目前,汽车节能减排主要在动力系统,其新技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内燃机技术的改进,一类是时下热门的新能源电动汽车技术.由于技术条件不够成熟和基建设施缺乏完善,电动汽车的时代没有如期望中到来.更多的汽车企业选择了依托于传统技术提升和混合动力推广的展示方式,向人们展示他们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16.
《汽车零部件》2012,(11):35-40
汽车零部件行业上下游产业的合作关系一直是汽车行‘业关注的焦点.处理好上述关系也是提升我国汽车零部件乃至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关键。为此,今年的汽车零部件行业年会主题定为”合作、共赢、产业链”会议重点探讨汽车产业供应链的现状与问题,邀请国内外知名企业、机构畅谈提升我国汽车供应链竞争力的经验和观点,交流汽车零部件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7.
电动汽车除了储能装置以外,最重要的是动力驱动装置。动力驱动装置由电机和变速器构成,而我国汽车自动变速器长期依赖进口,制约着我国汽车动力系统关键技术的国产化进程。据了解,由武汉理工大学研制的基于EMT的电驱动动力系统(如下简称EMT系统)可打破国外汽车公司对自动变速器的技术垄断,解决汽车关键技术缺失的问题,实现我国汽车零部件水平的跨越发展,并且在短时间内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8.
《汽车零部件》2012,(8):1-6
<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地位已初步形成。在此背景下,开展汽车及零部件产品认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认证活动的推广和发展中,质量认证已是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WTO有关规则在国内汽车行业的逐步落实和关税降低,汽车的进出口国际贸易得到蓬勃而迅速发展。质量认证不仅  相似文献   

19.
介绍汽车动力系统匹配设计相关机制,并重点对混合动力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汽车动力系统进行的匹配设计过程也得以相应优化,由此显著提升了汽车技术水平及整车销量。考虑到我国汽车工业现状,仍需持续开展相关研究,逐步缩小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  相似文献   

20.
主要介绍汽车电动转向器的选型和匹配,阐述了电动转向器的设计要求和适用范围,对各种车型的EPS产品匹配提出建议,其对电动转向器在汽车上的使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