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核燃料元件管座上格板是核燃料组件的重要零部件,由于其形状结构非常复杂、待测尺寸数量庞大、繁琐,以致检测难度非常大。海克斯康Global桥式三坐标测量机提高对上格板的自动检测的自动化、测量精度、检测速度,PC-DMIS CAD三坐标测量系统的高级编程语句巧妙的应用可以提高编程效率。  相似文献   

2.
针对人工测量球笼效率低、难度大、精度不足等缺点,研制了一台中心高及偏心测量仪。该仪器采用立式结构,主要由机械系统、测控系统和计算机系统三部分组成。介绍了仪器的测量原理和工作原理,运用长光栅测量方法设计了测量导轨组件、测杆组件和光栅传感器组件等关键机械结构。通过采用步进电机驱动测头沿被测球面母线运动的方式,实时采集X、Z两路光栅信号,再经测量软件分析处理,实现了球笼中外套、内套、保持架等零件中心高和偏心的自动测量,可判断零件是否合格。结果表明:该仪器性能稳定、测量精度高、重复性好,测量结果评价准确,可用于汽车球笼快速精密测量,也适用于其它球面类零件测量。  相似文献   

3.
工艺流程是工艺路线规划的核心内容,其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装配工艺的可行性和装配性。弹翼结构由于其装配难度大,测试时间长,成为制约弹箭产品装配进度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弹箭产品的设计需求和结构特性进行分析发现,弹翼结构并非通电筛选考核的必要条件,且其与产品的结构连接可拆解。依据产品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将弹翼结构作为一个装配单元从总装流程中提炼出来先行装配。工艺流程优化后,弹翼结构装配和舱段装配可同时开展,极大降低了后续总装节点的压力。该工艺流程优化方法可有效提高产品的装配效率;同时,先行装配的思路为弹箭产品的工艺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在工艺流程设计中发掘可独立成模块的组件进行提前装配,可提升装配工艺水平。  相似文献   

4.
斜拉索桥导索管组件系统在制作时精度要求高、拼装三维导向角度控制难度大。文中对斜拉索桥导索管组件的制作精度控制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三维模拟仿真放样技术、斜撑板相贯面加工技术、导索管组件拼装控制技术、莱卡全站仪测量控制技术等。该技术方案可大大缩短导索管的制造周期,有效保证制造精度。经过苏格兰钢桥项目的成功制作,验证了此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同时也证明该技术质量可靠、可操作性强、技术先进,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在双轴地磁传感器与卫星组合测量弹丸姿态的系统中双轴地磁传感器容易受外界误差因子干扰的问题,通过分析影响地磁传感器测量精度的误差因子,提出了一种参数标定和基于椭圆旋转的误差补偿算法。首先,假设双轴地磁传感器存在虚拟x轴,对传感器的误差因子进行建模,得到误差补偿模型;其次,对传感器双轴输出表达式中的参数进行标定;对双轴的测量值集合形成的椭圆进行旋转;最后,计算误差补偿模型中的6个参数。三轴无磁转台实验数据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将双轴地磁传感器测量滚转角的误差精度控制在±2°之间,基本满足了弹丸姿态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飞机装配系统控制软件重用性低、开发难度高等问题,对装配系统控制软件的架构、系统的组织方式、数据的存储和处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组件和配置文件技术的装配系统控制软件开发方法,设计了开放式的软件架构、基于组件化和配置文件的功能模块,以及基于XML配置技术的系统配置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软件平台具有很强的伸缩性和可复用性,利用系统配置文件更替部分组件,可以快速配置出面向不同装配系统的控制软件,后续开发者只需要遵循组件接口的标准,所开发的组件就能为系统所加载。  相似文献   

7.
针对人工测量小尺寸轴类零件效率低、误差大、成本高,以及难以实现大批量检测等问题,研制了一台小尺寸轴类零件快速测量机。该测量机采用卧式结构,主要由机械系统和测控系统组成。在分析研究现有尺寸测量技术的基础上,提出运用气动量仪和光栅的测量方法,设计了转盘组件、内径测量组件和长度测量组件等关键机械结构;建立了以PLC为核心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运动控制系统;开发了人机界面测量软件,实现了小尺寸轴类零件的内径和长度在线快速测量,并将其测量结果自动分选为合格品、返修品和不合格品。实际试验结果表明,该测量机运行稳定,精度符合设计要求,重复性≤0.005 mm,测量节拍在7 s以内,分选功能准确,能实现全自动化精密测量。  相似文献   

8.
王晶 《装备制造技术》2011,(12):169-170,180
前级组件是雷达发射系统前端,内部电讯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组件装配后电讯性能与设计要求存在差距,生产中实行组件装调一体化,能够稳定产品质量和电讯技术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某大型飞机机翼翼盒数字化装配系统应用研究,对大尺寸前后缘组件、壁板组件的测量调姿定位技术分别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分析对比了机翼盒数字化装配测量调姿在质量与效率上与传统工艺方法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
针对机载地磁测量易受发动机干扰的问题,提出将干扰分为动态、静态2种情况处理.首先进行静态补偿,然后针对匀速运动的机载地磁测量,提出了等效电流补偿方法,最后引入卡尔曼数字滤波,消除发动机动态运转产生的高频磁干扰.上述方法能在电机的运行过程中测量出相对实时的、准确的地磁值,减小了电机的磁场干扰,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地磁信号的定位技术无需架设信号发送设备,成本低且可覆盖室内定位范围广。针对室内地磁定位方法采集工作繁琐复杂需反复测量才能精准映射二维平面坐标点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移动终端图像可视化映射和自动插入采集数据的方法,快速采集室内地磁指纹,动态建立匹配室内二维地图的指纹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定位阶段使用改进的动态时间规整(DTW)算法进行地磁序列匹配,提高大型数据库的动态定位效率。后续采用粒子滤波算法融合地磁序列定位和行人航位推算(PDR)的结果,在智能移动终端载体上实现快速精准定位。实验结果表明该动态定位方法在大型室内区域的动态实时跟踪定位效率为每步65 ms,平均定位精度为1.4 m以内。  相似文献   

12.
针对网络化高精度测量定位中的测量规模大、通信约束复杂以及处理信号协同困难等问题,基于线性CCD的空间定位原理,研究带有交叉相关噪声和传输时滞的不确定网络化系统的信息融合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Kalman滤波的分布式感知和集中式融合的估计方法,应用测量转换策略,采用两层加权融合理论,设计了最优加权融合估计方法。减轻了处理传输延迟的通信负担和计算复杂度,提高了抵抗噪声干扰的鲁棒性能,进而减少信息冗余,并保持较高的测量精度。实验部分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仪器定向误差会影响地磁矢量观测数据的准确性,现有的校正方法需要已知地磁场模量或参考标准仪器,且难以应用 在井下和海洋等无法手动安装调整仪器的情况。 本文提出了大动态磁通门磁力仪和在此基础上的欧拉旋转变换的矢量校正方 法。 该方法可在无需参考标准仪器的情况下,获得磁通门的定向角度误差并进行自校正测量。 在地磁观测台站进行了实验,结 果表明,当实验仪器定向误差分别设置为 4 个不同象限区间的大角度时,校正后与台站比测仪器对应分量的相关系数仍达到 0. 99 以上,B-A 图中置信区间长度减小了 86% 以上,RMS 误差降低至 15% 以下,论证了该校正方法的有效性,能够提高地磁台 站的观测数据质量,并为井下和海洋地磁观测的定向提供参考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针对光栅尺、容栅尺等位移测量仪器不易于现场安装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位移传感器装置,使其在满足分辨率与响应速度的条件下,最大限度降低安装要求。该传感器基于激光鼠标原理,通过改进光学组件,使得传感器与参照物可以保持比较长的非接触空间。同时根据不同场合的需求,换装不同放大率的光学组件,以得到不同工作距离、分辨率的传感器。实验表明,该传感器易于安装在多数平面运动的待测物上,具有成本低、精度高、线性度好的优点,可广泛用于普通机床的数显改造、机器人的精确定位等场合。  相似文献   

15.
基于递推最小二乘法的地磁测量误差校正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龙礼  黄家才 《仪器仪表学报》2017,38(6):1440-1446
针对弹体地磁测量容易受到各种误差影响而导致地磁姿态测量精度降低的问题,在分析自身误差和环境误差的基础上,对椭球模型的地磁测量误差进行建模,采用最大似然估计解算静态误差补偿参数,以解算结果为初值,通过递推最小二乘法推到补偿参数的实时更新算法,综合以上研究,形成用于地磁测量误差补偿的在线组合校正方法。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在接近盲区方向的最大姿态角误差小于5°,在线组合校正能够保证姿态检测系统在不同射向条件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During the conversion of the state of a physical entity to an information entity the measurement process preserves a part of the properties of the set of physical states. The set of the preserved properties depends on the initial set of properties and on the scale used for the measurement. It defines the set of relations and operators than can be applied to information entities. This means that the measurement scale induces the set of operators that can be used for signal processing. This paper presents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fuzzy nominal scales, more specifically the existence of a distance operator on such scales. Numerical data provided by a data glove are transformed into linguistic data with fuzzy nominal scales. Then the processing of linguistic signals measured with a fuzzy nominal scale is presented. Finally the linguistic data given by the glove are then processed to recognize dynamic hand gestures.  相似文献   

17.
在最新的一种亚像素边缘提取算法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亚像素计算处理的布氏硬度图像压痕测量算法,对布氏硬度图像压痕直径进行了精确测量。测量结果表明,本算法精度比通常的像素法高,对于各种硬度标尺,都能够达到布氏硬度测量国家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基于LabVIEW的虚拟圆度采集系统.系统采用自行设计的圆度采集卡,完成圆度数据的测量和数字转换,利用LabVIEW的开发环境实现圆度数据的处理和显示.  相似文献   

19.
基于DSP的通用型光纤位姿传感信息处理模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制一种基于DSP的通用光纤位姿传感信息处理模块,借助于DSP强大的数字信号处理能力,简化了信号处理的硬件结构,降低了成本。DSP的应用对提高光纤传感器的精度,响应速度和智能化程度具有很大的作用。该模块在数控方面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用于大尺寸工件的动态长度测量系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周森  郭永彩  高潮 《光学精密工程》2012,20(11):2472-2478
针对移动大尺寸工件的表面形貌特点,利用二维激光三角法构造出水平和垂直虚拟测量基准面;结合多传感器融合准则,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大尺寸工件测量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实现了移动工件两端端面到虚拟测量基准面的位移非接触测量。采用误差分离方法自修正理论误差和运动误差的影响;结合人机交互界面,研制了高精度、低成本的移动大尺寸工件长度自动检测系统。利用该系统对在(1 000±25)mm内以不同速度运动的圆柱体大尺寸工件长度进行检测,得到的检测分辨力为10μm、检测精度为100μm、工件移动速度为5cm/s。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安全、稳定、快速,可满足工业在线生产中对同类型规则的大尺寸工件控制和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