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涛 《纺织学报》2011,32(7):106-110
为提高羊绒针织物抗起毛起球性,采用丝胶溶液对其进行整理.分析丝胶溶液整理的工艺参数对羊绒织物抗起毛起球的影响,并且对整理前后羊绒织物的耐洗涤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丝胶用量为8%(o.w.f),pH值为6,温度为50℃,整理30 min时,羊绒织物的起球性得到最大程度改善,在此工艺条件下整理的羊绒织物的起球等级比原...  相似文献   

2.
对羊绒织物喷墨印花进行研究,在总结工艺过程的基础上,基于目前喷墨印花产品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主要针对喷墨印花过程中出现的渗化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得出解决方案.对前处理浆料中的糊料和助剂不同作用进行分析,结合上浆工艺参数,对浆料不同组分的配比进行试验,优化水洗的后处理工艺过程,同时调整机器的高度、分辨率及方向等工艺参数,在减少出现渗化现象的条件下,得出前处理浆料、后处理水洗和机器参数相结合的最优工艺.  相似文献   

3.
李志刚 《针织工业》2015,(12):57-58
羊绒织物的缩绒工艺是重要的后处理工序,但缩绒工艺对羊绒织物的色差有着一定的影响。文中探讨了缩绒工艺中各项参数对羊绒织物K/S值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缩绒工艺,并探讨了缩绒后织物色差、手感及抗起毛起球性能。结果表明,最佳缩绒工艺为:缩绒剂用量为1.0%,缩绒时间15 min,缩绒温度30℃;缩绒后羊绒织物手感丰满柔软,抗起毛起球等级基本可达到3级,且缩绒前后色差达到4级或4级以上。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羊绒织物后整理技术的研究,使产品的实物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对缩呢机风机位置进行改造,调整洗缩工艺,解决了织物在缩呢过程中的折痕,提高了产品的一等品率;匹染低温染色工艺的应用,改善了羊绒织物手感、光泽、鲜艳度,提高了织物的强力,解决了混纺产品染色毡缩问题;国产蒸呢机的自动化改造,增加了蒸呢定形效果,使操作简便,产品质量更加稳定;对电烫设备及工艺进行了改进,大大提升了羊绒织物的风格和内在品质,提高了产品的竞争能力;羊绒雕印织物的研发,增加了羊绒织物的花色品种,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填补了国内羊绒雕印织物的空白.  相似文献   

5.
闫腾  白亚琴  张志 《印染》2006,32(17):16-18
介绍用于羊绒织物数码喷墨印花用的酸性墨水和活性墨水,以及织物印花前处理工艺、蒸化和喷印工艺的相关参数。羊绒织物数码印花采用色卡调色法和HLS色彩系统,印花色牢度优良。  相似文献   

6.
文中研究了缩绒工艺对羊绒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和手感的影响,对缩绒工艺各项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缩绒剂用量0.5%~2.0%、缩绒时间20~30 min、缩绒温度30~40℃、pH值6.5~7.0的条件下,缩绒后的羊绒织物绒面可达到合适的厚度,一般约为1.0~1.3 mm,且织物手感丰满柔软,抗起毛起球性能≥3级。  相似文献   

7.
羊绒/莫代尔混纺织物补偿了莫代尔织物易变形,断裂伸长能力小以及纯羊绒织物生产成本高的不足,具有高档华贵的质感,丰富了纺织品的种类。文章采用活性染料雷马素黑B对混纺比为55/45的羊绒/莫代尔混纺织物进行染色并测试了该混纺织物的同色性,探讨染色工艺参数p H值、元明粉质量浓度、纯碱质量浓度、固色温度及时间对羊绒/莫代尔混纺织物同色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染料用量为2%(owf)时,p H值为6,元明粉质量浓度为25 g/L,碳酸钠质量浓度8 g/L,固色温度65℃,固色时间60 min时,羊绒/莫代尔混纺织物能够获得较好的同色性。  相似文献   

8.
羊绒织物使用传统印花工艺受到发展局限,采用活性染料进行羊绒织物的数码印花工艺得到研究。由于数码印花前处理的重要性,介绍了前处理浆料配方、上浆方式及汽蒸固色条件;探讨了不同释酸剂对羊绒织物数码印花得色量的影响,包括中性条件下,硫酸铵、草酸与柠檬酸,以及浆料中其他组分,还有轧余率和汽蒸时间对羊绒织物数码印花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将羊毛、羊绒织物以氩气为介质进行低温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处理,探讨不同处理时间、电压等因素对羊毛、羊绒织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羊毛织物的最佳工艺为时间20 s、电压200 V;处理羊绒织物的最佳工艺为时间10 s、电压200 V。经氩等离子体处理后的羊毛、羊绒织物的润湿性、强力、得色量均得到提高,而白度和染色牢度基本不变。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织物的表面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且等离子体处理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羊绒织物难以达到高支轻薄的问题,采用水溶性PVA纤维与羊绒伴纺的技术,对毛条混合比例、含油率,纱线捻度、织物上机紧度、退维等工艺进行了设计研究,提高了羊绒的可纺性能与织造效率.结果表明:水溶性PVA纤维所占混纺比例越高,可纺纱线密度就越低,但其所占比例过高则会造成坯布紧度及织造难度增大,退维后织物中纱线条干均匀度差,织物结构松烂;水溶性PVA纤维所占比例过小,则不易混合均匀,可纺纱线密度降低得少,达不到轻薄产品的要求.因此,设计合理的混合比例和工艺参数,注意解决有关技术问题,是保证正常生产高支轻薄羊绒羊毛产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羊绒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对羊绒织物数码喷墨技术越来越重视,提高数码印花技术质量对羊绒企业及羊绒产业的发展极为重要。文章通过对羊绒织物数码喷墨印花的工艺过程及印花原理的研究,初步得出羊绒织物数码喷墨印花的环境条件、设备、印花墨水、浆料等是产生失真的主要因素,并对失真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同时给出解决方法,有针对性的解决了当前羊绒织物数码喷墨印花图案效果不清晰的问题,同时也为羊绒产业的数码喷墨印花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传统齐针绣图案进行深入研究,总结肌理特点及适合羊绒织物数码印花的花型和图案。运用Wilcom ES软件对刺绣图案进行基础参数化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运用Photoshop软件对刺绣图案的对比度、强化边缘、透明度等各项指标进行参数优化设计,总结出适合于羊绒数码印花仿真齐针绣肌理各项参数的最优取值范围。运用参数优化方案设计的刺绣图案在羊绒织物上进行数码印花实验,验证羊绒数码印花高清仿真齐针绣图案快速、便捷、高效印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用正交试验法,对羊绒织物整理工艺进行研究,选取整理工艺过程中的四个主要因素:溶液温度、浸泡时间、轧湿量和整理剂用量,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得到一组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4.
对羊绒/羊毛精纺织物的染色牢度进行了测定并得出结论,精纺羊绒混纺织物生产加工中采用条染工艺过程使得最终产品的色牢度非常好,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开发羊绒色纺品种是精纺羊绒产品实现多样化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主要针对于羊绒织物数码涂料印花工艺进行研究。对涂料数码印花工艺中黏合剂的用量及种类进行优化,并且在此基础上采用洗缩预处理、阳离子改性预处理、壳聚糖预处理、稀土预处理等方式对织物进行整理。找出了每种预处理工艺中的最佳工艺处方,并对其印花后的带电性,FT-IR以及成膜性进行对比分析。优化的工艺处方参数对实际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更好地应用半精纺工艺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纺织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产品结构,通过新型的半精纺技术进行新产品开发,结合自身毛纺技术不断创新、研究新课题,对半精梳羊绒产品服用性作了进一步探索和实践。从羊绒针织纱的生产工艺着手,分析、研究了原料、纺纱工艺和水洗缩绒工艺等环节对羊绒织物平整度(纹路清晰)的影响。优化了纺纱工艺参数,着重强调提高产品平整度的技术措施,提升了半精梳羊绒针织纱线及产品的档次。  相似文献   

17.
通过改变皂洗工艺条件及其参数,研究将生活中废弃的淘米水应用于羊绒织物染色后皂洗的可行性以及参数变化对皂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5℃皂洗50 min、皂洗液pH=8、淘米水质量分数70%以上、中性皂粉2.0 g/L时,染色羊绒织物的色牢度与传统工艺相当。采用该工艺,皂粉用量从2.5 g/L减少到2.0 g/L,皂洗温度从85℃降低至65℃,有利于促进羊绒印染企业朝生态环保的加工方向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主要针对于羊绒织物数码涂料印花工艺进行研究。对涂料数码印花工艺中黏合剂的用量及种类进行优化,并且在此基础上采用洗缩预处理、阳离子改性预处理、壳聚糖预处理、稀土预处理等方式对织物进行整理。找出了每种预处理工艺中的最佳工艺处方,并对其印花后的带电性,FT-IR以及成膜性进行对比分析。优化的工艺处方参数对实际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改善漂白羊绒织物的耐光稳定性,对其进行抗紫外线整理,优化的工艺为:整理剂质量分数5%、整理温度60℃、整理时间30 min.整理后羊绒织物的UPF值达90以上,白度略有下降.在人造光源下连续辐照40 h,或者UVA光源下连续辐照168 h,羊绒织物白度变化很小,表明抗紫外线整理可以明显改善漂白羊绒的耐光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开发一种羊绒包芯纱来探寻解决羊绒织物耐穿性差、易起静电等问题的方法。以导电丝为芯丝,羊绒为外包纤维,在棉纺设备上纺制羊绒包芯纱。阐述了纱线的开发过程和工艺措施。测试包芯纱及其织物的拉伸、顶破、静电等性能,并与同规格纯羊绒纱线及其织物的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羊绒包芯纱强力提高1.45倍,其织物顶破强力提高1.7倍,最大摩擦静电压降低86.5%,单位面积起球个数减少16.2%。显然,采用包芯纱结构可以改善羊绒织物的耐穿性、抗静电性和抗起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