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建设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公共空间既代表一个城市文化和特色,又给城市居民提供一个休闲、放松、游玩的公共场所。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实际,阐述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定义和功能,就城市公共空间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提出了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西方城市中产阶级化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启焰  罗艳 《城市规划》2007,31(8):30-35
辨析了西方中产阶级化原理及特征,剖析了中国的中产阶级化过程,分析了中国中产阶级化产生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并对中西方城市的中产阶级社会化与空间化在表现形式与动力机制等方面做了对比研究,强调中国的中产阶级化与西方的中产阶级化过程尽管发展阶段与表现形式存在差异,但中西方城市中产阶级化具有异源同质性。指出随着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中国中产阶级化会越来越具有国际化特征,与西方的中产阶级化后续演替具有相当的类似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筑的不断增加,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绿色生态的概念已充斥着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绿色植物、绿色食品、绿色建材、绿色家装、绿色房产。绿色代表着健康,绿色代表着活力,人们都希望生活、工作在健康怡人的环境里,希望周围绿树成阴,鸟语花香。在有限的空间里争取最大的绿地面积,以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立体绿化以其对空间的高效率利用,将原本没有生气的空间变得生机勃勃,极大地改变了城市风貌,同时带来了很好的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对于未来城市我们提出了一种生态化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廖兵 《中华民居》2013,(2):51-52
众所周知,生活性街道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而生活性街道空间的景观设计又是重中之重,能直接的反映出这座城市的发展情况、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审美标准。本文主要探讨我国城市生活性街道空间景观的人性化设计。  相似文献   

5.
  冯东勤 《世界建筑》2006,(10):20-21
过去的几十年里,在城市外部、城市内部和大小高速公路附近,一种新的地形已经出现。这种地形是以移动性和基础设施而不是城市形态连接在一起的。它以绿化景观为中介,以休闲为驱动力。有人也许会将这种地形地方化,但事实上,更恰当地说,这种现象超越了地段和区域的局限。它是欧洲城市化的的主流,欧洲中产阶级的起源和行动空间。尽管这种现象在空间上很分散,SMAQ的一个关注焦点是将这种现象视作一个城市问题。由此提出了一些重要问题:怎样建立联系和关系?怎样强化利用率和怎样在这种个性化的空间里形成社会的连续性?本篇文章中介绍的城市设计…  相似文献   

6.
墨西哥馆     
<正>墨西哥展区在一个斜坡上,它是一个广场,提供了一片难得的公共空间。整个空间被划分成三部分,代表着不同年代的墨西哥城市生活。斜坡下端代表着过去,水平线上是现代,高处代表的是未来。  相似文献   

7.
道路照明工程施工是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夜间给人们送去光明和出行安全的保障。更值得一提的是,它不仅降低了交通事故发生的机率,还具有美化城市的功能,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毛卫东 《建筑知识》2013,(10):13-13,15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高层建筑成为城市空间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高层建筑作为城市的代表,建筑设计者在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公众的感受,协调好城市空间和高层建筑设计,使高层建筑设计融入城市空间,并结合环境因素,从而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的城市空间。本文简要介绍城市空间、高层建筑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最后从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两个方面论述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合理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城市是人类历史的沉淀和文明的结晶,一座城市的空间结构反映着城市历史发展的文脉,是展示城市文明的窗口。作为公共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广场,则被认为是城市公共领域形象的代表。空间可以被认为是物体与感觉它的主体——人之间产生的一种相互关系而形成的。所以说仅仅有广场这个空间是不够的,要使一个空间有意义,我们必须在对广场进行唯美性与物质性设计的同时,更应该强调其社会性,使人们在这里有精神上的依托,形成一个激发情感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失忆的空间     
张馨匀 《现代装饰》2014,(2):138-139
正在当今的消费时代里,城市的记忆空间往往是一个个被制造出来的标签,一种符号的复制与堆叠。当记忆变作一个可以投入市场的商品,不得不到市场上来找寻自己的价值与身份时,作为城市记忆的制造者和保护者之一的建筑师和规划师也就挖空心思寻找文脉,从当地的建筑和文化上寻求可以充当标签的角色,在现在的中国尤其如此。于是"保留"代表一座城市的过去,"符号"代表一座城市现在。"复制"代表一座城市的记忆的假象。我们的城市变成了"看不见"的城市,它脱离人们的感知而存在,我们不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是收集、传播、储存智慧和文明的场所,它代表一座城市的文化,也是一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是一个时代科学文化水平的标志,它也给人们一种求知欲望,营造一种极具文化气息的场所精神.文章从图书馆的环境、造型、中庭以及阅览空间全面剖析了与营造的"场所精神"之间的关系,又通过图书馆职能给人们思想、文化教育,也全面体现了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2.
地下空间的功能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随着现代城市发展,地下空间的内涵得到扩展,成为"供人们活动的城市基面以下的空间"。地下空间作为城市发展中的一个新部分,逐渐形成"紧缩、生态、高技"的场所感,其利用将越来越被人们认同和接受。城市地下空间是一种社会产品,它既是城市开发行为及城市活动关系的中介也是最终的产出,它在城市社会关系中逐渐成长,并最终影响社会行为及社会认知,关系着经济、政策、权利等社会发展的多方面矛盾因素。对于地下空间城市属性的认知有利于提高社会对地下空间的认知度,促进地下空间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失忆的空间     
《Planning》2014,(2)
<正>在当今的消费时代里,城市的记忆空间往往是一个个被制造出来的标签,一种符号的复制与堆叠。当记忆变作一个可以投入市场的商品,不得不到市场上来找寻自己的价值与身份时,作为城市记忆的制造者和保护者之一的建筑师和规划师也就挖空心思寻找文脉,从当地的建筑和文化上寻求可以充当标签的角色,在现在的中国尤其如此。于是"保留"代表一座城市的过去,"符号"代表一座城市现在。"复制"代表一座城市的记忆的假象。我们的城市变成了"看不见"的城市,它脱离人们的感知而存在,我们不  相似文献   

14.
音乐厅空间环境的设计曹孝振音乐厅是高层次的综合文化产物,它代表着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它对于城市的面貌具有重大的影响。在厅堂的声学设计中,音乐厅的音质要求最高,代表着建筑声学的水平,实为室内声学的皇冠上的一粒明珠;所以,音乐厅设计是代表了...  相似文献   

15.
《城市防震减灾》2009,(1):F0003-F0003
道路是一个城市的走廊和橱窗,是人们认识城市的主要视觉和感觉场所。道路环境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城市三大空间(交通空间、建筑空间、开放空间)之一,是反映城市面貌和个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道路是一个城市的走廊和橱窗,是人们认识城市的主要视觉和感觉场所。道路环境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城市三大空间(交通空间、建筑空间、开放空间)之一,是反映城市面貌和个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正>步行空间不仅是交通空间,还是体现城市品质的重要城市公共空间。它是一把尺子,衡量出一个城市是否宜居,是否以人为本。它是城市的一面镜子,折射出城市的价值取向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北京是首都,是中国的国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北京的城市道路空间是展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自2004年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郑重声明北京鼓励发展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开始至今已经过去了十年,虽然  相似文献   

18.
海外传真     
正1美国城市中产阶级面临不确定的未来在美国大选之后,建筑师理查德·佛罗里达汇编了从2000年至2014年的关于美国中产阶级的关键数据,这些数据说明美国中产阶级确实正在衰落,而且分散到了一些特定的城市,这些城市通常位于美国南部地区的和"锈带"地区。佛罗里达指出,美国全国范围内的城市都经历着中产阶级的衰退"。每个超过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的中产阶级规模都在缩小,少于10%的大都市的中产阶级数量有所增长,但绝大多数城市增长的幅度不超过1%。中产阶级数量最少的城市包括一些科技中心城市、传统  相似文献   

19.
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们进行交往活动的重要场所,空间活力很大程度代表了人们对城市的体验感受,是城市精神风貌的直观反映,活力的研究对未来的城市更新规划具有重大意义。文章阐述了公共空间活力的内涵,梳理现有文献的研究尺度、内容和方法,并对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张晨采访 《家饰》2009,(9):67-73
Townhouse是属于“花园公寓”这个舶来概念中最“吃得开”的一个品种,准确地描述应该是“联排式住宅”——它既属于城市范畴又不是市中心;既满足了人们亲近自然、全家和乐的梦想,又有着相对便利的交通和不那么望而却步的价格,因此早已成为欧美主流的中产阶级住宅.也渐渐在国内崛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