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郭洪辉  陈继华 《辽宁化工》2007,36(4):266-269,271
介绍了催化脱氢、氧化脱氢、膜反应器脱氢等几种丙烷脱氢制丙烯技术,综述了丙烷催化脱氢制丙烯催化剂的研究现状,虽然丙烷催化脱氢生产丙烯已实现了工业化,但其催化剂的性能需进一步提高;对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反应催化剂的研究现状及膜反应器在丙烷脱氢反应上所具有的优越性进行了描述,认为研发具有高稳定性和高透氢性能的氢分离膜,将有望能大幅度提高丙烯的收率。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几种丙烷脱氢制丙烯技术:催化脱氢、氧化脱氢、膜反应器脱氢。综述了丙烷催化脱氢制丙烯催化剂的研究现状,虽然丙烷催化脱氢生产丙烯虽已实现了工业化,但其催化剂的性能需进一步提高;综述了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反应催化剂的研究现状及膜反应器在丙烷脱氢反应上所具有的优越性,认为研发具有高稳定性和高透氢性能的氢分离膜,将有望能大幅度提高丙烯的收率。  相似文献   

3.
丙烷催化脱氢制丙烯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 前言丙烯,作为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其经济价值为众所周知。一般来讲,目前丙烯主要靠乙烯装置副产或FCC气体回收。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丙烯愈加供不应求。为了扩大丙烯的来源,一些工业化国家研究开发了丙烷催化脱氢制丙烯技术。我国有着较为丰富的丙烷资源,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在冶炼企业生产中会加工产生大量C_3馏分,主要成分是丙烯和丙烷。丙烯是非常重要石化基础原料,丙烷是主要民用液化气燃料,利用催化脱氢技术可以将低附加值的丙烷及时转化为市场缺乏的丙烯原料,具有非常重要经济和社会效益。丙烷脱氢制丙烯技术进料比较单一,副产品是氢气,需要根据乙烯联合产品对于丙烯和催化裂化制剂进行丙烯生产线路管理,对比当前丙烷脱氢工艺技术,需要及时对于工艺和催化剂组成进行投资优势管理。  相似文献   

5.
丙烷脱氢制丙烯生产技术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乐平 《上海化工》2010,35(7):22-27
介绍了近年来丙烷脱氢制丙烯生产技术的应用现状,综述了丙烷脱氢主要生产工艺的应用进展,并对丙烷脱氢制丙烯生产技术在国内应用的前景、制约条件和经济性等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丙烷脱氢制丙烯因其原料易得、廉价和工艺流程短,已成为重要的丙烯生产技术。丙烯制冷压缩机是丙烷脱氢的重要设备之一,它的优化设计对降低丙烷脱氢的能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Aspen Plus模拟软件,对600 kt/a丙烷脱氢装置配套丙烯压缩机的8种可能工艺流程进行研究,最终提出了优化的节能设计方案。本研究为今后丙烯压缩机工艺流程的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制备工艺技术和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化学工业水平标志之一。目前丙烯的主要生产技术包括催化裂化、石脑油和轻柴油的蒸气裂化等,其中高催化活性、长寿命和低成本的裂化催化剂制备技术是大规模生产丙烯的基础和保障。丙烷脱氢(PDH)制丙烯技术因其技术路线成熟、经济环保,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丙烯生产技术之一。其催化剂是PDH的核心和瓶颈,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得到国内外广大科研人员的关注。首先介绍丙烷直接脱氢制丙烯反应的热力学和反应机理;然后对几种代表性的PDH催化剂制备技术与催化活性进行较为详尽的综述,总结归纳各类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催化剂的作用机制以及活性物种和性质对催化丙烷脱氢性能的影响,并分析讨论相应催化剂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今后丙烷脱氢催化剂的重点研究方向,为未来丙烷脱氢制丙烯高效催化剂的设计和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吴建国  吴登峰  程道建 《化工进展》2021,40(12):6688-6695
丙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石油化工原料中间体,近年来在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量持续增长。丙烷直接脱氢制丙烯技术具有收率高、技术成熟、经济环保等优点,备受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文中综述了丙烷直接脱氢制丙烯用单原子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单原子催化剂的丙烷脱氢反应机理,探讨了单原子催化剂的失活行为,总结了活性组分、助剂及载体对单原子催化剂催化丙烷脱氢性能的影响,并分析讨论了单原子催化剂在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单原子催化剂虽具有优异的丙烯选择性和稳定性,但存在丙烷脱氢活性依旧不足的问题,提出了调控单原子催化剂电子结构促进丙烷脱氢活性的设计思路,为未来丙烷脱氢制丙烯高效单原子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9.
丙烯和液化气一般是以乙烯联产品或炼厂副产品方式得到的。由于需求强劲,采用一般的蒸汽裂解和催化裂解方法所得产品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因此人们纷纷研究开发增产液化气和丙烯的新技术。目前,丙烯增产技术主要有烯烃歧化、蒸汽裂解、FCC装置升级、C4/C5烃选择裂解、丙烷脱氢以及甲醇制烯烃等。2003年,世界61%的丙烯来自蒸汽裂解生产乙烯的副产品;34%来自炼油厂催化裂化(VCC)生产汽、柴油的副产品;约3%来自丙烷脱氢装置;2%来自其它装置。催化裂化装置产丙烯约占炼油厂所产丙烯的97%;延迟焦化和减粘装置所产丙烯只约占3%。今后世界丙烯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是蒸汽裂解制乙烯联产丙烯的比例会相对下降,炼厂生产丙烯的比例将相对增长,丙烷脱氢、烯烃转化以及甲醇法等新型生产方法将在增产丙烯中得到不断发展,所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0.
《浙江化工》2014,(2):26-26
2月7日,位于江苏张家港的扬子江石化有限公司60万t/a丙烷脱氢制丙烯项目开工建设。扬子江石化由东华能源、飞翔化工、华昌化工共同投资,以该公司为主体投资建设的丙烷脱氢生产丙烯装置,利用进口的高纯度丙烷,采用目前国际先进的美国UOP脱氢生产工艺和装置生产丙烯,项目总投资约40亿元。整个项目分为两期建设,第一期计划投资建设年产60万t的装置,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丙烯66万t,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目前世界上丙烷催化脱氢制丙烯的工艺及其迚展,主要包括Oleflex工艺、Catofin工艺、STAR工艺、PDH工艺和FBD工艺。对比了这五种常用工艺方法的基本特点,描述了国内丙烷脱氢制丙烯项目的开工及产能情况,介绍了各种工艺的基本情况,幵对相兲的催化剂迚行了简述。在此基础上,对丙烷催化脱氢制丙烯工艺和相兲催化剂迚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丙烯需求推动丙烷脱氢技术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烯的化工利用包括生产聚丙烯 (PP)、异丙苯、羰基醇、丙烯腈、环氧丙烷、丙烯酸和其他化工产品。随着现代化工对丙烯需求的增长 ,促进了各种丙烯生产工艺的进步。丙烷脱氢制丙烯工艺作为一种工业化的生产工艺已经具有 1 0多年的历史 ,而随着对丙烯需求的增长 ,给这种技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因地制宜合理选择丙烯生产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丙烯是蒸汽裂解和催化裂化装置的副产品,由于常规的蒸汽裂解和催化裂化装置的丙烯产量难以满足丙烯快速增长的需求,近年来国内外都在积极开发生产丙烯的新技术,开拓生产丙烯的原料新来源。介绍了目前世界上可供工业应用的5种丙烯生产新技术:①石脑油蒸汽裂解装置的丁烯和乙烯复分解生产丙烯;②重原料油催化裂化增产丙烯;③低价值重烯烃裂化生产丙烯;④丙烷脱氢生产丙烯;⑤甲醇选择性转化生产丙烯。  相似文献   

14.
正天津大学能源化学工程团队近日研发出高效丙烷脱氢(PDH)铂基催化剂,将显著提升丙烯生产效能,有望打破西方国家对丙烷脱氢核心技术的长期垄断。工业化生产的丙烯主要来源于5种途径:石脑油蒸汽裂解副产丙烯,炼厂催化裂化装置副产丙烯,丙烷脱氢制丙烯,煤(甲醇)制丙烯(MTP),乙烯和丁烯为原料的烯烃歧化。目前仍以蒸汽裂解副产丙烯和催化裂化副产丙烯为主流,但乙烯原料的轻质化(如乙烷裂解)间接影响了丙烯的供应,促进PDH工艺和MTP工艺快速发  相似文献   

15.
杜凯敏  范杰 《化工进展》2019,38(6):2697-2706
开发新型丙烯制备工艺对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丙烯需求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商业化无氧脱氢技术存在热力学平衡限制、反应温度高、催化剂易积炭等不足,近年来,人们将研究重心转向了丙烷氧化脱氢技术。本文简述了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的发展现状,综述了近年来文献报道的丙烷氧化脱氢催化剂体系(V基、Cr基、Co基、Ni基、Mo基、Pt基、Ce基和非金属基催化剂)、机理研究和不同氧化剂选择,并对各自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简单分析。分析发现,虽然目前丙烷氧化脱氢催化剂的种类非常广泛,但产物丙烯的收率仍有待提高,机理研究也需要更加系统和深入。最后指出,系统研究丙烷氧化脱氢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先进催化剂,进一步提高丙烯的选择性和收率是未来丙烷氧化脱氢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丙烷脱氢制丙烯生产技术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丙烷脱氢制丙烯生产技术在国内应用的前景、制约条件和经济性等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丙烷脱氢制丙烯的发展进程,丙烷脱氢制丙烯的研究重点是开发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催化剂,综述了用于丙烷直接脱氢制丙烯常用Pt系和Cr系催化剂的研究现状及改性这两类催化剂的方法,最后对丙烷脱氢制丙烯的应用前景及Pt系和Cr系催化剂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丙烷氧化脱氢反应不受热力学平衡限制,焓变小于零,为放热反应,可节省能源。但氧化脱氢制丙烯因为有O2存在,导致丙烷和丙烯深度氧化,使丙烯选择性下降。可通过以下途径改进:(1)通过添加助剂或改变活性组分限制丙烯的深度氧化;(2)改变反应气氛,用氧化性较弱的氧化剂(如CO2和N2O等)代替O2。近年来,在低碳烷烃脱氢领域以CO2为氧化剂的研究较多,CO2可以避免深度氧化。综述在丙烷氧化脱氢反应中通过引入CO2,将丙烷直接脱氢反应与逆水煤气反应进行偶合,打破了丙烷直接脱氢反应平衡,消除积炭,提高催化剂稳定性,推动反应向生成丙烯的方向进行,丙烯收率提高;在低温(270℃)区域,副反应可提高丙烷CO2氧化脱氢反应的丙烯平衡收率,丙烷二氧化碳脱氢反应的催化剂体系主要包括铬系催化剂、镓系催化剂、钒系催化剂及其他催化剂。  相似文献   

19.
马文明 《现代化工》2023,(5):20-24+30
介绍了丙烷脱氢制丙烯工艺的开发情况,根据反应器类型的不同,丙烷脱氢制丙烯工艺可以分为固定床工艺、移动床工艺和流化床工艺,其中固定床工艺中的Catofin工艺和移动床工艺中的Oleflex工艺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装置规模化、大型化的不断推进,流化床工艺受到了各大机构的青睐,FBD-3、FCDh、K-PROTM和ADHO等工艺相继涌现,为增产丙烯提供了可靠的支撑。未来可以通过采用绿色环保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和新型反应器,克服现有丙烷脱氢工艺存在的问题,降低丙烯生产成本和碳排放,提高装置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化工设计通讯》2017,(4):84-85
针对目前全球丙烯及其衍生物需求量不断增长的趋势,丙烷脱氢制丙烯已成为第三位的丙烯来源。详细介绍了现已工业化的美国UOP公司(Oleflex工艺)的丙烯脱氢制丙烯工艺技术,简述该工艺技术主要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对PDH生产工艺中危险性可能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安全措施,保障装置长稳久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