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发展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钢—混凝土组合梁结构进行了介绍,较为系统地阐述了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发展史、特点、研究方法及其应用状况,并介绍了有关钢—混凝土组合梁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推动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钢—混凝土蜂窝组合梁的优点,通过对钢—混凝土蜂窝组合梁施加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分析了该组合梁的力学性能,以明确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工作状况,为其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李师庆 《山西建筑》2014,(24):48-50
对钢—混凝土组合梁结构作了简要介绍,并通过探讨FRP加固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研究进展,总结了FRP加固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研究热点和尚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以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李超 《山西建筑》2008,34(17):86-87
针对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在工程中的广泛应用,详细地介绍了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的设计要点及施工方法,并提出了施工注意事项,以积累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的设计及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5.
徐礼  王旭  吴东岳 《山西建筑》2012,38(6):44-45
根据动力微分方程的推导方法,推导得出了钢—混凝土组合梁动力微分方程,并根据钢—混凝土组合梁振动过程中钢梁和混凝土板竖向位移的协调性,对钢—混凝土组合梁界面动力相互作用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得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钢—混凝土组合梁桥的整体布置设计,以钢混凝土组合梁的主梁内力为基础,对组合梁的抗弯、抗剪强度进行验算以及对温差和收缩徐变进行分析,且对钢板梁进行了疲劳计算分析,另外,简要介绍了钢—混凝土组合梁桥的施工,以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杨洋 《山西建筑》2011,37(23):67-69
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了非线性分析,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建模方法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栓钉间距、有效预应力等参数对钢—混凝土组合梁静力性能的影响,以期为钢—混凝土组合梁的设计计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新型外包钢—混组合梁在由U型钢槽内浇灌混凝土,通过抗剪连接件使钢与混凝土共同受力,具有承载力高、稳定性好等优点。对该新型钢—混组合梁的截面构造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通过ANSYS建立了新型外包钢—混组合梁有限模型,考虑组合梁高度、钢底板厚度等参数,针对组合梁的抗弯承载力特性展开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探讨该形式组合梁的变形特性截面应力分布,最后理论推导了完全剪切连接的新型外包钢—混凝组合梁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钢—混凝土组合梁结构发展很快,在建筑和桥梁领域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材料科学取得长足进步以及组合梁理论不断完善的背景下,把高强高性能材料引入到普通的钢—混凝土组合梁中,将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强材料组合梁是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有机结合.本文主要介绍了高强钢组合梁在国内以及在澳大利亚、欧洲、美国等发达地区的研究现状,并指出其优点和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文中对高强钢与高强混凝土相结合的组合梁亦有所提及.  相似文献   

10.
张鹏飞 《山西建筑》2010,36(16):54-55
介绍了钢—混凝土组合梁中常见剪力连接件的分类,讲述和分析了目前国内外钢—混凝土组合梁各种剪力连接件的结构特点,特别重点介绍了本模型试验剪力连接件个数的计算,以期指导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大跨度梁,分别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梁、钢骨混凝土梁、钢-混凝土组合梁进行计算,并对其受弯承载力、挠度、裂缝、梁高度、用钢量等技术指标加以比较。对比结果表明,大跨结构采用钢-混凝土组合梁在减轻自重、提高材料使用效益、提高抗震性能、降低造价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由此可进一步加深工程师对此类组合结构的工作机理、特性、应用方面的认识,并供工程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许伟  武文斐 《山西建筑》2007,33(32):70-71
介绍了箱形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提出及箱形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结构形式,探讨了箱形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理论研究及应用现状,提出了箱形钢-混凝土组合梁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促进箱形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结合工程实例,对钢-混凝土组合简支梁在施工阶段临时支撑的设置进行研究,讨论了在不同支承工况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挠度验算,最终得到支撑布置的最优方案,既满足了钢梁挠度的要求,又使支撑数量最为经济。  相似文献   

14.
接触爆炸荷载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破坏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LS-DYNA软件对接触爆炸荷载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破坏形式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了混凝土板的破坏过程及梁的破坏模式.结果表明,钢-混凝土组合梁以局部变形为主,混凝土易于破碎,钢梁与混凝土板易丧失共同工作的能力,而接触爆炸荷载下钢-混凝土组合梁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破坏模式,分别为混凝土板的破碎、钢梁的局部大变形和荷载作用区的局部冲切破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4个钢-混凝土预制混合梁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了该预制试件的破坏模式、受力过程及受力机理。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钢-混凝土预制混合梁的受力性能进行模拟,研究了钢材屈服强度、纵筋配筋率和钢梁长度对其受力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钢、混凝土梁两者间刚度及承载力的匹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钢-混凝土预制混合梁最终破坏表现为混凝土梁端出现塑性铰,而端部钢梁在整个加载过程中保持完好,钢与混凝土连接节点能可靠传递两者间应力。提高钢材屈服强度和增加纵筋配筋率可提高承载力,其中增加纵筋配筋率的提高效果更明显;随着钢梁长度的增加,承载力逐渐增大,但初始刚度呈线性降低。根据研究结果给出了该类型预制构件的设计建议:混凝土梁与钢梁设计受弯承载力比(Mc/Ms)取值范围宜为0.8~1.0,端部钢梁长度取值范围宜为100~200mm;箍筋加密区范围起算点应取混凝土梁端截面而不应取柱边。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一种新型混杂纤维ECC材料研发一种钢 混凝土-ECC组合桥面结构,用于连续组合桥梁的负弯矩区以提升其抗裂性能,可代替其他复杂的工程措施。完成2根钢-混凝土-ECC叠合板组合梁和1根钢-混凝土叠合板组合梁的静力单调加载试验。通过对承载力、刚度与裂缝发展的分析,初步论证混杂纤维ECC用于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可行性和优势。试验表明:在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相等的情况下,采用ECC后浇层的叠合板组合梁在正常使用阶段的承载力略高于对比梁,刚度则高于对比梁且裂缝数量减少、宽度减小;在采用界面拉毛处理后,后浇ECC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性能良好,界面未出现滑移破坏。基于试验数据和规范方法,提出了含ECC构件的受弯裂缝宽度计算公式,公式计算值与相关试验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武文斐  许伟 《山西建筑》2008,34(6):14-15
分析了定量研究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界面滑移对组合箱梁刚度和挠度影响的必要性,建立了考虑滑移效应的箱型钢一混凝土组合梁的变形模型,并提出了利用最小势能原理,推导组合梁变形微分方程的建议,可供结构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钢混连续结合梁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明伟 《山西建筑》2003,29(5):80-81
结合某工程钢混连续结合梁施工实例,介绍了钢混连续结合梁在场地较平坦时钢梁吊装架设及混凝土面板一次现浇的施工方法,通过使用此法,缩短了工期,降低了工程造价,其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