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曹娥江河口大闸建成后,闸上江道的冲淤特性由建闸前的"洪冲枯淤"转变为建闸后的"单向冲刷"。采用大闸蓄水前地形和大闸下闸运行后的3次地形,对比分析了建闸前后闸上江道冲淤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新三江闸以上河段呈现明显冲刷,最大冲深超过了10 m;新三江闸以下河段呈现缓慢冲刷,局部有冲有淤。  相似文献   

2.
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射阳河挡潮闸建闸前后水动力条件及泥沙条件的变化,从下泄水量减少、潮波变形和潮流量变化三方面及其所引起的泥沙条件的改变分析闸下淤积原因,得到三者与河道冲淤的基本关系.从淤积的时空分布形态来描述射阳河近年闸下河道的冲淤特性:射阳河建闸初期淤积严重,之后淤积量减少并且冲淤交替,总体仍呈淤积趋势,经历裁弯取直后发展至今,冲淤总量基本达到平衡,但河道内仍存在较大幅度冲淤.  相似文献   

3.
河口水闸闸下淤积问题非常普遍,需通过水力冲淤来解决。影响水力冲淤效率的因素主要有闸上水位、下游潮位、下泄流量、闸下淤积高度、潮沟情况等。通过温州殴飞滩南2#闸水工模型实例,介绍使用正交试验法研究这5个因素对水力冲淤效率的影响,得到影响水沙比的主要因素以及各个因素之间的主次关系,为河口水闸的运行调度、冲淤等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阎红梅  周红雨 《人民长江》2008,39(12):22-24
灌河是苏北滨海平原区的优良天然航道.20世纪60~80年代在灌河上游建了武障河闸、北六塘河闸、龙沟河闸与义泽河闸,通过开闸放水冲淤,维持航道水深.根据实测断面资料,水力计算所需的参数,以及所确定的数字公式,对开闸放水冲淤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与实际测验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分析成果,确定了河闸冲淤调度运行方案.  相似文献   

5.
针对南京市外秦淮河武定门闸上游近年来发生泥沙淤积严重的问题,建立了武定门闸河段物理模型,设定两种方案进行悬沙冲淤试验,分析偏转角为15°的导流墙工程对闸上游的减淤作用。结果表明:方案1(将闸门至上游60 m开挖至设计断面),设置导流墙后,经过2年8个月的水沙过程,整治段淤积量减少30.4%;方案2(将闸门至上游240 m开挖至设计断面),设置导流墙后,经过1个典型水文年,整治段淤积量减少50.8%,经过2个典型水文年,淤积量减少44.0%,减淤幅度下降,河床趋于形成新的冲淤平衡,断面地形也趋向于均匀分布;设置偏转角为15°的导流墙对武定门闸上游河道有显著的减淤作用,有助于提高河道的过流能力。  相似文献   

6.
修建于河口的挡潮闸会改变该地区原有的水动力条件,长时间后会造成闸下港道淤积,河床抬高,过水面积减小,大幅度降低挡潮闸的泄洪能力。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多年来对闸门不同开启方式的大量试验和探索,提出了利用上游来水冲淤、潮汐动力冲淤、不同闸控方式冲淤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和闸群运行调度方式。研究表明,调节闸孔出流,充分利用有限的水源进行水力冲淤,是挡潮闸冲淤保港诸多技术手段中最直接、最便捷、最经济的实用措施,可以明显提高冲淤减淤效果,保障挡潮闸发挥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7.
根据2011年、2012年江苏沿海挡潮闸运行,利用不同的闸控方式进行闸下港道冲淤,同时根据不同的工况,采取相应的冲淤方式下得到的现场记录及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闸控方式运行的可行性及达到的冲淤效果。  相似文献   

8.
指出由于挡潮闸的修建,改变了河口地区的水动力条件,破坏了原有天然情况下的泥沙冲淤平衡,使闸下游河段普遍出现严重的泥沙淤积。综述了国内对挡潮闸闸下泥沙冲淤的认识和研究进展,展望了今后挡潮闸闸下泥沙冲淤的研究方向。   相似文献   

9.
应用一维悬移质数学模型 ,对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干流和洞庭湖区冲淤变化进行了联合计算 ,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荆江松滋口和藕池口的建闸调度方案对江湖冲淤和三口分流分沙的影响。结果表明 :建闸控制后 ,三口分流分沙量减少 ;松滋口减幅最大 ;长江干流河道冲淤变化较小 ;松滋口分流道淤积 ,洞庭湖区淤积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盐东控制工程是一项灌溉、排涝、排洪、挡潮、航运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由于在建闸初期对问下河段的淤沙问题不重视,致使近闸河段发生严重淤积,过水断面减少44%.经试验研究,对闸下河段采取了几项冲淤保港措施:(1)调节水量集中冲淤;(2)选择落潮量大,落差大、水深小的高速水流时机放水冲淤;(3)在大汛潮到达前放水冲淤;(4)利用大洪水连续冲淤;(5)在干旱年份及时调外水冲淤.这些水力冲淤、减淤措施,如能因地制宜地合理运用,则可获得良好的冲淤效果.  相似文献   

11.
南溪水闸于一九六六年建成投产,根据实测资料,从一九六八年至一九八一年,闸下游十八公里的河道平均每年淤高十八厘米,十三年淤高2.3米,总淤积量约700万立米,泄洪能力减少50%以上。一九八○年后,我们对闸下游河道进行了一些观测,初步  相似文献   

12.
《江苏水利》2011,(12):49-49
以全省50年的冲淤保港实践为对象,针对我省沿海挡潮闸闸下淤积现状,系统全面地研究挡潮闸冲淤运行管理问题、通过对历史上多次运行事故分析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冲淤运行反事故技术措施,保障防淤减淤工作有效开展。编制完成《江苏沿海挡潮闸防淤减淤运行规程》,于2009年7月由省水利厅批准在全省试行。  相似文献   

13.
我国建闸河口冲淤特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解放以后,我国沿海的许多中、小型人海河口,由于闸下河道的严重淤积,导致河口河道束窄变浅,严重地降低了原有航道的通航能力,有些若不采取清淤措施,甚至完全失去了航运价值.因此,研究人海河口建闸后河道的冲淤特性,弄清其一般规律,以便对建闸河口采取合理的整治措施,将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分析我国主要建闸河口河道冲淤资料的基础上,对不同物质组成、不同类型的河口以及同一河口闸上、闸下河道在不同时间内的冲淤特性,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新沭河河口段治理包括三洋港建闸和不建闸两种方案.由于受上游径流和下游潮汐的综合作用,两种方案都不可避免产生泓道淤积.通过建立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两种方案河道泥沙冲淤状况,比较冲淤前后河道行洪水位.计算结果表明,淤积15年后行洪设计流量6 400 m3/s时,三洋港建闸方案太平庄闸下水位较不建闸方案低0.44 m,建闸方案的河道水位抬高明显小于不建闸方案,从行洪安全角度论证三洋港建闸的必要性.并从滩地利用、淡水资源、运营管理费用等多方面综合比较了两种方案的优劣.  相似文献   

15.
王亦勤  杜选震 《治淮》2003,(2):26-27
海口闸地处海边,闸下易产生淤积。本文从海岸变迁、闸址选择、数模预测、冲淤试验和清淤措施等方面进行海口闸减淤对策研究,认为入海水道口门位置选择是合理的,闸底板高程应对上游河底高程相同,定为-3.0m,下游引河河底设计应定为-4.0m,清淤可采取潮差冲淤、机船拖淤、调水冲淤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16.
盐东控制式程是一项灌溉、排涝、排洪、挡潮、航运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构纽工程。由于在建闸初期对闸下河段的淤沙问题不重视,致使近闸河段发生严重淤积,过水断面减少44%。经试验研究,对闸下河段采取了几项冲淤保港措施:(1)调节水量集中冲淤;(2)选择落潮量大,落差小、水深小的高速水流时机放水冲淤;(3)在大汛潮到达前放水冲淤;(4)利用大洪水连续冲淤;(5)在干旱年份及时调外水冲淤。这些水力冲淤、减淤措  相似文献   

17.
在总结前人关于新洋港闸冲淤平衡流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自建闸至2012年新洋港闸下港道的冲淤情势和一般规律。基于2008—2012年港道冲淤和水情资料,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重点分析了下泄径流对闸下港道的冲淤效果。结果表明:为了维持港道冲淤平衡,闸门不宜长期关闭,非汛期不排水天数占总天数的比例不宜高于42%;径流和潮流对水流输沙能力共同产生作用,径流条件可以改善港道内的涨落潮不平衡输沙现象;较弱的落潮流只能携带泥沙下泄7~9 km,长时间大流量开闸有利于港道稳定;当港道达到冲淤平衡时,日均下泄径流量Q与港道平均断面积A之间符合Q=0.13A的定量关系;在目前港道形态下,港道健康运行的适宜断面积约为664 m2,其冲淤平衡日均下泄径流量约为86 m3/s。  相似文献   

18.
盘山闸位于辽河干流下游的盘锦市,该闸修建后,闸上下河段的淤积明显增加,河槽过水面积普遍减小,河床高程的冲淤随距闸里程的增加而减小。防淤措施是:改建盘山闸;改善闸的运行方式,包括降低汛期闸前水位,调节闸下泄流量,增大闸下河道输沙能力。  相似文献   

19.
《江苏水利》2011,(12):49
以全省50年的冲淤保港实践为对象,针对我省沿海挡潮闸闸下淤积现状,系统全面地研究挡潮闸冲淤运行管理问题。通过对历史上多次运行事故分析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冲淤运行反事故技术措施,保障防淤减淤工作有效开展。编制完成《江苏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多沙河流河床冲淤调整幅度大,冲淤交替发生,特别是一些大型水库的建成运用,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原有河床的冲淤演变规律,直接影响引水渠首取水能力,导致渠首闸乃至整个输水渠系不断改建的现实问题,着重分析三门峡水库和小浪底水库不同运行阶段对河床冲淤的影响,比较有坝式引水和无坝式引水的两种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论证了不同渠首闸布置形式对变动河床的适应性;重点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多沙河流灌区取水条件经常调整的分层取水方法;概述了分层取水闸的结构设计和运行管理简况,以黄河下游小开河引水闸为例,并与黄河下游已改建的单层渠首闸作比较。结果表明:多层渠首闸能够分层取水,应对不同水沙情况,适应河床调整,保证设计引水流量,延长渠首闸使用寿命,有利于渠首闸闸前闸后引水渠的长期运用,使灌区工程效益得到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