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山西左云十里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要施工项目为:大坝加固、灌溉洞改造及新建泄洪冲砂闸等工程。分析了十里河流域的水文地质条件,探讨了其导流工程的导流标准、导流方式、导流建筑物设计和导流应急方案。  相似文献   

2.
黑河市水源取水口工程围堰施工采用钢板箱围堰型式。上游围堰向江心伸出两节箱体进行水平挑流控制下游施工区江水流态,为下游纵向围堰施工、冻结创造条件,防止纵向围堰防渗体冲刷破坏,同时在围堰内外采用土袋等进行防渗漏处理,确保取水口工程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我国部分省份正以圆形,半圆形及平面门式表层取水口替代原有的深孔式取水口进行灌溉,但要考虑密度或温度沿深度方向分布不均的特性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水质和水量。沿用均质流水力学进行水力设计与实际相差较远。因此,有必要进行密度流与取水口形状的理论和试验研究,鉴于现有的理论还不十分成熟,本文在已有圆形,半圆形取水口研究的基础上,对平面门式取水口水力特性进行研究,以便为工程选择合理的型式与尺寸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程咨询》2010,(4):49-49
本刊讯 位于广元市苍溪县的嘉陵江干流唯一具有调蓄能力的大型骨干水利工程——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二期工程,已于1月23日成功截流。这标志大坝主体工程建设全面铺开,工程建设已进入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取水口是中层取水结构的关键部位及设计核心 ,探索取水口高度变化对中层取水效果的影响 ,提出取水口的设计方法 ,对指导生产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试验采用了如下的简化手段 :圆形取水口用 1 / 4圆形取水结构模型简化 ;实际条件下的密度连续分布用密度不连续分布的三分层法简化 .通过系列模型试验及对试验结果的整理和分析 ,得出了取水口前缘的单宽流量、取水流量系数等的相应关系式 ,利用这些结果提出了中层取水口结构的一种水力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水库坝基地质条件关系到大坝建设质量,其前期的勘察工程至关重要。目前,利用物探与钻探工程相配合,可以获得坝基土岩介质较为丰富的勘察资料。结合地震折射波和并行电法对新建水库坝基进行勘察,确定了土层埋深、岩体风化带等特征参数,为坝基处理与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应用实践表明,利用综合物探方法可以提高对地质异常的判断能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基于有限单元方法,建立了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对取水口边界条件进行了研究。利用该模型计算了光大生物质发电厂取水工程建设前、后取水建筑物及其附近航道的流速、流向和水位等水流特性,分析了典型控制水位下,取水口建筑物及其取水对航道通航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取水工程不会对通航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取水口是中层取水结构的关键部位及设计核心、探索取水口高度变化对中层取水效果的影响,提出取水口的设计方法,对指导生产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试验采用了如下的简化手段;圆形取水口用1/4圆形取水结构模型简化;实际条件下的密度连续分布用密度不连续分布的三分层法简化,通过系列模型试验及对试验结果的整理和分析,得出了取水口前缘的单宽流量,取水流量系数等的相应关系式,利用这些结果提出了中层取水口结构的一种水力  相似文献   

9.
宏伟的工程,艰巨的任务2006年11月26日,向家坝水电站作为仅次于三峡、溪洛渡水电站的全国第三大水电站正式开建。向家坝水电站枢纽由拦河大坝、泄洪排沙建筑物、左岸坝后厂房、右岸地下厂房、左岸垂直升船机和两岸灌溉取水口等组成。左右岸各装机4台单机容量8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640万千瓦,年发电量307.47亿千瓦时。总工期约9年6个月,整个工程静态投资434.24亿元,是西电东送骨干电源点。  相似文献   

10.
新建围涂工程的海堤顶高程是新建海堤工程设计标准的一个重要指标,而预留沉降是确保海堤在建成后是否达到设计标准的一个关键控制参数.以海盐东段围涂二期工程为例,选取了10个典型断面进行了分析计算和沉降原位观测,并进行了加载阶段划分,对该工程预留沉降的确定,从而使加载顺序和加栽节点因素、堤身结构型式、设计标准等等有机结合,使沉降预留的确定更具安全性、经济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的淡水资源问题包括水资源短缺、水质的不达标和地区间水分配的不均衡3大矛盾,鸭绿江东水西调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途径。鸭绿江年径流量达到2.67×1010m3,相当于我国目前南水北调一期工程的调水量的1.5倍,可以满足调水要求。鸭绿江是一条的水碧流清的河流,其水质与南水北调工程到达华北的水相比,可以称之为“矿泉水”。鸭绿江的东水西调3个取水口以太平湾水库取水口最为合适。调水线路流经的城镇可以直接将自来水厂的取水口与调水线路相连,形成辽宁省最大的“自来水管网”。各地原有的水资源不再作为生活用水,而作为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实现水资源的优质优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山西泽城西安水电站二期工程的特点,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确定了该工程大坝施工的导流标准,提出了全年10年一遇洪水标准,非汛期10年一遇洪水标准、坝体过水,非汛期10年一遇洪水标准、坝体不过水3个导流方案,并对这3个导流方案进行了比选,最终确定采用枯水期坝体不过水的导流方案。  相似文献   

13.
双里水库建于70年代,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和历史原因,水库属“三边”工程,工程建设先天不足,运行近30年,年久失修,大坝出现多条裂缝,危及大坝安全,对其进行除险加固是必要的。经过比选,采用大坝基础帷幕灌浆、大坝上下游压载及上游干砌石、大坝高压旋喷及钻孔灌注桩防渗和充填灌浆的除险加固方案,消除了水库大坝带病运行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4.
根据深圳市政府发布的《深圳市推广应用LED照明产品实施方案》,深圳将率先在公共照明领域,即城市道路、公共场所、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等财政或国有资本投资建设的照明工程领域,完成LED照明产品推广应用。从方案实施之日起,以上领域新建照明工程一律采用LED路灯、庭院灯和景观灯等照明产品;原有使用的非LED照明产品,力争用两年时间,即到2013年底前分期分批改造完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分户热计量方法、实现条件、及供暖方式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不同条件下采用不同的热计量方式 ,为新建工程和改造工程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6.
大坝原址重建施工导流风险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后水电开发时代的到来,大坝重建工程逐渐增多。大坝重建工程导流系统一般由原工程建筑物和新建导流建筑物联合组成,导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丰富化使导流系统约束和导流风险因素更加复杂,导流风险呈现显著的特异性。本文旨在探索大坝重建工程施工导流风险计算方法及其变化规律。在大坝重建工程导流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主要致险因素和致险模式,研究建立上游水位、下泄流量、下游水位等致险模式的数学表达,综合建立大坝重建工程导流多维风险判别式。针对系统中的洪水不确定性,利用Gumbel-Hougaard Copula函数描述洪水峰量联合分布,同时考虑原工程控泄规则和导流泄水建筑物的运用规则,利用Monte-Carlo方法模拟导流度汛过程并计算水力要素,结合风险判别式建立大坝重建工程施工导流多维风险计算模型。定性风险分析说明,建筑物的功能和设计标准差异决定了大坝重建工程导流系统的多种致险模式并不完全相关,导流系统风险呈显著多维分布特征。由于风险特性与导流系统配置有关,针对将原大坝作为上游围堰,占用原工程泄流建筑物出口的典型重建工程导流系统,进行了导流风险计算。定量风险特性分析说明:导流风险存在从下游漫顶致险模式向原坝泄水致险模式的转移点,主导致险模式转移的驱动因素是导流系统的泄流量,转移点对应下游围堰可防范的风险上限。研究成果为大坝重建工程导流风险评价和方案优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7.
对凤山峡水库大坝现状渗漏及稳定等问题进行的基础上,对正常蓄水位和校核洪水位等不同库水位情况下浸润线、大坝现状坝坡各工况下稳定安全系数和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后坝坡抗滑稳定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凤山峡水库大坝工程主坝坝体防渗处理采用粘土斜墙防渗方案,对主坝坝基防渗处理采用帷幕灌浆等除险加固处理措施,经检验效果良好,措施可行.  相似文献   

18.
腰堡灌溉站取水口改造工程将明渠引水改为暗管引水。用整体大口径沉管的施工方法解决了管道安装工程中遇到的流砂、坍塌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贵州附廓水库大坝是一座砌石拱形重力坝,最大坝高34.9 m,设计库容2 380万m3。为改善水库运行工况,提高供水能力,需对大坝加高5 m,并改造溢洪道。从施工导流方式、施工度汛、大坝主体工程施工、施工条件、施工布置等方面,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结合工程特性,对施工环节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研究了排沙闸宽度与排沙效果关系的基础上,根据取水防沙工程的不同要求,提出了三个设计标准和设计方法,即①取水口前“门前清”;②取水口前形成移定主槽;③取水口前河道保持移定河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