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齐拉西酮合并碳酸锂或丙戊酸钠治疗躁狂发作和混合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符合CCMD-3躁狂发作和混合发作诊断标准的68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应用齐拉西酮合并碳酸锂或丙戊酸钠,对照组单一使用碳酸锂或丙戊酸钠,治疗观察6周。采用杨氏躁狂量表(YMRS)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及实验室有关辅助检查评价安全性。结果: 两组在治疗前后症状均有显著降低(F=9.05,P<0.01;F=6.10,P<0.01)。 试验组在治疗第1周末的减分率比对照组显著,这种差异在1~6周持续存在,而且第6周结束后的临床痊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1周末、治疗2周末、治疗4周末、治疗6周末YMRS分别是 21.4±8.4、14.6±5.5、8.9±3.3、6.5±3.4,对照组分别是 23.9±7.2、20.9±8.1、17.8±7.8、12.8±8.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的症状减分变化分别是 6.1±3.5、12.9±4.8、20.1±5.3、21.4±5.5,对照组分别是2.1±3.0,6.8±4.5、11.5±5.6、14.4±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5% vs48.5%, χ2=4.47,P<0.05)。两组间痊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4.3% vs18.2%,χ2=9.52,P<0.01)。但是两组间均没有严重的药物副作用,因无疗效和副作用导致的脱落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齐拉西酮合并碳酸锂或丙戊酸钠治疗躁狂发作和混合发作双相障碍的疗效比较理想,比单一使用心境稳定剂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2.
蔡青  袁荣花  孟君 《金属学报》1999,4(3):214-217
目的 观察双黄连粉针剂中绿原酸与氨苄青霉素在小儿静脉滴注时药物动力学的相互影响。方法 临床治疗的呼吸系统感染小儿, 在静脉滴注双黄连粉针剂(SHLP)60 mg ·kg-1或(和)氨苄青霉素钠(AMP)150 mg · kg-1 后采集不同时间段的尿样,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中绿原酸(CHA)和AMP 浓度。结果 两药合用后的24 h 排出率较单用时有明显下降(P<0.05), CHA 和AMP 的排出率分别由(51.7±15.6)%和(76.3±20.5)%下降至(42.1±12.2)%和(62.3±19.3)%, t1/2 分别由(3.44±1.14)h 和(1.98±0.51)h 增加至(4.33±1.38)h 和(2.67±0.75)h, 增加明显(P<0.05), 相应地Cl R 明显下降(P<0.05)。结论 SHLP 与AMP 合用后体内CHA 和AMP 排出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骨化三醇(1, 25-(OH) 2D3, 罗钙全) 对腹膜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影晌。方法: 观察37 例腹膜透析(PD) 患者服用骨化三醇前后血清T 细胞亚群、IL-8 以及血免疫反应甲状旁腺激素(iPTH) 、钙、磷水平变化。结果: 用药前 PD组血清T 淋巴亚群的 CD4/CD8 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 服用骨化三醇 4 wk 后, CD4/CD8 从 0.56±0.10升至0.79±0.12;而 iPTH 显著降低, 血钙显著升高, 血磷明显下降。结论: 骨化三醇能改善PD患者钙磷代谢, 进而改善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韩陈燕 《金属学报》2002,7(6):550-551
目的 评价血脂康治疗Ⅱ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57 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采用自身对照设计,所有观察病例均口服血脂康胶囊,每次0.3 g,每日2 次,共观察8 wk 。如4 wk 后胆固醇降低10%,可增加剂量1.2 g·d-1,服用血脂康同时加服降血糖药,观察降脂疗效和副作用。结果 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用血脂康治疗,总胆固醇(TC)从(7.38±0.71)降至(5.20±0.70)mmol·L-1(P <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从(4.70±0.70)降至(3.10±0.90)mmol·L-1(P <0.05);甘油三脂(TG)从(3.1±0.5)降至(1.70±0.05)mmol·L-1(P <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从(0.95±0.77)上升至(1.50±0.30)mmol·L-1(P <0.01)。结论 血脂康对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可明显降低TC 、TG 、LDL-C 水平,并有升高HDL-C 作用;糖尿病人服用降血糖药时合用血脂康,有协同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安才  成蓓  谢晓竟  徐浩 《金属学报》2004,9(8):880-884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24只SHR 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SHR对照组、阿托伐他汀50mg组(50mg·kg-1·d-1)、阿托伐他汀10mg组(10 mg·kg-1·d-1)和缬沙坦组(20mg·kg-1·d-1);6只Wistar-Kyoto 大鼠(WKY)作为正常对照组。灌胃给药共6 周,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每2 周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BP)。酶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放免法测定血浆和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水平,并检测心肌羟脯氨酸、胶原蛋白含量和全心重量(HW)、左室重量(LVM)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用药前SHR 各组SBP均显著高于WKY 正常对照组(P<0.01),给药后第4、6 周,阿托伐他汀50 mg 组SBP明显下降(P<0.01),阿托伐他汀10 mg 组不明显;缬沙坦组自给药后第2 周,SBP明显下降(P<0.01)。阿托伐他汀50 mg 组TC、TG 及LDL-C水平较SHR 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阿托伐他汀10 mg 组仅LDL-C 水平明显下降(P<0.05)。SHR对照组血浆Ang Ⅱ浓度与WKY 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心肌Ang Ⅱ浓度明显增高(P<0.05);给药6 周后,阿托伐他汀各剂量组和缬沙坦组血浆Ang Ⅱ浓度显著高于SHR 对照组(P<0.01),而心肌Ang Ⅱ 浓度在阿托伐他汀50 mg 组和缬沙坦组明显降低(P<0.05)。SHR 对照组心肌羟脯氨酸和胶原蛋白含量较WKY 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6 周后,阿托伐他汀50 mg 组较SHR 对照组降低(P<0.05)。SHR组HW、LVM和LVMI与WKY正常对照组相比增高(P<0.01),而阿托伐他汀50 mg 组却低于SHR 对照组(P<0.05)。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显示,阿托伐他汀50mg组和缬沙坦组与SHR对照组比较,心肌细胞核膜较完整,肌原纤维清晰,排列较整齐,横纹清楚,间质胶原纤维无明显增生。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明显改善SHR 的心室重构,降低血压和心肌Ang Ⅱ浓度可能为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雌二醇对去势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殖的影响。方法 8 ~ 10w k SD 大鼠雌性(n=21)、雄性(n=21),各分3 个组:非去势对照组(n=7),去势对照组(n=7),实验组(n=7,去势+雌二醇)。腹腔注射雌二醇3 d 后,2.0F PTCA 球囊损伤左颈总动脉。损伤2wk 后处死大鼠,测量内膜面积和中膜面积、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的比值。结果 雄性实验组内膜面积(0.072±0.020)mm2、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的比值 0.533±0.037 均显著小于非去势对照组 (01.10±0.018)mm2,0.740±0.051 ,P均<0.01,也均小于去势对照组(0.098±00.14)mm2,0.701 ±00.40,P均<0.05。雌性实验组内膜面积(0.061±00.15)mm2、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比值 0.525 ± 0.030均显著小于去势对照组 (0.101±00.18)mm2,07.10±0.031 ,P均<0.01,但与非去势对照组(0.078 ± 0.012)mm2、0.619 ±0.041 差异不显著,P均>0.05。结论 雌二醇能够抑制去势大鼠动脉损伤后内膜增殖。  相似文献   

7.
李娟  王海涛 《金属学报》2012,17(10):1098-1102
目的: 建立老年痴呆(Alzheimer's disease, AD)大鼠模型,探讨荔枝核皂苷对AD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5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荔枝核皂苷治疗组,共5组,每组10只;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时间和平台跨越次数;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各组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脑组织活性氧(ROS)表达的改变。结果: AD大鼠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逃避潜伏时间出现显著性地延长(P<0.01),平台跨越次数显著性地减少(P<0.01)。荔枝核皂苷治疗后AD大鼠的逃避潜伏时间和平台跨越次数得到显著性地改善(P<0.05)。AD大鼠脑组织Aβ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高、中、低剂量荔枝核皂苷治疗组可以剂量依赖性地降低模型鼠脑组织中Aβ的表达水平。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荔枝核皂苷治疗组、中剂量荔枝核皂苷治疗组、高剂量荔枝核皂苷治疗组ROS表达水平的相对值分别为 6.12±0.61、9.54±1.42、8.33±1.26、7.68±1.14、7.23±0.73,模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荔枝核皂苷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模型组脑组织中ROS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 荔枝核皂苷具有抗AD大鼠痴呆的活性,减少AD大鼠脑组织Aβ和ROS的生成是其主要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孕酮的还原性代谢产物四氢孕酮和地西泮抗焦虑作用。方法 C57小鼠腹腔注射四氢孕酮 、地西泮或赋形剂,20 min 后观察在架高十字迷宫试验中的表现,测定其自发活动 。结果 腹腔注射四氢孕酮 0.1mg·kg-1,明显缩短小鼠进入十字迷宫开臂的潜伏期[ 从(31.30±8.39)s 减少到 (8.80±6.00)s,P<0.001],并显著增加进入十字迷宫开臂的次数 (从 1.20±0.42 增到4.80±1.75,P<0.001) 及在开臂的滞留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 (从 7.13%增加到 32.50%,P<0.001) 。而腹腔注射地西泮 0.25 mg·kg-1的抗焦虑作用弱于四氢孕酮 。自发活动实验显示,0.5 mg·kg-1地西泮明显减少小鼠自发活动 (P<0.01),而 0.1mg·kg-1地西泮和 0.25 mg·kg-1的四氢孕酮均不影响小鼠自发活动。结论 试验结果提示神经甾体和地西泮对小鼠行为有不同的作用 。四氢孕酮具选择性抗焦虑作用而不影响自发活动,可望成为地西泮抗焦虑的代用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维生素C(VitC)预防及治疗肝缺血再灌注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方法 制备家兔肝缺血再灌注模型, 检测血浆及肝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和维生素E(VitE), 动态观察肝形态学变化, 并应用0.25 g · kg-1VitC 防治脂质过氧化损伤。结果 肝缺血再灌注期间, MDA 明显增高, VitE 显著下降, 肝形态学发生异常变化;缺血前及再灌注时应用VitC, 血、肝MDA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VitE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肝形态学异常改变明显减轻。结论 0.25 g · kg-1 VitC 能抑制或减轻肝缺血再灌注脂质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柴葛通脉口服液对气滞血瘀型高脂血症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 入选 160 例患者随机分 2组, 治疗组 100 例, 服柴葛通脉口服液, 每次20 ml, 每日 2次。 对照组 60例, 服月见草油胶丸, 每次5 丸, 每日3 次。 疗程 4 wk, 观察用药前后血脂变化。结果: 治疗组血清 TC 均值下降 22.2%, TG 下降 37.43%, HDL-C 上升 0.36 mmol·L-1; 对照组 TC下 降 11. 65%, TG 下 降 26.26%, HDL-C 上 升0.12 mmol·L-1; 两组血脂水平较用药前均有明显改善(P <0.01),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1)。 其降脂疗效治疗组为 87.0%, 对照组为 81.7%,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柴葛通脉口服液具有良好的降脂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国内研制的醋酸亮丙瑞林微球(LE-ms)对异位子宫内膜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原料药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手术方法制备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模型SD 大鼠60只,随机分组给药,并计算各用药组对异位内膜的抑制率。另取SD 大鼠30 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EMT 模型组、用药组。3 周后,测血清E2 水平;异位内膜体积;子宫、卵巢、胸腺和脾脏重量;NK 细胞活性。结果: 醋酸亮丙瑞林(LE)20 μg·kg-1、进口LE-ms 20 μg·kg-1·d-1,抑制率依次为87.2 %和78.3 %。国产LE-ms 2、20、200 μg·kg-1·d-1对大鼠异位内膜抑制率依次为57.3 %、89.0 %和94.7 %。LE 可使EMT 大鼠动情周期消失;血清E2 水平降低;子宫重量明显减轻;胸腺重量明显增加和NK 细胞活性明显提高。结论: 国内研制的醋酸亮丙瑞林微球疗效与相同剂量的进口同类产品及原料药的作用相当,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大鼠性腺轴系并通过拮抗雌激素作用来提高EMT 大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袁成  贾暖  冯琳  薛作英  梁竹 《金属学报》1999,4(3):206-208
目的 观察在全胃肠外营养(TPN)时病人体内乙基西梭霉素(NTM)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间接光度检测(HPLC-IPD)法测定7 例行T PN 病人和7 例对照病人静滴NTM 5 mg · kg-1 后血清和尿中药物浓度, 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NTM 在体内处置符合二室开放模型, 静滴后TPN 组N TM 血清峰浓度低于对照组, 但无显著性差异, 至5 h 后TPN 组浓度开始高于对照组, 至12 h 时已明显高于对照组;尿中原型药物排出率TPN 组较对照组下降, 但无显著性差异;TPN 组与对照组血清NTM 的t1/2(β)分别为(5.8±1, 6)h 和(3.5±1.4)h 。结论 病人给T PN 时, NTM 体内分布和消除变慢。  相似文献   

13.
刘乾中  周世良 《金属学报》2002,7(6):557-558
目的 探讨卡介苗素对哮喘患者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58 例发作期的哮喘病人,观察组34 例,对照组24 例,入组前行血浆IL-14 、IL-12 水平测定。观察组:吸入普米克气雾剂,其用量参照哮喘阶梯治疗方案,可加用解痉剂(不包括茶碱类),卡介苗素0.5 mg 肌注,每周2 次。对照组:除不用卡介苗素外余同观察组。3 mon 后所有病例复查血浆IL-4 、IL-12 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浆IL-4 水平由治疗前(29.0±5.6)降至(22.6±6.5)ng·L-1;IL-12 水平由治疗前(37.2±4.6)增至(51.7±10.7)ng·L-1,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对照组血浆IL-4水平由治疗前(29.7±5.1)降至(26.4±4.9)ng·L-1,有显著性差异(P <0.05);IL-12 水平由治疗前(38.1±6.7)升至(39.3±7.8)ng·L-1,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治疗后复查IL-4 、IL-12 水平,两组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结论 卡介苗素可抑制Th2 型细胞因子IL-4 分泌,促进Th1型细胞因子IL-12 的分泌,从而调节Th1/Th2 平衡,对哮喘患者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迪俊  王海鱼 《金属学报》2000,5(4):313-316
目的 研究八厘麻毒素(Rh)对在体和离体兔心脏电生理参数的影响。方法 使用在体兔心脏模型和Langendo rf f 离体兔心脏灌流模型,观察并记录分别用Rh 12.5μg·kg-1 和25μg·kg-1(iv)或用含Rh 浓度为0.34 μmol·L-1和0.68μmol·L-1的K-H灌注液灌注兔心脏时,对在体或离体兔心脏电生理参数的影响。结果在Rh 12.5μg·kg-1(iv)后20、40、60和80 min,心室舒张阈值(VDT),有效不应期(ERP)和相对不应期(RRP)均无显著变化;而Rh 25μg·kg-1(iv)在用药后的同样时间内可见ERP 和RRP 显著延长(P<0.05)。另用含Rh浓度为0.34μmol·L-1的K-H 灌注液行Lange ndorf f 灌注,心房相对不应期(A RRP)和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显著延长(P<0.05~0.01);转用含Rh浓度为0.68μmol·L-1的K-H灌注液行Langendorff 灌注,心房舒张阈值(ADT)、VDT 均明显升高(P<0.05 ~0.01),且ARRP,AERP,心室相对不应期(VRRP)和心室有效不应期(VERP)均显著延长(P<0.05 ~0.01)。结论 Rh能直接作用于心肌,升高心房、心室舒张期阈值和延长心房、心室不应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异丙肾上腺素心肌病模型心肌细胞肌浆网钙ATP 酶(sarco-endoplasmic reticulumATPase 2a, SERCA2a) 表达的改变, 以及新型内皮素受体拮抗剂CPU0213的治疗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皮下给予异丙肾上腺素(2 mg·kg-1·d-1)10 d, 治疗组动物在第6 到第10 天皮下给予CPU0213 (30 mg·kg-1·d-1)。各组动物颈动脉插管记录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压(LVSP), 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 和左心室压力变化最大速率(±dp dtmax)。左心室心肌组织SERCA2a 的mRNA 及蛋白表达分别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 测定。结果 异丙肾上腺素引起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明显下降, 同时SERCA2a 的mRNA 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CPU0213 显著提高SERCA2a 表达(P<0.05), 明显改善心功能(P<0.05)。结论 CPU0213 可通过逆转肌浆网钙调控蛋白SERCA2a 的表达下调, 使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心功能下降得以恢复。本实验证明SERCA2a是β 受体过度激活引发心衰过程中的重要靶点。内皮素受体介导了β 受体过度激活状态下SERCA2a的表达下调, 是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治疗心衰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6.
金卫东  陈炯  唐贤祥  邢葆平 《金属学报》2005,10(11):1299-1303
目的: 评价利培酮联合抗抑郁药物与抗抑郁药物单一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差异。方法: 应用循证医学方法对符合标准的10项研究进行分析,评价利培酮联合抗抑郁药物与抗抑郁药物单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效应大小、痊愈率以及副作用的差异。结果: 同质性检验:(1)有效性:χ2=7.26,df=9(P>0.05);(2)安全性:χ2=3.41,df=2(P>0.05)。综合检验:研究组与对照组在第1、2、4、6、8周末的综合检验分别为Z1=14.19(P<0.01)、Z2=14.00(P<0.01)、Z4=17.40(P<0.01)、Z6=12.10(P<0.01)、Z8=5.94(P<0.01)。效应大小:无论是研究组还是对照组,在第1、2、4、6、8周末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的治疗效应大多数达到0.5以上;研究组与对照组干预处理效应的差异效应在不同时段的差异效应都大于0.8。有效性比较:应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显示研究组所有时段痊愈率、显效率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无效率低于对照组(8周末除外)。副作用:两组之间的副作用差异没有显著性(Z=0.20~1.15,P>0.05)。结论: 小剂量利培酮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是一种良好的方法,可能特别适宜于难治性抑郁症。  相似文献   

17.
王武  杨莉  吴绍芳  吴炜  雷李培 《金属学报》2012,17(10):1163-1166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在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期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腭咽成形术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3组:芬太尼复合氟哌利多组(FD组,n=25),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组(MR组,n=25)和右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组(DR组,n=25)。FD组:芬太尼 2 μg/kg、氟哌利多0.08 mg/kg静注;MR组:咪达唑仑 0.05 mg/kg、瑞芬太尼 1.0 μg/kg(1 min 内注完)静注后,瑞芬太尼以 0.06 μg·kg-1·min-1维持至插管成功;DR组:10 min 内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 0.6 μg/kg 后静注瑞芬太尼 1.0 μg/kg(1 min 内注完),继以瑞芬太尼以 0.06 μg·kg-1·min-1维持至插管成功。3组插管前Ramsay评分均≥4分。记录入室时(T0)、置入喉镜前(T1)和气管插管即刻(T2)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插管时间、插管过程中呼吸抑制、病人耐受及术后遗忘情况。结果: 与FD组比较,MR组和DR组T0时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2时MAP降低,HR减慢(P<0.05),其中DR组比MR组HR降低更加明显(P<0.05)。MR组和DR组插管舒适度优于FD组(P<0.05),插管过程的遗忘情况优于FD组(P<0.05)。MR组插管过程的遗忘情况优于DR组(P<0.05),插管过程中DR组呼吸抑制少于FD组和MR组。结论: 右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可很好地抑制清醒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插管过程舒适,有一定的遗忘效应,无明显的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