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丙磺舒(Pro) 对头孢克罗(Cef) 药动学的影响, 为两者联用提供依据。 方法: 家兔 30 只随机分成 5 组;Cef 50 mg·kg-1 组, Cef50 mg·kg-1+Pro 50 mg·kg-1 组, Cef 50 mg·kg-1+Pro 100 mg·kg-1组, Cef 50 mg·kg-1+ Pro200 mg·kg-1组, Cef 25 mg·kg-1 +Pro 100 mg·kg-1组。灌胃给药后于不同时间股静脉取血,HPLC 法测定Cef 血药浓度, NDST 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 结果: 在给予Cef 50 mg·kg-1 条件下, 随 Pro 联用剂量的增大, Cef 的 Cmax、AUC 增高而 Cl/F、V/F 减少;Cef 25 mg·kg-1 +Pro 100 mg·kg-1 组各参数(除 Cl/F 外)与Cef 50 mg·kg-1 组差异不显著。 结论: Pro 可明显改变 Cef 的药动学, 在实验剂量范围内其影响程度与丙 磺 舒 剂 量 有 关。 Cef 25 mg·kg-1联 用 Pro100 mg·kg-1 可产生 Cef 50 mg·kg-1 的血药水平。  相似文献   

2.
罗学娅  杨玉梅  罗琳 《金属学报》2000,5(2):117-119
目的 观察甲基葡萄糖苷对实验性心衰猫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用戊巴比妥钠造成猫实验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分别静脉注射甲基葡萄糖苷100mg·kg-1、200mg·kg-1,用多导生理记录仪和电磁流量计记录猫的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甲基葡萄糖苷100mg·kg-1及200mg·kg-1均可使左心室收缩内压、左室压力变化最大速率、心排血量、心脏指数、左室作功指数和主动脉平均压显著增加,使左心室舒张末期压下降,对总外周血管阻力无显著影响;100mg·kg-1对心率无显著影响,200mg·kg-1时则使心率略加快。结论 甲基葡萄糖苷对戊巴比妥钠诱发的实验性心衰猫具有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顺应性和左室舒缩功能、增加心排血量、升高动脉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阿糖胞苷诱发时间更快和更稳定的小鼠血小板减少模型。方法: 小鼠腹腔分别注射200 和100mg°kg-1 阿糖胞苷, 造成血小板减少, 观察两组动物外周血象 、骨髓涂片和脾脏、肾上腺、胸腺重量的变化。结果: 两种剂量的阿糖胞苷都能成功造成小鼠血小板减少模型, 在诱发时间和稳定性方面200 mg°kg-1 阿糖胞苷组优于 100 mg°kg-1 阿糖胞苷组, 除血小板数之外,两剂量组的其它观察指标无明显区别。结论: 200 mg°kg-1 阿糖胞苷组造成的小鼠血小板减少模型诱发时间更快、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异丙酚对氯胺酮诱导的 c-fos 基因在大鼠大脑后扣带回皮质区表达的影响, 并探讨异丙酚预防或减轻氯胺酮所致精神症状及神经损害的机制。方法: 雄性 Wistar 大鼠 30 只, 随机分为生理盐水 5 ml 组、氯胺酮 100 mg°kg-1组、异丙酚 100 mg°kg-1组、异 丙 酚 50 mg°kg-1+氯 胺 酮 100 mg°kg-1组、异 丙 酚 100 mg°kg-1+氯 胺 酮 mg°kg-1 组。异丙酚与氯胺酮用药间隔 15 min。所用药物用生理盐水配至 5 ml 经腹腔注射。各组动物于用药后 2 h, 断头处死, 分离脑组织, 用半定量RT-PCR 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 c-fosmRNA与 c-fos 蛋白在大鼠后扣带回皮质区表达的变化。结果: 氯胺酮可明显诱导 c-fos mRNA 与 c-fos蛋白在大鼠后扣带回皮质区的表达;异丙酚自身不能诱导 c-fos mRNA 和 c-fos 蛋白的表达;预先给予异丙酚可显著抑制氯胺酮诱导的 c-fos mRNA 和 c-fos蛋白在这一区域的表达, 且抑制效应成剂量依赖性。结论: 异丙酚可抑制氯胺酮诱导的 c-fos mRNA 与 c-fos蛋白在大脑后扣带回皮质区的表达, 这可能是其预防或减轻氯胺酮所致精神症状和神经损害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考察铝镁硅油片对大鼠胃酸和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胃酸和胃蛋白酶活性测定作为药效学指标。结果和结论 与对照组相比,本品不影响大鼠正常胃液分泌,但能显著升高胃液pH 和降低总酸排出量,高剂量组(600 mg·kg-1)尚能显著降低胃液总酸度;能抑制大鼠胃蛋白酶活性,180 mg·kg-1,600 mg·kg-1的作用更为显著(P<0.05,P<0.01),其剂量和酶活性抑制作用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三七皂甙(PNS)及三七皂甙单体(Rb1、Rg1)对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后脑血流量(CBF)及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7组:其中第7组为假手术对照组(SO);第1组为MCAO对照组;第2,3,4组MCAO前30min及MCAO后即刻分别静脉给予Rg120μg·kg-1,Rb120μg·kg-1,Nim5μg·kg-1;第5,6组分别于MCAO前灌胃PNS200mg·kg-1及400mg·kg-1连续10d。结果 与MCAO对照组比较Rb1,Nim,PNS400mg·kg-1组,CBF明显增高(P<0.01),Rg1组CBF无明显增加。PNS能明显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降低一氧化氮(NO)含量。超微结构显示,Rb1,Rg1,PNS和Nim能明显减轻脑缺血性神经元损伤,其中Rb1,Nim,PNS400mg·kg-1组优于Rg1和PNS200mg·kg-1组。结论 Rb1,Nim和PNS400mg·kg-1能明显增加MCAO区CBF,其机理可能与扩张血管有关;Rg1不能增加CBF。Rb1,Rg1,PNS有减轻脑缺血坏死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提高脑细胞内SOD活力、降低细胞内Ca2+及NO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竹叶的水溶性提取液对小鼠的抗氧化及体外清除羟自由基(·OH-) 的作用。 方法 7月龄小鼠给予竹叶提取液(8, 12 g·kg-1, ig), 连续30 d 后, 采用生化方法测定小鼠全血的超氧化歧化酶(SOD) 和谷胱甘肽氧物酶(GSH-Px) 活性, 并检测小鼠心、肝、脑组织中脂褐质(LF)、丙二醛(MDA)和SOD 含量。采用体外抗坏血酸体系产生·OH-的原理, 观察竹叶提取液清除·OH-的作用。 结果 给予竹叶提取液的小鼠心、肝、脑组织和全血中SOD及GSH-Px 活力显著提高, 而MDA 和LF 含量则明显下降。竹叶提取液亦能清除抗坏血酸体系产生的·OH-, 且·OH-的清除率呈明显的量效相关性(r=0.976)。 结论 竹叶提取液具有直接清除机体·OH-, 且能提高组织中抗氧化酶的活性, 抑制自由基损伤, 防止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阐明盐酸小檗碱(berberine chloride, Ber)及其与环孢素A (cyclosporin, CsA) 合用对大鼠肝脏和小肠CYP3A1的影响。 方法 实验分7组:溶媒对照组、150mg·kg-1酮康唑组、100 mg·kg-1 Ber组、200mg·kg-1Ber组、45 mg·kg-1CsA组、100mg·kg-1 Ber +45mg·kg-1CsA 组、200 mg·kg-1 Ber +45 mg·kg-1 CsA 组, 采用RT-PCR 和Western blot 等方法测定大鼠肝脏和小肠CYP3A1 的表达水平。 结果 RT-PCR 结果显示:灌胃给药12 d 后, 除了100 mg·kg-1Ber 组外, 其余各用药组对大鼠肝脏CYP3A1 基因表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给药6 d 后,200 mg·kg-1Ber +45 mg·kg-1CsA 组对大鼠肝脏CYP3A1 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给药12 d 后,100 mg·kg-1Ber +45 mg·kg-1CsA, 200 mg·kg-1Ber +45 mg·kg-1CsA 组对大鼠肝脏和小肠CYP3A1 的表达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结论 通过增强CsA 对肝脏和小肠CYP3A1 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 从而减少CsA在肝脏和小肠的代谢及消除, 可能是Ber 增加CsA血浓度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薛浩  高敏  刘国树  汪海 《金属学报》2005,10(5):489-493
目的: 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盐酸埃他卡林(iptakalim hydrohloride, Ipt) 对自发 性高血压大 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SHR) 肾组织 KATP 亚型表达的影响。方法: SHR 于第 12 周龄进入实验, 实验设 Ipt 1、3 和 9 mg°kg-1°d-13 个剂量组, 盐酸苯那普利(benazepril) 3 mg°kg-1°d-1治疗组及 SHR 空白对照组, 另设同周龄同种属正常血压大鼠(wistarKyoto rat,WKY) 为正常对照组, 灌胃给药每天 1 次,连续 12周, 观察盐酸埃他卡林对血压和肾组织 K ATP亚型表达的影响。结果: SHR肾组织SUR2、Kir6.1、Kir1.1 mRNA 表达较WKY 大鼠明显升高, 盐酸埃他卡林 1、3、9 mg°kg-1°d-13 个剂量组治疗后均可明显降低血压同时下调肾脏高表达的 Kir6.1、Kir1.1mRNA 水平, 而对 SUR2 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盐酸埃他卡林对 SHR 降压治疗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影响Kir6.1、Kir1.1 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巯基供体物质 N-乙酰半胱氨酸(NAC) 和非竞争性NMDA 受体拮抗剂氯胺酮(KT) 联用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雄性ICR小鼠,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生理盐水组(0.01L°g-1) 、氯胺酮组(15 mg°kg-1) 、N-乙酰半胱氨酸组(75 mg°kg-1) 和 联 合 组 (KT 15 mg°kg-1+NAC75 mg°kg-1)。参照蒋晓帆等建立的方法, 制备局灶性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tMCAO), 再灌注后 6、24 h 测定神经行为缺陷评分, 处死 TTC 染色测定脑梗死面积百分比;制备不完全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2-VO), 在再灌注 0.5 、2 和 6 h 时取全脑制成 10%匀浆, 比色法测定 MDA 含量、SOD 和 GSH-Px 活力。结果: (1) 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 6、24 h, 各组小鼠脑组织均有不同程度梗死灶 、神经行为缺陷明显,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药物联合组可显著改善缺血再灌注小鼠的神经行为缺陷(均为 P <0.01), 减少脑梗死面积百分比(均为 P <0.01), 药物单用对以上指标有轻度的改善作用(P>0.05)。(2) 联合用药可明显改善脑细胞损伤。(3) 与假手术组比较,不完全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0.5、2 和 6 h 后, 生理盐水组小鼠MDA 含量显著升高(均为 P <0. 01), SOD活性(均为 P <0.01) 和 GSH-Px 活性均显著降低(均为 P <0.0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联合组可显著地降低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MDA 含量 、提高SOD活性和GSH-Px 活性(均为 P <0.05、P <0.01), 单用药组改善不明显。结论: 联合用药能显著减少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 MDA 含量, 提高 GSH-Px 和SOD 的活力;改善神经行为缺陷和减少梗死面积百分比, 减轻神经细胞坏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苯妥英(DPH) 神经发育毒性与胚胎脑组织中自由基产生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关系。 方法 Wistar 孕鼠于妊娠d 11 ~ 14 经0, 100,200 mg·kg-1 DPH 或合并40 mg·kg-1褪黑素(MT) 染毒处理, 研究MT 对DPH 的仔代反射功能发育及自发运动损害作用的拮抗效应。 结果 孕鼠在染毒期及染毒后增重下降, 仔代体重减轻, 哺乳期死亡率增高;DPH 染毒仔鼠的转身运动增多, 空中翻正反射及游泳能力发育延迟, 成年后行走次数、站立次数、刻板动作等自发活动增多, 旋转手比率增多, 对阿朴吗啡“激发”反应性增强。MT 和DPH 合并处理可明显拮抗上述DPH 仔鼠的行为异常。 结论 氧化性损伤在DPH 神经发育毒性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而MT 可拮抗其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晓莉  谢林  刘晓东 《金属学报》2004,9(5):532-535
目的 研究大鼠ig 尼莫地平(NMD) 后体内药物动力学是否存在性别差异, 并考察合用红霉素(Ery) 后血浆中NMD 变化。 方法 雌性和雄性大鼠单独ig NMD 或与Ery 合用后, 用HPLC 法测定血浆中NMD 的浓度。 结果 大鼠ig 给药NMD(20 mg·kg-1), 雌鼠血浆中的NMD 浓度显著高于雄鼠(P <0.05), 其AUC 值是雄鼠的4.4 倍。合用Ery后, 与单用比较, 无论是雄鼠, 还是雌鼠, 血浆中NMD 浓度显著升高, AUC 值分别提高了2.0 和1.6倍。合用Ery, NMD 的性别差异仍然存在。雌鼠的浓度仍然高于雄鼠, AUC 值是雄鼠的3.4 倍。 结论 NMD 在大鼠体内口服吸收动力学存在性别差异, 并且红霉素可以提高NMD 在血浆中的浓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灵芝多糖肽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方法: 用四氧嘧啶、叔丁基氢过氧化物(tBOOH) 为氧化剂, 分别在小鼠体内、体外损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以DCHF-DA 为荧光指示剂,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巨噬细胞的荧光变化, 并用共聚焦显微镜作时间系列扫描, 观察巨噬细胞荧光的动态变化。结果: 四氧嘧啶(75 mg·kg-1, iv) 、叔丁基氢过氧化物(7.76 ×10-5 mol·L-1) 可造成巨噬细胞的氧化损伤, 使荧光密度增加, 灵芝多糖肽可减轻其损伤, 使荧光密度减少。时间系列扫描显示:随时间改变, 灵芝多糖肽可减少静息状态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荧光密度, 也可减少由PMA(50 nmol·L-1) 诱导的呼吸爆发状态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荧光密度。结论: 灵芝多糖肽具有抗氧化作用, 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自由基有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国产盐酸氮卓斯汀的抗组胺作用。 方法 皮内注射组胺增加豚鼠皮肤通透性;静脉注射组胺诱导豚鼠休克;组胺诱导离体豚鼠回肠平滑肌收缩。 结果 盐酸氮卓斯汀(0.05, 0.15,0.45 mg·kg-1, ig) 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组胺所致皮肤血管通透性增加;盐酸氮卓斯汀(0.05, 0.1,0.2 mg·kg-1, ig) 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休克的反应程度, 延长休克的潜伏期, 降低豚鼠的死亡率。盐酸氮卓斯汀(10-8, 3 ×10-8, 10-7, 3 ×10-7 mol·L-1) 可剂量依赖性拮抗组胺所致离体回肠平滑肌收缩, 使组胺量效曲线平行右移(pA2 值为8.55)。 结论 国产盐酸氮卓斯汀具有较好的抗组胺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诺司咪唑(norstemizole)的抗过敏作用。方法: 采用豚鼠在体和离体实验模型, 观察诺司咪唑的抗过敏效应。结果: 诺司咪唑10-9~10-8 mol·L-1, 能抑制磷酸组胺引起的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的收缩, IC50为4.42 ×10-9 mol·L-1 。豚鼠口服诺司咪唑0.1, 0.5 和1.0 mg·kg-1 3 个剂量, 均可显著地抑制磷酸组胺所致的休克作用和皮肤血管通透性增加(P<0.01)。在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PCA)模型中, 能显著地抑制其皮肤过敏, 抑制率分别为23.6 %, 67.9 %和81.7 %。结论: 诺司咪唑为第三代抗组胺药, 在药效上优于母体化合物阿司咪唑。  相似文献   

16.
徐晖  金孝岠  郭锡恩 《金属学报》2005,10(10):1166-1170
目的: 采用权重配方法分析咪唑安定(Mid)、芬太尼(Fen)和异丙酚(Pro)联合诱导时在镇静、催眼上相互作用的性质,方法:60例美国麻醉协会(ASA)分级I-II级的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病人根据权重配方法设计,均匀分配至6个不同剂量水平不同的用药组(配伍组1 ~6),麻醉诱导为依次注入Mid(15 s),Fen(15 s),Pro(30 s)和罗库溴铵0.6mg·kg-1。Pro注入后3 min行气管插管。记录诱导前、异丙酚注入后1、2 min、插管即刻、插管后1、3、5、7min的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值。结果: 配伍组1的诱导期BIS变化值较为理想。结论: Mid、Fen和 Pro 在镇静催眠上呈相加作用,理想的诱导剂量为Mid 0.02 mg·kg-1、 Fen 0.0025 mg·kg-1、Pro 0.8 mg·k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