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盛玉成  郑青山 《金属学报》2004,9(12):1333-1337
近年来新药临床研究越来越重视群体药代动力学的应用。群体药代动力学可以定量地描述病理、生理、合并用药等多种因素对药物代谢的影响,可将PK 参数中的各种变异区分开, 指导用药方案的调整, 从而增强对新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本文对群体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群体药动学/药效学研究以及基于此之上的量效关系研究已成为新药研发与监管的工具与重要组成部分。将其有机地嵌入新药研发和评审过程中,将能够使研发和评审更为高效,并回答一些传统药动学/药效学无法回答的问题。作为专家共识,本文对群体药动学/药效学研究在新药研发与评审中的应用、试验设计、模型分析方法、分析结果的质量控制与研究报告内容进行了论述。作者们期望本文能为群体药动学/药效学研究在我国新药研发中的应用提供积极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药研发中定量药理学研究的价值及其一般考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量药理学是利用建模与模拟技术对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机体功能、疾病进程和试验过程等信息进行模型化研究的一门科学。其在新药研发中的早期介入和全程参与能够形成模型引导的药物研发模式,以提高研发和科学审评效率,降低研发成本,缩短新药上市时间。本文根据国内外应用实践,阐述了定量药理学在新药研发中的价值、研究特点、应用条件及操作规范,以期作为国内定量药理学研究的专家共识,为定量药理学在我国新药研发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模型引导的药物开发(MIDD)通过应用各类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指导新药开发和决策。MIDD在先进药物研发企业中的研发决策应用,以及先进监管部门的监管决策尤其美国FDA的应用,已较为普遍和成熟,但在国内创新药研究中的普及率还相对较低。本文根据作者实际工作经验,基于当前新药临床药理专业审评中常见的模型研究内容和有代表性的案例,结合国内外MIDD相关技术指导原则,对MIDD的主要应用范畴进行了探讨,并简要讨论了MIDD应用于新药研发的几点建议和注册申报的一般考虑,供新药开发企业和研究者讨论或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玉龙  赵颖  张伟 《金属学报》2021,26(1):58-64
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宿主基因层面对药物安全性与有效性的作用,指导新药研发过程。但宿主基因层面不能完全解释个体间药效差异。药物微生物组学是药物基因组学的重要扩展,研究肠道微生物对药物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影响。目前与肠道微生物相关的大数据、多组学分析、粪菌移植、合成生物学等学科与技术已逐步在新药研发中应用,本文综述了新药研发的现状以及肠道微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概括了目前肠道微生物相关药物的研发进展。  相似文献   

6.
李健  杨进波  王玉珠 《金属学报》2020,25(5):546-549
群体药代动力学(PopPK)是对药物浓度个体间变异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新药从非临床到临床研究的各个阶段。随着PopPK研究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药研发企业热衷于采用模型化和仿真的方法对药物的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我国药品监管机构发布的技术要求中,已有多个指导原则提出了开展PopPK研究的建议,但尚未对PopPK研究的注册申报资料提出明确要求。本文结合笔者既往审评经验,以及国内、外相关技术指导原则的要求,对创新药PopPK研究及其申报资料的整理进行了初步探讨,供新药开发企业和研究人员讨论或参考。  相似文献   

7.
邓颖  白殊同 《金属学报》2022,27(10):1155-1162
金圣草黄素是一种天然黄酮化合物,存在于多种中药和药用植物体内,具有良好的新药候选化合物潜力。近年来,随着金圣草黄素及其糖苷类衍生物的药效作用和药理机制研究逐渐增多,该化合物的药理作用特点逐渐显现,尤其是在抗肿瘤、抗氧化损伤和抗炎免疫调节等多个领域显示出良好的新药候选化合物开发潜力。本文通过对金圣草黄素的药理作用和机制进行简要综述,为研究者了解该化合物的药理作用特点,同时也为基于该成分的新药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受生物免疫系统启发而形成的免疫计算范式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和问题求解能力.介绍了生物免疫系统的机理和特点,分析了生物免疫机理对工程故障诊断的借鉴意义,建立了在故障诊断领域中涉及较多的免疫计算模型,包括阴性选择算法、免疫克隆选择算法及人工免疫网络模型等,给出了一个具体的免疫计算应用实例.最后指出了免疫计算在故障诊断中应用需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杜宝俊 《金属学报》2005,10(9):1073-1075
临床研究是新药研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临床研究成功的前提是科学、合理的方案设计。本文针对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方案设计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如证型的确立、中药治疗水平的定位、盲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临床研究分期的实施、诊断标准与疗效判定标准的运用、安慰剂的使用以及安全性评价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对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方案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郑青山  孙瑞元 《金属学报》2005,10(4):479-480
新药研究中剂量与效应关系研究贯穿于各期临床试验中, 可变剂量设计具有一定优势。本文列出了设计类型、特点和注意事项, 另外用一个降血脂实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书福 《金属学报》2022,27(4):405-408
冠心病治疗方法日新月异,不断有新型药物进入临床。抗血小板药物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础,但目前尚无新型药物能撼动阿司匹林和P2Y12受体抑制剂的地位。炎症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抗炎治疗初露曙光,仍需进一步深入探索。本文拟就冠心病药物治疗的进展进行总结,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2.
王静  关勇彪 《金属学报》2008,13(11):1309-1314
多肽类药物是新药研究的新领域, 也是当今新药研究最活跃和发展最迅速的领域之一。目前, 建立测定生物基质中多肽类药物的方法学是世界范围存在的难题, 面临着诸多挑战。酶联免疫法(ELISA) 及放射同位素标记是定量多肽类药物最常用的方法, 应用广泛。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发展迅速, 高专属性、高灵敏度、应用广泛、简便快速等特点势必使其成为多肽类药物体内定量分析的重要手段。本文就目前国际上几种检测方法的优劣、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王卉  胡思源 《金属学报》2012,17(10):1191-1195
本文立足国内研究进展和实践经验,对中药新药治疗小儿厌食临床研究方案设计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从试验目的: 与总体设计、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受试者的选择、对照药的选择、导入期、疗程及随访、有效性评价、安全性评价、合并用药、质量控制等各个方面,阐述了作者的认识,为中药新药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研究设计提出了具体的思路,也为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设计与评价方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车津晶 《金属学报》2020,25(1):22-31
中国生物药研发进入快车道,新药研发费用不断攀升,但并没有提高药物上市的成功率,因此亟需对药物研发模式进行转变。为了提高药物研发成功率,以生物标志物为核心的转化医学新药研发模式被普遍接受。本文综述了以生物标志物为核心的转化医学新药研发思路,生物标志物在生物药临床研究中的应用,生物标志物生物分析策略,生物标志物在生物药临床研究中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对标国际,寻找中国优势,从生物标志物为立足点的转化医学研发模式寻找机遇,中国可以尽早做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药。  相似文献   

15.
王晴岚 《金属学报》2020,25(9):1043-1051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以空气传播为主的传染病,目前仍是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重大威胁。随着抗结核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结核病的耐药问题也愈演愈烈,出现了多耐药结核、广泛耐药结核甚至完全耐药结核。对临床用抗结核药物作用机制和结核分枝杆菌对应耐药机制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开发新的抗结核药物,改造现有抗结核药物和研发新的耐药诊断技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抗结核新药的作用机制及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并特别讨论了最新发现的结核分枝杆菌外膜通道蛋白PE/PPE蛋白可能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中的重要作用,以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治疗中的“老药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发的肺炎在中国武汉暴发,给人类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威胁,并给中国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影响。但是目前临床上尚无疗效明确的针对SARS-CoV-2的特效药物,一些在体外细胞水平上初步证明对该病毒有一定抑制活性或之前文献报道的对冠状病毒感染有抑制效果的临床药物,目前正在开展SARS-CoV-2感染患者治疗的临床试验研究或已用于试用性治疗。本综述主要从老药新用的角度来简要介绍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体外抗病毒效果、副作用等特征及研究现状,希望能为SARS-CoV-2感染患者的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易飞  周宏灏 《金属学报》2008,13(3):344-349
天然药在我国及东南亚国家应用相当广泛, 在欧洲及美国, 天然药正日益受到重视。天然药成分虽复杂, 但其单体或有效成分与合成药一样, 大多数是通过细胞色素P450 酶(CYP450)代谢。CYP3A 是很重要的CYP450 酶系, 临床上一半以上药物由其代谢。目前很多体外、体内实验证明多种天然药及其成分广泛影响CYP3A, 从而在合并用药时, 导致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天然药对CYP3A 的调控不仅对安全合理用药有指导作用, 而且对于新药研发和揭示药物相互作用机制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会珍  韩磊  林晓冬  陈磊 《金属学报》2023,28(1):109-113
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有腹部疼痛、消瘦、腹泻、脂肪泻等。迄今为止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且对此靶标明确、疗效稳定、副作用小的药物寥寥无几。本文对胰腺炎的可能发病机制相关的信号通路及其相关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叙述,以期为治疗胰腺炎的新药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杨焕 《金属学报》2008,13(12):1321-1324
随着在非生命威胁疾病的治疗领域中广泛、长期使用治疗用药物的需求增多, 在研发这些方面的新药时, 其安全性更是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本文参考ICH 相关指导原则和FDA 的上市前风险评估指南, 在此提出临床安全性评价的考虑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