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lanning》2014,(16):113-115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中应用医用吻合胶吻合输尿管切口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4年来经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1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2664岁,平均(47.6±7.8)岁;均为单侧结石,其中左侧7例,右侧5例,结石直径1564岁,平均(47.6±7.8)岁;均为单侧结石,其中左侧7例,右侧5例,结石直径1525 mm;均经超声、IVU、CTU等明确诊断,均合并患肾中25 mm;均经超声、IVU、CTU等明确诊断,均合并患肾中度积水;所有病例术中均留置双J管,以508医用吻合胶(OB型)粘合输尿管切口。结果:12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30重度积水;所有病例术中均留置双J管,以508医用吻合胶(OB型)粘合输尿管切口。结果:12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30240 min,平均(56.5±15.5)min;输尿管吻合时间5240 min,平均(56.5±15.5)min;输尿管吻合时间511 min,平均(7±2.5)min。术后拔出腹膜后引流管时间211 min,平均(7±2.5)min。术后拔出腹膜后引流管时间23 d,平均(2.6±0.3)d;住院时间43 d,平均(2.6±0.3)d;住院时间47 d,平均(5.6±0.7)d。随访时间1个月7 d,平均(5.6±0.7)d。随访时间1个月3年,平均(1.3±0.6)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中应用医用吻合胶吻合输尿管切口安全性高、效果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25):30-33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手术技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1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其中7例为初次手术治疗,3例于术前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sve lithotripsy,ESWL)或输尿管镜手术治疗失败,10例均缝合输尿管切口并放置F5双J管。结果:1例因未能找到结石段输尿管改为开放手术,其余9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取石,手术时间60~240 min,平均(85.7±5.3)min;术中出血约30~300 m L,平均(60.5±5.4)m L;术后2~4 d拔除腹膜后引流管,术后住院时间5~7 d,平均(5.8±0.5)d。随访6~13个月,所有患者肾积水均减少或消失,且未发生漏尿、输尿管狭窄或结石复发。结论: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安全有效,具有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患者痛苦少及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15):28-3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在泌尿系统三维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拟对在本院诊治的106例泌尿系统病变患者进行MSCTU平扫、增强、延迟扫描的病例进行回顾性整理,采用曲面重组法(C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多平面重组法(MPR)及容积成像法(VR)等三维重建技术对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和分析。结果:MSCTU尿路成像能够清晰显示泌尿系统全貌,同时显示泌尿系统与附近结构和器官的相互关系。106例患者中,共检出泌尿系统结石71例,其中肾结石35例,输尿管结石20例,肾脏及输尿管多发结石16例;先天性发育畸形7例,包括3例双肾盂双输尿管畸形,2例巨输尿管,l例输尿管囊肿和1例马蹄形肾;肾囊肿4例,包括2例单侧囊肿,2例双侧囊肿;肾脏、输尿管、膀胱肿瘤14例,包括4例肾癌、5例输尿管癌和5例膀胱癌;肾脏创伤、肾内血肿3例;输尿管狭窄7例。结论:MSCTU扫描时间短,图像质量好,可获得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三维图像,能良好地显示泌尿系统病变的位置、形态、解剖关系、毗邻关系、血供情况及性质,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有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6)
目的观察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内切开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狭窄患者62例,其中输尿管下段51例,输尿管中段7例,输尿管上段4例。术中留置F6双J管,术后2个月拔出双J管。结果 3例结石上移入肾盂内,余59例均一次取尽结石。16个月后随访,复查B超,患侧肾积水减轻或消失,患侧输尿管无扩张。1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狭窄,在狭窄段切开时出现穿孔而中转开放手术,1例于术后1.5年后发生再狭窄。结论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熟练掌握输尿管镜操作技术,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3):123-126
目的:探讨GE-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诊断输尿管阴性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5年12月本院51例经静脉肾盂造影(IVP)诊断可疑为输尿管阴性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多层螺旋CT检查确诊,准确率达100%,同时分析X线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KUB+IVP)与螺旋CT扫描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输尿管阴性的敏感性、准确率,并对两种方法检出结果做统计分析。结果:51患者中,KUB+IVP检查可疑阴性结石43例,阴性8例。螺旋CT扫描检查拟诊断输尿管结石51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证实,其敏感性、准确率均为100%。两种检查方法的输尿管阴性结石的敏感性、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扫描明显较KUB+IVP检查有较突出的优势,其具有较高分辨性,不受肠气及呼吸影响。结石CT值常大于300 HU,无论是含钙、磷、镁成分的结石即阳性结石,或是尿酸盐类结石即阴性结石在CT上均能清晰地观察到输尿管腔内较高密度的结石影像。螺旋CT对输尿管阴性结石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6)
目的分析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上段与下段结石的复发结局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确诊输尿管结石患者83例,收集比较上下段组结石结石排净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短期复发情况,并分析对复发的潜在影响因素。结果输尿管上段结石组残留结石排净率略低;上段结石组的8个月~1年后结石复发率及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均高于下段结石组患者。增加上段结石复发风险的因素包括高龄、多发结石。上、下段结石类型均为草酸钙类结石。结论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复发率稍高,多发结石和草酸钙类结石是共同影响上段和下段结石组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者胸部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临床住院证实为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胸部CT表现。所有患者于发病1~5 d,平均2.5 d行常规CT检查。结果 35例患者胸部异常28例。28例胸部异常患者:病灶累及两肺20例,两下肺严重15例,病灶位于胸膜下10例,病灶密度呈磨玻璃样8例,不均质絮状密度6例,实变密度且含气支气管征3例,纵膈淋巴结肿大5例,胸腔积液8例(其中单侧3例)。结论甲型H1N1流感患者胸部有一定特征性CT表现,结合流行病史,影像学上可以早期作出提示性诊断。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2)
目的探讨单侧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的微创手术方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单侧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104例。将104例入选病例分为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组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组,每组52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红蛋白下降值、结石清除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RLU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血红蛋白下降值、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显著低于PCNL组(P<0.05或P<0.01),两组结石清除率均为100%。PCNL组和RLU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31%和19.2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CNL与RLU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但RLU不损伤肾脏,出血少,适用于有条件开展RLU的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9.
王俊  刘各亮  易睿 《矿产勘查》2010,(9):74-75,77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术(MPCNL)与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URL)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将125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URL组51例和MPCNL组74例。MPCNL组患者行MPCNL术,URL组患者行URL术。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成功、术后住院时间及结石清除[术后2个月患者行超声和(或)尿路平片(KUB)复查]、有无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 MPCNL组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2个月结石清除率与URL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MPCNL组并发症发生率与UR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结论 MPCNL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优于URL,是一种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5)
目的评价封堵取石导管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入选55例患者均为输尿管中上段结石,输尿管镜上镜至结石的下端,将封堵导管叶片部越过结石,叶片回拉呈球状,封堵结石近端输尿管,钬激光将结石击碎,回拉封堵取石导管,球状叶片附带结石碎片拖出输尿管。结果所有患者术中无明显输尿管损伤、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52例成功取石,无结石残留,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回落肾内,改经皮肾穿刺造瘘取石术(PCNL)成功取石,1例输尿管结石严重扭曲,置入封堵导管失败,改开放手术取石。结论输尿管封堵导管结合钬激光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能有效防止结石漂移,结石残留率低,患者容易接受,在输尿管中上段结石的治疗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6,(10):40-41
目的:探讨应用输尿管软镜和硬镜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优劣。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共100例,根据结石在输尿管中的位置分成输尿管上段结石组(第1组)和中下段结石组(第2组),每组组内随机分为软镜组(1A、2A组)和硬镜组(1B、2B组)并组内比较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A组单次碎石成功率、结石排净率均明显高于1B组,手术时间长于1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1B组,2A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2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直径>1.0 cm输尿管上段结石,1A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1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输尿管软镜和硬镜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两者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而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中,输尿管软镜已显示出良好的前景,其损伤少、痛苦小、成功率高且容易被患者所接受。随着技术和器械的不断完善,在合理选择患者的基础上,输尿管软镜可作为输尿管上段结石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10):124-125
目的:分析肾嗜酸细胞瘤的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特征及病理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对12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肾嗜酸细胞腺瘤患者的多期增强CT影像学特点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多发病灶。病灶最大径20.0~87.0 mm,平均53.5 mm。1例行CT平扫显示肿瘤实质呈略高密度影,中心瘢痕呈低密度影。皮质期5例不均匀强化,6例肿瘤实性部分较均匀强化,所有病灶强化程度均高于髓质,低于皮质;实质期病灶强化程度均低于髓质,2例欠均匀强化,10例病灶密度趋向均匀强化;延迟期肿瘤实性部分整体密度较均匀强化并低于肾实质,与病理上该肿瘤较少发生出血、坏死、囊变相对应。其中1例双肾多灶病变亦遵循上述强化方式。6例见中央裂隙状或星芒状瘢痕,所有病例均未见钙化。结论:肾嗜酸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肾脏良性肿瘤,多期螺旋CT增强扫描有一定影像学特点,如果能在术前提示到本病的可能性,可采取肾穿刺活检或手术中冰冻病理活检,对临床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13):8-9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及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肾盏结石的效果,以指导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单发肾盏结石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输尿管软镜碎石治疗50例(输尿管软镜组),采用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治疗70例(微创经皮肾镜组),观察两组碎石成功率。结果:直径≥2 cm的上、中、下盏结石,微创经皮肾镜组碎石成功率均明显高于输尿管软镜组(P<0.05);直径<2 cm的上、中盏结石,两组碎石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径<2 cm下盏结石,微创经皮肾镜组碎石成功率明显高于输尿管软镜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治疗直径≥2 cm的上、中、下盏结石及直径<2 cm的下盏结石效果较好,推荐使用,对于直径<2 cm的上、中盏结建议进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治疗。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11)
目的:对输尿管镜钬激光技术在三种特殊类型泌尿系结石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42例特殊类型泌尿系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5例为小儿输尿管下段结石,15例为膀胱憩室结石,12例双J管滞留合并结石,均给予行输尿管镜和钬激光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41例一次碎石、取石成功,成功率为97.6%;发生2例并发症,并发症率为4.8%。结论:根据患者病情灵活应用输尿管镜钬激光技术治疗,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胡智安  韩鄂辉  张频  朱剑芳 《矿产勘查》2011,(11):36-38,F0003
目的探讨经直肠/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急诊输尿管下段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6例急诊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均行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探头频率3.5~5MHz)及经直肠/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探头频率5~8MHz)检查。结果116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均发生于单侧,其中左侧65例,右侧51例。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左侧、右侧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敏感性均明显低于经直肠/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26.2%、27.5%vs97.0%、98.0%,均P〈0.01),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总敏感性明显低于经直肠/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26.7%vs97.4%,P〈0.01)。结论经直肠/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弥补经腹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不足,可以明显地提高对输尿管下段结石检查的敏感性,特别是在急诊超声诊断中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8,(2):98-101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与输尿管硬镜钬激光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2月来本院医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114例。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治疗)和对照组(输尿管硬镜下钬激光治疗),各57例。比较术前、术后第1、3、5天血清皮质醇(cortisol,Co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Cor、CRP与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5天,两组Cor、CRP与IL-6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试验组Cor、CRP与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而言,输尿管软镜钬激光治疗对身体所发生的免疫应激性反应少于输尿管硬镜,输尿管软镜钬激光治疗更符合当代泌尿外科实施微创型治疗的相关观念。  相似文献   

17.
柳勇  陈君坤 《矿产勘查》2013,(12):72-7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不典型肝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0例经手术或活检证实的不典型肝转移瘤患者的MS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45~75岁,平均59岁,主要症状为肝区疼痛、黄疸、消瘦、乏力、腹部肿块等,所有患者均为行CT扫描时发现肝脏肿瘤.结果 肝脏多发病灶4例,单发病灶6例,其中不规则形4例,环形1例.10例中平扫8例表现为低或稍低密度,1例病变内出现钙化,1例出现稍高密度;边界清楚4例,边界模糊6例.注射造影剂后,2例病灶出现类似肝细胞癌改变,4例病灶出现环形强化,2例病灶出现延迟期等密度改变,2例无明显强化.增强扫描肿瘤边界均显示清楚;10例中边缘规则7例,边缘不规则3例;其中1例边缘出现“花边”样改变,2例病灶周围出现不同程度水肿,2例病灶周围出现腹腔淋巴结肿大,1例可见门静脉内血栓形成.结论 不典型肝转移癌的CT表现多样,多层螺旋CT对不典型肝转移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14)
目的:观察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泌尿系结石患者50例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病例中,一次碎石排净者26例,两次碎石排净者15例,三次碎石排净者6例,3例患者经过三次碎石无效后另改行开放性取石治疗。待患者治疗结束后对本组研究全部病例的临床效果进行综合评定,结果 50例患者中,治愈32例,好转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0%。术后50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术后约1~2d便自行消失;有3例患者出现瘀点或瘀斑,均自行缓解;另有输尿管绞痛及发热各1例,对症治疗后均好转。50例患者均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具有操作简便、临床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4):78-82
目的:研究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URL)、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3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160例,分别行URL、MPCNL术治疗,将两组中结石长径<1.5 cm的患者分别设为A1、B1组,将结石长径>1.5 cm的患者分别设为A2、B2组。回顾分析并比较各组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结果:A1、A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中输血率、继发出血发生率、周围脏器损伤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生率、术后疼痛药物使用率均分别低于B1、B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1、B1组术后1个月结石残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2组术后1个月结石残留发生率明显低于A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当输尿管上段结石长径大于1.5 cm时首选MPCNL术,它具有非常高的结石清除率;当输尿管上段结石长径小于1.5 cm时首选URL术,它具有和MPCNL相当的结石清除率,并且比MPCNL更安全。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24):8-9
目的:探讨NTRAP阻石篮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中的价值和安全性。方法:采集2010年1月-2014年4月中5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为为阻石篮组19例和对照组31例。阻石篮组以输尿管镜在斑马导丝引导下进入输尿管见到结石后,于输尿管镜工作通道内放置NTRAP阻石篮,以钬激光完全粉碎结石至直径小于2 mm碎片后松开阻石篮,拔除阻石篮后留置双J管。术后第1天复查KUB,双J管于术后13个月拔除。对照组不使用NTRAP阻石篮,单纯使用钬激光碎石。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NTRAP阻石篮组一次性碎石成功率达89.4%,高于对照组的7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RAP阻石篮组的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NTRAP阻石篮组无结石移位,对照组6例出现结石移位。两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NTRAP阻石篮操作简单、方便,一次性碎石成功率较高,可对输尿管结石产生有效封堵,预防输尿管结石碎石术中结石移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