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跃辉 《通信世界》2008,(42):I0015-I0015
十几年来,IPv6的进展一直比较缓慢,业界也在不断呼吁互联网IP地址告急。应该如何推动IPv6向商用转型呢?本期邀请中兴通讯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术专家就IPv6如何发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电信运营商牵头,政府引导和扶持,设备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配合会是一个比较理想的IPv6商用推动模式。IPv6在2010年成为业内讨论的热点。关键在于IPv4地址的耗尽带来的地址短缺,催生了IPv6这种新型IP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汪涛  张翀 《通信世界》2008,(4):I0004-I0004
近些年,随着网络用户数量逐年增加,IPv4地址几近枯竭,增加Pv4地址工程已势不可挡。虽然IPv6工程目前已有突破进展,但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同时,其规模商用前景还是未知数。如何解决IPv4地址匮乏问题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优恩艾斯通播网技术(北京)有限公司CEO汪涛先生在2000年提出了通播网理论,并称该理论下的超级IP协议已成为解决IP地址匮乏问题的“另一条路”。究竟超级IP协议有何过人本领?它能否肩负引领网络发展的重任?通信世界网带着这些问题对汪涛先生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4.
杨海玉 《通信世界》2006,(19A):28-28
目前,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IP地址分配联盟所分配的IP地址量已经超过1个A类地址,推动了我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然而,与此对应的是,中国下一代互联网IPv6地址的申请形势依然堪忧,对此专家建议,可以按照信息产业部的思路,通过几家大的单位如CNNIC归口,采用“团购”的方式,集中向APNIC(亚太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申请IPv6地址,优化国内IPv6地址资源配置,增强我国在下一代互联网发展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世界电信》2011,(5):38+6
2011年2月3日,ICANN官方网站发布:全球最后一批IPv4地址分配完毕。这标志着互联网向IPv6过渡已经开始进入实施阶段。从2011年开始,全人类将共同面临基于IP地址短缺的发展问题。IPv4地址枯竭,IPv6成为互联网发展的必由之路,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在产业界的推动之外,IPv6的建设和发展也已经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前,C N N 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IP地址分配联盟所分配的IP地址量已经超过1个A类地址,推动了我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然而,与此对应的是,中国下一代互联网IPv6地址的申请形势依然堪忧,对此专家建议,可以按照信息产业部的思路,通过几家大的单位如CN NIC归口,采用“团购”的方式,集中向A PNIC(亚太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申请IPv6地址,优化国内IPv6地址资源配置,增强我国在下一代互联网发展中的竞争力。我国IPv6申请依旧落后,网络基础资源竞争不容乐观IP地址是互联网中的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资源,构成了整个互联网的基础。中国…  相似文献   

7.
新一代IP协议——IPv6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志 《广东通信技术》2001,21(11):12-15,30
主要介绍了下一代IP协议--IPv6的一些特点,包括IPv6地址空间,IP安全和保密,服务质量(QoS),地址配置,移动IP等,并介绍了IPv4向IPv6的过渡策略和IPv6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的发展,IPv4协议逐渐出现其不适应发展的地方。尤其是地址空间的不足导致新的IP产生。IPv6协议是IETF确定的下一代IP。IPv6协议扩展了地址空间,地址字段达在室128bit;同时IPv6简化了首部格式,对护展项和选项进行改进;增加了流标识能力字段和对QoS的支持,提高了安全能力。本首先对IPv6协议进行了分析和阐述,着重介绍了其较IPv4协议的主要改进及优点,并对IPv4向IPv6过渡的各种手段进行了分析。最后本对IPv6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基于IPv4公有地址耗尽的背景,从运营商IP城域网现状出发,聚焦运营商向IPv6演进的关注点,并对IP城域网向IPv6演进的主流方案进行了说明和比较。在此基础上对IP城域网向IPv6迁移路线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不同架构IP城域网的演进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前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迅猛,移动终端长时间在线,消耗了大量IP地址。运营商10网段的A类私网地址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提出通过引入综合承载网关的方式,对10网段的私网地址进行复用,解决IPv6大规模商用之前,IPv4地址紧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赵光磊 《通信世界》2012,(14):30-30
随着云计算以及物联网的兴起,网络的IP化趋势日益明显,而IPv4地址的耗尽,亦在催促全球加快部署IPv6的网络,然而从全球运营商的推进力度来看,这一进程仍然处于初期阶段。然而其中也不乏早期的探索,H3C网络与安全解决方案部副部长卢国强表示,H3C已经开始对其所有的产品线引入IPv6技术,整体来看,IPv6的发展正处于由试商用向商用的转折期,国内起步较早的运营商,如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已经完成了初期试点,未来将逐步向商用部署演进。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因特网的迅速发展,IP地址空间日趋枯竭,新一代IP寻址方案即IPv6必然成为未来因特网的主流协议。同时出于兼容目的,IPv4仍将继续运作并逐步向IPv6标准过渡。本文着重阐述了从IPv4标准向IPv6标准过渡的几种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3.
炙手可热的移动互联网应用、IPv4地址资源耗尽,为承载和传送网络从IPv4向IPv6过渡升级提供了契机。产业界各方正摩拳擦掌,为IPv6的规模商用做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IPv4地址资源贫乏的大国,因此在IPv6提出的前几年,我国是积极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但随着内网外网分立并隔离逐渐成为一种主流模式,内网用户一般都是采用私有IP地址,NAT技术可保证内网用户上网无忧,无线上网(包括3G)也与内网模式类似,可以不用公网IP地址。CIDR地址分配方法使得公网IP地址的分配更加经济合理,所有这些原因使用户对公网IP地址的需求量大为缩减,  相似文献   

15.
目前使用的IP协议,其学名为IPv4,地址长度32位。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IP地址日益枯竭,从而催生了下一代IP协议IPv6。IPv6地址长度是128位,可有效解决IP地址短缺和网络安全等问题。近几年推出的操作系统,基本都支持IPv4和IPv6。  相似文献   

16.
随着IPv4地址的枯竭,IPv6技术以其充足的地址空间,良好的网络层次划分等技术优势,成为了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作为联系其互联网内两大基础性资源——域名及IP地址的纽带,域名系统在互联网由IPv4向IPv6网络演进的过程中,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本文对于域名系统为适应IPv6网络所做出的改变进行了详细的总结与分析.并针对IPv4向IPv6过渡阶段域名系统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域名系统的过渡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业界要闻     
《移动通信》2012,(11):94
IP地址分配联盟高峰会议启动IPv6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为召集单位的中国IP地址分配联盟2012高峰会议6月6日在广东珠海举行。会上,由CNNIC发起的IPv6开放交换和应用验证中心正式宣布成立。该中心的成立旨在提供免费的IPv6试验性接入、应用验证环境以及IPv6技术咨询与培训服务,以期大力推动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进程。据了解,CNNIC早在2010年3月便推出了"IPv6地址快速申请通道计划",截至上月底已有100多家联盟  相似文献   

18.
程烨  王洁  谢磊 《电信科学》2012,28(6):146-150
随着国内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政策的明确,未来3年各运营商将在IPv6现场试验的基础上开始小规模试商用,本文从监管当局及运营商溯源要求出发,聚焦运营商IP城域网内IPv6、IPv4私有、IPv4公有地址混用环境下用户溯源的解决方案,结合现阶段IPv6发展现状提供相应的方案部署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了避免IP地址枯竭带来的影响,充分利用以IPv6技术为代表的下一代互联网的技术红利,世界各国都出台了IPv6发展战略,我国也出台了《关于下一代互联网“十二五”发展建设指导意见》等政策,明确了我国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目标.作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有线电视网络正在加速向更加通用开放的IP技术过渡转型.由于IP地址资源不足及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广电网络的业务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此外,面临三网融合的激烈竞争,广电网络运营商迫切需要解决IP地址资源不足,以及IP网络安全性的问题.本文通过论述广电网络IPv6迁移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了三种主流的过渡技术,梳理出广电网络演进的各个阶段,提出了广电网络实现平滑迁移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IPv4地址的耗尽和IP地址需求的持续增加,以IPv6为核心的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成为通信界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之一。文章对当前国内外IPv6产业的发展形势进行梳理,分析迫切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全面阐述中国联通IPv6平滑部署的原则和公司推进IPv6商用部署的具体举措,并对IPv4和IPv6融合互通创新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