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种支持端到端QoS的服务网格体系结构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胡春明  怀进鹏  沃天宇  雷磊 《软件学报》2006,17(6):1448-1458
随着网格技术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缺乏服务质量保证已成为制约网格应用的瓶颈之一.如何建立一个开放的、可扩展的体系结构,是当前支持端到端服务质量的服务网格体系结构研究的重要问题.提出了支持服务质量的服务网格层次体系结构(QESA),并通过对网格服务容器、信息服务与调度服务的服务质量扩展实现了该体系结构,设计了基于资源能力管理与服务预留的服务质量保证方法,讨论了服务质量感知的服务发现和服务调度的实现机制.通过中尺度天气系统降水量预报的网格应用(AREM)对其进行了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基于QESA的服务网格中间件可为网格作业提供确定的服务质量保证能力.  相似文献   

2.
针对煤炭企业信息服务的特点,采用功能团的方法构建了基于信息资源、信息服务基础设施、信息服务满意度、信息服务方式、信息服务结果5个方面的信息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信息服务能力评价模型。该模型可对煤炭企业信息服务平台的信息服务能力进行客观的综合评价,具有操作简单、计算速度快、自我学习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袁嵩  谭天 《计算机时代》2015,(1):55-56,59
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不能很好地满足服务外包企业需求,其原因是基于理论的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引入到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中,探索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培养服务外包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断完善高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体系。将高等教育与工程教育相结合,能有效加强学生的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  相似文献   

4.
首先,本文对ESB企业服务总线以及能力开放平台进行了介绍。其次,本文对ESB企业服务总线和互联网OpenAPI能力开放平台的所提供的功能,其优缺点进行了简单对比。再次,本文介绍了企业内部的服务集成和管控的需求,企业内需要解决的复杂业务系统间集成问题以及遗留系统适配的相关问题。最后,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企业服务总线的能力开放平台的设计方案并行了实现和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效果。  相似文献   

5.
陈玉芳 《计算机时代》2014,(3):57-58,61
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服务外包人才是我国在服务外包这一新兴产业中取得竞争优势的必要途径,而优秀的国际化服务外包人才必须具备过硬的英语应用能力。根据服务外包人才的特征,结合企业对服务外包人才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分析当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提高软件与服务外包人才外语应用能力,必须采取提高重视程度、丰富教学资源和转变学习重点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服务外包产业正作为智力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但人才的匮乏及需求的不对称性日渐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极大瓶颈。文章首先根据不同的需求对服务外包型人才进行详细划分,进而分析不同类型人才所需的能力,通过对课程进行研究和细分,划分服务外包专业的课程群落。在此基础上介绍服务外包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思路与方法,提出新的服务外包专业课程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语法级Web服务能力描述不能解决描述的异构性问题,现有的语义级方法采用的Web服务描述十分有限,虽然可以实现功能土的匹配,但无从判断匹配的服务是否能够安全有效地使用。本文在分析现有相关研究的基础土提出语义Web服务发现中服务描述的非功能扩展,在保证较高的查;位率和查全率的基础上支持服务的质量、生存能力、行为约束的描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匹配算法,显著提升了服务匹配的质量,提高了匹配的灵活性、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本体语义的网格服务能力匹配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洋  曾国荪 《计算机应用》2004,24(9):52-54,76
在供需双方缺乏事先沟通的情况下对网格服务的能力进行识别有助于充分利用网格环境下丰富的软件、硬件、信息等资源。在OWL-S的基础上基于本体论语义给出了对网格服务能力的描述和匹配方法,并分析了它相对GT3中现有网格发现机制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于鹏 《网友世界》2014,(12):43-43
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档案信息,档案记录着各项工作的发展过程,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有效的反映各项工作的和谐进行。但是从目前的对档案信息的工作服务能力来看,档案工作服务社会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实现对Web服务的自动聚类,是提高Web服务发现速度的有效方式之一。针对常用聚类算法在实现服务聚类时需要获取网内所有服务或通过服务训练集来发掘领域内服务特征,不适用于动态服务环境的问题,提出了服务能力的概念,并给出了服务能力描述及计算的方法。借助本体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服务能力的聚类算法。无需先验知识或服务间相似度的比较,该算法可将服务能力及功能相似的服务聚类在一起。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服务预检索算法。理论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聚类算法可有效地反映领域内服务基于功能的聚类特征,预检索算法可有效地滤除无关服务,提高服务检索效率。  相似文献   

11.
能力管理并不只是追求设备的高容量和高性能。而是结合组织的业务需求和IT成本来确定有效的能力需求,从而为IT服务运作设计和配置合理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2.
陆鹏 《数码世界》2003,2(10):39-40
世界有名的丰田汽车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懂得本土化营销的企业之一,在刚进入美国市场的时候,丰田除了在美国人才本地化,服务本地化,甚至还为其产品设计了一个本地化的名字:LEXUS,因为丰田认为这更符合美国人的口味。  相似文献   

13.
论文分析了军事信息栅格的特性及其对服务能力的影响,提出了面向能力的军事信息栅格服务建模思想,并在此基础上,以军事信息系统轻量化部署为例,研究了军事信息栅格服务能力建模。  相似文献   

14.
柳春懿  张晓  李阿妮  陈震 《计算机应用》2017,37(5):1236-1240
针对现阶段使用私有云评测方法缺失所导致搭建私有云供需不匹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可扩展的私有云系统能力检测方法,可对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云计算系统能力进行评测。首先,通过私有云应用程序接口动态扩展虚拟机数量;然后,通过性能特征模型选取虚拟机所需配置的硬件信息和操作系统类别,并根据用户的需求差异使用不同的负载模型,形成相应的模拟运行环境;最后,使用云计算服务等级协议(SLA)作为测试标准来衡量私有云服务能力。使用所提方法对Openstack开源私有云平台的能力进行了评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准确得出私有云服务能力,结果和用户实测一致。该方法负载生成成本更低,测试效率更高。并将该方法与Openstack自带的组件Rally进行对比,拓展性和负载动态模拟有很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日本软件的竞争力,日本的IT企业加强了软件过程改进,引入了“丰田生产模式”,并加强了软件工程技术。日本经济的复苏,使很多公司积极转向信息服务的提供。预计日本的信息服务产业未来会逐年增长,同时信息服务产业是民族创新的重要环节。质量危机命悬一线随着IT变成了社  相似文献   

16.
能力管理可以看成是根据业务需求的发展和预测,来确定为它服务的资源组合,而资源组合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专业服务人员,因此,也可以把能力管理看作一个关于人的专业能力的“供应链管理”。  相似文献   

17.
在面向服务的环境中,服务组合的可执行能力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业务级别组合服务更是如此.影响业务级服务组合可执行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针对组合的服务的逻辑结构和业务服务到具体服务的匹配方法对业务级服务组合可执行能力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着色时间Petri网(CTPN)的业务级服务组合可执行能力验证方法,并以制造业网格应用平台AmGrid为案例,展示了该方法在平台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确切的说,带后台服务功能的专用机起于前装,盛于后装,作为通用和丰田高端配置的招牌菜,Onstar(安吉星)、G-Book花钱赚了个吆喝,但这块屏却成为通用、丰田未来可大做文章的终端。在后装市场,各家带后台服务功能的有好帮手E-CAR、路畅iBook、飞歌G-BOX、索菱G-CAR.S、科维ON-CERTER、天派C9、正鼎G-CAR、飞韵C-LINK、赛格车圣等纷纷一较高低。通览各家带后  相似文献   

19.
杨鑫  周岩 《信息网络》2007,(2):62-63
从狭义上看,ICT指电信运营商利用IT和网络通信技术,向客户提供的一种非传统通信服务/业务。目前,全球主流电信运营商已经不同程度地进入了ICT服务领域。国际电信运营商的ICT服务在战略地位、服务拓展范围、服务实施的组织形式、服务能力的获取与提升途径、目标客户等方面有各自  相似文献   

20.
2009年是中国电信持续转型的关键一年,也是进入全业务运营的第一年,作为服务型企业提高自己的系统性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是企业的生命线。地市分公司是中国电信的基层运营和服务单元,如何做好服务工作尤为重要,温州分公司按照上级公司的统一要求,对标全业务服务标准,通过不断完善基础管理,优化流程,强化技能培训,加强考核等手段,促进分公司的系统性服务能力有所提升,不断满足客户对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