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Energy Plus能耗模拟软件,建立地铁车站物理模型以及通风空调系统模型,分别在非变频和变频条件下模拟了屏蔽门内地铁车站空调系统全年能耗情况,对比分析了全年空调系统、风机、水泵的逐月能耗。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否采取变频空调系统,通风空调系统能耗占地铁车站能耗总量的20%~30%左右,是节能的重点之一;风机能耗是通风空调系统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节能的重点;水泵能耗相比于风机能耗较少,但也是节能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暖通空调》2021,51(9)
以南宁地铁1号线麻村站通风空调系统为例,对空调设备的运行能耗进行了调研,引入并验证了通风空调系统风水联动控制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控制模式下的节能效果。结果表明,地铁车站空调系统实施风水联动控制能实现通风空调系统节能潜力最大化,为地铁车站通风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集成闭式系统是目前地铁车站通风空调系统中较为常见的制式,具有系统形式简单、土建投资较低的优势,但其能耗较屏蔽门系统车站偏高。本文对夏热冬冷地区某城市采用集成闭式系统的一条线路的23座车站进行了调研,给出了当前通风空调系统的能耗水平。选择能耗具有代表性的集成闭式系统车站,在空调季典型日开展了详细调研和现场测试,采集的数据包括无组织渗风量、机械新风量、冷水机组运行参数、分项能耗等。以实际测试数据为依托,分析了集成闭式系统车站冷负荷和能耗偏高的原因,计算了车站优化运行后的节能潜力。结果显示,通过减小空调季机械新风量、提高设备能效等措施,典型日通风空调能耗可降低约31%。研究成果可为集成闭式系统车站的用能水平和节能潜力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市已开通运营及正在设计的地铁车站,公共区通风空调系统形式基本上无变化,节能效果不明显.本文对公共区通风空调系统几种优化方案进行探讨,可降低空调系统在地铁中的能耗,并为后续的车站公共区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降低地铁站通风空调系统能耗,对某市地铁1号线车站公共区通风空调系统、环控机房通风系统提出了节能改造方案。经过分析计算得到:车站小端公共区空调系统可改造为单风机系统,以减少回排风机、小新风机运行能耗;车站环控机房通风系统既有双速风机低速运行时能耗较大,将其更换为配置YDT型专用电动机的双速风机可明显降低运行能耗。  相似文献   

6.
安全门系统地铁通风空调能耗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京地铁1号线通风空调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模型和网络模型求解相结合的方法.并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对地铁车站安装安全门系统前后通风空调能耗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南京地区地铁采用安全门系统能起到降低通风空调能耗的作用,安全门越高,即门上方孔隙越小,能耗越低,但总降幅不超过15%.  相似文献   

7.
在长江流域的地铁车站设置屏蔽门,对通风空调系统是否具有节能效果是行业内分歧较大的问题之一,通过对空调系统全年运行能耗的分析,发现设置屏蔽门总体上是节能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地铁车站用电量的不断增长,有必要对其用能主要项建立能耗指标,对其运行现状及节能措施进行评估和研究。基于地铁车站各主要用能系统的运行特征,建立了详细的分项能耗原理模型,包括通风空调、照明和垂直交通系统。该模型可以通过输入车站的建筑和运营状况,对各分项用能系统的合理能耗进行详细计算。考虑到数据收集工作量大的问题,为了满足实际工程应用的需要,进一步通过敏感性分析提取了能耗模型的重要输入参数,探究了模型的简化。简化的通风空调系统和垂直交通系统能耗模型的均方根误差变异系数分别为7.6%和7.4%,符合工程应用的精度要求。简化模型的提出降低了工程中数据收集工作的难度,可以实现将能耗模型在全国不同气候区各城市地铁车站中进行大规模应用,快速评估车站的运行状况和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重庆地铁1号线某地下车站通风空调系统的运行数据及其夏季工况的室外气象参数,结果表明其运行能耗偏高,存在较大节能潜力。经综合分析,确定采用调整车站公共区温度,变频控制相应的风系统和水系统优化措施。TRNSYS软件对比模拟结果表明,改造后通风空调系统整体运行能耗降低18.3%,相应投资回收期不到3a,在重庆地铁站改造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地铁运行初期通风空调系统能耗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方某无屏蔽门地铁通风空调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软件模拟,分析了地铁运行初期其通风空调系统能耗状况,研究了系统全年能耗分布及构成。结果认为,空调耗能是整个系统耗能的主要表现形式;在地铁运行初期,除了大系统能耗占了绝对比重外,小系统能耗比重超过了30%,对小系统的节能研究是体现整个系统节能效果的另一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