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立新 《治淮》2001,(6):10-11
一、滁州洪涝旱灾概况 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东部,北临淮河,南近长江,行政总面积1.33万km~2,人口400多万人。气候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向暖温带季风气候过渡区;地质情况复杂,是历史上自然灾害频繁的地区,主要灾害有暴雨、干旱、洪涝、冰雹、地震、虫灾等,其中又以旱涝灾害更为严重,常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威胁和危害。  相似文献   

2.
旱灾是哈尔滨市农业的五大自然灾害之首,损失远远超过洪涝、冰雹、低温早霜、虫鼠灾害。哈尔滨市旱情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3.
洪慎东 《中国防汛抗旱》2011,21(5):14-16,29
“十一五”期间,安庆市洪旱灾害呈现出旱涝交替、洪涝旱并存,湖泊圩区洪涝减少、城镇洪涝问题突出等特点,通过分析洪旱灾情的特点和防汛抗旱工作取得的成效,总结了加强汛前检查、落实责任、科学调度、加强工程建设等防汛抗旱工作经验并由此得出民生为本、责任为天、科学为大、预防为先、合作为上、军民为基的工作启示。  相似文献   

4.
山西气候受季风地理地形条件的制约与影响,几乎每年都发生大面积的干旱灾害和局部的洪水灾害,旱涝交错。建国以来从发生的旱灾和洪灾统计分析,42年中有40年发生水灾,有38年发生旱灾。从历史资料统计,一般洪涝年大约每隔1.5年就出现一次,大范围的干旱年大约每隔2.6年就出现一次。尽管未发生过全省性连续两年以上的旱灾年,但全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南岩溶区1900-2012年旱涝灾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1900-2012年中国西南岩溶区的旱涝灾害历史资料为研究依据,通过频次、年份的分析,直观呈现中国西南岩溶区旱涝灾害发生的频次分布图。对中国西南岩溶区的旱涝灾害特点进行总结可知,该区旱灾发生频率非常高,洪涝灾害以暴雨洪水和岩溶洼地内涝的形式年年不断。旱涝灾害频发的地区岩溶地形地貌比较发育。推测该区旱涝灾害的发生除了降水量的影响,还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洞庭湖流域19个气象站1967—2017年的逐月降水数据,选用气象指标SPI(标准化降水指数)对洞庭湖流域洪旱灾害发生频率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洞庭湖流域发生中度洪涝和中度干旱频率较高,高于重度洪涝、重度干旱。SPI-3和SPI-6监测洞庭湖流域洪旱灾害发生频率结果基本一致。重度洪涝主要集中于洞庭湖流域北部地区,重度干旱发生于南部地区,中度洪涝发生于洞庭湖流域西部地区,中度干旱发生于洞庭湖流域东部地区。研究SPI能够识别出洞庭湖流域近50年发生的特大洪水灾害和主要旱灾,对流域特大洪水事件监测和预报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同时可为其他流域旱涝监测与评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徐慧 《治淮》1992,(8):16-18
淮河流域的自然灾害最常见、影响最大的是洪涝和干旱,而洪涝和干旱灾害隶属气象科学范畴。故气象在洪、涝、旱灾的减灾工作中不容忽视,其作用在于: 一、探讨气候规律气候规律和长期气候趋势预测是制定减灾长远规划和农业发展计划的重要依据。统计资料分析,淮河流域从1949~1991年的43年中,洪涝成灾面积在2000万亩以上的有22年,5000万亩以上的有  相似文献   

8.
长江流域历史水旱灾害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长江流域有丰富和长期的水旱灾害史料,最早的水灾和旱灾记载有2 000余年的历史,经过系统整理和分析的历史水旱灾害资料有1 000余年的旱涝型年表和500余年的旱涝分布图集.在以上资料基础上,对长江流域历史水旱灾害的地域分布特性和时间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500余年历史水旱灾害的地域分布显示,流域水旱灾害总体特征是水灾重于旱灾,各级水旱灾害频率的地域分布极不均匀,存在着显著的灾害多发和少发地带,它们与自然地理环境、水系特征、气候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有关;1 000余年旱涝型年表分析表明,长江流域洪涝和干旱频次在时间上的非均匀分布并非完全随机,表现出多种时间尺度的年际变化特征,其中主要表现为约100年上下的大干湿气候期变化及40年左右的小旱涝期振动.  相似文献   

9.
旱涝灾害是现实生活中发生频次较多的自然灾害之一,其累计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也占各类自然灾害之首。加强对本地旱涝灾害发生规律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推动防汛抗旱工作预警体系的建立,进一步发挥防汛抗旱工作的先制作用,最大限度降低旱涝灾害的损失程度。本文通过对抚顺地区旱涝灾害的历史回顾,水情旱情资料的分析,总结了本地发生旱涝灾害的一些规律特性,提出了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一点粗浅见解。  相似文献   

10.
洪旱灾害是我省历史上最主要的两种自然灾害,一方面山洪暴发,水库溢洪、河道暴满、潮水顶托,造成农田、村庄、城市受淹,洪、涝、潮灾害频繁;另一方面,山东十年九旱,水资源紧张,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用水发生困难。据建国后48年的洪旱灾害统计资料分析,旱年有洪涝,涝年有旱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