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设计不同混杂比的碳玻混杂纤维复合材料,分析研究了不同混杂比对复合材料拉伸、压缩、剪切和弯曲性能的影响,除强度混杂效应外,总的来说性能随着碳纤维比例的增大而增加。不同混杂比的复合材料老化28 d后,0°方向拉伸强度和90°方向拉伸模量变化较小,0°方向拉伸模量增加50%,90°方向拉伸强度降低26%,剪切强度降低28%。此外,树脂浸润性研究表明,质量分数为30%的碳玻混杂纤维在0°和90°方向上树脂灌注速度比玻璃纤维分别降低13%和22%。  相似文献   

2.
将不同数量的光纤光栅埋植于复合材料层压板层间部位,研究了光纤光栅的埋植数量对层压板拉伸和压缩性能的影响及光纤光栅埋入对层压板层间结构的影响。此外,利用埋植在层压板内部的光纤光栅监测了层压板在拉伸过程中的应变变化,并与应变片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当在复合材料层压板中沿纤维方向埋入光纤光栅时,复合材料0°拉伸强度和模量略有降低。而当光纤光栅垂直于纤维方向埋入复合材料内部时,复合材料的90°拉伸强度和模量略有提高。对于压缩性能而言,由于光纤光栅在压缩过程中发生脆断,在复合材料内部产生损伤源,导致复合材料压缩强度有所降低,但当光纤光栅埋植数量较小时,对压缩模量的影响较小。层间形貌的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光纤光栅沿纤维方向埋入复合材料内部,在光纤光栅周围未形成树脂富集区,反之则将出现明显的富树脂区。  相似文献   

3.
以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枝(物PP-g-MA)和不饱和聚(酯UP)作为界面相容剂,研究了界面相容剂对玻璃纤维增强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界面黏结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PP-g-MA或UP,玻璃纤维增强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且UP的增容效果优于PP-g-MA。在玻璃纤维含量为40%时,PP/UP/GF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比未改性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了150%,弯曲强度提高了132%,冲击强度提高了89%;扫描电镜照片表明:PP-g-MA和UP使被拔出玻璃纤维表面黏附了一层树脂,增强了PP与玻璃纤维之间的界面黏结作用;DSC测试表明:PP-g-MA和UP同时加入使复合材料熔融峰温度下降结,晶度增加。  相似文献   

4.
以应用于某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复合材料层合板为研究对象,利用万能试验机和静态应变测试分析系统等提出了可靠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准静态拉伸和压缩力学性能试验测定方法,从而为复合材料结构在汽车轻量化中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该层合板结构采用±45°交叉铺层方法,由2层碳纤维、1层芳纶纤维和2层玻璃纤维层叠构成。试验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层合板在准静态拉伸时呈现沿±45°方向和层间分离挤压的断裂失效模式,这与其内部纤维铺层方向是一致的。同时,由于在复合材料板材中加入了增韧和板材失效时起连接作用的芳纶纤维和玻璃纤维铺层,该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整体力学性能较常见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材,其弹性模量和强度性能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5.
贺佑康  芮平  费楚然  谢飞  张杰 《聚氨酯工业》2022,37(1):12-15,19
以聚氨酯为基体树脂,分别以碳纤维布、玻璃纤维布和这两种纤维布交替铺叠作为增强材料,采用真空辅助灌注成型工艺制备了4种复合材料.考察了纤维布的铺层结构对复合材料的弯曲、拉伸和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复合材料的拉伸模量和弯曲模量随碳纤维含量增加而增加,冲击强度则降低.分别采用TGA、DMA和SEM对复合材料的热性能、界面...  相似文献   

6.
界面结合性能对制备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双环戊二烯(DCPD)与玻璃纤维(GF)的浸润性进行研究,将其与等效环氧树脂比较,开发了一种与玻璃纤维具有较好结合性的DCPD树脂,用其制备出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玻璃纤维增强PDCPD基复合材料。通过动态接触角、90?拉伸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实验,测定了不同树脂与玻璃纤维之间的粘附力,提供了玻璃纤维与不同树脂界面性能差异。结果表明,SCB-600 DCPD树脂与玻璃纤维的结合性较优,动态接触角为60.35??0.3?,90?拉伸强度为(42.3?1.6) MPa,层间剪切强度为(61.3?3.2) MPa,与1564环氧树脂相当。进一步优化了DCPD树脂质量分数,当树脂质量分数为30%?2%时,SCB-600 DCPD复合材料具有相对最优的力学性能,材料拉伸强度为(1180.1?4.1) MPa,弯曲强度为(1060.4?4.6) MPa,缺口冲击强度为(145.3?4.8) KJ/m2。其弯曲和拉伸强度与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基本相当,但缺口冲击强度优于1564环氧树脂。  相似文献   

7.
采用真空辅助树脂灌注成型(VARI)工艺制备碳纤维/玻璃纤维(碳/玻)层内混杂织物的复合材料层合板,系统研究了不同混杂比的层内混杂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碳纤维含量的增加,碳/玻层内混杂复合材料的0°拉伸强度逐渐增加而90°拉伸强度稍有下降;0°压缩强度和压缩模量均有上升;弯曲强度稍有降低而弯曲模量逐渐升高;层内剪切强度几乎维持不变;混杂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在混杂比达到1∶1时最高,随碳纤维含量继续增加而下降,碳纤维含量的提高也使混杂复合材料的内耗峰明显下降,界面阻尼降低;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复合材料90°拉伸断裂截面发现,不同混杂比的层内混杂复合材料中环氧树脂对纤维浸润充分,几乎没有观察到纤维拔出与基体的气孔缺陷。  相似文献   

8.
纤维与树脂的界面对复合材料的整体力学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基于NOL环的宏观力学测试一般被用来反映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性能,因此适用于评价纤维与树脂之间的宏观力学性能匹配性。为了探究高性能碳纤维T700SC、T800HB及高强玻璃纤维与环氧树脂的宏观力学性能匹配性,本研究首先根据GB/T 1458—2008国家标准制备NOL环试样,再借助NOL环的拉伸和层间剪切强度测试分析了高性能纤维与环氧树脂不同匹配组合宏观力学性能差异的原因,并寻找出最佳匹配组合。结果表明:玻璃纤维与环氧树脂的界面存在最佳的粘结强度,而且不同粘结强度导致拉伸强度和破坏机理不同,而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性能较差,容易分层破坏;T800HB与环氧树脂的宏观力学匹配性优于T700SC,环氧树脂力学性能、碳纤维的表面微观结构与性质以及环氧树脂与碳纤维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是影响界面粘结性能的根本原因。该研究在高性能纤维单向复合材料的材料选择与设计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选用不同的织物结构设计和不同的纱线材质,制备了3种不同的±45°双轴向玻璃纤维经编织物,研究了0°和90°的添加和纱线材质对织物的树脂渗透率和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0°和90°纱线的添加对±45°双轴向玻璃纤维经编织物的树脂浸透率和0°方向的拉伸强度、模量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对±45°方向和0°、90°方向的面内剪切性能产生的一定的减弱效应。从不同材质的0°和90°纱线角度出发,混杂纱线较玻璃纤维纱线对树脂浸透率的提升效果更佳,但面内剪切性能较玻璃纤维纱线稍差。为开发具备快速浸透和性能优异的±45°双轴向玻璃纤维经编织物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在风电叶片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从玻璃纤维增强材料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不同的纱线规格,不同的织物克重和不同的织物成型工艺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针对0°单轴向玻璃纤维织物增强的复合材料,玻璃纤维纱线的本身模量与复合材料最终的力学性能存在正相关的联系,但与±45°方向的剪切性能没有必然的的联系。增加0°主纱方向的克重,有利于增强0°拉伸和压缩性能,但是当克重增加到一定程度时,0°拉伸和压缩性能基本保持稳定状态。不同的缝编针数成型的玻璃纤维织物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将普通E玻璃纤维,高性能玻璃纤维(HT)和低介电玻璃纤维(HL)织造成机织物,再通过真空灌注的方法,制备成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分别从纤维增强体,树脂和界面三方面分析了性能差别的原因。结论证明复合材料是通过界面进行应力传递,但主要是依靠主体材料,主体材料性能高,其相对应的复合材料性能也会高。高性能玻璃纤维可以应用于军工、航空等高强度要求的领域,而低介电玻璃纤维则应用于电子通信领域,满足介电常数低的要求。总之,通过数据说明,针对不同的市场应用领域,选用不同的差异化产品。  相似文献   

12.
周雷 《中国塑料》2019,33(7):19-25
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制备玻璃纤维增强聚酰胺6(PA6)材料,分析了环境湿度、成核剂、热处理对玻璃纤维增强PA6材料尺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吸湿膨胀和内应力释放收缩共同影响玻璃纤维增强PA6材料的尺寸变化,前者为主导因素;环境湿度越高、时间越长,玻璃纤维增强PA6材料的尺寸变化率越大,且在垂直流动方向上的尺寸变化率大于流动方向上的;环境湿度越低,达到相同吸水率需要的时间越长,吸湿溶胀作用越明显,玻璃纤维增强PA6材料的尺寸变化率越大;随着成核剂用量的增加,玻璃纤维增强PA6材料的尺寸变化率降低,用量为0.5份时最优,成核剂用量继续增加,玻璃纤维增强PA6材料尺寸变化率下降不大;热处理促进玻璃纤维增强PA6材料内应力释放收缩,与吸湿膨胀相反作用降低材料的尺寸变化率。  相似文献   

13.
利用 Ansys Fluent 软件对文氏喷漆室文丘里管中流体流动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主要探究了收缩管长度(X1)和喉管长度(X2)对文丘里管内部压力场和速度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收缩管为390 mm、喉管长度为162 mm时,文氏管内产生的压差最佳、速度场最大,最利于清洗水雾化,净化喷漆室。模拟分析结果对于文氏喷漆室文丘里管结构参数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有助于实现汽车轻量化的金属–塑料一体化成型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金属表面前处理是金属–塑料一体化成型技术中的关键环节。在此主要介绍了当前金属–塑料一体化成型中常见的金属前处理方法、以及经过不同处理后的金属表面效果,总结了良好的金属粘接面需具备的性质,综述了基于不同前处理方法的金属–塑料一体化成型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一体化成型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玻璃纤维无捻粗纱成品可燃物含量检测取样常见的3种方法,使用统计技术对3种取样方式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通过使用移动极差分析数据的稳定性、概率图分析数据的偏倚性,确认3种取样方式的优劣,为玻璃纤维破坏性测量系统分析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The fatty acids of milk samples obtained from 51 Hong Kong Chinese and 33 Chongqing Chinese (Si Chuan Province, China) were analyzed by gas-liquid chromatography. Compared with those of published data for Canadian and other Western countries, the Chinese milk from both Hong Kong and Chongqing contained higher levels of longer-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articularly docosahexaenoic acid (22:6n-3) and arachidonic acid (20:4n-6). In contrast, the content of trans fatty acids in the Chinese milk was lower compared with those for Canadian and other Western countries. Longitudinally, the concentrations of 22:6n-3 and 20:4n-6 gradually decreased when lactation progressed from colostrum (week 1) to mature (week 6). Over the same interval, linoleic acid (18:2n-6) remained unchanged in Chongqing Chinese bu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Hong Kong Chinese. Unlike 18:2n-6, linolenic acid (18:3n-3) increased in Chongqing Chinese but remained unchanged in Hong Kong Chinese throughout the study. The total milk fat also increased with the duration of lactation. In addition, the milk of Chongqing Chinese had higher total milk fat than that of Hong Kong Chinese and Canadians. The content of erucic acid (22:1n-9) increased with the progression of lactation in Chongqing Chinese, indicating that there was a switch in dietary consumption from fats of animal origin to rapeseed oil when lactation reached week 6. The present study showed that Hong Kong and Chongqing Chinese had a different fatty acid profile in many ways, which largely reflected a different dietary habit and life-style in these two places.  相似文献   

17.
王星  黄文  贺建 《广东化工》2012,(12):32+6
排污权交易是一种基于市场方法控制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工具。文章主要针对重庆市排污权交易情况,分析了该制度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推行排污权交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煤系硫铁矿的分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重庆南桐矿业公司干坝子选煤厂和南桐选煤厂的选硫工艺流程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新型HQS重介质旋流器—小直径重介质旋流器—浮选柱联合工艺实现对煤系硫铁矿的高效深度分选,并探讨了该工艺的经济、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化学工艺学》的课程目标是使学生综合运用前面课程所学知识,科学地分析和解决生产中实际工艺问题。它是培养化工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结合重庆市化工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实际,依托重庆市天然气化工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充实和完善《化工工艺学》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20.
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平  李军  全学军  许俊强  徐云兰 《广东化工》2012,(4):222+229-222,229
根据化工工艺学的特点,结合重庆化学工业产业集群发展实际,探索了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实质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