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立足河南,面向全国,以河南卫视典型文化栏目为研究对象,从河南卫视电视节目和传统文化融合实践中为原创文化类节目的创新梳理出创作走向,树立中国大众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继而启发媒体人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时,能够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国精神。  相似文献   

2.
这套丛书为重庆出版社的重点图书,以中国传统人文类型中最具代表性的三种人物:隐士、侠客、歌伎为主题,匀勒出中国文化传统中最具美感和震撼力的三个精神侧面。这三本书的作者均为成都籍的著名作家,在传统文化上有着很深的功底、隐士是中国文化典型人格中一骑绝尘、孤标傲世的最高典范,其精神正好体现了东方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核心精神。侠客作为中国文化传统中最激烈、最普世,同时又最极端的代表,自古以来就是民间大众申张屈辱的理想,也是中国文学传统中最受世人欢迎人物原型。中国古代歌伎,相当于现代娱乐圈的明星艺员,她们是中国世俗文化的代表,也是付以儒、释、道为核心的正统文化的一个补充。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时代的来临,为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继承与发展方面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目前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方兴未艾,其中的手机游戏功能被广大人群所喜爱,因此在进行手机游戏设计时可以将中国传统元素与之结合.这样既可以为手机游戏提供文化素材与创意方法,又可以使人们在操作游戏中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解的兴趣,进而使其得以发扬和继承.  相似文献   

4.
文化基因是存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系统中的最深层元素, 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中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精神力量, 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栖息地和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文化自信是中国道路自信的原生因子和良田 沃土, 马克思主义是文化自信的灵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 代, 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资源地位, 提出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 化转型总方针。新时代文化转型要求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积极吸收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谱写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5.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就是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可、尊重、敬仰与传承、发扬、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构成及其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坚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结合起来, 因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而不断进行创新, 增进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6.
动画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民族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国内动画制作技术历史悠久,将当地的文化元素有机地融入动画创作中,可以大大提高动画的制作水准。动画创作要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充分发掘动画题材,融入中国元素,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价值观,打造富有中国精神的动画,并创造出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动画形象。本文通过对比国产动画作品中“传统文化要素”的经典重组,分析其在动画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对国产动画强势崛起与未来可持续发展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IP发展的源泉和灵魂,发展文化IP也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但文化IP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足、缺乏对优秀文化IP背后的价值挖掘、产业模式过于单一等。本文认为,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分析文化IP的发展路径,可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IP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塑造具有中国特色与时代特征的文化IP,打造有价值、有意义的文化IP,推进数字文化IP的高质量发展,推动优秀传统文化IP的国际化传播等方面着手,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优秀积淀,千百年来一直在不断延续和发展着.新时期,随着文化的日益多元化,新的文化思想与艺术、观念层出不穷,传统文化发展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新媒体的出现为传统文化传播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在新媒体环境视域下探讨新媒体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指出通过对新媒体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实现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的建议,以期实现传统文化传播力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有着极大的便利性和可行性。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教师有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和自觉的传统文化教育意识,应当注重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提高其文化品位,并结合地域文化资源,让传统文化真正地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内涵丰富、气势恢宏、绵延不绝、从未中断的文化成就.对中国现代影视动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现代影视动画发展的悠久历史中,各时期的动画创作者们都在积极探索影视动画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中国动画产业离不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对推动中国特色动画艺术的发展起到极积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东西,即中国传统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统一。“和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和合”之境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追求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在全球范围内带来了巨大的文化传播变革。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革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本文从新媒体语境下传统节日文化传播的特征和新媒体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传播面临的挑战出发,探讨了新媒体在助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传播方面的策略。通过对这一主题的探索,旨在挖掘新媒体时代下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新路径,助推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和传承。  相似文献   

13.
王纪超 《电视技术》2021,45(8):23-25
文化的发展满足了现代人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越来越多的现代文化电视节目的出现,对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促进现代文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以《典籍里的中国》这一电视节目为例,对传统文化的现代媒介表达进行研究和分析,旨在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以及传媒行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数字生活》2008,(2):42-45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中国文化的内涵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传统艺术、中国元素重新回到国人的时尚视野当中。2008年北京奥运的众多设计形象为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结合提供了很成功的范例,京字印、云纹已经为世人熟悉和认可。方正卓越S2008台式电脑的型号很容易使人与"奥运"、"中国"联系起来。除了"2008"中透出的自豪感,方正赋予它的外观设计同样让人感受到强烈的中国文化气息。中国红是我们在卓越S100机型中已经熟悉的颜色之一,机箱侧面浮现的白描牡丹带来了久违的感觉——牡丹纹样作为装饰语言,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融入了人们对生活的美丽憧憬和良好祝愿。中国画传统技法和吉祥图案的结合,已经使得工笔、白描牡丹在中国文化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内涵,传统文化中蕴涵着很多现代营销理念,例如"民本"观念、"和谐"观念、"人本"观念、"变易"观念、"义利"观念、"兼容"观念等,这些观念都对现代营销理念有深刻的影。作为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后代,我们必须深入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探索传统文化对现代营销理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思想、民族精神、人民智慧的高度凝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沧桑积淀、继承流传下来的文化精髓,是世代人民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思想体系,超越了世代局限,反映出文明的永恒.中国梦一经提出,就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核,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精髓,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来源于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的人文精神,本文通过对《舌尖上的中国》的内容分析,挖掘出其中蕴藏的人本主义、仁爱主义、民族间“尚中贵和”的中和思想,通过对这些“和”文化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的理解,分析其对构成中国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老叶 《电子产品世界》2007,(12):156-157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长期稳定性,中国历史倘从夏、商、周三代的厦夏朝算起(公元前21世纪)已有四千多年,所以号称五千年历史文化。世界文明古国历史上共有五个:埃及、伊拉克、希腊、印度和中国。这五大文明古国早在公元前四千年就形成了,而今独存中国文明,其他四大文明都已经不存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来源于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的人文精神,本文通过对《舌尖上的中国》的内容分析,挖掘出其中蕴藏的人本主义、仁爱主义、民族间"尚中贵和"的中和思想,通过对这些"和"文化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的理解,分析其对构成中国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通信》2010,12(10):47-48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东锋最近就在思考类似的问题,尽管他之前在宝洁等外企做过很长时间的管理工作,深受西方管理文化的影响,但他越来越意识到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对人们世界观、价值观、思维和行为的影响,他正尝试将中国传统文化与他现在做的企业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工作结合起来,提升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