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山东省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现有耕地667.9万hm~2,有效灌溉面积469.3万hm~2,近年来平均实灌面积400万hm~2。设计灌溉面积万亩以上的灌区700多处,2万hm~2以上的大型灌区65处。1996年起中央启动了重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山东省有50处大型灌区列入续建配套范围。1997~2001年国家共安排山东省19个灌区37个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  相似文献   

2.
刘志 《治淮》2001,(3):45
淠史杭灌区是建国以来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124万亩(安徽1026万亩,河南9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958万亩,灌区涉及安徽、河南两省4个市地14个县市,总人口900万人。灌区运行40多年来,创造社会效益400多亿元,随着全国大型灌区改革全面启动,笔者对淠史杭灌区改革谈几点意见。 一、淠史杭灌区改革的必要性 淠史杭灌区兴建于1958年,由于当初设计标准偏低,工程建设不配套,已建工程老化损坏严重,水资源有效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以及水费价格低的影响,导致灌区管理单位普遍亏损,管理困难。为摆脱灌区目前困境,使淠史杭灌区近期内达到全国一流灌区水平,必须跳出  相似文献   

3.
正江苏省高邮灌区为全国大型灌区,设计灌溉面积63万亩(1亩=1/15hm~2,下同),受益范围、耕地面积及人口均约占高邮市的一半以上。灌区自流引用京杭运河水源,通过渠系输送实现农田灌溉。灌区内水量型缺水与水质型缺水并存,自2000年起,高邮灌区抓住国家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机遇,在积极实施节水工程的同时,大力推行农业节水,不断优化管理措施,"三管齐下"探索实践节水  相似文献   

4.
董爱军 《中国水利》2013,(21):26-27,23
<正>茨淮新河灌区是全国大型灌区之一,也是安徽淮北平原粮食主产区,2000年列入《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2007年首批改造项目开工建设,经过多年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有效改善了灌区100万亩(15亩=1 hm2,下同)农田的灌溉条件,提高了灌溉保证率,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赵以国 《中国水利》2013,(21):21-23
<正>淠史杭灌区位于安徽省的中西部和河南省的东南部,是以防洪、灌溉为主,兼有城市供水、水力发电、水产养殖和水利旅游等功能的特大型综合利用水利工程。1958年动工兴建,1972年基本建成通水,灌溉皖豫两省4个市17个县(区),设计灌溉面积1 198万亩(15亩=1 hm2,下同),有效灌溉面积突破1 000万亩,是新中国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是全国唯一跨省的特大型灌区,也是"中国百年百项杰出土木工程"之一。  相似文献   

6.
新乡市有大型灌区5处,加上境内的省管人民、武嘉灌区,数量居全省18个省辖市第一位。"十一五"期间,全市5处大型灌区共投入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资金19936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2466万元,地方配套7470万元,经过五年的节水改造,共新增灌溉面积960公顷,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3.55万公顷万亩,灌区的骨干渠道利用系数南...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利》2013,(21):I0004-I0007
<正>淠史杭灌区兴建于1958年,横跨江淮两大流域,以大别山区六大水库为主要水源,由三大渠首、2.5万km七级固定渠道、6万多座各类渠系建筑物、1200多座中小型水库、21万多座塘堰,组成蓄、引、提相结合的"长藤结瓜"式的工程体系。灌区受益范围涉及皖豫两省4个市17个县(区),设计灌溉面积1198万亩(79.87万hm2),有效灌溉面积突破1000万亩(66.67万hm2),是新中国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也是全国唯一跨省的特大型灌区。  相似文献   

8.
《治淮》2021,(1)
正一、灌区基本情况船行灌区地处江苏省北部,灌区土地总面积365.1km~2,设计灌溉面积32万亩,灌区覆盖7个乡镇94个村(居),现有人口30.27万,是宿迁市重要的粮食基地之一。灌区始建于1971年,经过近50年的建设,尤其是近年来,通过实施10期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累计完成渠首闸站23座,  相似文献   

9.
淠史杭灌区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正在进行,工程条件得到改善,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但由于灌区水资源总量有限,管理技术相对滞后,限制了灌区效益的发挥,因此,实现信息化管理将成为淠史杭灌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2002年淠史杭灌区被列入全国信息化建设试点灌区之一,灌区信息化建设正逐步展开。  相似文献   

10.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村水利发展问题,我省农村水利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灌区建设的发展史。据统计,2012年全省耕地面积5993万亩,基本农田422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916万亩。万亩以上灌区180个,其中30万亩以上大型灌区13个,灌溉面积1227万亩。连续十年来,大型灌区粮食产量一直稳定在全省粮食总量的1/3以上,对保障全省粮食安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更加关心大型灌区的建设与管理工作,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步伐逐年加快,大型泵站更新改  相似文献   

11.
《人民黄河》2013,(10):96-98
在分析黄河流域灌溉、节水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流域水土资源条件和粮食安全需求等,提出了黄河流域灌溉节水、灌溉发展以及流域灌溉发展重点布局等。黄河流域现状有效灌溉面积570.4万hm2,工程措施节水灌溉面积251.3万hm2。流域灌溉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实施灌区节水与续建配套工程,规划到2030年完成灌区节水改造517.3万hm2,农田节水率由现状的48.5%达到89.2%。结合灌区续建配套、黑山峡生态灌区以及部分浅山丘陵区灌溉发展等,规划到2030年,流域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58.8万hm2。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莱芜市雪野水库灌区1972-1976年干渠完成土渠改石渠,灌区控制灌溉面积3.09万hm^2,没计灌溉面积2.03万hm^2,灌区内骨干渠道总长64.5km,总干渠设计流量为20.8m^3/s。2001年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投资计划,工程主要内容为总干渠3.1km、东干渠31.6km、西干渠29.8km的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在工程施工期间,穿插进行多次放水灌溉,对改造完成的总干渠3.1km进行试验,总干渠输水时间缩短1h,干渠渠道水利用系数提高0.16。灌溉效率提高,节水效果显著,工程运行安全,无质量事故。  相似文献   

13.
2012年,我处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全年解决4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40万亩以上"任务目标,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农水重点县和现代农业县等重点项目建设,努力为提高粮食产量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供水  相似文献   

14.
“七五”期间,安徽省淠史杭灌区引用世界银行贷款,配以国内投资和群众自筹及劳务,总投入28750万元,加紧灌区续建配套,将新增灌溉面积94.4万亩,从而使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00多万亩,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灌区。淠史杭灌区是淠河、史河、杭埠河三个毗邻灌区的总称,位于安徽省的西部与中部,跨淮河、长江两大流域。它是引用大别山区淠河上游的佛子岭、磨子潭、响洪甸水库和史河的梅山水库及杭埠河的龙河口水库的蓄水,灌溉六安、巢湖地区和合肥市所属的六安县、六安市、寿县、金寨、霍邱、舒城、肥东,肥西、长丰、合肥市郊区和庐江共11个县、市的一千多万亩耕地,兼有航运、城市供水、水力发电、水产养殖作用的大型综合利用水利工程。灌区自1958年兴建以来,已修建3座渠首水利枢纽,总干渠2条、干渠11条、分干渠19条、  相似文献   

15.
<正>淠史杭灌区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和河南省东南部,以防洪、灌溉为主,兼有城市供水、水力发电、水利旅游等综合功能,设计灌溉面积119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060万亩,灌溉供水范围涉及皖豫2省4市17个县(区),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新中国成立后,为改变江淮分水岭地区旱涝灾害频发、十年九灾的历史,皖西人民挑着箩筐,扛着铁锹,奔赴治水工地,建成了2.5万km长渠,以  相似文献   

16.
<正>9月27日,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召开灌区2013年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开工暨建设管理座谈会,淠史杭灌区2013年项目全面开工建设。201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共下达淠史杭灌区续建改造投资2.8亿元,共19个项目,涉及灌区10个县(区)。会议强调,今年建设任务工期紧张,任务艰巨,各单位要多措并举,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一要及早动员组织,狠抓工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利》2011,(6):164-167
山东省是农业和灌溉大省,有效灌溉面积480万hm2。大型灌区50处,灌溉面积217.2万hm2,分别占全国的12%和14%。自国家启动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以来,  相似文献   

18.
自1998年以来,河南省实施了38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国家共下达投资计划39.8亿元,其中中央投资23.7亿元,地方配套16.1亿元。通过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河南省共新增恢复灌溉面积26.4万公顷,改善灌溉面积60.8万公顷,年增节水能力11.63亿立方米,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7.50亿公斤,渠系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至0.443,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都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都江堰是一个大型生态水利工程,这是对都江堰灌区的充分肯定和最高美誉,也为灌区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都江堰灌区的快速发展时期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到1985年灌溉面积已经发展到862万亩(1亩=1/15hm2,下同),比1949年增加了580万亩,体现了新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但受当时的条件限制,工程建设标准低、输配水效率不高。经过长时间的运行,工程设施老化严重、运行安全隐患多。1996年以来,实施了都江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灌区的供水保证率、灌溉用水效率、信息化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灌区管理单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利》2005,(23):10-12
我国2万hm2(30万亩)以上灌溉面积的大型灌区共有402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从1996年试点、1998年正式启动,到现在已持续了9年.2005年,水利部对先期启动的255个大型灌区改造项目进行了中期评估.结果表明,项目实施的成效显著.为全面了解项目实施的有关情况,以及"十一五"期间将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加快大型灌区改造步伐,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近日,本刊记者书面采访了水利部翟浩辉副部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