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孟朋飞 《小水电》2020,(2):51-54,56
溢洪道是柴河水库重要的泄洪设施,当水库里水位超过安全限度时,水就从溢洪道向下游流出,防止大坝被毁坏;溢洪道一旦泄洪,将危及下游铁岭市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溢洪道下游为天然冲沟,没有修建工程,因此有必要对下游尾渠进行改造。从工程特性、投资、占地情况、与环境的协调等方面对柴河水库溢洪道下游尾渠防护方案进行了比选,最终得出最优方案。表8个。  相似文献   

2.
泄洪蓄水渠和泄洪浑水渠宽度如何确定是陕西渭河咸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枢纽布置中的关键问题.合适的泄洪浑水渠宽度,既要满足防洪保安和泥沙冲淤要求,又不致使蓄水水面宽度太小而影响景观效果.文中从河床演变特性、造床流量、洪水资料、景观效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得出泄洪浑水渠的合理宽度.  相似文献   

3.
该文分析认为,建筑物泄洪能力不足、泥沙淤积是祥溪引水渠经常性溃渠事故的主要原因。通过建设交叉建筑物、加强水土保持等措施保证引水工程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4.
沙湾电站运行到现在,河道边界条件、水流流态等发生了较大变化,对下游河床产生冲刷,危及海漫、消力池甚至大坝的安全.电站采取临时应急防护措施,汛期结束后二道堰右侧部分被冲毁,对尾水渠堤产生威胁.通过三维数值模拟计算,对比分析电站原泄洪渠、临时方案和提出的永久方案的水力特性,发现原泄洪渠海漫末端流场紊乱,临时方案二道堰处产生...  相似文献   

5.
石家庄市区西北部水利防洪生态工程利用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左侧的泄洪渠,并在局部渠段增加了湿地公园,将泄洪渠功能由行洪改为汛期行洪、非汛期蓄水。由于该工程距总干渠很近,蓄水后导致总干渠局部渠段左坡及渠底出现衬砌板拱起、开裂、渗水等现象,为保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需对该并行段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6.
针对低水头、大单宽流量、下游水位变幅大的水电站中的泄洪消能问题,本文结合官地水电站工程进行了水工模型试验研究,从消力池的水流流态、临底流速以及底板时均动水压强对比几方面,分析了宽尾墩对跌坎底流消力池的影响。结果表明,宽尾墩改善了消力池内的水流流态,降低了消力池内的临底流速和时均压强,充分利用了宽尾墩技术优势,提高了泄洪设施的总消能率,有效解决了下游水位变幅较大的水电工程类泄洪消能问题。  相似文献   

7.
遥田水电站“S”型河道裁弯取直工程利用“新渠老河联合泄洪”代替常规的“单独泄洪”方案,节省工程总投资11%左右,并较好地解决了“新渠老河联合泄洪”方案中的泥沙淤积、泄洪能力、电能效益、环境影响等重要技术问题。其成功的经验,对于中下游“S”型河道裁弯取直工程,提供了可借鉴的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8.
哈尔滨市位于松花江中游,市区段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河道纵横交错,有淤积趋势。本文从哈尔滨市防洪总体角度出发,分析研究清淤疏浚必要性、作用和淤积效果。为提高松花江泄洪能力保证防洪安全,研究了清淤疏浚、泄洪渠技术方案,提出了清淤疏浚宜采用“量小常清”,泄洪渠宜渠化,并应有适当距离,控制流态等措施方案。  相似文献   

9.
该文采用模型试验重点针对具有深尾水、低水头和大单宽流量的泄洪闸体型进行了研究。以某在建河床式水电站为研究对象,基于该水电站实际运行方式,以出闸水流衔接流态、消力池流态、出池流速和下游冲刷作为控制指标,分别比较了Y型宽尾墩、常规宽尾墩及常规宽尾墩+底部贴角等泄洪闸体型,最终确定常规宽尾墩+底部贴角方案相对较优。该方案通过采用底部贴角减小了宽尾墩下部过流面积,继而增大了泄洪表孔出口水深,使水体在消力池内的波动和流速都相对减小,消能率相对提高,进而满足工程泄洪消能要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输水洞除险加固方案的确定,提出了在输水洞出口下部与泄洪渠相接处,采用相应的护砌与消能措施的技术措施,在输水洞出口处设置消力池,以防止岩石的进一步风化及泄洪渠底面的进一步冲蚀。工程实践证明,该技术措施治漏效果明显,确保了水库输水洞的正常运行,可以最大限度的解除水患,为农业生产带来便利,提高水库抵抗水旱灾害的能力,保证了水库周边居民的安全,有力的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翁建良  徐静 《人民长江》2000,31(12):34-36
王甫洲水利枢纽非常溢洪道建在主河床上石坝上,坝型为砂砾石坝,坝高12m,河床为砂砾石。非常溢洪道泄洪口门宽415.6m,设计最大泄量4960m^3/s,采用在坝体内预留炸药室,爆破引冲自溃分洪方式。分洪后要求控制上游水位,并保护两侧相邻建筑物安全。非常溢洪道泄洪后在汛后修复。设计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非常溢洪道布置位置选择、坝体结构、防渗型式、防冲保护措施等。  相似文献   

12.
长河坝水电站挡水建筑物为心墙堆石坝,最大可能洪水逾10000m^3/s,泄洪功率大,坝身不能过流,按照常规,心墙堆石坝泄洪建筑物应布置岸边溢洪道或泄洪洞。根据长河坝坝址区的地形、地质条件,对全泄洪洞方案和泄洪洞与溢洪道相结合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最终推荐了全泄洪洞泄洪方案.  相似文献   

13.
针对溢洪道无消能工和防洪能力不足等问题,修建橡胶坝可以提高其潜在效益。为了研究溢洪道控制段内修建橡胶坝对溢洪道水力特性的影响,结合工程实例,从溢洪道的泄流能力、水流特性以及出口消能防冲效果3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成果表明:安设橡胶坝的溢洪道泄流能力减小,但仍大于工程设计要求,可保障溢洪道安全运行;橡胶坝对溢洪道流速有较小影响,坝前流速变化幅度比坝后流速大;橡胶坝塌坝和充水2种工况下的溢洪道水面线变化趋势相近,突变点发生在坡度变化点附近和橡胶坝附近;溢洪道消能防冲能力几乎不受橡胶坝的影响。因此,有条件的溢洪道控制段内建设橡胶坝是可行的。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中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糯扎渡水电站水力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糯扎渡水电站枢纽工程由心墙堆石坝、溢洪道、泄洪隧洞及引水发电系统组成;总泄洪功率高达66940MW;溢洪道最大泄洪流量高达31318m3/s,泄洪最大水头182m,泄洪功率达55860MW,采用了预挖消力塘的消能方案;泄洪隧洞工作水头达120m,采用双孔合一的闸门布置形式,高水头大流量的泄洪消能问题十分突出;尾水隧洞和导流隧洞结合,尾水调压井直径达33m,水力设计复杂;通过计算分析和水工模型试验研究,较好地解决了堆石坝枢纽工程中溢洪道、泄洪隧洞的掺气减蚀、消力塘护岸不护底等水力设计难题,并将运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5.
孙双科  彭育  徐建荣 《水利学报》2018,49(9):1169-1177
坝身泄洪规模对于高拱坝工程的泄洪安全有重大影响,是高拱坝水力设计中关键的技术参数之一。本文基于白鹤滩水电站坝身泄洪水工模型试验成果与水垫塘底板最大冲击压强宜小于15.0×9.8 kPa的技术基准,给出了该工程坝身泄洪规模的具体量值,并从水垫塘单位水体消能率角度与同类型工程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表明,坝身泄洪规模与水垫塘底板冲击压强之间有显著相关性:在表孔单独泄洪运行工况下,随坝身泄流流量的增加,水垫塘底板最大冲击压强以幂函数的形式增大,且增幅十分明显;而在表深孔联合运行工况下,水垫塘底板最大冲击压强则主要取决于表孔与深孔泄流流量之比,基本上为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小湾水电站减少一条泄洪洞的泄洪消能布置型式的选择,认为减少一条泄洪洞是可行的,采用三套泄洪设施和优化确定的水垫塘型式及二道坝位置是适合的。  相似文献   

17.
2013年第11号超强台风“尤特”在广东沿海地区登陆,大范围的强降水,造成白盆珠水库下游河道两岸及上坝公路边坡塌方、发电厂房进水、主副坝电源中断、水库大坝泄洪闸门无法开启的严重事故.通过总结事故的教训,对水库原防洪应急电源进行改造设计,确保新建的防洪应急电源符合要求,保障水库大坝及电站运行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引子渡水电站枢纽布置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子渡水电站枢纽工程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左岸溢洪道、发电引水隧洞、厂房等水工建筑物组成。在地形上无天然桠口可供利用 ,采用大开挖形成溢洪道 ,开挖石碴用来筑坝 ,不仅解决了大流量泄洪问题 ,还节省了工程投资 ,保护了现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介绍百色水利枢纽RCC主坝表孔宽尾墩联合消能工设计、试验研究成果。该工程泄洪流量大、下泄功率高、河床水深偏浅且地质条件较差,通过研究,确定采用“表孔宽尾墩 中孔跌流 底流式消力池”新型联合消能工,溢流面设置掺气坎,减轻溢流坝面气蚀破坏。消力池底板厚5~8m,附加底板锚筋,满足安全需要。  相似文献   

20.
积石峡水电站工程枢纽布置设计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积石峡水电站枢纽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左岸表孔溢洪道、左岸中孔泄洪洞、左岸泄洪排沙底孔、左岸引水发电系统等组成。大坝填筑料充分利用枢纽区建筑物开挖料,根据开挖区混合料的质量情况,增加坝体L型排水,降低坝体内浸润线,保障大坝安全。泄水建筑物按不同高程布置表、中、底泄水建筑物,可满足施工期、运行期的下游供水和泄洪安全的要求。引水发电系统布置为坝下掩埋式,压力管道由压力钢管和较厚的外包混凝土联合受力结构构成。枢纽布置设计中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水文及施工条件,布置紧凑。坝体分区合理,节省了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